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张从高;周义锋;柏秋芩

关键词:依达拉奉, 降纤酶, 急性脑梗死
摘要: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用降纤酶及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以疗程14 d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疗程14d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阜阳市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分析

    目的 通过对阜阳第五人民医院正常体检儿童静脉全血微量元素值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本地区儿童全血Zn、Cu、Mg、Ca、Fe5种微量元素的浓度值,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保健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1542名阜阳市健康儿童(男977名,女565名),按照年龄分为4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静脉全血中Zn、Cu、Mg、Ca、Fe的浓度值.经统计分析、处理,研究其随年龄、性别的变化的规律.结果 检测的5种元素中,各元素的正常范围接近从前报道,各元素不存在性别间的差异;钙呈年龄相关性,血钙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呈负相关;血铜、铁、镁不存在显著年龄相关性;儿童血锌在不同年龄段有明显差异.结论 儿童静脉全血微量元素参考范围少有报道,分析阜阳市儿童全血5种微量元素含量对临床诊断和儿童预防保健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士彬;李韧;吕世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谈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预防策略

    近几年,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及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对健康的要求逐步提高,医患关系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医疗纠纷产生的各方面原因,包括社会及媒体、政府及法制健全、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等.并探讨预防纠纷的方法,包括:政府增加医疗投入,提高医疗行业素质,争取社会及媒体支持,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保障等.建立系统的医疗纠纷防范措施及解决机制,使医患关系重新走向和谐,保持社会稳定.

    作者:马竟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泰绫在食管胃器械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内食管胃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术中防治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576例胃癌患者,食管中段癌321例,胸下段食管癌225例,经过钡餐造影、纤维胃镜病理组织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取吻合器胸内食管胃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术中采用泰陵包裹吻合口.观察两组术后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情况,以评估泰陵对吻合口出血的防治作用.结果 对照组发生术后出血共10例,发病率为3.47%,观察组发生术后出血共3例,发病率为1.0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泰绫可以有效防止吻合口出血,且能够促进创面愈合,进一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邱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木瓜酒湿敷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木瓜酒湿敷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86例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透析结束24h后,对照组采用内瘘穿刺后常规处理,观察组使用木瓜酒湿敷动静脉内瘘,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在19个月内血流量不足及内瘘狭窄、内瘘闭塞、血管硬化及动脉瘤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流量不足、内瘘狭窄、内瘘堵塞及血管硬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动脉瘤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木瓜酒湿敷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狭窄、内瘘闭塞、血管硬化及动脉瘤)效果显著,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作者:卓少贤;吴凤金;李妹;罗丹;黄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潮州地区地中海贫血患儿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目的 研究潮州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基因频率及红细胞数在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GAP-PCR和反向点杂交法(Reverse Dot Blot)对儿童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并分析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结果 本次研究共检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146名,其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108名(73.97%),常见的类型是- - SEA(63.01%),其次为-α4.2(2.06%)与-α3.7(6.16%),血红蛋白H病4名,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35名(23.97%),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为654M(12.33%),41 - 42M(7.53%),17M(0.69%),71 - 72M(2.73%),28M(0.69%),复合型地中海贫血3例,数据显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红细胞数目>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与正常儿童.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潮州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基因频率,并初步推断出RBC数目在儿童中对于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李贵才;谢鹤;王朋朋;林芬;林敏;黄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倒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使用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照组使用“洗腿方”,两组均以正清风痛宁片(60mg/次,3次/d)为基础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总体疗效上比较,其ACR20、ACR50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5例、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2周内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五味甘露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维;高春鹤;薛斌;刘晓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与顺产对比分析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情况,探讨预防和治疗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6005例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顺产和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两种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上的差异,进一步在出现产后出血的孕妇中,分析其分娩指征,综合各项临床数据对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 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7.39%,高于顺产产后出血率(5.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式剖宫产术后2h内出血多见.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手术操作等,尤以宫缩乏力为常见.结论 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有较高的发生率,规范产前检查,疏导孕妇的心理,严格剖宫产手术指征,选择适合孕妇分娩的方式,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能使新式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降低.

    作者:段嫦丽;江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乳酸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乳酸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入选的感染性体克患者5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采用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及中心静脉压力监测指导补液;实验组采用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中心静脉压力监测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测定指导补液治疗.于6h内评价其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乳酸达标情况,对是否发生MODS进行判断.结果 入选的56例患者中有26例发生MODS(46.43%),死亡23例(41.07%).实验组MODS发生比例和死亡率分别为39.29%和32.14%,低于对照组的53.57%和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乳酸测定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可以降低MODS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张慧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词联导航训练法在社区言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治疗师和家属采用词联导航训练法(WANT)对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35例失语症患者首先根据训练实施者和训练方法中有无词联关系,随机分为治疗师-词联导航组(ST-WANT,n=9)、治疗师- 词联无关组(ST-WNNT,n=8)、家属-词联导航组(LT-WANT,n=9)和家属-词联无关组(LT-WNNT,n=9).在西方成套失语症检查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基线测试后,分别由治疗师和家属对患者进行为期10d,每天1次言语训练.治疗前后应用75张训练图和45张拓展图评估患者命名能力.结果 治疗后除ST-WN NT和LT-WNNT两组拓展词外,其余各组正确反应数均显著增加.治疗后ST-WANT和LT-WANT两组训练词正确反应数分别显著高于ST-WNNT和LT-WNNT两组,而LT-WANT组拓展词正确反应数显著高于LT-WNNT组.结论 治疗师和家属采用WANT均可有效改善失语症患者的命名能力,且在词汇拓展能力方面家属训练优于治疗师,提示WANT可以适用于家庭和社区的言语康复治疗.

    作者:田智慧;江钟立;高敏行;孙丽;林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提高神经生物学教学效果

    神经科学(或脑科学)于20世纪70年代迅速崛起,作为神经科学主体的神经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之一.神经生物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科学,揭示人类的感觉、运动、思维、情感、行为、学习记忆等各种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阐明其机制,就是神经生物学的基本内容.由于本学科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专业性强,有别于生理、病理、生化等传统课程内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每个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总结历年研究生教学的经验,参考其他教研室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传统的课堂授课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助于提高神经生物学教学效果.具体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①课前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②重视课堂授课效果;③拓宽学习途径,开展网络教学.

    作者:武明媚;游思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IL-23p19mRNA及血浆IL-23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3p19 mRNA水平以及血浆中IL-23水平的变化.方法 检测空腹血糖水平选定分组对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糖尿病患者28例,经治疗患者30例)和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全血中IL-23p19 mRNA的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浆中IL-23的水平.结果 初诊糖尿病组IL-23 mRNA表达水平高于经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血浆水平比较初诊糖尿病组与经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治疗前IL-23及p19 mRNA水平明显高于经治疗组和对照组,IL-23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病程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许玉珍;刘荣臻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脊柱侧弯术中唤醒试验的观察

    目的 比较在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中,右旋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的静吸复合麻醉的唤醒试验时间及苏醒质量.方法 40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10~25岁患者,随机分入全凭静脉麻醉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七氟烷+芬太尼+阿曲库铵,B组).于相应时点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中唤醒时患者的躁动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术中唤醒时间较B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较B组缩短(P<0.05),B组患者术中唤醒时HR、MAP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中唤醒时出现躁动的例数增多(P<0.05),两组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复合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案可以使患者在术中更快实施苏醒,且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躁动发生较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更安全可靠.

    作者:祁富军;张旭东;刘盼盼;刘九虎;霍建臻;任鹏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鱼腥草素钠栓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支原体宫颈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鱼腥草素钠栓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支原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阳性的宫颈炎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多西环素片(100 mg/次,2次/d)治疗;治疗组在口服多西环素片(100 mg/次,2次/d)治疗同时每晚睡前阴道置入鱼腥草素钠栓1枚,1次/d,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和支原体转阴情况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鱼腥草素钠栓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支原体宫颈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思英;王薇华;赵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45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原发病、康复训练及心理支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合并使用尼莫地平片30 mg,3次/d,各组患者观察治疗至4周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采用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MoCA评分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MoCA评分明显改善,表现在记忆力、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

    作者:林楚卿;刘满芬;王文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源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由于不必要的有创性医疗过程后造成或增加的获得性鼻窦炎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对经过有创性医疗后的获得性鼻窦炎患者的手术医院,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进行调查,同时行鼻窦CT、鼻内窥镜检查.结果 1221例患者经历鼻部的有创治疗,造成的医源性鼻窦炎387例,占鼻窦炎患者的5.05%.根据患者治疗前的症状检查分为单一鼻窦炎组、无鼻窦炎组、不明确组,经不同手术后单一鼻窦炎的加重成多窦鼻窦炎,无鼻窦炎的出现鼻窦炎.术后内窥镜对鼻腔进行检查可见鼻腔有不同的损伤和病变表现.结论 鼻窦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是防止医源性鼻窦炎产生的唯一途径.过度医疗是造成医源性鼻窦炎的根本原因.呼吁建立手术的准入制,同时重视医患的沟通和教育.

    作者:姜鹤群;张林;尹为民;李树琼;赵饶英;苏柯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活动对基层医院内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优质护理应用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监利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210例患者,并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内科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工作使得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1.07%上升到91.98%;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81.49%上升到92.23%,经x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769,P<0.05,x2 =61.185,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工作有利于内科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涂红梅;卢艳;刘萍;朱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患者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 研制气管切开患者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并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的情况.方法 按照高压氧舱治疗的要求,为适应气管切开患者吸氧,首先研制出气管切开患者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然后对62例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事故45例,斗殴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后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新研制的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新研制的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的使用情况,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新研制的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吸氧较安全、方便,全部患者顺利完成高压氧全程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 使用新研制的空气加压舱吸氧装置对重度颅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安全有效,此装置制作便宜、使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邵秀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用降纤酶及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以疗程14 d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疗程14d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从高;周义锋;柏秋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灯通脑软胶囊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住院的60例脑梗死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尼莫同等常规药物,不使用活血化瘀类等中成药,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灯通脑组软胶囊,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对其进行MMSE和ADL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评价丹灯通脑软胶囊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的MMSE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丹灯通脑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用药选择.

    作者:朱国辉;丘惠嫦;陈巧聪;袁辉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与探讨

    目的 了解某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12月在该院呼吸病科住院治疗且应用抗菌药物的146例患者完整病历,统计出患者主要疾病诊断、所用抗菌药物品名、用药疗程.结合病历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份病历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为43例,占29.45%.所用抗菌药物涉及9类20种,应用频率高是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其次是头孢菌素类的头孢他啶,再次是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治疗方式多为二联用药,为94例,占64.38%,联用类型大多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结论 该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仍存在少数经验用药现象,应增加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以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郗颖;许健;李小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