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科医生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效果评价与分析

刘冬梅;薛荃;骞芳;梁曼丽

关键词:全科医生, 健康教育, 培训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倡导社区健康科普精神,为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依据.方法 对海淀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9名全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于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和演讲比赛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前后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态度发生了明显改变,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演讲技能均有显著提高,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社区全科医生普遍缺乏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经培训后在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态度、技能诸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实际演练技能方面普遍明显提高.建议各卫生行政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对全科医生进行专项正规培训,树立新的社区健康服务理念.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益肺调血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分析

    目的 评价益肺调血汤治疗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病例,应用随机化方案分为益肺调血汤治疗组30例和辛芩颗粒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内服中药汤剂治疗,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辛芩颗粒口服,15 d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一个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情况,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虚寒型变应性鼻炎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在疗程结束后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肺调血汤能有效地解除或缓解鼻痒、喷嚏、鼻塞、流涕和减轻鼻黏膜肿胀等症状,是治疗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剂.

    作者:孙宗美;王仁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83例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分型及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分型、手术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3月,采用骨盆重建钢板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患者83例,男性59例,女性24例;年龄19~72岁,平均41.2岁;左侧40例,右侧43例.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标准分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83例平均随访24.5个月(12~36个月).按照Matta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49例,满意复位31例,复位不良3例.骨折均获愈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优42例,良29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85.5%.术后发生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股骨头坏死3例,异位骨化8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结论 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时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海波;蒋忠仆;苏振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院内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查阅出院归档病案,进行医院感染发生例次数、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统计,观察院内感染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医院感染病例的潜在易感因素统计.结果 14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60例:肺部感染31例,泌尿系感染19例,消化系感染8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培养138例次,检出病原微生物89株:G-杆菌42株,G-菌28株,真菌19株;年龄、合并其他疾病、昏迷、住院时间长、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时间长、进行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院内感染组死亡占32.33%高于非感染组的12.20%.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可增加病死率;应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丁小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199例分析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昆明理工大学校医院自2007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符合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的396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9例,对照组197例.两组动作失调、躁动、语无伦次、眼球震颤、呕吐、嗜睡、昏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用纳洛酮,纳洛酮首次用量为: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0.4~0.8 mg.一般无需重复用药.昏睡或昏迷期用纳洛酮0.8 mg,根据病情1 h仍未清醒者,重复使用纳洛酮0.4~0.8 mg直至清醒并准确记录患者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清醒时间(150±50)min,对照组清醒时间(280±70)min,两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 表明盐酸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具有显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

    作者:周宝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Mdm-2、p16在大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对肿瘤与细胞周期深入研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疾病和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在肿瘤的侵袭、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付昌征;钱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社区内科疾病构成及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

    目的 了解社区门诊内科常见病构成与排序,针对性提高社区门诊对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方法 对黎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月-2008年12月2年门诊内科疾病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分析有关内科疾病用药占基本药物中的比例.比较这些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指南等推荐的用药与基本药物的之间关系.结果 2年中就诊的内科疾病5243例次,其中前20位常见疾病4471例次,占内科全部就诊人次的85.3%.内科疾病用药占治疗性基本药物的90.0%,前20位常见病占内科用药的70.0%.前20位常见病临床指南推荐的用药与基本药物是一致的.结论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时于满足人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社区内科前20位或20余位常见病临床指南、国家处方集等指导下,才能合理、安全、规范应用基本药物.

    作者:宋家明;宋云峰;杨义清;耿静;杨桂芳;赵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涵盖了与血管性病因相关的所有认知功能变化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研究和评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疾病进展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就MRI在VCI中的研究和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刘娟;王琦;毛礼炜;沈钧康;李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硬膜外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对外伤性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选取部分病例在血肿厚层面采用颅骨钻孔,置12~14号硅胶管入血肿腔,并用尿激酶血肿腔内注射后引流,观察疗效并加以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前、术后硬膜外血肿量经配对t检验,t=17.8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GCS评分采用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血肿量与GC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0.065,P=0.753,无统计学相关关系;术后血肿量与GC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0.148,P=0.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确把握硬膜外血肿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作者:孙涛;苏贺先;马骏;李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放射治疗45例转移性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放疗科2003年4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45例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加激素治疗.直线加速器6MV-X线外照射,照射野范围包括转移椎体上、下各一个正常椎体,位于颈段的病灶用两侧对穿照射,位于胸、腰骶部的病灶照射方式从后背单野或前后野垂直照射.照射剂量300 cGy×10次,5次/周,或200 cGy×20次,5次/周.所有病例放射治疗时辅助使用地塞米松(10m/d)加20%甘露醇(250 ml/d)静脉滴注.放疗结束后1个月记录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背痛总有效率达84.4%(38/45);运动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75.6%(34/45);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率37.5%(3/8).结论 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加激素治疗症状缓解率高.

    作者:刘静景;徐全敬;何斌;沈学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yclinD1及相关基因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变过程涉及许多基因改变,张挺等[1]在4例食管癌新鲜标本的芯片杂交检测中,共发现4329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失控性生长.

    作者:张砚;陈卫刚;郑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前列腺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前列腺炎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23例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学及支原体的培养分离,并对主要致病茵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23例前列腺液标本中共有196例呈阳性,阳性率87.8%.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9株占45.5%;革兰氏阴性茵33株占16.8%;支原体50株占25.5%;真茵类3株占1.5%;混合感染21株占10.7%.头孢噻肟、喹诺酮类药物对病原葡萄球茵、大肠埃希茵敏感性高;克拉霉素(CLA)对解脲支原体(UU)效果好.人型支原体(MH)对交沙霉素(JOS)敏感.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革兰氏阳性茵中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茵,慢性前列腺炎中支原体的感染也不容忽视,适时监测前列腺液病原体及耐药性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温娅丽;郑红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LASE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应用LASEK治疗近视眼139例(271眼),分别观察术后第1,3,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眼部症状、屈光状态、视力、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接受LASEK手术的139例(271眼)在术后1~2 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不适症状,角膜上皮水肿,3~7 d后消失.术后1个月屈光状态与术前的屈光度、术后Haze密切相关,多数病例术后7~10 d裸眼视力达到或接近术前矫正视力,术后1年99.3%的病例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83%的病例术后裸眼视力≥1.0,33.2%的病例术后裸眼视力高于术前佳矫正视力.部分病例术后发生的Haze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消退或明显减轻.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术后眼压(9.67±0.42)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角膜曲率(38.47±2.33)较术前(44.05±1.21)明显减小(P<0.01),未发现圆锥角膜病例,术中11眼剥离角膜上皮瓣困难,6眼改行PRK,5眼2个月后再次行LASEK.结论 LASEK治疗近视眼适应证宽,尤其适用于角膜厚度较薄、曲率较大的病例,避免了相关的并发症,安全有效.

    作者:王俊恩;贾新国;张文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友病HIV感染者的围手术期治疗

    目的 探讨血友病合并HIV/AIDS感染的围手术治疗措施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9例血友病甲合并HIV感染者(全为男性,年龄20~54岁)术前检测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术前2 h输注凝血Ⅷ因子2000 U,术中持续输注凝血Ⅷ因子2000~4 000 U,术后继续应用凝血Ⅷ因子直到伤口愈合.有肝功能障碍者术中还需要输注其它凝血因子.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8例手术中无严重的出血,1例合并肝功能障碍术中大出血,用损伤控制技术止血.无手术死亡.一类切口5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三类切口4例,2例伤口感染,2例一期愈合.术后6~12个月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血友病合并HIV感染者采用适当围手术期治疗,通过手术去除关键的病变,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保池;刘立;李垒;司炎辉;陈辉;刘新;曹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结肠镜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结肠镜检查诊断慢性阑尾炎、老年粪石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慢性阑尾疾病,并往肠镜下进行阑尾取行输导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来已有一些文献报道[1-4].

    作者:张树荣;范宗江;郑冬青;李周智;赵锦秀;唐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交通多发伤168例急诊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交通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2009年中168例交通多发伤进行CRAMS创伤评分以指导临床抢救和治疗.结果 全组治愈148例(91.6%),死亡20例(8.4%).死因分别为失血性休克、脑疝、MODS等.结论 ①多发伤的诊断:要求做到快、准、全.②多发伤的临床特点:a.各部位的创伤具有不同表现和危险性;b.休克发生率高;c.感染发生率高;d.易发生MODS.③多发伤的急救要点:重点应放在时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及脑疝.④多发伤救治的手术原则:应在充分复苏的前提下,用简单的手术方式、快的速度修补损伤的脏器,减轻伤员的负担,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抢救伤员的生命.

    作者:张利远;李政;丁国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P-选择素、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①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三者能否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②通过实验研究冠心痛惠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三者的相关性,探讨血小板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炎症反应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纽)2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①P-选择素、hs-CRP、Hcy水平分别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与hs-CRP相关系数r=0.456(P<0.05),Hcy与hs-CRP相关系数r=0.210(P<0.05),P-选择素与Hcy相关系数r=0.848(P<0.05).结论 ①P-选择素、hs-CRP和Hcy水平在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AMI组高,其次为UAP组,再次为SAP组.②血清Hcy水平,Hs-CRP水平及P-选择素水平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联合检测三者可协助了解病情,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张剑青;刘鹏飞;张巧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地中海贫血诊断实验的选择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地中海贫血不同检测方法的选择及临床诊断应用的价值,针对不同人群建立相对合理的检测程序.方法 选择经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的215例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携带阳性病例和8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地中海贫血血液学筛查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红细胞脆性试验(RBC脆性)进行筛查评价.比较跨跃断裂点PCR(Gap-PCR)技术、膜芯片反向点杂交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技术时地中海贫血确认诊断的应用范围.结果 215例地贫相关基因携带阳性病例组与80例对照组MCV、MCH、HCT及RBC脆性检测数据比对分析表明,地贫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筛查指标对215例地贫相关基因携带阳性病例组的漏栓分析显示,RBC脆性漏检率为2.33%,MCV漏检率为5.58%,MCH漏检率为6.98%,HCT漏检率为15.81%.分子生物学确认实验中Gap-PCR技术仅适用于α-珠蛋白基因缺失的检测,膜芯片反向点杂交技术可适用于α、β-珠蛋白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结论 血液学指标MCV、MCH对地贫筛查敏感性较高,可自动化、大批量操作,适合用于大规模健康体检人群的地贫筛查,而RBC脆性试验虽然敏感性高,但为手工操作,建议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膜芯片反向点杂交技术结合Gap-PCR技术是目前临床地贫基因确认的佳手段.

    作者:张银辉;张允奇;黄烈;曾冬梅;萧晓友;王琼;陆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结核性脊髓炎3例临床分析

    结核件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中比较少见的类型,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易和其它感染鉴别,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结核性脑脊膜脊髓炎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文献.

    作者:周永锦;金庆文;侯熙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医内外结合辨证施治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运用中医理论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辨证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将66例面部黄褐斑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总疗程为3个月.治疗组36例,分肝郁气滞型、气虚血瘀型、肾虚血瘀型三型进行辨证施治.肝郁气滞型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剂.气虚血瘀型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之剂.肾虚血瘀型予补肾填精,化瘀通络之剂.同时均配合中药药膜外用以活血化瘀,润肤悦色;对照组30例,口服排毒养颜胶囊,2粒,3次/d,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36例黄褐斑患者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0例黄褐斑患者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辨证治疗黄褐斑可以使色斑颜色变淡、面积减小,无毒副反应,疗效明显优于排毒养颜胶囊,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超;陈莉;郭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入组60例抑郁症患者,均为心理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症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4,8周末以汉密尔顿抑都量袁(HAMD)评定疗效,以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 在1,4,8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分别为10.00%、83.33%、93.33%,度洛西汀组有效率分别为3.33%、63.33%、80.00%,两组各时点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8周内副反应发生率为10%,度洛西汀组为1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8周内有效率较高,两者有效率接近,副反应类似.

    作者:吴文涛;魏钦令;文飞;龚梅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