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仁南;陈复兴;陈玲;朱月华;刘秀宁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及结局.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广汉市人民医院295例剖宫产术后和20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将其再次行剖宫产的28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285例进行对照.将进行阴道分娩的3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阴道分娩30例进行对照.结果 315例中46例行阴道试产,3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5.2%.再行剖宫产285例,手术率90.5%.阴道分娩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行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比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高,平均住院天数、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对有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测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易理华;刘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叶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外科治疗的36例中叶肺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行根治性肺叶切除手术34例,其中中叶切除10例,双肺叶切除20例,右全肺切除4例.剖胸探查2例,清扫N1淋巴结108组,N2淋巴结133组,N1阳性5例,N2阳性1例,N1+N2阳性7例,Ⅰ期5例,Ⅱ期11例,ⅢA期15例,ⅢB期2例,Ⅳ期1例.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术后20例行化疗.手术无死亡病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2.7%、38.8%.结论 中叶肺癌发病率较低,易误诊和延误诊断,需与中叶肺良性病变相鉴别,治疗以根治性肺叶切除为主,由于解剖特点,需行中上叶或中下叶切除,清扫上下纵膈淋巴结是手术根治的关键.
作者:王彪;于在诚;唐震;刘学刚;王祖义;段贵新;李小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病灶体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13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及8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氧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分别为81例和16例,各占61.4%和18.6%,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4.32±5.68)μmol/L和(12.58±3.53)μmol/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急性期脑梗死的病灶越大,两者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是中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HH在中青年中发病率较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急性期脑梗死的病灶越大,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反映脑梗死灶的大小及病情程度,对有脑血管痛倾向的中青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或作为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石炎川;陈跃鸿;原敏;黄庆文;吴瑞明;杨妙雄;郭婷辉;陈文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介入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例产后出血患者行右股动脉赛丁格技术穿刺,将介入导管插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注入优维显,同步行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以明胶海绵颗粒作栓塞剂,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或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 5例产后出血患者栓塞后出血明显减少,仅有少量血性恶露.止血时间5~10 min,手术时间40~60min.1例产后出血患者栓塞后仍有较多阴道出血而行二次栓塞,术后出血即刻减少,仅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所有患者获得有效止血,术后观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恢复正常月经,有3例已再次妊娠.结论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用于产后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是急诊抢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芳;王成纲;赵小魁;李广太;张欣;陈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垂体后叶素(Pituitrin)对兔门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压力的影响,探讨其具体的量效关系、对动脉和静脉作用的差异及稳定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①分组:新西兰大白兔(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32只,体重(2.3±0.7)k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其中3组分别给予垂体后叶素(Pituitrin),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50 ml/h.②药理学实验:将0.9% NS及不同剂量Pituitrin分别给予4组实验兔,记录用药前后门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压力,取其差值作为统计值.结果 ①Pituitrin降低兔门静脉、升高肠系膜上动脉压力与剂量成正比.3 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剂量增加大降低门静脉、升高肠系膜上动脉压力值提前出现.②Pituitrin在20~60 min内降压效果不稳定.0.9%NS对兔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压力没有影响.结论 ①Pituitrin有降低门静脉压力、升高肠系膜上动脉压力作用,且与剂量成正比.②垂体后叶素对血管压力影响不稳定.
作者:马振增;燕善军;薛永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保证护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培养出更多合格、优秀的护理接班人.方法 笔者利用医院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总结出如下方法,针对不同文凭的实习生制定不同的带教计划:本科生带教计划不仅要求基础护理操作熟练而且要求书写教学查房病历、搜集资料、撰写护理论文.人文素质教育:针对不同的素质缺陷给予说服教育、规范行为礼仪等.心理疏导:针对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心理矛盾给予心理疏导,不仅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状况.集中带教:实习生进入临床第一个科室由操作规范、业务能力较强的带教组长集中带教.避免教学层次不齐.能力培养:对实习生进行动手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双向评价:科室实习结束小结时学生和老师分别评价对方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使下一批同学得到更好的教育.一对一带教:一在老师只带一名学生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全面负责.结果 培养出优秀实习生112名,书写护理教学查房病例92份,撰写论文6篇.结论 笔者介绍的带教方法行之有效,特别是集中带教,为以后的实习和带教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李梅;丁言平;邹阿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肿瘤发生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途径、多基因表达的复杂过程[1].maspin基因是1994年Zou Z等[2]对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进行比较时发现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证实其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基因,命名为maspin(mammary serine inhibitor).maspin作为一种独特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作者:闵爱萍;李英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倡导社区健康科普精神,为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依据.方法 对海淀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9名全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于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和演讲比赛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前后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态度发生了明显改变,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演讲技能均有显著提高,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社区全科医生普遍缺乏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经培训后在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态度、技能诸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实际演练技能方面普遍明显提高.建议各卫生行政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对全科医生进行专项正规培训,树立新的社区健康服务理念.
作者:刘冬梅;薛荃;骞芳;梁曼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痛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8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FMD的无创检查了解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了解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观察福辛普利治疗6个月前后患者FMD及ET-1水平的变化.结果 福辛普利治疗6个月后老年高血压痛患者肱动脉基础血管内径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同时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FMD受损和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障碍,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FMD,降低ET-1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易春涛;陈旭;马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突发性耳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检测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35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MGB1和VE-cadherin的测定结果.结果 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较两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恢复组患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明显降低.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 血清HMGB1和VE-cadherin水平的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牛善利;黄友敏;周永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麻醉前心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全子宫切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麻醉前常规谈话方法;干预组:除做麻醉前常规谈话方法以外,手术室护士行术前访视患者、健康宣教等心理护理干预,还根据患者关心、担心的问题应用指导性语言进行认知疗法、疏导法、系统脱敏法、示范法、心理暗示法等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此次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术后无痛率为87.6%,时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前接受心理干预治疗的患者对此次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未接受该方法治疗的患者,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前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对麻醉及术后满意度,能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陈瑞玲;蒋萍;肖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 ether,DeBDE)暴露对雄性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 SD初断乳大鼠经口灌胃给予不同剂量100,300,500 mg/(kg·d)的DeBDE染毒,对照组给予溶剂玉米油.6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并用定量PCR检测其大脑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高、中剂量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基因的表达都显著降低,且随染毒剂量增加表达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DeBDE可以损害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和降低海马BDNF的表达有关.
作者:蒲荣;周光纪;马丽;张德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结核件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中比较少见的类型,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易和其它感染鉴别,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结核性脑脊膜脊髓炎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文献.
作者:周永锦;金庆文;侯熙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入组60例抑郁症患者,均为心理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症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4,8周末以汉密尔顿抑都量袁(HAMD)评定疗效,以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 在1,4,8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分别为10.00%、83.33%、93.33%,度洛西汀组有效率分别为3.33%、63.33%、80.00%,两组各时点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8周内副反应发生率为10%,度洛西汀组为1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8周内有效率较高,两者有效率接近,副反应类似.
作者:吴文涛;魏钦令;文飞;龚梅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大肠癌是西方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病因第3位.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尽管手术方式方法不断改进,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1],即使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Dukes A和Dukes B期患者中仍有10%~25%术后5年内复发[1],因此有学者提出癌细胞的微转移可能是大肠癌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主要因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转移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大肠癌微转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四海;刘琴;刘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交通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2009年中168例交通多发伤进行CRAMS创伤评分以指导临床抢救和治疗.结果 全组治愈148例(91.6%),死亡20例(8.4%).死因分别为失血性休克、脑疝、MODS等.结论 ①多发伤的诊断:要求做到快、准、全.②多发伤的临床特点:a.各部位的创伤具有不同表现和危险性;b.休克发生率高;c.感染发生率高;d.易发生MODS.③多发伤的急救要点:重点应放在时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及脑疝.④多发伤救治的手术原则:应在充分复苏的前提下,用简单的手术方式、快的速度修补损伤的脏器,减轻伤员的负担,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抢救伤员的生命.
作者:张利远;李政;丁国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地中海贫血不同检测方法的选择及临床诊断应用的价值,针对不同人群建立相对合理的检测程序.方法 选择经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的215例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携带阳性病例和8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地中海贫血血液学筛查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红细胞脆性试验(RBC脆性)进行筛查评价.比较跨跃断裂点PCR(Gap-PCR)技术、膜芯片反向点杂交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技术时地中海贫血确认诊断的应用范围.结果 215例地贫相关基因携带阳性病例组与80例对照组MCV、MCH、HCT及RBC脆性检测数据比对分析表明,地贫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筛查指标对215例地贫相关基因携带阳性病例组的漏栓分析显示,RBC脆性漏检率为2.33%,MCV漏检率为5.58%,MCH漏检率为6.98%,HCT漏检率为15.81%.分子生物学确认实验中Gap-PCR技术仅适用于α-珠蛋白基因缺失的检测,膜芯片反向点杂交技术可适用于α、β-珠蛋白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结论 血液学指标MCV、MCH对地贫筛查敏感性较高,可自动化、大批量操作,适合用于大规模健康体检人群的地贫筛查,而RBC脆性试验虽然敏感性高,但为手工操作,建议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膜芯片反向点杂交技术结合Gap-PCR技术是目前临床地贫基因确认的佳手段.
作者:张银辉;张允奇;黄烈;曾冬梅;萧晓友;王琼;陆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变过程涉及许多基因改变,张挺等[1]在4例食管癌新鲜标本的芯片杂交检测中,共发现4329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失控性生长.
作者:张砚;陈卫刚;郑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剖宫产患者97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级,年龄16~32岁,身高156~175 cm,体重65~90 kg,随机分为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液组(A组n=48)和布比卡因重比重液组(B组n=49).结果 两组各有1例因穿刺失败或不能回抽出脑脊液而被剔除本研究,两组年龄、体重、身高和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阻滞平面范围T6~10与B组相比,A组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1),麻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B组相比,A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皮肤瘙痒发生率升高(P<0.01),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寒颤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是安全和可行的.
作者:王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正常查体人群(无冠心病危险因素)中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波速(baPW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在既往无冠心病、脑卒中、周围动脉病史并排除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98例入选者中,进行颈动脉超声及baPWV的检查.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aPWV明显增高,χ2检验分析说明baPWV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另外,多因素模型分析说明baPWV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年龄呈正相关,与身高、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无冠心病危险因素人群中,baPWV的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燕;王营;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