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士敏;范红梅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循环系统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患者,均分为两组.Ⅰ组30例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30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NIBP、HR、SPO2和术中镇痛效果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明显.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Ⅰ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P<0.01.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作者:周胜岐;刘松;赵汝有;刘婷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集的组成,并在实践中应用.方法 通过对卫生部健康档案数据集的研究,结合国外的相关实践,在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的具体应用中,通过Delphi法进行数据集的遴选,并在区域内的进行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结果 共筛选出435个数据指标作为目前浦东新区社区电子健康档案常用的数据集合,并实现了在区域内的调阅和更新.结论 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数据集合是现阶段实现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的一种有效推进方式.
作者:杜兆辉;彭慧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银杏达莫20 ml,1次/d,连续14 d,静脉点滴);B组使用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每次口服200 mg,3次/d,疗程为24 d.同期选择非脑血管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天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 在治疗第7天,B组的MMP-9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1).治疗第7天时,与A组相比,B组TIMP-1浓度升高明显(P<0.01).B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能够直接降低血清MMP-9的浓度,或通过调节TIMP-1来降低MMP-9水平,可能是其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明伟;陆爽;郝丽;林昕;杨利荣;曲艳;张明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131I-WBS)联合应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131I治疗后的意义.方法 2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4~6周用131I首次行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3~6个月后重复治疗,治疗中131I-WBS和Tg测定同期完成.结果 在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时,显像发现淋巴、肺及骨转移5例,其余转移灶于3~6个月后二次治疗时发现,有5例患者(17.2%)Tg测定在正常范围,而131I-WBS出现转移灶;3例患者(10.3%)Tg测定异常,而131I-WBS正常.结论 Tg测定和131I-WBS可作为诊断DTC有无转移的重要指标,二者在随访中应联合应用,可互相补充.
作者:孙伟莉;余朝晖;申勇;陶健;袁媛;李卫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徐家汇街道社区住院死亡病例死亡原因,提出本社区疾病防控重点、提高社区疾病防控水平的思路.方法 根据本中心生命信息统计资料,对2005-2008年住院死亡病例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社区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以恶性肿瘤为首位,占67.11%;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占21.05%;肿瘤死者中男性以肺癌为首住,女性以消化道的肿瘤占首位.结论 本社区疾病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在于肿瘤知识的健康教育,社区防癌检查,癌症患者的社区康复及临终关怀.
作者:王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对1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院发生3例,外院转入14例.所有病例均为胆道手术所致,11例发生于传统开腹手术,2例发生于LC,2例发生于MC,胆总管探查1例,胆管损伤后行胆管十二指肠内引流1例.术中发现2例,即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后1周内发现14例,其中腹腔穿刺引流2例、胆管单纯修补1例、胆管修补+T管引流1例、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1例、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2例、去除胆管缝扎线和钛夹+T管引流2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T管引流术2例、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3例.1例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4个月,改行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17例经随访6月~3年均临床治愈.结论 医源性胆道损伤多发生于肝外胆道手术中,胆囊切除术尤为多见.提高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警惕性,熟悉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其变异,重视各种胆道疾病所发生的病理变化,认真、仔细地手术操作是预防损伤的关键.及时发现、早期正确处理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鲁贻民;吴华;李宗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时其预防作用,提高医护人员对CRAB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7-12月14例CRAB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及感染原因,采取护理措施.结果 CRAB感染率在ICU中逐年上升,医院人员对院内感染认识不足是导致这次CRAB流行的主要原因.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CRAB的流行.结论 应根据CRAB流行的原因,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段缓;何先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后采用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2008年1月-2009年1月,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5个科室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与实施前护理质量作比较.每个病区护士按分管15~20例患者并分为2~3组,每组由不同级别的3名护士组成(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各1名).实施3个月评价效果.比较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健康教育知晓、护士的告知、治疗和回应信号灯及时性、主动巡视病房等护理项目,在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后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纠纷.护理核心制度中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得以落实,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体现分层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谢月霞;苏冰莲;冯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NT-proBNP与冠心病心肌缺血间的关系.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73例冠心病患者入院NT-proBNP浓度,对其中37例行择期PCI的患者再检测术前、术后24小时NT-proBNP浓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NT-proBNP浓度随着临床分型、冠脉受累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择期PCI术后血NT-proBNP浓度降低,术前lg(NT-pmBNP)为(2.85±0.74)pg/ml,术后lg(NT-proBNP)为(2.64±0.77)pg/ml(P<0.01).结论 NT-proBNP与冠心病心肌缺血间存在密切的关系,NT-proBNP是冠心病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有效标志物.
作者:林茂欢;王景峰;刘香梅;黄至斌;谢双伦;周淑娴;聂如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 单侧肾切除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治疗组(DV)组.治疗组于注射STZ当天起给予缬沙坦50 mg/(kg·d)灌胃,疗程为8周.第8周时,观测肾组织形态学及肾功能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DM组大鼠尿蛋白持续上升;肌酐清除率(Ccr)下降,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增加.DV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DV组与DM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唐平;刘丹;杨川;刘珊英;李红辉;王碧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难以愈合,如果不予治疗将会导致膝关节不稳,继发软骨和半月板损伤,加速膝关节的退变,终导致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1].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关节镜下手术重建ACL.
作者:樊宗庆;刘泉;张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LKB1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搜集整理1999-2009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LKB1构功能、抑癌机理及其在不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LKB1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KB1突变或缺失表达与众多腺癌的发生发展成正相关,如肺腺癌、乳腺癌和胃腺癌等.在肺腺癌的脑转移过程中,LKB1缺失表达起积极作用.结论 通过对LKB1因的修复,可以增加腺癌细胞凋亡,从而为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作者:程忠强;詹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36例先兆早产的孕妇,将盐酸利托君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从5滴/min开始,每10 min增加5滴/min,根据疗效调整滴速,大量不超过35滴/min,待宫缩消失后至少持续滴注12 h,再改用口服利托君片,同时根据孕妇出现的药物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用药后36例孕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头晕等不适,但给予相应的护理后多能缓解,而官缩多能得到有效抑制,妊娠周期明显延长,其中28例孕妇延长至足月分娩.结论 盐酸利托君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宫缩抑制剂,治疗先兆早产效果确切,但因其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过程中离不开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及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藐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五角场街道社区成年高血压患者的各种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使用多级抽样方法调查了社区1 842名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853,女性989名),年龄≥40岁.血脂异常的脂类表现形式遵循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指南(1992).结果 常见的血脂异常是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平均发生率为35.3%(其中男性是33.6%,女性是36.8%);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排在第二位的,平均发生率为15.9%;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排在第三位,大约占6.1%:低脂蛋白血症和严重高脂血症分别占2.5%和3.7%;混合高甘油三酯-低脂蛋白血症的患者少,占0.5%(其中男性占0.7%,女性占0.4%).糖尿病患者中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严重高脂血症患者比例更高.相对于标准体重,肥胖者中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高甘油三酯-低脂蛋白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严重高脂血症患者比例更高.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血脂障碍普遍存在,糖尿病和肥胖会增加血脂障碍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郑应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如何及时正确诊断和有效预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真菌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sAP并发FI的临床资料及特征,并结合文献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对明确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FI)者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后,17例治愈,9例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5.9%和34.6%.结论 SAP合并FI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难以早期诊断,预防对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真菌药物、对腹腔内感染性积液及时穿刺引流以及对高危患者预防性使用氟康唑可有效减少FI的发生.一旦发生FI,全身支持治疗和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缺一不可.
作者:郭波;宋家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甲巯咪唑是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ATD),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其不良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嗅觉减退、血管炎、急性肝炎等不容忽视,特别是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但临床上该药导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相对罕见.
作者:孙士敏;范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瘢痕疙瘩有着过度生长,侵犯邻近组织,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成为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它常在易感人群外伤后发生.由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形成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所知与外伤,烧伤,手术,感染,异物,机体局部胶原代谢失调,遗传及局部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在遗传背景、免疫作用、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这不仅有利于瘢痕疙瘩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而且有助于对创伤愈合机理产生新的认识.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些启示.
作者:陈丹丹;黄关宏;王忠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并比较新发和陈旧腔隙性脑梗塞的定量CT特点.方法 对18个新发腔隙性脑梗塞灶和28个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灶实施平扫CT和MRI检查.分别测量病灶CT值、大小和噪声值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新发腔隙性脑梗塞灶的CT值与陈旧性梗塞灶CT值平均值分别是(22.56±0.72)HU和(12.27±0.67)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CT值可以对新发及陈旧腔隙性梗塞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晓东;姚孝平;谢文霞;吴晓红;周美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提高人们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138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本组138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7%,敏感性为97.1%,后位子宫占70.3%,子宫体积均匀性增大约占55.8%,卵巢肿大占26.8%,盆腔少量积液48.6%.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盆腔静脉曲张综合征无创检查中敏感、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梁光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前后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微量元素变化对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守礁部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7-10月成建制守礁官兵158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对照组为成建制的综合补给舰官兵104名,年龄在19~42岁之间.对以上人员进行微量元素及部分酶类、酯类、核酸代谢、血细胞分析、激素检测.结果 守礁部队微量元素在守礁后铜和镁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和钙明显上升(P<0.05),铁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体积、高密度胆固醇降低和睾酮、低密度胆固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守礁官兵铁的食物来源虽丰富,可能是维生素缺乏,铁的吸收、利用、转运受到影响,使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有小细胞贫血的危险;锌和锌/铜失调使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改变有显著差异,需防止高脂血症;锌的增高可能使睾酮合成上升,需防止粉刺和痤疮,特别是防止情绪激动的发生.
作者:樊龙中;何俐勇;周赤龙;李裕标;王萍;喻云梅;陈正;谭燮伦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