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鹏飞;唐偲雨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LEEP)对诊断及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及电子阴道镜下可疑病变定点活切,病理检验诊断为宫颈良性病变及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的837例患者行阴道镜下LEEP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疗效及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阴道镜下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9.5%,平均手术时间6 min、出血量4.5ml.2例继发性出血,无术后感染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与术前诊断符合率90.5%.结论 阴道镜下LEEP治疗宫颈良性疾病及CIN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佳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作者:王艳;张泽莉;赵德华;廖玲;张士玲;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CHD患者来自苏州市立医院心内科根据国际CHD诊断标准诊断的住院患者,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病变支数进行分为1,2,3支血管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来自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匹配,具有可比性.CHD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病变支数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LP(a)水平.结果 CHD组HCY、LP(a)水平均值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2,3支血管病变组HCY、LP(a)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但两者增高程度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HCY、LP(a)与冠脉粥样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HD的两个危险因素,如两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顾秀玉;张霞;张国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护理人员从护理安全管理出发,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安全隐患的分析、评估,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针对脑卒中患者特点,找出常见安全隐患,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主动实施相关防范措施,将脑卒中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安全隐患评估,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消除了患者的安全隐患,患者危险发生率为0,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工作优质高效地顺利进行.
作者:颜顺荣;刘玉芳;徐云侠;高文贤;赵玉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德阳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 选用德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救护记录单为调查表,调查对象为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德阳市急救中心所有院前急救患者,共16 265例,采用现况研究.结果 ①16 265例患者平均年龄(45.23±17.46)岁,男女性别比为1.18:1,职业以工人(38.26%,6223/16 265)多.院前急救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分别为(1.89±0.82)min、(14.22±5.23)min、(14.33±4.34)min、(13.12±4.35)min.院前急救病种前5位是创伤(38.80%,6311/16 265,)、脑血管病(18.73%,3047/16265)、心血管病(17.54%,2852/16 265)、呼吸系统疾病(9.67%,1573/16265)、中毒(6.00%,975/16265).院前急救病例一年中以冬夏季多(62.99%,10 245/16 265);一天中以昼多夜少分布,高峰时间是8:00 ~24:00(86.74%,14 108/16 265).院前急救出诊半径为(8.15±3.25)km,区域分布以市区为主(52.36%,8517/16 265),城郊与农村次之.②死亡病例与非死亡病例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时间死亡病例比非死亡病例明显延长(P<0.05);院前死亡病例以>60岁多,占54.30%(638/1175);死亡原因以脑血管疾病(28.34%,333/1175)、心血管疾病(24.94%,293/1175)和创伤(22.38%,263/1175)为主.结论 德阳市院前急救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本调查为德阳市院前急救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鄢涛;王森;谭鸿;姜伟;刘辉;李远建;胡壮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高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高龄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指导康复训练,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结果 16例高龄患者均顺利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3~5d坐起,7~10d下床,2周左右拆线,未出现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整个围手术期需要护士有预见性地提供精心细致的护理,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患者早日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子女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葛多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服务模式的变革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凸显出重要的位置,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服务内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不断改变,社区护理的服务内容在不断的拓展和深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现结合大量的文献报道,将社区护理服务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韩金红;孙宏玉;韩金香;马新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T、支气管镜对单纯性支气管结核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诊断为单纯性支气管结核患者的CT、支气管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镜检前后痰检结果.结果 CT检查共发现支气管异常改变19例(75%).管壁改变8例(33.3%),其中不规则、弥漫性增厚5例,明显增厚3例;管腔改变11例(41.7%),其中狭窄10例,闭塞1例.气管、支气管周围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4例.支气管镜下异常改变24例.其中镜下肉眼观察炎症浸润型为主8例(33.3%),干酪坏死型为主7例(29.2%),肉芽增生型为主8例(33.3%),瘢痕狭窄型为主1例(4.2%).24例均行粘膜活检及刷检.粘膜活检阳性14例(58.3%),刷检阳性11例(41.7%).支气管镜检查前痰检阳性5例(20.8%),镜检后痰检阳性12例(50%).结论 CT检查能够为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了解病变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及肿大淋巴结;支气管镜检查可直观了解支气管粘膜改变及分型,并通过活检、刷检及镜检后痰检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在单纯性支气管结核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高松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行颈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8例初诊的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病灶根治性切除加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颈Ⅵ区淋巴结阳性8例(占28.6%);并发症2例(占7.1%),其中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常规行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李雷;张年庆;杜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1997年由耶鲁大学的Altieri等利用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1 cDNA在人类基因组库中筛选并且分离出来.随着对survivin的深入研究,发现它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对放疗和化疗的不敏感性有着密切关系.大量研究表明,survivin在正常终末分化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人类各种肿瘤组织中广泛表达.所以其为治疗肿瘤的靶点有着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安赵;韩福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Kiss-1基因在5种不同转移习性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Z、SUNE-1、SUNE-1-5-8F、SUNE-1-6-10B中的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5种细胞株中Kiss-1基因的表达.结果 5种细胞株中Kiss-1蛋白的表达皆为阳性,在低转移性细胞株SUNE-1-6-10B中Kiss-1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具有较高转移习性细胞株中的表达(P<0.01).5种细胞株中均扩增出Kiss-1 mRNA,在低转移性细胞株SUNE-1-6-10B中Kiss-1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具有较高转移习性细胞株中的表达(P<0.01).结论 Kiss-1基因在低转移性人鼻咽癌细胞株细胞中高表达,而在高转移性人鼻咽癌细胞株细胞中低表达,提示了该基因可能在鼻咽癌肿瘤细胞转移机制中发挥重要的抑制作用.
作者:徐洪波;汪庚明;江浩;张亚军;周育夫;崔慧君;承泽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采用Bard肝穿枪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4月5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和护理,包括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指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措施.结果 53例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出现局部切口疼痛28例,胸闷、心悸2例.经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后缓解,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在肝穿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术中配合,采取舒适体住,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安全实施肝穿刺活检术的关键.
作者:乔艳;汪素琴;沈萃;张妹;王云;郑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回顾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蚌医二附院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有发热、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呃逆、急性胆囊炎、肝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肝脓肿、上消化道出血等,经积极治疗后患者均症状好转,无一例死亡.结论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出现的并发症与患者术前肝功能较差、化疗栓塞药物选择和使用剂量有关,完善患者术前相关检查,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合理选择手术患者,采用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应战;杨敬海;张玉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2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双向转诊与转出是为了更准确定地进行诊断和准确地治疗;同时还可对社区医院诊断符合率予以验证,利于基层医院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方法 对2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双向转诊与转出,对转回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每月一次的连续随访.结果 在随访过程中关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变化,随PSA高低选择是否再继续给予激素、化疗或放射治疗.健康体检时要进行PSA筛查,以助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以便早期接受治疗,控制率达到96.2%;连续跟踪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上级医院,使患者及时获得新的救治,相对生存率为100%(26/26),弥补了大医院不能按时追踪随诊的缺憾.回访率100.0%.结论 对转回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每月一次的连续随访,防止了不连续或漏访现象的发生.不仅方便患者,也减轻了大医院就诊压力,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
作者:李虹;张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高脂饮食对免的肝脏超声图像及肝脏功能的影响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予以量化.方法 10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九个模型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和水喂养90 d.模型组用高脂饲料和水,分别喂养10 d、20 d、30 d、40d、50 d、60d、70 d、80 d、90 d,各组喂养结束时,超声采集肝脏和肾脏声像图.利用Sonic0.1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分析图像.然后采用空气栓塞处死,检测生化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兔肝脏声像图及生化指标随着喂养时间延长,损害逐渐加重.结论 高脂饮食对肝脏损害严重.因此超声不仅可做为检测脂肪肝的首选的、敏感的检测方法,而且有望在Sonic0.1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帮助下,对脂肪肝超声诊断提供客观实用的量化诊断体系.
作者:张佳青;王键;陈兴新;厉志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在医院整体搬迁中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管理,为临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提供依据及方法参考.方法 对医院综合ICU12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情况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①运用合理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②根据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指引,制定应急预案;③新旧病区转运管理.结果 12例ICU危重症患者得到安全、快速、有序的转运,转运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未出现病情变化或加重,正常的治疗护理未受影响,患者家属正常探视时间未受到影响.结论 医院领导及护理部高度重视,科室详细计划,规范转运工作流程,充分做好患者转运前期准备,充足的物品准备,每个转运单元相当于一个移动ICU的配备,中期严密监护和后期严格交接查对,医护患密切配合,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使转运工作顺利完成.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及方法,优化转运流程,树立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观念,是确保ICU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
作者:李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脊柱肿瘤手术术中硬脊膜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蚌医二附院2008年2月-2010年8月脊柱肿瘤手术术中出现硬脊膜缺损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3.5岁,脊膜瘤8例、神经鞘瘤3例、椎体转移瘤2例.肿瘤连同受侵硬脊膜切除后硬脊膜缺损,采用自身组织填塞、覆盖、紧密缝合、局部加压包扎、持续硬膜外引流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13例患者切口完全愈合,无脑脊液漏、硬脊膜假性囊肿及中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术中硬脊膜缺损,采用自身组织填塞、覆盖、紧密缝合、局部加压包扎、持续硬膜外引流,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耿春辉;周功;韩俊柱;袁伶俐;刘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的376名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前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结果 抢救半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年龄、心搏停止时间、现场电击除颤早晚及基础原发病均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否有基础原发病对CPR抢救成功率影响不大.结论 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很多,必须做到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心肺复苏,采用改良胸外按压术,尽早除颤并及时、有效、合理地使用复合药物,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复苏过程中,应用冰袋冰帽可有效降低脑组织代谢,降低脑氧气消耗量,在有效地辅助心肺复苏的同时可有效促进脑复苏.另外,加大心肺复苏术在公众中的普及力度也尤为重要.
作者:袁庆密;李夫民;史先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老年病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有力证据,以降低细菌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院老年病科患者住院期间所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晨起痰标本送检培养结果进行筛选,收集痰培养阳性菌株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09年痰培养细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53.3%),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30%),后为真菌(16.7%).2010年细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42.9%),其次为真菌(38.1%),后为革兰氏阳性球菌(19.0%).2009及2010年排名前3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而革兰氏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粪肠球菌.结论 2009~2010年的痰培养结果提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中占首要位置.2010年真菌感染的几率较2009年有所上升.
作者:吴培生;郭莉;郝艳霞;吴晓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接2011年第9卷第11期)2.1.2 建立政策文件体系 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两个层次的文件.一是《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7]主文件,二是若干具体操作性文件,包括《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劳动人事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住院医师培训医院和师资管理办法》、《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同时在市人事局、市府法制办的指导下,制定了统一规范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暨劳动合同》.
作者:许铁峰;王涛;张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PM和DM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指标(包括相关抗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心肌酶谱、肌电图)、肌活检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并对上述PM、DM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PM以发热、肌痛、近端肌无力症状多见,DM则以皮肤损害、近端肌无力、肌痛症状多见.PM和DM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心肌酶谱、免疫球蛋白、补体变化及ANA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DM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发生率高于PM组,PM患者抗Jo-1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DM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特点和血清学指标各有不同.
作者:王信;陈琳洁;谢长好;陈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