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英;徐鑫星
粉螨大小120~500μm,体表有大量的长毛,大多白色如粉末,一般肉眼很难发现.粉螨生活力极强,主要孳生在储藏粮食、农副产品、中药材中,也可出现人们的生活场所,被褥及灰尘中,除常引起螨性皮炎及螨性过敏外,并有较多机会与人接触,随污染食品经口或悬浮尘埃吸入人体,在消化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统生存或长或短时间,成为非特异的螨侵染,产生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道不同的症候,分别称为肠螨症、肺螨症和尿路螨症.现对多年来粉螨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及其防治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陈兴保;温廷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ICU病房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验和药敏试验方法,对ICU病房5例患者在2009年6月28日-7月6日期间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室内环境、呼吸机污染是引起该ICU在9 d时间内陆续出现5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经采取积极治疗和有效消毒隔离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痊愈率60%,好转率40%.结论 对ICU患者进行隔离,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对病室环境及医疗器械特别是呼吸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是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鲁艳;刘丽;胡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本位护理应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将109例住院的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肺结核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人本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接受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患者教育、对治疗处置的依从性增加,安全性及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人本位护理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在整体护理中融合生活护理,满足了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情感、心理、功能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增强了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作者:谢世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介入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例产后出血患者行右股动脉赛丁格技术穿刺,将介入导管插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注入优维显,同步行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以明胶海绵颗粒作栓塞剂,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或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 5例产后出血患者栓塞后出血明显减少,仅有少量血性恶露.止血时间5~10 min,手术时间40~60min.1例产后出血患者栓塞后仍有较多阴道出血而行二次栓塞,术后出血即刻减少,仅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所有患者获得有效止血,术后观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恢复正常月经,有3例已再次妊娠.结论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用于产后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是急诊抢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芳;王成纲;赵小魁;李广太;张欣;陈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2月妇产科手术的非脱垂子宫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施行传统腹式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施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40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手术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对照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腹腔干扰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天数短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子宫切除方法.
作者:田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麻醉前心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全子宫切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麻醉前常规谈话方法;干预组:除做麻醉前常规谈话方法以外,手术室护士行术前访视患者、健康宣教等心理护理干预,还根据患者关心、担心的问题应用指导性语言进行认知疗法、疏导法、系统脱敏法、示范法、心理暗示法等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此次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术后无痛率为87.6%,时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前接受心理干预治疗的患者对此次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未接受该方法治疗的患者,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前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对麻醉及术后满意度,能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陈瑞玲;蒋萍;肖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短QT间期综合征(SQTS)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后意义.方法 随机测量18例儿童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QT Fridercia(QTfc)和QT Nomogram(QTnc)间期,根据R-R间期(R-R)和心率(HR)计算QT间期校正值(QT Fridercia、QT Nomogram).QT Fridercia、QT Nomogram 间期≤300 ms为短QT间期,观察短QT Fridercia、QT Nomo-gram间期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用奎尼丁、氟卡尼和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治疗观察其预后.结果 QT Fridercia≤300 ms发生心律失常为100%,QT Nomogram≤300 ms发生心律失常为100%;奎尼丁、氟卡尼可使QT间期值平均延长20 ms,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P<0.05.单用奎尼丁、氟卡尼治疗2年内心律失常发生率QT Fridercia44.44%,QT Nomogram 44.44%;死亡率分别为11.11%、11.11%.除颤器治疗6例SQTS患者在2年的观察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和死亡率发生,P<0.05.结论 短QT间期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奎尼丁、氟卡尼能延长QT间期,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ICD能有效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黄佐贵;杜国伟;殷波;李倩;金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对适合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648例进行置管化疗,拔管后常规给以穿刺点、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同时,拟对12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PICC感染发生率为7.7%;引起PICC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有导管留置时间、化疗疗程、换药频次、血象、季节、是否合并糖尿病这些危险因素对感染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留置时间>化疗疗程>血象>换药频次>季节>伴有糖尿病而导管感染与穿刺次数、穿刺部位、年龄、性别、换药敷料类型等因素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PICC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化疗疗程、血象、换药的频次、发生感染的季节、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在置管期间应对以上因素予以重视;对有感染高危险因素存在的导管留置者要定期监测各项感染指标;加强护理人员维护导管的专业培训有助于提高对PICC相关感染因素的预见性;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则有利于减少PICC感染的发生.
作者:范爱飞;李金华;钟春嫦;刘洁玲;郭海云;谢三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肿瘤发生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途径、多基因表达的复杂过程[1].maspin基因是1994年Zou Z等[2]对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进行比较时发现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证实其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基因,命名为maspin(mammary serine inhibitor).maspin作为一种独特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作者:闵爱萍;李英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原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2009年5月广州番禺中心医院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病例共17例临床资料.结果 双胎一胎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2.99%.孕28周前发现一胎宫内死亡者3例,平均期待治疗102.8 d,平均分娩孕周为36+5周;孕28周后发现一胎宫内死亡者期待治疗12例,平均期待治疗13.2 d,平均分娩孕周为35+1周.仅1例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无一例孕妇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早产、子痫前期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胎儿畸形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 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后可采取期待治疗,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状况,尽量延长孕周,可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国斌;左莉;陈翊;郑玲;郭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剖宫产患者97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级,年龄16~32岁,身高156~175 cm,体重65~90 kg,随机分为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液组(A组n=48)和布比卡因重比重液组(B组n=49).结果 两组各有1例因穿刺失败或不能回抽出脑脊液而被剔除本研究,两组年龄、体重、身高和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阻滞平面范围T6~10与B组相比,A组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1),麻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B组相比,A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皮肤瘙痒发生率升高(P<0.01),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寒颤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是安全和可行的.
作者:王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放疗科2003年4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45例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加激素治疗.直线加速器6MV-X线外照射,照射野范围包括转移椎体上、下各一个正常椎体,位于颈段的病灶用两侧对穿照射,位于胸、腰骶部的病灶照射方式从后背单野或前后野垂直照射.照射剂量300 cGy×10次,5次/周,或200 cGy×20次,5次/周.所有病例放射治疗时辅助使用地塞米松(10m/d)加20%甘露醇(250 ml/d)静脉滴注.放疗结束后1个月记录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背痛总有效率达84.4%(38/45);运动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75.6%(34/45);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率37.5%(3/8).结论 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加激素治疗症状缓解率高.
作者:刘静景;徐全敬;何斌;沈学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收集经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耐多药肺结核,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的胸部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耐多药肺结核125例为观察组.同期不耐药的肺结核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有正、侧位胸片及胸部CT扫描片.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变分布广泛,明显多于对比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病变形态.观察组肺内播散痛灶、合并空洞及合并肺毁损多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变的动态变化,病变进展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好转病例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的胸部影像具有病变严重,较多肺内播散病灶、合并空洞及合并肺毁损的特点.
作者:董琼雄;蔡少怀;李史来;谢汉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及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和疾病转归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或家属对疾病及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80%,而对照组仅为50%,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其优秀率高达90%,明显优于对照组(6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偏瘫肢体恢复例数增多、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 CNP是一种标准化的护理手段,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云侠;李敏;颜顺荣;王银娥;钟政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14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106例,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38例,角钢板13例,外固定支架11例,髓内固定19例(包括Gamma钉、股骨重建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等),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the 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17例,人工股骨头8例,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随访(10.2±2.1)个月.手术组与未手术组在卧床时间、Harrie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上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和锁定钢板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与DHS、角钢板、髓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时间手术组大体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e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固定牢固,创伤小,负重早,并发症少,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韩冠生;张井泉;李振伟;陈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胎头深嵌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因为和并发症.方法 对响水县中医院4年来60例第二产程胎头深嵌剖宫产术与同期随机抽取的60例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术胎头胎头正常娩出的孕妇进行比较.结果 第二产程胎头深嵌剖宫产术,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均比非二产程剖宫产术胎头胎头正常娩出组时间长,新生儿窒息率,术后痛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出血因为多是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所致.结论 产科医师必须掌握娴熟的产科技术技能和处理难产的经验,全面详细检查产妇及胎儿,严密观察产程,即早诊断难产,充分评估难产因素,即时采取适当手术方式,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第二产程胎头深嵌剖宫术,从而使母儿的危险降至低.
作者:王凤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大肠癌是西方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病因第3位.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尽管手术方式方法不断改进,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1],即使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Dukes A和Dukes B期患者中仍有10%~25%术后5年内复发[1],因此有学者提出癌细胞的微转移可能是大肠癌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主要因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转移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大肠癌微转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四海;刘琴;刘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临床抢救急性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临床观察2005年1月-2010年7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且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采用洗胃、补液、利尿、解毒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通过观察通气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分析机械通气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后,30例患者中有25例病情好转,2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通气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表现明显改善,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PaO2差异显著.结论 重视合理的机械通气能降低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是抢救急性中毒呼吸衰竭的有效辅助措施,同时机械通气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作者:沈新秀;祖军;李光亮;魏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并与常规抗-HCV ELISA法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法进行比较.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的5985例献血者血清标本,先应用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两种抗-HCV ELISA试剂进行常规初检、复检检测.对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检出的阳性标本,再进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结果 在被检测的5985份标本中,HCV-CLIA法HCV阳性14份:抗-HCV ELISA法初检阳性15份和复检阳性为16份(其中初检、复检均阳性的14份);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阳性的13份.结论 本组HCV-CLIA法与HCV ELISA法初检、复检结果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3.33%和87.50%;与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比较符合率为92.86%.HCV-CLIA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合献血者抗-HCV的筛查.
作者:姚仁南;陈复兴;陈玲;朱月华;刘秀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目前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由于进展期胃癌的预后差,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胃肠化生、萎缩性胃炎和早期癌变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介绍胃蛋白酶原及其在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中的作用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106例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并设正常时照11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法检测血清PG Ⅰ、PGⅡ和水平.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系统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I、PC Ⅰ/PG Ⅱ水平下降,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PCⅠ、PG Ⅱ浓度可评价胃黏膜萎缩的程度,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阿依努尔·阿合曼;高峰;迪丽达尔·阿布都热衣木;罗和生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