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目的 了解社区门诊内科常见病构成与排序,针对性提高社区门诊对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方法 对黎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月-2008年12月2年门诊内科疾病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分析有关内科疾病用药占基本药物中的比例.比较这些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指南等推荐的用药与基本药物的之间关系.结果 2年中就诊的内科疾病5243例次,其中前20位常见疾病4471例次,占内科全部就诊人次的85.3%.内科疾病用药占治疗性基本药物的90.0%,前20位常见病占内科用药的70.0%.前20位常见病临床指南推荐的用药与基本药物是一致的.结论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时于满足人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社区内科前20位或20余位常见病临床指南、国家处方集等指导下,才能合理、安全、规范应用基本药物.
作者:宋家明;宋云峰;杨义清;耿静;杨桂芳;赵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痛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8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FMD的无创检查了解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了解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观察福辛普利治疗6个月前后患者FMD及ET-1水平的变化.结果 福辛普利治疗6个月后老年高血压痛患者肱动脉基础血管内径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同时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FMD受损和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障碍,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FMD,降低ET-1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易春涛;陈旭;马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肾功能损害及损伤时作为敏感标志物时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63例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同时测定肌酐(Scr)、尿素氮(BUN),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随着Ccr下降血清Cys C、BUN、Scr均值逐渐升高(P<0.05).Ⅰ组18例患者血清中Cys C浓度异常者占56%,Sct的浓度异常者占22%;Ⅱ组26例患者血清中Cys C浓度异常者占77%,Scr的浓度异常者占31%;Ⅲ组19例患者血清中Cys C、Scr浓度异常者均占100%.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比BUN、Scr更能准确直观的反映出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方法简便,可以替代操作繁琐的内生肌酐清除率采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
作者:李莉;刘凌云;赵元明;万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倡导社区健康科普精神,为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依据.方法 对海淀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9名全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于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和演讲比赛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前后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态度发生了明显改变,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演讲技能均有显著提高,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社区全科医生普遍缺乏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经培训后在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态度、技能诸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实际演练技能方面普遍明显提高.建议各卫生行政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对全科医生进行专项正规培训,树立新的社区健康服务理念.
作者:刘冬梅;薛荃;骞芳;梁曼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我国社区卫生事业从1997年发展至今已逐渐被卫生界和社会所接受.其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来说一定要着力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这是已经形成共识的发展战略[1].
作者:彭迎春;詹媛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肿瘤发生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途径、多基因表达的复杂过程[1].maspin基因是1994年Zou Z等[2]对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进行比较时发现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证实其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基因,命名为maspin(mammary serine inhibitor).maspin作为一种独特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作者:闵爱萍;李英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与细胞核变化的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苏州市中医院病理科2002年以来42例乳腺癌标本,总结其ER和PR表达,并作细胞核形态定量图像分析;同时与20例良性病变对比.结果 乳腺癌细胞核等圆直径、面积及边缘周长,均较良性对照组为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ER+/PR-病例细胞核形态定量与ER+/PR+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病例细胞核形态定量与ER+/PR+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ER和PR可同时或分别失表达,PR失表达病例细胞核形态变量较大,尤其ER和PR同时失表达病例细胞核形态变量更大.结论 良、恶性乳腺病变细胞核形态定量差别显著,对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ER和PR的表达结合细胞核形态学测量结果对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有意义.
作者:苗小芬;王睿;曹幼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的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0年5月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121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心脏损害组和无心脏损害组.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活动与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12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心脏损害36例(29.8%),其中心包炎12例(33.3%),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8例(22.2%),心律失常7例(19.4%),瓣膜病变5例(13.9%),心肌损害3例(8.3%),冠状动脉炎1例(2.8%).14例(38.9%)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后轻度心悸胸闷.心脏损害组类风湿因子(RF)滴度、血沉(ESR)明显高于无心脏损害组.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并不少见,且与疾病活动相关.超声心动图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吉恒东;邹红梅;路峰;林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比较34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51例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不同护理特点和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2009年1~12月气压弹道碎石术34例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1例,予以两组分别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健康指导、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进行基础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切口的护理和舒适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补液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输液天数、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结论 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其中气压弹道碎石术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又减轻基础护理负担,从而达到节省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效率的目的,值得推广.
作者:刘玉英;徐鑫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①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三者能否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②通过实验研究冠心痛惠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三者的相关性,探讨血小板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炎症反应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纽)2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①P-选择素、hs-CRP、Hcy水平分别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与hs-CRP相关系数r=0.456(P<0.05),Hcy与hs-CRP相关系数r=0.210(P<0.05),P-选择素与Hcy相关系数r=0.848(P<0.05).结论 ①P-选择素、hs-CRP和Hcy水平在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AMI组高,其次为UAP组,再次为SAP组.②血清Hcy水平,Hs-CRP水平及P-选择素水平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联合检测三者可协助了解病情,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张剑青;刘鹏飞;张巧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GP方案对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治疗的疗效差别,为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肺鳞癌组30例与肺腺癌组35例均接受吉西他滨(1000 mg/m2)加顺铂(75mg/m2),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CT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共65例均可评价,鳞癌组CR 0例,PR 9例,SD 14例,腺癌组CR 0例,PR 9例,SD 16例,两组有效率RR(CR+PR)分别为30%和25.7%(P=0.628),两组疾病控制率DCR(CR+PR+SD)分别为76.7%和71.4%(P=0.549).鳞癌组中位生存期11.6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1个月,1年生存率48%,2年生存率13.2%.腺癌组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8个月,1年生存率29%,2年生存率11.2%.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均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肺鳞癌与肺腺癌的疾病控制率相近,但对鳞癌表现出比腺癌更好的生存优势.
作者:方立萍;吴紫权;赵金波;张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原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2009年5月广州番禺中心医院双胎妊娠之一胎死宫内的病例共17例临床资料.结果 双胎一胎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2.99%.孕28周前发现一胎宫内死亡者3例,平均期待治疗102.8 d,平均分娩孕周为36+5周;孕28周后发现一胎宫内死亡者期待治疗12例,平均期待治疗13.2 d,平均分娩孕周为35+1周.仅1例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无一例孕妇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早产、子痫前期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胎儿畸形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结论 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后可采取期待治疗,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状况,尽量延长孕周,可提高存活胎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赵国斌;左莉;陈翊;郑玲;郭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结核件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中比较少见的类型,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易和其它感染鉴别,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结核性脑脊膜脊髓炎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文献.
作者:周永锦;金庆文;侯熙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剖宫产患者97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级,年龄16~32岁,身高156~175 cm,体重65~90 kg,随机分为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液组(A组n=48)和布比卡因重比重液组(B组n=49).结果 两组各有1例因穿刺失败或不能回抽出脑脊液而被剔除本研究,两组年龄、体重、身高和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阻滞平面范围T6~10与B组相比,A组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1),麻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B组相比,A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皮肤瘙痒发生率升高(P<0.01),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寒颤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是安全和可行的.
作者:王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ICU病房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验和药敏试验方法,对ICU病房5例患者在2009年6月28日-7月6日期间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室内环境、呼吸机污染是引起该ICU在9 d时间内陆续出现5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经采取积极治疗和有效消毒隔离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痊愈率60%,好转率40%.结论 对ICU患者进行隔离,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对病室环境及医疗器械特别是呼吸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是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鲁艳;刘丽;胡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正常查体人群(无冠心病危险因素)中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波速(baPW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在既往无冠心病、脑卒中、周围动脉病史并排除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98例入选者中,进行颈动脉超声及baPWV的检查.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aPWV明显增高,χ2检验分析说明baPWV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另外,多因素模型分析说明baPWV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年龄呈正相关,与身高、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无冠心病危险因素人群中,baPWV的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燕;王营;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回顾分析49例乳腺良性病变术后病例的x线平片,探讨乳腺术后瘢痕组织的X线特征及其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评价49例乳腺术后随访中切口及附近出现致密影病例的平片者的临床资料、各种X线异常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9例切口及附近均出现软组织致密影,伴钙化13例,结构紊乱18例,皮肤改变11例,脂肪坏死1例及异物影2例.49例重复活检结果均为良性的术后改变,其中包括:导管典型性及非典型性增生、导管内乳头状增生、导管扩张、硬化性腺病、大汗腺化生、异物反应、脂肪坏死及放射状瘢痕等.结论 结合临床及X线平片特征,有助于对乳腺术后瘢痕组织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活检.
作者:白林;蔡丰;张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实施早期全程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于发病3~7 d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训练,康复组在患者入院当天即进行心理、饮食及排便、皮肤、运用Brunnstrom分期全程护理干预.结果 康复组采用早期全程护理干预的方法,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效92%,明显高于对照组80%.结论 早期全程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且大大减少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是脑卒中功能康复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云;张素燕;王琼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 ether,DeBDE)暴露对雄性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 SD初断乳大鼠经口灌胃给予不同剂量100,300,500 mg/(kg·d)的DeBDE染毒,对照组给予溶剂玉米油.6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并用定量PCR检测其大脑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高、中剂量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基因的表达都显著降低,且随染毒剂量增加表达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DeBDE可以损害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和降低海马BDNF的表达有关.
作者:蒲荣;周光纪;马丽;张德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昆明理工大学校医院自2007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符合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的396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9例,对照组197例.两组动作失调、躁动、语无伦次、眼球震颤、呕吐、嗜睡、昏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用纳洛酮,纳洛酮首次用量为: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0.4~0.8 mg.一般无需重复用药.昏睡或昏迷期用纳洛酮0.8 mg,根据病情1 h仍未清醒者,重复使用纳洛酮0.4~0.8 mg直至清醒并准确记录患者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清醒时间(150±50)min,对照组清醒时间(280±70)min,两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 表明盐酸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具有显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
作者:周宝鑫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