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临床应用

冯力;郑虎山;蒋劲;黄增平

关键词:偏头痛, MCGB, 氟桂利嗪
摘要:目的 探讨颈中变感神经节阻滞(MCGB)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偏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A组氟桂利嗪10 mg/d,睡前口服,连服2个月;B组患侧MCGB,1次/d,10次为一疗程,间隔1周进行第二疗程,共4个疗程.两个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管、血流变化.治疗结束后,由不了解治疗方案的医生判断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B组治疗前脑血管血流异常率分别为80.0%、82.5%;治疗结束后脑血管血流异常率分别50.0%、12.5%;治疗结束后治愈(优)率分别为5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GB能够有效纠正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失调,对偏头痛的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探讨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CF)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9年7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19例VCF患者采用PKP手术治疗并随访观察.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前、术后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均缓解.术前、术后3d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43±2.07)分、(2.75±1.13)分和(2.82±1.21)分;患椎前缘高度分别为(14.21±2.46)mm、(20.22±2.55)mm和(21.04±2.79) mm;Cobb角分别为(23.13±3.54)°、(7.56±2.62)°和(7.14±2.48)°.VAS评分、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等指标,术后3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经F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能迅速缓解疼痛,可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是治疗老年VCF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朝顶;杨六中;沈金虎;王喜安;惠正广;杨惠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6例烟雾病MRA及DSA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烟雾病患者的MRA和DSA资料.结果 16例均为成年人,发病年龄平均40.5岁,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临床表现为偏瘫6例,双侧肢体交替性无力4例,阵发性或持续性头痛3例,阵发性或持续性头晕2例,记忆力减低1例,言语不清3例.头颅MRI显示:脑出血4例,脑梗死9例,3例未见异常.MRA和(或)DSA显示两种检查所见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病变基本一致,均能发现烟雾状血管网.烟雾病的病变血管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结论 对年轻无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患者,反复头痛、头晕者,应予MRA检查,必要时DSA检查,以早期诊断烟雾病,从而指导临床作出合理的治疗.

    作者:李正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临床路径在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98例维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32 ~78岁,平均66岁.双月进入的51例为临床路径的实验组,单月进入的为4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为(7.50±0.83)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0.61)d,平均住院费用为(3446.80±12.5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6.10±27.38)元;而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为(98.70±1.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50±1.63)分(P均<0.05).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有利于终末期肾脏病的规范性治疗,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琚秀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生物蛋白胶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研究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9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46例,对照组48例未使用医用生物蛋白胶,观察术后两组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发生的情况,并对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用生物蛋白胶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83.2±10.9)ml,较对照组的(190.2±36.5)ml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总引流量为(180.8±30.1)ml,明显低于未使用生物蛋白胶组的(448.1±84.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10.87%(5/46),明显低于未使用生物蛋白胶组的33.33% (16/48).结论 医用生物蛋白腔能有效控制创面渗血、封闭淋巴管,减少创面引流量,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在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巨合;徐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医学实验室检验.多数疾病的诊断是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的,因此,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在今天的医疗实践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对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实验室自动化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在分析中质量控制方面的掌握运用越趋成熟规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检验结果出现与临床患者症状不相符合时,临床医师就一味地将原因归于检验科检测不准.据国内学者实验室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可溯源到标本不符合要要求.因此说明分析前质量控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也是难控制的环节.它贯穿于医生、护士、检验科人员共同重视,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分析前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保证准确检验结果的重要核心部分.因此医务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作者:董大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眼睑睫毛异物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临床上常见、报道少见的眼睑泪小点及睑板腺睫毛异物,总结其临床表现和特点,分析其好发部位.方法 观察近十年来临床16例(16眼)眼睑泪小点及睑板腺异物,统计临床表现和异物发生部位.结果 眼睑睫毛异物刺激症状明显,上泪小点部位睫毛异物和下睑板腺部位睫毛异物临床多见.结论 临床上眼睑睫毛异物并不少见,容易误诊、漏治泪小点及睑板腺眼睑异物,相关报道较少,临床上对于有明显异物感症状的患者,在角膜、结膜检查均未发现异物时,要考虑泪小点及睑板腺内异物存在的可能性,详细检查,尤其是扳开眼睑检查泪小点的情况,避免误诊、漏治.治疗简单,预后良好.

    作者:孙鹏锐;姚小琪;杨建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丙泊酚应用于胃镜检查500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注射下行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寻求一种舒适、安全、可靠的胃镜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2月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500例门诊和住院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检查前应用丙泊酚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患者在用药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胃镜检查时置镜反应、胃镜检查效果.结果 患者在用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在持续鼻导管吸氧下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术中无躁动、恶心、呕吐,胃镜下影像清晰,所有患者对检查过程无任何记忆,患者满意度100%.结论 丙泊酚静脉注射下行胃镜检查是舒适、安全、可行的,消除了患者在胃镜检查中的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晏洁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宁津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利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仅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用药4周后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分别出现低热、轻度头疼,注射部位红肿、结节.对照组有8例分别出现轻度头疼、乏力、口干、嗜睡等症状,两组均没进行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自然消失.两组病例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湿疹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李国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胃裸区对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胃裸区( GBA)对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5年1月- 2008年12月于四川绵阳四○四医院普外科行贲门癌根治术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132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贲门癌累及GBA患者,B组为贲门癌未累及GBA患者.统计并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 纳入研究的132例患者均发现有GBA,GBA的形状以三角形多见,面积约为2.0~16.0 cm2,平均面积约为6.5 cm2.其中,A组58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37.9%;B组74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5.4%.两组比较,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贲门癌累及GBA的患者预后较差;术前CT检查评估GBA的状态对贲门癌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谯时文;姜淮芜;李宗林;陈进;罗亮;黄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贵港市人民医院142份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病原菌73株,阳性率为51.4%,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9.3%)、铜绿假单胞菌(17.8%)、肺炎克雷伯菌(9.6%)和肠球菌属(13.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阳性率分别是36.1%和28.6%;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其次是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程度也较高.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0%以上.结论 胆汁中病原菌种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多见,产ESBLs的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肠球菌耐药率较低.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0例频发TIA患者降纤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比较频繁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用尿激酶降纤治疗与普通常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个临床病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分组,实验组患者进行尿激酶早期降纤治疗,同时加用对照组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血管内膜斑块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后3,7,14 d的临床治愈率以及在1周、1周~1个月内、1~3个月TIA与脑梗死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期给予降纤治疗的频繁发作TIA患者在不同观察时间段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展为脑梗死几率远小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前者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频繁发作TIA的临床患者早期给予尿激酶降纤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可以降低其发展为脑梗死几率,安全、有效.

    作者:李和侠;赵玉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平均住院日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在肺功能、平均住院日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有何不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贾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收住的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口服,6个月以下2.5 mg/d,6个月以上4 mg/d,每晚1次,观察患儿咳嗽、气促、喘息、肺部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治愈31例(68.9%),好转11例(24.4%),无效3例(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23例(51.1%),好转13例(28.9%),无效9例(20%),总有效率80%.治疗组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2,P<0.05).治疗组咳嗽、气促、喘息、肺部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章礼真;章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患者肝门区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乙型)患者肝门区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常规超声检查37例住院乙肝患者,被检者肝门区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后,观察并记录肿大淋巴结数目、大小、分布范围及内部血流信号,测量胆囊壁厚度,并摄片保存.结果 超声显示淋巴结肿大1个(5例),2个(16例),3个(10例),4个及以上(6例).淋巴结长径14 ~ 30 mm,平均18mm,位于门脉主干、肝动脉周围及肝胃韧带间,以门脉主干周围多见;淋巴结呈卵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以低回声为主,回声欠均匀,比较孤立,内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病毒性肝炎(乙型)可以引起肝门区淋巴结肿大,且与血清肝功能变化及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毒性肝炎肝外系统声像图改变的又一观察指标.

    作者:孟凡银;崔永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晚期青光眼视神经功能的保护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甲钴胺保护晚期青光眼视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72例(98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小梁切除手术(A组,40眼)和小梁切除术后联合甲钴胺治疗(B组,58眼),对照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视野、治疗后满意度等各方面的指标.结果 术后两组眼压的控制率分别为87.50%(35眼)和91.38%(53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钴胺治疗后视力改善率,A组为52.50%(21眼),B组为84.48%(49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17,P=0.016).治疗后视野改善,两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684,P=0.02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F=5.142,P<0.01),并发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甲钴胺药物治疗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手术者.

    作者:陈慧;李小敏;刘韶瑞;刘文革;颜志超;骆荣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复方黄芩含漱液联合康复新防治鼻咽癌急性口咽炎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观察复方黄芩含漱液与康复新液联用以减轻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近期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行同期放化疗.观察组予复方黄芩含漱液含漱与康复新液含服联用,同时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等相关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朵贝氏液含漱,实施常规护理,两组给药均从放化疗第一日开始至放疗结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口咽炎反应发生率及出现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发生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Ⅲ度以上口咽炎发生率分别为28.85%、61.22% (P <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放疗14 d后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反应放射率分别为80%、43.33% (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反应放射率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推迟.结论 复方黄芩含漱液与康复新液联用,治疗过程中加强相关护理措施,能降低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口咽炎反应并推迟重度放射性口咽炎发生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同期放化疗的耐受性及治疗的依从性,使放化疗顺利进行,近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金笑;李坊铭;李彩萍;邓利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内镜下取石网篮及球囊治疗胆总管结石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取石网篮及球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胆总管结石116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61)使用取石网篮及球囊取石,对照组(n=55)单纯取石网篮取石,观察两组的治愈率、近期并发症、远期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成功取石58例,对照组成功取石51例,两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5.08%和9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穿孔各为0,胰腺支分别为4例和3例,出血分别为2例和3例)发生率分别为9.8%和1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结石复发分别为1例和8例,复发率分别为1.72%和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纯网篮取石成功使用网篮108次;治疗组取石成功58例,网篮使用38次,球囊使用40次.7例未能取石,行置入塑料或金属支架治疗.结论 内镜下取石网篮及球囊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疗效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邓衍部;刘有理;表明凤;贺道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根据传统医学“治未病”的治疗原则,观察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临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针刺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对症治疗,针刺治疗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皆不使用抗抑郁药物.两组患者由专科工作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使用HAMD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两组患者PSD的发生率.结果 针刺治疗组PSD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PSD的发生率为37.5%,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针刺治疗组PS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P=0.01),两组患者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针刺治疗简便易行,副作用小,对降低PSD的临床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震宇;华启海;阎兴洲;徐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管状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7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嚣在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怀宁县人民医院199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7例因胃溃疡、食道、胃、结肠、直肠肿瘤手术切除后采用胃肠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吻合器顺利完成消化道重建手术,且效果良好.其中并发吻合口漏3例,2例经负压引流冲洗、肠外营养支持治愈;1例胸腔内吻合口漏死亡,可能与重复使用国产吻合器的质量有关;5例吻合口狭窄采用器械扩张或内支架支撑治愈.结论 用吻合嚣行消化道重建操作简便,吻合可靠,手术时间短,尤其是当手术部位较高、较深,手工操作不便时,吻合器具有更迅速、方便、可靠地进行吻合的优越性.

    作者:周礼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社区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社区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广州某区18个社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其中9个社区的950名患者为试验组,进行1年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另外9个社区的1080名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比较研究前后患者的卫生行为、生活质量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经过1年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试验组患者的自测血压率、饮食控制率、经常运动率、体重控制率和规则用药率均得到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健康感觉、躯体症状、工作能力、认知功能和社会参与能力得分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收缩压由( 148.64±11.89)mm Hg下降到(135.53±8.24)mm Hg,平均舒张压从(93.53±8.47)mm Hg下降到(83.56±6.35)mm Hg,血压控制率提高了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在干预后的规则用药率、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有所提高外,其余各项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模式实施效果满意,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作者:王彩霞;周志衡;王家骥;杨华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