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镜下LEEP治疗宫颈病变837例临床分析

王艳;张泽莉;赵德华;廖玲;张士玲;张晓艳

关键词:宫颈疾病, 阴道镜, 高频电波刀,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LEEP)对诊断及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及电子阴道镜下可疑病变定点活切,病理检验诊断为宫颈良性病变及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的837例患者行阴道镜下LEEP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疗效及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阴道镜下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9.5%,平均手术时间6 min、出血量4.5ml.2例继发性出血,无术后感染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与术前诊断符合率90.5%.结论 阴道镜下LEEP治疗宫颈良性疾病及CIN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佳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采用Bard肝穿枪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4月5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和护理,包括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指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措施.结果 53例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出现局部切口疼痛28例,胸闷、心悸2例.经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后缓解,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在肝穿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术中配合,采取舒适体住,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安全实施肝穿刺活检术的关键.

    作者:乔艳;汪素琴;沈萃;张妹;王云;郑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1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23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23例.其中脑实质穿刺引流3例,占13.04%;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7例,占30.43%;侧脑室穿刺引流13例,占56.52%;脑脊液漏5例,占21.73%;引流管污染3例,占13.04%;年龄>65岁8例,占34.78%;糖尿病9例,占39.13%;无菌操作不规范8例,占34.78%;置管时间长5例,占21.73%.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尤其是侧脑室或出血破入脑室穿刺后更易并发颅内感染,应加强无菌观念,注意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颅内感染.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联合鞘内注射有明确疗效,可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尚芙蓉;胡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对病毒性脑炎的再认识

    目的 提高对病毒性脑炎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南医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10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结合2010年欧洲病毒性脑炎处理指南,探讨对病毒性脑炎的再认识.结果 脑脊液异常58例,CT异常38例,MRI异常15例,脑电图异常93例.经更昔洛韦治疗且病程2周后:脑脊液异常的58例患儿复查脑脊液,74.13%脑脊液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脑电图异常的93例患儿中78.49%患儿脑电图基本恢复正常;108例患儿中96.30%头颅CT或MRI未见异常,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无神经系统阳性症状体征;3.70%患儿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DNA阳性,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仍高于正常,头颅MRI示额叶软化灶,脑电图示额叶局灶性慢波.结论 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影响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因素之一,按照指南处理更有利于改善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预后.

    作者:郭虎;陆海英;郑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ICU护士核心能力N1级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适合ICU低年资护士N1级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为低年资护士ICU培训方案的制定依据及方法参考.方法 评估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确定岗位职级,制定并实施层级护士培训手册,通过一对一带教、集中授课、现场观摩、操作示范及教学查房等方式,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评价包括培训完成情况、理论及操作考核、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工作绩效.结果 有116名护士完成预定的培训计划,通过率为97.48%,其中20人完成N1-2阶段临床学习、13人完成N1-3阶段临床学习.N1-2和N1-3阶段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护理绩效评分与N2层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专业核心能力N1级培训制度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及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陈洁雅;李静;李平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脾酪氨酸激酶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搜集并整理自2000年6月-2011年6月之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脾酪氧酸激酶基因结构与功能、抑癌机理及其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脾酪氨酸激酶基因与不同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的突变或者缺失表达与众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比如食管癌、直肠癌和胃癌等.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酪氨酸激酶的缺失表达起积极作用.结论 通过对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的修复,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作者:张大坤;詹晓东;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脊柱肿瘤术中硬脊膜缺损的处理

    目的 探讨脊柱肿瘤手术术中硬脊膜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蚌医二附院2008年2月-2010年8月脊柱肿瘤手术术中出现硬脊膜缺损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3.5岁,脊膜瘤8例、神经鞘瘤3例、椎体转移瘤2例.肿瘤连同受侵硬脊膜切除后硬脊膜缺损,采用自身组织填塞、覆盖、紧密缝合、局部加压包扎、持续硬膜外引流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13例患者切口完全愈合,无脑脊液漏、硬脊膜假性囊肿及中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术中硬脊膜缺损,采用自身组织填塞、覆盖、紧密缝合、局部加压包扎、持续硬膜外引流,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耿春辉;周功;韩俊柱;袁伶俐;刘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肌酐水平(SCr)分为4组:A1组(UAER< 20 μg/min,SCr≤109.6μmol/L),A2组(UAER20-200 μg/min,SCr≤109.6μmol/L),A3组(UAER >200μg/min,SCr≤109.6 μmol/L),A4组(UAER≥0.5 g/24 h,SCr> 109.6 μmol/L),同时选择正常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动脉血流参数Vsys、Vm、Vdias、PI、RI和每分钟肾动脉血流量(Q),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Vsys、Vm、Q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肾损害的加重,肾动脉Vsys、Vm、Vdias、Q呈逐渐下降的趋势,RI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彩色多普勒测量肾动脉血流指标对判断糖尿病肾损害的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景钗;肖燕榕;袁清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曲美他嗪在老年人心力衰竭中的长期应用观察

    目的 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观察其对患者的心功能、相应参数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60岁以上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及曲美他嗪加常规治疗组,分别观察心胸比例、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心功能症状、再次住院次数及利尿剂每周消耗量.结果 心功能症状常规治疗组好转率为38.2%,曲美他嗪组好转率为67.6%(P<0.05),在胸部摄片心胸比例、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的两组间比较均有一定的好转,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利尿剂每周消耗量曲美他嗪加常规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曲美他嗪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

    作者:沈一同;朱加国;费文;吴国海;冯金玲;周艳红;孙月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的376名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前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结果 抢救半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年龄、心搏停止时间、现场电击除颤早晚及基础原发病均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否有基础原发病对CPR抢救成功率影响不大.结论 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很多,必须做到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心肺复苏,采用改良胸外按压术,尽早除颤并及时、有效、合理地使用复合药物,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复苏过程中,应用冰袋冰帽可有效降低脑组织代谢,降低脑氧气消耗量,在有效地辅助心肺复苏的同时可有效促进脑复苏.另外,加大心肺复苏术在公众中的普及力度也尤为重要.

    作者:袁庆密;李夫民;史先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T2DM)综合防治行之有效且患者易于掌握和接受的模式.方法 以糖尿病综合防治“五驾马车”为原则,对确诊的T2DM患者采取以糖尿病健康教育为先导,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饮食、运动、监测、治疗等方面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跟踪随访管理,通过综合干预使糖尿病患者的各项代谢指标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结果 通过对T2DM患者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和管理,结果发现,患者的HbA1c水平显著降低(P <0.01);BMI、TC和血压得到有效控制(P分别<0.01、0.O1和0.05);TG、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的综合干预模式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其机体的生理生化指标.

    作者:樊晓平;卢莱曾;刘建新;王健;宓国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阴道镜下LEEP治疗宫颈病变8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LEEP)对诊断及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及电子阴道镜下可疑病变定点活切,病理检验诊断为宫颈良性病变及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的837例患者行阴道镜下LEEP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疗效及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阴道镜下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9.5%,平均手术时间6 min、出血量4.5ml.2例继发性出血,无术后感染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与术前诊断符合率90.5%.结论 阴道镜下LEEP治疗宫颈良性疾病及CIN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佳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作者:王艳;张泽莉;赵德华;廖玲;张士玲;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频次与有机磷中毒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治疗频次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疗效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治疗情况不同分两组.中毒后48 h内行血液灌流治疗3~4次的20例为治疗组.48 h内行一次血液灌流治疗的16例为对照组.通过观察两组阿托品用量、昏迷患者神智转清醒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正常时间、中间综合症(IMS)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等指标判断疗效.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阿托品用量少,昏迷患者清醒时间短,治愈率明显提高,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短,IMS发生率低,抢救成功率高.结论 早期多次血液灌流治疗能清除体内有机磷农药,配合常规治疗对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显著.

    作者:卢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驻岛官兵守礁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 探讨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免疫功能改变的因果,如何进行改善,为守礁部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BD FACSAria流式细胞仪检测守礁官兵守礁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 CD56+)百分率.结果 南海官兵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 CD56+守礁前百分率分别为(59.32±8.48)%,(38.67±3.17)%,(20.31±4.32)%,(10.27±1.64)%,(14.37±5.89)%.守礁后百分率分别为(55.17±9.16)%,(34.73±4.64)%,(26.56±3.66)%,(13.63±2.73)%;守礁前后CD4 +/CD8+比值分别为1.90±0.11,1.31±0.17.与守礁前相比,守礁后官兵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6+ CD56+,CD4+/CD8+显著降低(P<0.01,P<0.05),CD19+,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 驻岛官兵守礁期间部分免疫功能发生改变,与官兵的心理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心理状态,长时间日照和仪器辐射,高温高湿等恶劣生活条件,初次接触异样微生物、海洋生物、空气离子有关.

    作者:樊龙中;李裕标;周赤龙;何俐勇;王萍;谭燮伦;陈正;仇建国;刘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直肠癌根治术后恢复膀胱功能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减少不当的护理方法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尿路感染.方法 将100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进行手术前后的膀胱功能锻炼指导,观察患者术后尿管拔除后自然排尿情况、辅助排尿情况、尿潴留及残余尿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能自行排尿者48例,重置尿管2例,残余尿量≥100 ml的患者8例;对照组能自行排尿者40例,重置尿管10例,残余尿量≥100 ml的患者17例.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提前,重置尿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膀胱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对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心理和生理负担,缩短住院时间,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峰;崔苗;彭正燕;郭燕;顾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的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社区内的948名2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门诊随访方式进行;实验组采用分组管理的模式随访.对两组研究对象管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糖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伴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分布上无差别.但是,实验组研究对象的糖代谢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分组管理是一种适合在社区开展的糖尿病管理模式,能够调动患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有效舒缓患者的情绪,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做到合理用药、合理膳食、适宜的运动锻炼,从而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的预后、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陈亮;胡芳芳;张惠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红曲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组织与生化学研究

    目的 研究红曲对改善高脂膳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组织和生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HE染色、光镜下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评分,从形态学上分析NAFLD大鼠及红曲干预后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清ALT、AST及血脂变化;放免法检测肝纤四项.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成模率100%.②红曲对NAFLD大鼠肝功能、血脂的影响:a.肝脏酶学变化提示,模型组与各组比较,以ALT、AST升高为主,ALT/AST<1(P=0.000).b.血脂变化表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血脂紊乱,存在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变化(P=0.001);红曲高剂量组与绞股蓝组比较在CHOL及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③红曲对NAFLD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NAFLD大鼠肝纤四项变化提示,模型组LN、HA、PCⅢ、CⅣ均呈上升趋势;除红曲低剂量组肝纤四项变化呈下降趋势;其余各组肝纤四项变化不明显.模型组与红曲各剂量组、绞股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但无明显降低甘油三酯效应及无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结论 红曲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减轻脂肪性肝炎改变.

    作者:罗文政;张清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社区老年患者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2009年10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新统计显示,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从2010年起老年人平均增加800~900万人,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1].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护理、保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疾病和留置胃管的因素及照顾者的认知不足等各种原因已成为发生误吸甚至死亡的高危人群.误吸是指进食到口咽部的食物或反流的胃内容物不能及时咽下或吐出而误入气管内,刺激气道,引起呛咳、气喘甚至窒息[2].有文献报道[3]:因误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病死率高达40%~60%.现将老年患者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为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作者:林永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41例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的疾病谱,探讨急诊抢救室资源利用情况,从而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医惠纠纷.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2年期间急诊抢救室的所有死亡病例,共计341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猝死在抢救室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高为18%,其次为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病等,这些是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抢救室的时间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猝死患者呼吸机使用比例和胸外按压比例高,但在抢救室时间短.结论 急诊抢救室需要配置充足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同时需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并加强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抢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急救队伍的急救能力.

    作者:孙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硝呋太尔制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硝呋太尔制霉素和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效果,为妇科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某医院门诊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确诊年龄18 ~50岁、治疗前未经其他药物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硝呋太尔制霉素组(试验组)和甲硝唑组(对照组),每组94例,分别给予阴道后穹隆放置硝呋太尔制霉素和口服甲硝唑治疗.停药3d后进行复诊,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硝呋太尔制霉素治疗总有效率为95.7%(90/94),甲硝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82/9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43,P>0.05);试验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率为3.2%(3/94),对照组为13.8%(13/94),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3,P<0.05).结论 硝呋太尔制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好,且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矞颖;朱震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术中发生沉核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初学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的基层眼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沉核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参加Starr“手把手”MSICS培训项目的50名基层眼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分析学员在学习MSICS早期手术中发生沉核的病例临床特征,手术操作过程.结果 发生沉核的病例数有9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为62~92岁(平均77.78岁).诊断均为老年性白内障,其中2例为过熟期,6例为大/黑核,3例合并有高度近视,1例伴有晶状体半脱位.9例MSICS手术的前囊切除方式均为截囊.结论 高龄患者、过熟期、大/黑核、高度近视、晶状体半脱位等是MSICS初学者发生沉核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开罐式截囊也是发生沉核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圣松;黄文勇;刘斌;王德才;何明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