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315例分娩结局临床研究

易理华;刘娅

关键词: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剖宫产, 分娩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及结局.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广汉市人民医院295例剖宫产术后和20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将其再次行剖宫产的28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285例进行对照.将进行阴道分娩的3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阴道分娩30例进行对照.结果 315例中46例行阴道试产,3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5.2%.再行剖宫产285例,手术率90.5%.阴道分娩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行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比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高,平均住院天数、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对有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测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科医生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效果评价与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倡导社区健康科普精神,为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依据.方法 对海淀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9名全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于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和演讲比赛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前后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态度发生了明显改变,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演讲技能均有显著提高,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社区全科医生普遍缺乏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经培训后在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态度、技能诸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实际演练技能方面普遍明显提高.建议各卫生行政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对全科医生进行专项正规培训,树立新的社区健康服务理念.

    作者:刘冬梅;薛荃;骞芳;梁曼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涵盖了与血管性病因相关的所有认知功能变化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研究和评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疾病进展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就MRI在VCI中的研究和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刘娟;王琦;毛礼炜;沈钧康;李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儿童短QT间期综合征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后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短QT间期综合征(SQTS)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后意义.方法 随机测量18例儿童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QT Fridercia(QTfc)和QT Nomogram(QTnc)间期,根据R-R间期(R-R)和心率(HR)计算QT间期校正值(QT Fridercia、QT Nomogram).QT Fridercia、QT Nomogram 间期≤300 ms为短QT间期,观察短QT Fridercia、QT Nomo-gram间期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用奎尼丁、氟卡尼和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治疗观察其预后.结果 QT Fridercia≤300 ms发生心律失常为100%,QT Nomogram≤300 ms发生心律失常为100%;奎尼丁、氟卡尼可使QT间期值平均延长20 ms,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P<0.05.单用奎尼丁、氟卡尼治疗2年内心律失常发生率QT Fridercia44.44%,QT Nomogram 44.44%;死亡率分别为11.11%、11.11%.除颤器治疗6例SQTS患者在2年的观察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和死亡率发生,P<0.05.结论 短QT间期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奎尼丁、氟卡尼能延长QT间期,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ICD能有效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黄佐贵;杜国伟;殷波;李倩;金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大肠癌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西方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病因第3位.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尽管手术方式方法不断改进,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1],即使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Dukes A和Dukes B期患者中仍有10%~25%术后5年内复发[1],因此有学者提出癌细胞的微转移可能是大肠癌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主要因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转移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大肠癌微转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四海;刘琴;刘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友病HIV感染者的围手术期治疗

    目的 探讨血友病合并HIV/AIDS感染的围手术治疗措施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9例血友病甲合并HIV感染者(全为男性,年龄20~54岁)术前检测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术前2 h输注凝血Ⅷ因子2000 U,术中持续输注凝血Ⅷ因子2000~4 000 U,术后继续应用凝血Ⅷ因子直到伤口愈合.有肝功能障碍者术中还需要输注其它凝血因子.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8例手术中无严重的出血,1例合并肝功能障碍术中大出血,用损伤控制技术止血.无手术死亡.一类切口5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三类切口4例,2例伤口感染,2例一期愈合.术后6~12个月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血友病合并HIV感染者采用适当围手术期治疗,通过手术去除关键的病变,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保池;刘立;李垒;司炎辉;陈辉;刘新;曹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RP、WBC计数与冠心病病情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对冠心痛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症(AMI)53例(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58例(B组)、稳定型心绞痛(SA)72例(C组)及非冠心病对照者52例(D组),分别检测、比较各组间CRP、WBC及NEU水平差异.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的CRP、WBC及NEU水平均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SA组及对照组(P<0.01),AMI、UA组的3项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及外周血WBC比健康人高,根据患者血清CRP及外周血WBC可评估临床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疾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德才;祁彬;杨光耀;许海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治疗

    目的 观察低能量胸外直流电除颤和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室性心律失常风暴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艾司洛尔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基础上采用常规电复律治疗;艾司洛尔组28例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静脉给予艾司洛尔并给予低能量电复律治疗.结果 艾司洛尔组终止反复室速、室颤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71%vs 39.89%,P<0.05),终止室速及室颤所需放电次数[(5.69±1.34)次]和平均放电能量[(95.32±13.21)J]显著少于对照组[(8.63±3.79)次,(P<0.05)]和[(185.39±25.63)J,(P<0.05)];两组低血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6%vs 39.29%,3.23%vs 3.57%.38.71%vs 39.29%,P>0.05);对照组电复律后总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升高值显著高于艾司洛尔组(P<0.01);艾司洛尔组中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21.43%vs 24例,77.42%,P<0.01).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及时、足量地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和低能量电复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风暴是非常有效而且安全的.

    作者:林兆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社区内科疾病构成及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

    目的 了解社区门诊内科常见病构成与排序,针对性提高社区门诊对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方法 对黎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月-2008年12月2年门诊内科疾病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分析有关内科疾病用药占基本药物中的比例.比较这些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指南等推荐的用药与基本药物的之间关系.结果 2年中就诊的内科疾病5243例次,其中前20位常见疾病4471例次,占内科全部就诊人次的85.3%.内科疾病用药占治疗性基本药物的90.0%,前20位常见病占内科用药的70.0%.前20位常见病临床指南推荐的用药与基本药物是一致的.结论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时于满足人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社区内科前20位或20余位常见病临床指南、国家处方集等指导下,才能合理、安全、规范应用基本药物.

    作者:宋家明;宋云峰;杨义清;耿静;杨桂芳;赵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疆地区胃蛋白酶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性探讨

    目的 目前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由于进展期胃癌的预后差,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胃肠化生、萎缩性胃炎和早期癌变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介绍胃蛋白酶原及其在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中的作用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106例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并设正常时照11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法检测血清PG Ⅰ、PGⅡ和水平.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系统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I、PC Ⅰ/PG Ⅱ水平下降,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PCⅠ、PG Ⅱ浓度可评价胃黏膜萎缩的程度,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阿依努尔·阿合曼;高峰;迪丽达尔·阿布都热衣木;罗和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315例分娩结局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及结局.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广汉市人民医院295例剖宫产术后和20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将其再次行剖宫产的28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285例进行对照.将进行阴道分娩的3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阴道分娩30例进行对照.结果 315例中46例行阴道试产,3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5.2%.再行剖宫产285例,手术率90.5%.阴道分娩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行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比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高,平均住院天数、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对有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测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易理华;刘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入组60例抑郁症患者,均为心理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症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4,8周末以汉密尔顿抑都量袁(HAMD)评定疗效,以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 在1,4,8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分别为10.00%、83.33%、93.33%,度洛西汀组有效率分别为3.33%、63.33%、80.00%,两组各时点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8周内副反应发生率为10%,度洛西汀组为1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8周内有效率较高,两者有效率接近,副反应类似.

    作者:吴文涛;魏钦令;文飞;龚梅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气压弹道碎石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护理对照

    目的 总结比较34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51例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不同护理特点和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2009年1~12月气压弹道碎石术34例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1例,予以两组分别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健康指导、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进行基础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切口的护理和舒适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补液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输液天数、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结论 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其中气压弹道碎石术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又减轻基础护理负担,从而达到节省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效率的目的,值得推广.

    作者:刘玉英;徐鑫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32例(A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2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时采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作者:吴斌全;刘会春;崔培元;鲁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教学反馈信息调查与对策

    目的 评估临床护理教学效果,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共带教护生196人,护生6~7人为一组,每科实习时间约2周,每出一个科室以小组形式评价本科临床护理教师,并填写<护理教学质量反馈信息表>,评价项目:教学态度(4项)、教学方式方法(6项)、讲课效果(5项)、带教能力(3项)、基础及专科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6项)逐项打分并给予评价,由护理部收回<护理教学质量反馈信息表>将分数汇总.结果 临床教师教学理念缺乏、没有适应教师角色,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更新,临床教师对护生实习指导工作不系统.结论 研究分析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提出对策,以便不断改进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尹国华;张淑敏;赵艳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痛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8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FMD的无创检查了解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了解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观察福辛普利治疗6个月前后患者FMD及ET-1水平的变化.结果 福辛普利治疗6个月后老年高血压痛患者肱动脉基础血管内径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同时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FMD受损和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障碍,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FMD,降低ET-1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易春涛;陈旭;马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前列腺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前列腺炎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23例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学及支原体的培养分离,并对主要致病茵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23例前列腺液标本中共有196例呈阳性,阳性率87.8%.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9株占45.5%;革兰氏阴性茵33株占16.8%;支原体50株占25.5%;真茵类3株占1.5%;混合感染21株占10.7%.头孢噻肟、喹诺酮类药物对病原葡萄球茵、大肠埃希茵敏感性高;克拉霉素(CLA)对解脲支原体(UU)效果好.人型支原体(MH)对交沙霉素(JOS)敏感.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革兰氏阳性茵中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茵,慢性前列腺炎中支原体的感染也不容忽视,适时监测前列腺液病原体及耐药性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温娅丽;郑红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规范化护理

    目的 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70例(108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细致的心理护理、系统的健康教育使670例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手术治疗;通过对患者眼压进行动态观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特别对眼部并发症的密切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眼部并发症短时间内趋于正常.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理护理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前提,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告知患者术前准备的目的 、术中配合要点、术后注意事项、正确滴眼液的方法和时间等.因此做好健康教育,是本病护理中的重点部分;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术后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翠英;陈高峡;田翠兰;杨德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医内外结合辨证施治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运用中医理论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辨证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将66例面部黄褐斑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总疗程为3个月.治疗组36例,分肝郁气滞型、气虚血瘀型、肾虚血瘀型三型进行辨证施治.肝郁气滞型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剂.气虚血瘀型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之剂.肾虚血瘀型予补肾填精,化瘀通络之剂.同时均配合中药药膜外用以活血化瘀,润肤悦色;对照组30例,口服排毒养颜胶囊,2粒,3次/d,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36例黄褐斑患者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0例黄褐斑患者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辨证治疗黄褐斑可以使色斑颜色变淡、面积减小,无毒副反应,疗效明显优于排毒养颜胶囊,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超;陈莉;郭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内直视术中应用心肌停搏液的现状及进展

    心内直视手术中主动脉阻断后,心肌保护的效果关系到术中及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因此,在缺血期间加强心肌细胞保护,减轻再灌注损伤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有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冷血心脏停搏液、温血心脏停搏液、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HTK)停搏液等,本文就近年来常用的几种心肌停搏液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恒;李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硬膜外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对外伤性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选取部分病例在血肿厚层面采用颅骨钻孔,置12~14号硅胶管入血肿腔,并用尿激酶血肿腔内注射后引流,观察疗效并加以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前、术后硬膜外血肿量经配对t检验,t=17.8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GCS评分采用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血肿量与GC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0.065,P=0.753,无统计学相关关系;术后血肿量与GC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0.148,P=0.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确把握硬膜外血肿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作者:孙涛;苏贺先;马骏;李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