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吴文涛;魏钦令;文飞;龚梅恩

关键词:抑郁症, 艾司西酞普兰, 度洛西汀, HAMD
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入组60例抑郁症患者,均为心理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症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4,8周末以汉密尔顿抑都量袁(HAMD)评定疗效,以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 在1,4,8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分别为10.00%、83.33%、93.33%,度洛西汀组有效率分别为3.33%、63.33%、80.00%,两组各时点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8周内副反应发生率为10%,度洛西汀组为1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8周内有效率较高,两者有效率接近,副反应类似.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二产程胎头深嵌胎头娩出困难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胎头深嵌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因为和并发症.方法 对响水县中医院4年来60例第二产程胎头深嵌剖宫产术与同期随机抽取的60例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术胎头胎头正常娩出的孕妇进行比较.结果 第二产程胎头深嵌剖宫产术,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均比非二产程剖宫产术胎头胎头正常娩出组时间长,新生儿窒息率,术后痛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出血因为多是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所致.结论 产科医师必须掌握娴熟的产科技术技能和处理难产的经验,全面详细检查产妇及胎儿,严密观察产程,即早诊断难产,充分评估难产因素,即时采取适当手术方式,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第二产程胎头深嵌剖宫术,从而使母儿的危险降至低.

    作者:王凤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83例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分型及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分型、手术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3月,采用骨盆重建钢板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患者83例,男性59例,女性24例;年龄19~72岁,平均41.2岁;左侧40例,右侧43例.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标准分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83例平均随访24.5个月(12~36个月).按照Matta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49例,满意复位31例,复位不良3例.骨折均获愈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优42例,良29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85.5%.术后发生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股骨头坏死3例,异位骨化8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结论 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时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海波;蒋忠仆;苏振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复合全麻联用双管喉罩于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效果

    目的 介绍静吸复合麻联合食管引流型喉罩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介入)中的优越性.方法 把需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食管引流型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两组麻醉用药相同:按公斤体重分别注射丙泊酚、芬太尼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诱导,置管后机控呼吸并吸入七氟醚和持续静注丙泊酚维持至手术结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后、置入喉罩或导管后1 min、3 min、5 min,拔出喉罩或导管前及后5 min的SBP、DBP和HR值及麻醉并发症等.结果 置入喉罩或导管后1 min、3 min的BP及拔出喉罩或导管前后的BP、H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均高于A组;B组在整个麻醉过程中发生躁动、呛咳、支气管痉挛及喉痉挛、口腔血肿等麻醉并发症的较多.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运用静吸复合麻联合使用食管引流型喉罩一法是佳的麻醉搭配.

    作者:田丰;何卓文;冯秀芬;赖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maspin在子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发生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途径、多基因表达的复杂过程[1].maspin基因是1994年Zou Z等[2]对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进行比较时发现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证实其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基因,命名为maspin(mammary serine inhibitor).maspin作为一种独特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作者:闵爱萍;李英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32例(A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2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时采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作者:吴斌全;刘会春;崔培元;鲁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评价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64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涂,2次/d;对照组用同样方法给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外涂.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分,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2周后两组患者皮损均有明显好转,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6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好.

    作者:庄明军;雍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气压弹道碎石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护理对照

    目的 总结比较34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51例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不同护理特点和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2009年1~12月气压弹道碎石术34例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1例,予以两组分别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健康指导、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进行基础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切口的护理和舒适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补液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输液天数、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结论 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其中气压弹道碎石术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又减轻基础护理负担,从而达到节省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效率的目的,值得推广.

    作者:刘玉英;徐鑫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临床抢救急性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临床观察2005年1月-2010年7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且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采用洗胃、补液、利尿、解毒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通过观察通气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分析机械通气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后,30例患者中有25例病情好转,2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通气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表现明显改善,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PaO2差异显著.结论 重视合理的机械通气能降低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是抢救急性中毒呼吸衰竭的有效辅助措施,同时机械通气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作者:沈新秀;祖军;李光亮;魏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入组60例抑郁症患者,均为心理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症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4,8周末以汉密尔顿抑都量袁(HAMD)评定疗效,以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 在1,4,8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分别为10.00%、83.33%、93.33%,度洛西汀组有效率分别为3.33%、63.33%、80.00%,两组各时点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8周内副反应发生率为10%,度洛西汀组为1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8周内有效率较高,两者有效率接近,副反应类似.

    作者:吴文涛;魏钦令;文飞;龚梅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2月妇产科手术的非脱垂子宫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施行传统腹式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施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40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手术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对照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腹腔干扰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天数短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子宫切除方法.

    作者:田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痛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8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FMD的无创检查了解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了解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观察福辛普利治疗6个月前后患者FMD及ET-1水平的变化.结果 福辛普利治疗6个月后老年高血压痛患者肱动脉基础血管内径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同时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FMD受损和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障碍,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FMD,降低ET-1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易春涛;陈旭;马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G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GP方案对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治疗的疗效差别,为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肺鳞癌组30例与肺腺癌组35例均接受吉西他滨(1000 mg/m2)加顺铂(75mg/m2),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CT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共65例均可评价,鳞癌组CR 0例,PR 9例,SD 14例,腺癌组CR 0例,PR 9例,SD 16例,两组有效率RR(CR+PR)分别为30%和25.7%(P=0.628),两组疾病控制率DCR(CR+PR+SD)分别为76.7%和71.4%(P=0.549).鳞癌组中位生存期11.6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1个月,1年生存率48%,2年生存率13.2%.腺癌组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8个月,1年生存率29%,2年生存率11.2%.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均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肺鳞癌与肺腺癌的疾病控制率相近,但对鳞癌表现出比腺癌更好的生存优势.

    作者:方立萍;吴紫权;赵金波;张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动脉栓塞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介入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例产后出血患者行右股动脉赛丁格技术穿刺,将介入导管插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注入优维显,同步行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以明胶海绵颗粒作栓塞剂,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或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 5例产后出血患者栓塞后出血明显减少,仅有少量血性恶露.止血时间5~10 min,手术时间40~60min.1例产后出血患者栓塞后仍有较多阴道出血而行二次栓塞,术后出血即刻减少,仅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所有患者获得有效止血,术后观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恢复正常月经,有3例已再次妊娠.结论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用于产后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是急诊抢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芳;王成纲;赵小魁;李广太;张欣;陈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人本位护理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人本位护理应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将109例住院的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肺结核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人本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接受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患者教育、对治疗处置的依从性增加,安全性及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人本位护理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在整体护理中融合生活护理,满足了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情感、心理、功能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增强了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作者:谢世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测定血清胱搁1素C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肾功能损害及损伤时作为敏感标志物时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63例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同时测定肌酐(Scr)、尿素氮(BUN),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随着Ccr下降血清Cys C、BUN、Scr均值逐渐升高(P<0.05).Ⅰ组18例患者血清中Cys C浓度异常者占56%,Sct的浓度异常者占22%;Ⅱ组26例患者血清中Cys C浓度异常者占77%,Scr的浓度异常者占31%;Ⅲ组19例患者血清中Cys C、Scr浓度异常者均占100%.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比BUN、Scr更能准确直观的反映出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方法简便,可以替代操作繁琐的内生肌酐清除率采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

    作者:李莉;刘凌云;赵元明;万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麻醉前心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全子宫切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麻醉前常规谈话方法;干预组:除做麻醉前常规谈话方法以外,手术室护士行术前访视患者、健康宣教等心理护理干预,还根据患者关心、担心的问题应用指导性语言进行认知疗法、疏导法、系统脱敏法、示范法、心理暗示法等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此次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术后无痛率为87.6%,时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前接受心理干预治疗的患者对此次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未接受该方法治疗的患者,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前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对麻醉及术后满意度,能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陈瑞玲;蒋萍;肖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化疗患者PICC相关感染高危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对适合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648例进行置管化疗,拔管后常规给以穿刺点、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同时,拟对12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PICC感染发生率为7.7%;引起PICC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有导管留置时间、化疗疗程、换药频次、血象、季节、是否合并糖尿病这些危险因素对感染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留置时间>化疗疗程>血象>换药频次>季节>伴有糖尿病而导管感染与穿刺次数、穿刺部位、年龄、性别、换药敷料类型等因素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PICC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化疗疗程、血象、换药的频次、发生感染的季节、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在置管期间应对以上因素予以重视;对有感染高危险因素存在的导管留置者要定期监测各项感染指标;加强护理人员维护导管的专业培训有助于提高对PICC相关感染因素的预见性;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则有利于减少PICC感染的发生.

    作者:范爱飞;李金华;钟春嫦;刘洁玲;郭海云;谢三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85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消毒隔离、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护理措施,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预防并发症发生,配合临床药物治疗.结果 手足口病高发年龄为1~3岁,每年流行高峰期为4~9月份,农村患儿明显高于城镇,绝大部分患儿治疗效果良好,住院时间平均7 d,440例患儿临床治愈出院,44例转院治疗(其中27例是家属要求转院,17例并发脑炎转院治疗),1例死于病毒性脑炎.结论 对一般病例不要惊慌,要警惕重证病例,考虑高危因素,给予及时转诊,要正确认识本病,配合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正确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患儿的及早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玉玲;龚素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结核性脊髓炎3例临床分析

    结核件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中比较少见的类型,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易和其它感染鉴别,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结核性脑脊膜脊髓炎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文献.

    作者:周永锦;金庆文;侯熙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放射治疗45例转移性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放疗科2003年4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45例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加激素治疗.直线加速器6MV-X线外照射,照射野范围包括转移椎体上、下各一个正常椎体,位于颈段的病灶用两侧对穿照射,位于胸、腰骶部的病灶照射方式从后背单野或前后野垂直照射.照射剂量300 cGy×10次,5次/周,或200 cGy×20次,5次/周.所有病例放射治疗时辅助使用地塞米松(10m/d)加20%甘露醇(250 ml/d)静脉滴注.放疗结束后1个月记录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背痛总有效率达84.4%(38/45);运动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75.6%(34/45);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率37.5%(3/8).结论 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加激素治疗症状缓解率高.

    作者:刘静景;徐全敬;何斌;沈学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