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攀;孙中武;杨晶
目的 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观察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颅内血管痛变情况,进一步探讨LA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61例经头颅MRI证实的LA患者和44例无LA的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头颅MRA检查并调查其血管危险因素.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LA与颅内血管病变和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LA组MRA显示多为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年龄、收缩压、高血压病史等方面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和血脂异常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高血压病史、年龄为LA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与LA的关系为密切(OR=5.663,P=0.010),高血压病史、年龄与LA也密切相关(P<0.05),收缩压不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高血压痛史和年龄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潘攀;孙中武;杨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 ether,DeBDE)暴露对雄性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 SD初断乳大鼠经口灌胃给予不同剂量100,300,500 mg/(kg·d)的DeBDE染毒,对照组给予溶剂玉米油.6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并用定量PCR检测其大脑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高、中剂量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基因的表达都显著降低,且随染毒剂量增加表达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DeBDE可以损害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和降低海马BDNF的表达有关.
作者:蒲荣;周光纪;马丽;张德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70例(108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细致的心理护理、系统的健康教育使670例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手术治疗;通过对患者眼压进行动态观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特别对眼部并发症的密切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眼部并发症短时间内趋于正常.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理护理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前提,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告知患者术前准备的目的 、术中配合要点、术后注意事项、正确滴眼液的方法和时间等.因此做好健康教育,是本病护理中的重点部分;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术后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翠英;陈高峡;田翠兰;杨德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采用股薄肌腱联合半腱肌腱四股肌腱重建前交叉韧(ACL)、后交叉韧带(PCL)、前后交叉韧带对23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中配合下,包括准确了解手术者的操作习惯,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步骤,膝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未出现恐惧感,术后精神状态很快恢复良好,未发生止血带反应,术后未发生感染,术后膝关节肿胀不明显,未行关节腔穿刺,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无膝前痛,无膝关节不稳发生,无弹响.结论 良好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膝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效率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者:程惠敏;党爱林;郭琼;裴桂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50例患者,将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送至闭塞病变血栓前,将其尾端的注射器抽成负压状态,前后移动抽吸导管,从近端至远端尽可能深地进行抽吸.结果 冠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36例可见红色血栓,42例即刻恢复TIMI Ⅲ级血流,8例恢复TIMI Ⅱ级血流.均行支架治疗,术后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 Ⅲ级,血管开通率100%.结论 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患者中能有效地减少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及远端栓塞,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
作者:刘英;杨勇;杨胜利;罗建平;马东星;韩玮;刘惠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无创、高效、经济、患者痛苦小的诱导气管深部痰液的方法,以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时缓解患者的气道阻塞,改善通气功能,有利于炎症的控制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配合临床上做痰液的各种化验和分析.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组和改良高渗盐水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大致相同.高渗盐水组用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排痰,改良组用沐舒坦和高渗盐水联合吸入诱导排痰,其他方法两组相同.结果 改良高渗盐水组诱导痰液量多,成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给无痰或痰液稀少、痰液粘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留取痰液标本时,可选择改良高渗盐水沐舒坦液雾化吸入,以获取满意的痰液标本.
作者:唐红霞;王小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变过程涉及许多基因改变,张挺等[1]在4例食管癌新鲜标本的芯片杂交检测中,共发现4329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失控性生长.
作者:张砚;陈卫刚;郑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目前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由于进展期胃癌的预后差,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胃肠化生、萎缩性胃炎和早期癌变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介绍胃蛋白酶原及其在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中的作用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106例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并设正常时照11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法检测血清PG Ⅰ、PGⅡ和水平.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系统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I、PC Ⅰ/PG Ⅱ水平下降,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PCⅠ、PG Ⅱ浓度可评价胃黏膜萎缩的程度,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阿依努尔·阿合曼;高峰;迪丽达尔·阿布都热衣木;罗和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交通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2009年中168例交通多发伤进行CRAMS创伤评分以指导临床抢救和治疗.结果 全组治愈148例(91.6%),死亡20例(8.4%).死因分别为失血性休克、脑疝、MODS等.结论 ①多发伤的诊断:要求做到快、准、全.②多发伤的临床特点:a.各部位的创伤具有不同表现和危险性;b.休克发生率高;c.感染发生率高;d.易发生MODS.③多发伤的急救要点:重点应放在时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及脑疝.④多发伤救治的手术原则:应在充分复苏的前提下,用简单的手术方式、快的速度修补损伤的脏器,减轻伤员的负担,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抢救伤员的生命.
作者:张利远;李政;丁国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合理应用的方法,以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不良转归的发生.方法 回顾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5年来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例,选择其中随访满12个月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例,对全部患者入院时病情,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剂量、疗程,患者病情恢复及临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所有10例患者确诊后即给予四联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完成整个抗结核疗程12个月,全部患者没有死亡,大部分恢复良好,仅有2例患者轻度残疾.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正规化疗是关键,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惠者中早期、合理的应用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作者:沈春明;赵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大肠癌是西方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病因第3位.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尽管手术方式方法不断改进,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1],即使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Dukes A和Dukes B期患者中仍有10%~25%术后5年内复发[1],因此有学者提出癌细胞的微转移可能是大肠癌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主要因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转移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大肠癌微转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四海;刘琴;刘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是否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成本效果进行比较,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8年调查以中医治疗为主和以西医治疗为主的不同类别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果 与非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有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效果好.例如: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住院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西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论 继续加强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还要加强社区健康管理工作,降低医疗总费用,同时提升社区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鲍勇;彭慧珍;徐秀;陈立今;刘威;朱宏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GP方案对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治疗的疗效差别,为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肺鳞癌组30例与肺腺癌组35例均接受吉西他滨(1000 mg/m2)加顺铂(75mg/m2),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CT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共65例均可评价,鳞癌组CR 0例,PR 9例,SD 14例,腺癌组CR 0例,PR 9例,SD 16例,两组有效率RR(CR+PR)分别为30%和25.7%(P=0.628),两组疾病控制率DCR(CR+PR+SD)分别为76.7%和71.4%(P=0.549).鳞癌组中位生存期11.6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1个月,1年生存率48%,2年生存率13.2%.腺癌组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8个月,1年生存率29%,2年生存率11.2%.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均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肺鳞癌与肺腺癌的疾病控制率相近,但对鳞癌表现出比腺癌更好的生存优势.
作者:方立萍;吴紫权;赵金波;张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IL-8基因启动子区-251A/T多态性及血清IL-8水平与慢性HBV感染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60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轻度感染25例,中度17例,重度18例)和40例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者(对照组)IL-8基因启动子区-251 A/T位点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IL-8的水平.结果 ① IL-8基因启动子区-251A/T多态性中各基因组频率(AA、AT、TT)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相对危险度分析,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慢性HBV感染的风险性是T等位基因的3.080倍(OR=3.080,95%CI:1.697-5.590).②IL-8基因启动子区-251A/T多态性中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慢性HBV感染轻度、中度和重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0.209).③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在慢性HBV感染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之间,IL-8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8基因启动子区-251A/T与慢性HBV感染的发病相关,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关系;A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肝发生的易感基因之一;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IL-8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张笑添;刘荣臻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及结局.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广汉市人民医院295例剖宫产术后和20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将其再次行剖宫产的28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285例进行对照.将进行阴道分娩的3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阴道分娩30例进行对照.结果 315例中46例行阴道试产,3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5.2%.再行剖宫产285例,手术率90.5%.阴道分娩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行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比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高,平均住院天数、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对有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测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易理华;刘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昆明理工大学校医院自2007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符合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的396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9例,对照组197例.两组动作失调、躁动、语无伦次、眼球震颤、呕吐、嗜睡、昏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用纳洛酮,纳洛酮首次用量为: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0.4~0.8 mg.一般无需重复用药.昏睡或昏迷期用纳洛酮0.8 mg,根据病情1 h仍未清醒者,重复使用纳洛酮0.4~0.8 mg直至清醒并准确记录患者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清醒时间(150±50)min,对照组清醒时间(280±70)min,两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 表明盐酸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具有显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
作者:周宝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裸鼠移植瘤成瘤过程中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 用腋部皮下注射SO-RB50细胞的方法对裸小鼠造模,定期观察肿瘤体积及重量、病理、电镜超微结构,增殖活性,检测各组肿瘤中CycinD1、CDK4、ICAM的表达水平.结果 试验结束时给药组平均瘤重(2.750±0.302)g,于对照组的(7.150±1.228)g(P=0.008)及维甲酸缺乏组的(11.483±2.721)g(P=0.003).镜检给药组肿瘤细胞大片出血坏死,对照组与原移植瘤的病理表现相同,维甲酸缺乏组核浆比大,核染色较对照组深.电镜示给药组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空泡化,核糖体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细胞同原移植瘤一致.维甲酸缺乏组游离核糖体较对照组多,溶酶体少见.给药组与对照组CyclinD1(P=0.012)、CDK4(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AM-1(P=0.071)未见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维甲酸缺乏组与对照组,CyclinD1(P=0.017)、CDK4(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AM-1(P=0.083)未见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维甲酸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生长,维甲酸缺乏可促进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生长,诱导分化作用的实现与调节CyclinD1和CDK4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王艳;高解春;董岿然;陈莲;王舒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查阅出院归档病案,进行医院感染发生例次数、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统计,观察院内感染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医院感染病例的潜在易感因素统计.结果 14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60例:肺部感染31例,泌尿系感染19例,消化系感染8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培养138例次,检出病原微生物89株:G-杆菌42株,G-菌28株,真菌19株;年龄、合并其他疾病、昏迷、住院时间长、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时间长、进行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院内感染组死亡占32.33%高于非感染组的12.20%.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可增加病死率;应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丁小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叶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外科治疗的36例中叶肺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行根治性肺叶切除手术34例,其中中叶切除10例,双肺叶切除20例,右全肺切除4例.剖胸探查2例,清扫N1淋巴结108组,N2淋巴结133组,N1阳性5例,N2阳性1例,N1+N2阳性7例,Ⅰ期5例,Ⅱ期11例,ⅢA期15例,ⅢB期2例,Ⅳ期1例.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术后20例行化疗.手术无死亡病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2.7%、38.8%.结论 中叶肺癌发病率较低,易误诊和延误诊断,需与中叶肺良性病变相鉴别,治疗以根治性肺叶切除为主,由于解剖特点,需行中上叶或中下叶切除,清扫上下纵膈淋巴结是手术根治的关键.
作者:王彪;于在诚;唐震;刘学刚;王祖义;段贵新;李小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比较34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51例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不同护理特点和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2009年1~12月气压弹道碎石术34例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1例,予以两组分别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健康指导、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进行基础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切口的护理和舒适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补液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气压弹道碎石组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输液天数、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结论 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其中气压弹道碎石术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又减轻基础护理负担,从而达到节省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效率的目的,值得推广.
作者:刘玉英;徐鑫星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