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金笑;李坊铭;李彩萍;邓利秾
目的 了解广州中山城乡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现况.方法 选取广东省广州和中山市为调查城市,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的1113名居民为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两地居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现状.结果 广州中山城乡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总体了解率分别是52.9%和25.2%,其中城市居民突发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57.1%)高于农村居民的知晓率(50.3%)(x2=34.825,P=0.00);有26.8%的居民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教育,其中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率(27.6%)高于农村居民(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21,P=0.002).有66.9%的城市居民认为需要进行突发公共卫生知识的教育,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高于城市居民(x2 =6.100,P=0.047).结论 广州中山城乡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有待提高,城市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好于农村居民,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余昌泽;黄燕惠;周志衡;杨华杰;王家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平均住院日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在肺功能、平均住院日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有何不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贾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0.25 MPa高压氧(HBO)协同药物综合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疗效,通过分析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机制明确高压氧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0.25 Mpa HBO协同清水洗胃催吐、药物(特效解毒剂亚甲蓝拮抗、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补液)综合治疗9例中度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分别给予亚甲蓝40 mg或80mg静推,维生素C3.0~5.0g静滴,HBO 1次/d,疗程1~2次.结果 9例中度急性亚硝酸中毒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0.25 MPa HBO协同药物综合治疗中度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有效.临床上除正确应用亚甲蓝等药物外,对病情较严重者应尽早高压氧治疗.
作者:林琳;钱培丽;朱彩琴;赵迎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9例61眼,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全部61眼接受光凝治疗,综合组35眼配合中药分型治疗,单纯组26眼,观察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眼底病变改善情况.结果 综合有效率为97.1%,恶化率为2.9%,单纯组分别为83.6%、15.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1,P<0.05);眼底病变改善治疗后两组相比,综合组出血、渗出、水肿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组( x2=3.823,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1,P>0.05).结论 中药分型治疗联合激光先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疗效,提示我们中医药应尽早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作者:杨孝埔;马龙;姚豪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颈中变感神经节阻滞(MCGB)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偏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A组氟桂利嗪10 mg/d,睡前口服,连服2个月;B组患侧MCGB,1次/d,10次为一疗程,间隔1周进行第二疗程,共4个疗程.两个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管、血流变化.治疗结束后,由不了解治疗方案的医生判断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B组治疗前脑血管血流异常率分别为80.0%、82.5%;治疗结束后脑血管血流异常率分别50.0%、12.5%;治疗结束后治愈(优)率分别为5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GB能够有效纠正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失调,对偏头痛的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冯力;郑虎山;蒋劲;黄增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胆囊癌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 2008年1月外科治疗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分期、外科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组共69例,男性29例,女性40例;年龄33~87岁,平均62岁.早期癌(Nevin Ⅰ-Ⅱ)15例,中晚期癌(NevinⅢ~Ⅴ)54例.其中12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9例行扩大胆囊癌根治术,25例行其他姑息性治疗.50例患者获得随访,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0%、22.0%、4.0%.其中早期胆囊癌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晚期胆囊癌患者(90.9%,70.7%,18.2% vs.30.8%,10.3%,0).中晚期胆囊癌患者中行根治术的1年、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只行姑息性治疗者(47.8%,17.4%,0% vs.6.3%,0,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胆囊癌疗效的关键所在,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切除对改善胆囊癌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文骝;刘会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及与肝肾损害的关系,为HBV-GN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肾内科2001年11月-2011年11月10年间经肾活检确诊HBV-GN并资料完整的25例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占同期肾活检4.70%,患者男性14例(56%),女性11例(44%);发病年龄9~47岁,平均22.83岁;乙肝标记物大三阳者12例(46.8%),乙肝小三阳者9例(36%);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4例(56%),肾功能不全6例(24%),肝功能受损8例(32%);肝功能是否异常和肾脏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异;病理表现以膜性肾病为主,占12例(48%).结论 HBV-GN患者以青少年为主,性别差异不大;临床表现主要是肾病综合征为主,病理以膜性肾病多见;HBV血清标志物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GN诊断;HBV对肝脏及肾脏的损伤具有不同步性.
作者:吴国仲;韩久怀;张璟;苏安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集耳鼻喉科2008年2月-2012年2月因反复出血行鼻内镜检查止血术的206例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在鼻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情况,根据病情不同选择单极电凝烧灼、可吸收明胶海绵保护创面或凡士林纱条局部填塞等不同的止血方法止血,观察疗效.结果 1次手术治愈179例(86.9%),2次手术治愈21例(1O.2%),3次手术治愈6例(2.9%),总有效率100%.术中发现鼻中隔偏曲12例,鼻息肉3例,鼻微小血管瘤3例,除微小血管瘤术中处理外,余嘱1个月后手术治疗.随访3~6个月无一例再出血,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探查止血术具有准确、有效、无痛、安全等优点,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川;林潮楷;林楷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复方黄芩含漱液与康复新液联用以减轻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近期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行同期放化疗.观察组予复方黄芩含漱液含漱与康复新液含服联用,同时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等相关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朵贝氏液含漱,实施常规护理,两组给药均从放化疗第一日开始至放疗结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口咽炎反应发生率及出现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发生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Ⅲ度以上口咽炎发生率分别为28.85%、61.22% (P <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放疗14 d后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反应放射率分别为80%、43.33% (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反应放射率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推迟.结论 复方黄芩含漱液与康复新液联用,治疗过程中加强相关护理措施,能降低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口咽炎反应并推迟重度放射性口咽炎发生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同期放化疗的耐受性及治疗的依从性,使放化疗顺利进行,近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金笑;李坊铭;李彩萍;邓利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 glucagon like peptide-2,GLP-2)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Sprague 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内毒素组,C组:治疗组.分别以生理盐水、EcolliO55:B5、GLP-2腹腔注射,留取末端回肠组织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肠系膜淋巴结、肝、肺组织匀浆后细菌培养计算细菌移位率,同时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电镜下A组肠黏膜微绒毛及紧密连接未见异常,B组紧密连接增宽,微绒毛变细、稀疏,部分断裂、脱落.C组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②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及western blot净光密度值结果可见:occludin表达B组明显低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③肠系膜淋巴结、肝、肺器官细菌移位率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 GLP-2可以降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的程度,减少细菌移位率,对脓毒症的肠道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张宗兵;刘瑞林;刘牧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及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84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TP组和GP组,入组的患者均接受至少2周期TP和GP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TP组和GP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2.9% (18/42)和38.1% (16/36),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3.3%(35/42)和78.6%(33/42),中位生存期分别294 d和288 d,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37.3%、9.6%和40.5%、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主要的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均可耐受.结论 两组治疗方案对晚期NSCLC均有较好的疗效,TP和GP方案可作为晚期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孙伟;朱纯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梅毒螺旋体母婴传播的实验室检测的特异性方法,应用于新生儿梅毒的早期诊断.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金标法(GICA)作为初筛实验,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作为确诊实验及疗效观察,根据不同检验目的选用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蛋白印迹技术(WB)、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作为辅助检测手段,优化组合实验项目.结果 检测产科住院孕产妇24 636例,检测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530例,其中孕产妇TPPA确诊试验阳性患者325例,占孕产妇分娩患者的1.32%,新生儿科TPPA确诊试验阳性患者89例,占孕产妇分娩患者的0.36%.检测出新生儿梅毒患儿7例,占孕产妇分娩患者的0.03%.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检测的特异性,应用于新生儿胎传梅毒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
作者:苗岩;欧春怡;王学斌;齐绍伟;王君龙;王伟;张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横(后)位的角度.方法 观察枕横(后)位时,采取不同角度徒手旋转胎头以枕前位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结果 A组对右枕横位做顺时针旋转45°,右枕后位做顺时针旋转90°,左枕横位做逆时针旋转45°,左枕后位做逆时针旋转90°.总成功率92.2%.B组(石氏法):右枕后位做顺时针旋转180°,左枕后位做逆时针旋转180°,如为枕横位,可按枕后位手法旋转,135°即为胎头旋转的度数.总成功率74.6%.A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右枕横位做顺时针旋转45°,右枕后位做顺时针旋转90°,左枕横位做逆时针旋转45°,左枕后位做逆时针旋转90°是徒手旋转胎头术的佳角度.
作者:黄昌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根据传统医学“治未病”的治疗原则,观察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临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针刺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对症治疗,针刺治疗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皆不使用抗抑郁药物.两组患者由专科工作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使用HAMD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两组患者PSD的发生率.结果 针刺治疗组PSD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PSD的发生率为37.5%,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针刺治疗组PS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P=0.01),两组患者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针刺治疗简便易行,副作用小,对降低PSD的临床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震宇;华启海;阎兴洲;徐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侵犯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侵犯上矢状窦的脑膜瘤患者,共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4~ 63岁,平均49岁.颅内压增高者9例,癫痫发作3例,偏瘫等定位体征4例.肿瘤部位均为单侧.对14例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同时行受累上矢状窦壁切除加重建上矢状窦11例,受累上矢状窦部切除3例.结果 14例患者手术结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9例颅内压增高患者,术后头痛、呕吐等症状消失,3例癫痫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缓解,4例术前偏瘫等定位体征患者,术后阳性体征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1例患者术后脑膜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治愈,其余13例均未见复发.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上矢状窦旁脑膜瘤镜下全切除,同时行受累矢状窦切除,或上矢状窦壁切除加重建上矢状窦,可有效治疗侵犯上矢状窦的窦旁脑膜瘤.
作者:方宪清;汪瑞;方剑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实施专人护理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肠造口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30例肠造口患者实施专人护理,安排一位高年资的护士专门负责该患者的健康宣教及造口护理工作.包括术前肠造口定位、术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造口护理、出院随访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由当班护士完成所有的术前术后护理、出院随访,观察两组在掌握造口健康知识时间、掌握造口袋粘贴技术时间、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掌握造口健康知识时间、掌握造口袋粘贴技术时间、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专人护理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文强;郑玉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比较2006年10月-2011年12月对5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应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行双吻合术(以下简称双吻合组)与7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使用荷包钳荷包闭合行单吻合术(以下简称单吻合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双吻合组保肛率为98.0%,手术时间为145~270 min,术中出血量为153 ~247 ml,吻合口瘘为4.0%,吻合口出血为4%;单吻合组保肛率为82.9%,手术时间为220~350min、术中出血量为246~354ml,吻合口瘘为11.4%,吻合口出血为8.6%.双吻合组保肛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单吻合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出血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弧形切割闭合器的应用能扩大直肠癌保肛手术,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肠腔内容物溢出对术区的污染,并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汤骥骜;王芝钧;刘鸿亚;谢金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注射下行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寻求一种舒适、安全、可靠的胃镜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2月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500例门诊和住院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检查前应用丙泊酚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患者在用药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胃镜检查时置镜反应、胃镜检查效果.结果 患者在用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在持续鼻导管吸氧下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术中无躁动、恶心、呕吐,胃镜下影像清晰,所有患者对检查过程无任何记忆,患者满意度100%.结论 丙泊酚静脉注射下行胃镜检查是舒适、安全、可行的,消除了患者在胃镜检查中的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晏洁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蛋白SI00A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S100A4蛋白在42例LSCC组织、2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L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S100A4蛋白在42例L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0%,而在2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淋巴结转移组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5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3.6%),在临床分期中Ⅲ+Ⅳ期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44.0%)高于Ⅰ+Ⅱ期(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蛋白在LSCC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原发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及T分期无关(均P>0.05).结论 S100A4蛋白在LSCC的发生、发展中可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LSCC发生及侵袭转移潜能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杨国强;陈应超;李里香;张少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贵港市人民医院142份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病原菌73株,阳性率为51.4%,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9.3%)、铜绿假单胞菌(17.8%)、肺炎克雷伯菌(9.6%)和肠球菌属(13.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阳性率分别是36.1%和28.6%;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其次是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程度也较高.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0%以上.结论 胆汁中病原菌种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多见,产ESBLs的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肠球菌耐药率较低.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其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