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与探讨

郗颖;许健;李小六

关键词:抗菌药物, 呼吸内科, 应用频率, 统计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某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12月在该院呼吸病科住院治疗且应用抗菌药物的146例患者完整病历,统计出患者主要疾病诊断、所用抗菌药物品名、用药疗程.结合病历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份病历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为43例,占29.45%.所用抗菌药物涉及9类20种,应用频率高是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其次是头孢菌素类的头孢他啶,再次是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治疗方式多为二联用药,为94例,占64.38%,联用类型大多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结论 该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仍存在少数经验用药现象,应增加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以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方法 将53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吉非替尼联合WBRT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WBRT治疗.吉非替尼均采用治疗第1天开始口服,每日250 mg,直到病变进展或其他原因停药.WBRT均从治疗第1天开始,单次周边剂量2 Gy,治疗总剂量为40Gy,治疗次数20次,5次/周.于治疗前后对比两组间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35例患者中,PR 21例,PD 1例,RR 77.2%,DCR 97.2%,中位生存期12.1个月,1年生存率68.6%;对照组PR 5例,PD 5例,RR 38.9%,DCR 72.2%,中位生存期9.8个月,1年生存率27.8%;吉非替尼联合WBRT组在近期疗效(RR及DCR)及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方面均高于单纯WBRT组(P=0.014,0.016,0.000).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WBRT治疗NSCLC脑转移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吴庭安;林大任;王智辉;彭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泰绫在食管胃器械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内食管胃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术中防治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576例胃癌患者,食管中段癌321例,胸下段食管癌225例,经过钡餐造影、纤维胃镜病理组织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取吻合器胸内食管胃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术中采用泰陵包裹吻合口.观察两组术后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情况,以评估泰陵对吻合口出血的防治作用.结果 对照组发生术后出血共10例,发病率为3.47%,观察组发生术后出血共3例,发病率为1.0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泰绫可以有效防止吻合口出血,且能够促进创面愈合,进一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邱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并观察、评价干预后的效果,以期探索一套适合在社区人群中开展的控制血压的健康教育服务模式.方法 随机抽取113名某社区高血压建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干预前后作为对照,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结果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13名研究对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且对高血压与心血管病的防治知识不足.干预后,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相关行为的落实情况以及血压控制情况都有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对血压控制是有效和可行的.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干预需要组织动员家庭、社会等力量共同参与,同时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服务.

    作者:罗鑫;申宏;常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乙醇影响LPS易位和播散作用的研究进展

    乙醇相关性因素往往与慢性炎症相关.导致此类炎症的主因在于肠道微生物产生的脂多糖(LPS).乙醇可影响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屏障结构缺损,显著增加LPS从肠道易位的概率.从肠道易位的LPS经胃肠道淋巴管和门静脉进入体循环,经门脉途径大部分LPS可被肝脏解毒,经淋巴途径则可有大量LPS进入体循环,进而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可引起远端靶器官损害.LPS的播散途径还可以影响释放入循环系统的炎性介质的种类,进而影响个体的炎症反应状态.

    作者:安妮;顾小飞;范晓明;郭昌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赖氨匹林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赖氨匹林(aspisol)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取处于对教生长期的Hela细胞,实验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只加等体积的低糖DMEM培养液Hela细胞;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aspisol,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mmol/L、5mmol/L、10mmol/L.采用描计细胞生长曲线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HE染色、AO/EB方法进行凋亡细胞形态学的观察.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赖氨匹林对Hela细胞作用24h后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赖氨匹林对Hela细胞作用24h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pisol(1,5,10mmol/L)可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HE染色光镜下见Aspisol组细胞密度减小,细胞变圆,胞核染色变浅.赖氨匹林(1,5,10mmol/L)作用24 h后诱导Hela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5.73±0.87)%、(19.11±2.86)%、(33.72±5.06)%,与对照组(0.46±0.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赖氨匹林对Hela细胞有G0/G1期阻滞作用.结论 aspisol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其凋亡和改变其细胞周期分布,阻滞Hela细胞于G0/G1期.

    作者:张乃菊;陈天平;蒋国君;周家军;祝晓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联.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306例)和对照组(321例),收集临床资料并测定血清尿酸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结合造影情况,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血尿酸水平(359.36±70.9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1.41±73.6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尿酸水平也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6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9,95% CI:1.241~1.756;P=0.001).结论 本研究人群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心病发生及冠脉狭窄程度相关,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唐艳芳;刘智勇;刘景艳;何昕;袁旭明;谌承志;彭一鸣;徐艳霞;刘伟;钟如意;王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神经内科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质量控制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护理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过程中通过病区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活动;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制订科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现场质量管理、使用甘特图进行日常质量管理、护理部及内科的质量检查、绩效考核等质量控制方法,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确保病区的护理安全,使科室护理质量不断改进.结果 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时,环环相扣的质控链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使护理质量控制科学化、规范化,使患者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达到了患者满意、医生满意、社会满意的目的.

    作者:秦素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谈普外科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

    在增加普外科研究生数量的同时,更应提高其质量.普通外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普通外科医生.这首先应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临床能力是根本.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产生真正的临床思维,正确的临床思维才能产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措施.选择临床课题是外科研究生培养的佳捷径,外科实践是选题的源泉,也是研究的目标.培养临床研究生研究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

    作者:谈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胰腺损伤16例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胰腺外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东莞市企石医院2005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16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诊断性腹腔穿刺、穿刺液淀粉酶检查、B超及CT等检查方法对胰腺损伤的诊断价值,评价临床动态观察与及时剖腹探查的重要性,确认术中根据胰腺伤情及合并伤伤情正确选择术式的意义等.结果 本组15例手术治疗的胰腺外伤,术前确诊率仅为26.6%(4/15).16例中1例1级损伤经保守治疗治愈,11例Ⅱ级损伤,2例Ⅲ级损伤,2例Ⅳ级损伤经手术治疗治愈.15例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2例再次手术,2例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胰腺损伤患者大多伤情重,合并伤多,术前确诊率低.应根据腹腔内出血、腹膜炎表现果断剖腹探查,术中仔细探查胰腺,根据伤情采取简单、有效的术式,在休克状态下避免做复杂的手术,以挽救生命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成显黔;杨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IL-23p19mRNA及血浆IL-23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3p19 mRNA水平以及血浆中IL-23水平的变化.方法 检测空腹血糖水平选定分组对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糖尿病患者28例,经治疗患者30例)和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全血中IL-23p19 mRNA的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浆中IL-23的水平.结果 初诊糖尿病组IL-23 mRNA表达水平高于经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血浆水平比较初诊糖尿病组与经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治疗前IL-23及p19 mRNA水平明显高于经治疗组和对照组,IL-23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病程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许玉珍;刘荣臻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诊静脉应用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首剂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10 min内静脉推注完毕,随后以1 mg/min的滴速维持静滴,6h后滴速改为0.5 mg/min;若在首剂静脉推注后15 min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重复静脉推注150 mg.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后血压、心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调整用药后恢复.结论 急诊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郭晋;吴晓飞;许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栓烷A2(TXA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随着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心血管疾病已近是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的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3[1-3].

    作者:陈增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孕晚期贫血与妊娠不良结局关系的探讨

    目的 了解本地区孕产妇贫血现状,探讨孕晚期贫血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 通过分析泗县人民医院2010年9月1日-2011年9月1日期间住院分娩的206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剔除了原有高血压疾病及其他严重合并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孕晚期贫血的发病率,统计贫血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胎膜早破发病率,产后出血发病率,剖宫产率等各项指标,与同期分娩的非贫血孕产妇上述产科并发症发病率做比较.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两者之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孕晚期总贫血患病率为35.2%,其中轻度75.3%,中度24.2%,重度0.55%.与非贫血孕产妇相比,贫血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升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孕妇分娩低体重儿几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非贫血孕妇,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贫血孕妇早产率略高于非贫血孕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晚期贫血容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并可导致剖宫产率上升;孕晚期贫血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因此孕晚期贫血与妊娠不良结局有关.

    作者:庄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014例体检人群baPWV结果及相关分析

    目的 通过1014例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查结果,探讨影响动脉血管弹性降低的相关因素,并了解左右上下肢血压及两侧baPWV的差异,同时分析当地人群baPWV异常的比例.方法 应用日本产欧姆龙/科林VP-1000(BP203RPE-Ⅱ)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1014例体检者进行检测、分析其baPWV与血液生化检查等临床资料的关系;并比较两侧baPWV的差别;通过同步测量四肢血压,了解上下肢血压的差异.结果 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潜在危险普遍存在,baPWV异常率57%;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大小高度相关,发现下肢舒张压并不高于上肢舒张压;与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20~40mm Hg的经典说法不同;两侧baPWV值无明显差异,说明两侧血管弹性减低基本一致.结论 baPWV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度相关,它在健康体检中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起到预警作用;下肢舒张压与上肢舒张压比较相差很小,与正常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20~40mm Hg的传统说法稍有不同,其原因可能为检查方法不同;两侧血管弹性减低基本一致.

    作者:夏晖;李春燕;温淑娴;刘新宇;夏伟华;吴家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在患者的治疗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对蚌医一附院6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护肝和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干预组给予进行病情观察、心理、饮食、预防感染、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病情好转明显,住院天数干预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干预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显著作用.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肝功能损害和糖耐量降低,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丽;金俐;刘银阁;蒋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乳酸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乳酸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入选的感染性体克患者5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采用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及中心静脉压力监测指导补液;实验组采用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中心静脉压力监测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测定指导补液治疗.于6h内评价其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乳酸达标情况,对是否发生MODS进行判断.结果 入选的56例患者中有26例发生MODS(46.43%),死亡23例(41.07%).实验组MODS发生比例和死亡率分别为39.29%和32.14%,低于对照组的53.57%和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乳酸测定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可以降低MODS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张慧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阜阳市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分析

    目的 通过对阜阳第五人民医院正常体检儿童静脉全血微量元素值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本地区儿童全血Zn、Cu、Mg、Ca、Fe5种微量元素的浓度值,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保健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1542名阜阳市健康儿童(男977名,女565名),按照年龄分为4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静脉全血中Zn、Cu、Mg、Ca、Fe的浓度值.经统计分析、处理,研究其随年龄、性别的变化的规律.结果 检测的5种元素中,各元素的正常范围接近从前报道,各元素不存在性别间的差异;钙呈年龄相关性,血钙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呈负相关;血铜、铁、镁不存在显著年龄相关性;儿童血锌在不同年龄段有明显差异.结论 儿童静脉全血微量元素参考范围少有报道,分析阜阳市儿童全血5种微量元素含量对临床诊断和儿童预防保健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士彬;李韧;吕世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谈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预防策略

    近几年,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及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对健康的要求逐步提高,医患关系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医疗纠纷产生的各方面原因,包括社会及媒体、政府及法制健全、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等.并探讨预防纠纷的方法,包括:政府增加医疗投入,提高医疗行业素质,争取社会及媒体支持,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保障等.建立系统的医疗纠纷防范措施及解决机制,使医患关系重新走向和谐,保持社会稳定.

    作者:马竟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细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并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 2008~2010年3年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678株,其中2008年106株,2009年207株,2010年365株;16神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余抗菌药物3年间耐药率均在46.4%~85.9%之间;对16种抗菌药物全耐药的菌株,2008年1株、2009年4株,2010年4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阻断多药耐药菌传播.

    作者:周秀文;王云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产后访视需求现状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产妇对产后访视的一般需求状况及其对产后访视具体内容的需求,以期更好地帮助产妇康复及新生儿成长.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产科分娩的产妇进行调查,每月随机抽取30位共计360人,回收问卷后再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产后访视的总体需求占被调查产妇的74%:产妇的文化程度与产后访视需求无明显相关性,流动人口比常住人口对产后访视有更多的需求,而初产妇比经产妇有更多需求;产妇对访视内容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想了解的是关于乳腺炎防治、产后营养/形体恢复和新生儿预防接种及母乳喂养等方面的知识.结论 应加强产妇对产后访视必要性认识的宣教,提高访视率,访视时对产妇行全方位的指导,促进母婴的共同健康.

    作者:汪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