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擎;夏冰;洪剑飞;朱丹杰;邱斌松;章水均
交通事故或建筑工地高处坠落常导致胸部创伤,其中肺挫伤是常见的类型,由此引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起病急,进展快,是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潘云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胆囊切除术后有少部分患者反复发作右上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传统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发生率高达4%~40%[1].
作者:陈方宏;袁建华;李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成人肠套叠临床上比较少见,由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技术,容易误诊.我院二十余年共收治成人肠套叠36例,现就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沈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细胞周期素E(cyclin E)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末端脱氧核昔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47例脑胶质瘤中cyclin E、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和凋亡细胞,计算三者阳性单位(PU)值,统计分析三者之间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高,cyclin E的PU值(cyclin E PU)明显升高(t=8.08,P<0.01).增殖指数(PI)及凋亡指数(Al)亦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升高.cyclin E PU与PI和AI呈明显正相关(r=0.895、0.703,均P<0.01).并且,随着cyclin E的表达水平及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PI比AI有更大的增高趋势(F=33.72,P<0.01).结论 人脑胶质瘤中cyclin E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很可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和恶性转化.
作者:姜智南;周江;何向蕾;夏朝霞;汪艳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98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高脂血症分成两组,分别观察比较其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 1MG)水平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硬化斑块指数(PI).结果 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的MA、α1M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IMT、P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组内MA、α1M阳性患者IMT及PI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或0.01).结论 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检测尿微量蛋白可以预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王钦贤;金重赢;刘占军;朱建华;梁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BC-HRP法检测轻中型、危重型组HFRS患者及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检测尿蛋白(UP)和血PLT、BUN及Cr水平.结果 轻中型及危重型组HFRS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危重型组TNF-α水平增高幅度明显大于轻中型组(P<0.01),且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型组(P<0.01). TNF-α水平与UP、BUN及Cr水平呈正相关,与PL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HFR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TNF-α水平关系十分密切.早期检测TNF-α及UP、BUN、PLT等的水平有助于HFRS的诊断.连续动态观察有利于监测病情和评估预后.
作者:汪建宏;吴卫春;张丽萍;鲍芹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准确性以及比较几种方法对SLN转移灶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对86例乳腺癌患者用亚甲蓝示踪行SLN活检.获取的SLN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连续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测定CK19和MUCI粘蛋白、RT-PCR法测定CK19和MUCI粘蛋白.比较4种方法对SLN转移灶的检出率.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中,80例检出SLN,检出率93.0%,共切除151枚SLN.SLN常规HE染色法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敏感性94.74%(36/38),准确率97.50%(78/80),假阴性率5.26%(2/38).常规HE染色诊断检出率46.36%;连续切片诊断检出率54.30%;免疫组化检测检出率56.29%;RT-PCR法CK19、MUCI粘蛋白联合检测检出率73.50%.结论 SLN活检可有效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RT-PCR法检测乳腺癌SLN转移敏感.
作者:姜蔚;郑雅娟;孙可望;许励;干小仙;蔡文伟;张静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核素显像在下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为临床准确应用该方法来提高诊断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6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99mTc-RBC显像,观察显像结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了解患者性别、年龄、慢性病史、检查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否稳定、检查前4h血便次数、以前消化道出血史、是否正在进行止血治疗等因素间的关系,并将核素显像定位结果与患者手术、DSA或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核素显像发现有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者30例,阳性率为44.1%;检查前便血次数多者易出现阳性结果,检查前正在进行止血治疗者易出现阴性结果.(2)23例诊断明确的核素显像阳性患者,核素显像定位基本准确18例,定位准确率为78.3%,其中小肠出血的准确率为81.3%(13/16),结肠出血的准确率为71.4%(5/7).结论 核素显像可以初步确定下消化道出血部位,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帮助;检查时患者是否处于出血期是影响核素显像阳性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尹丰;占宏伟;刘洪彪;许唯;叶小娟;何刚强;张宏;孙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AP)时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AP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术后3、6、12h取胰腺组织行光镜检查,取肝组织行光镜检查并用电镜观察肝细胞变化;检测血清ALT水平;RIA法测定血清TNF-α、IL-1 β、IL-6;ELISA法检测IL-10水平.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证实AP组胰腺发生炎症,肝脏出现了病理性形态改变.随着病程的发展,AP组血清ALT水平逐渐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IL-1β、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5).结论 AP可致肝损伤,高水平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与AP及其肝损伤可能相关.
作者:万涛;潘忠良;贺亚东;潘学威;滕龙;方周溪;朱冠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浙江医学>是由浙江省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主办的面向临床和基础医学的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临床和基础医学各科的科研成果和诊治经验,是浙江省创刊早、影响大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科研和教学人员.
作者:蒋萍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人类胰腺癌组织中R-ras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ras、P21ra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R-ras、P21 ras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均P<0.01);R-ras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组织的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R-ras阳性表达率与P21ras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相一致(均P<0.01).结论 R-ras在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病过程.
作者:张再洋;吴育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例1 女,24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T39.5℃).于2005年4月11日17:00左右来医院就诊.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林可霉素1.2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赖氨匹林0.5g静脉滴注.
作者:郭定法;许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髋关节发育不良可因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表现为髋臼异常倾斜和浅平、股骨上段结构异常、股骨头半脱位或脱位.
作者:何飞熊;占蓓蕾;叶舟;徐德洪;王巍;方智敏;徐叶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儿童股骨干骨折在创伤骨科很常见, 以往多采用牵引复位、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很少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庄云强;徐荣明;仲肇平;陈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兔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周后存活的兔随机分为实验组(枕大池注血)和对照组(枕大池注0.9%氯化纳注射液),分别在注血前1d(D0)及二次注血后2d(D5)行3D-CTA检查,观察DCVS情况及脑血管等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兔基底动脉直径D5平均为D0的69.7%±4.3%,对照组D5平均为D0的98.2%±1.4%,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见基底动脉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脱落.结论 3D-CTA是一种可靠、快速和无创的方法.可有效判断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为DCVS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
作者:周乐平;王均炉;胡章勇;虞慧畅;陈伟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康复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1].肠内营养(EN)具有符合生理状态、保护胃肠黏膜、防止菌群易位以及使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2],在外科危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得到重视.我院外科对58例危重患者通过不同途径实施EN,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海明;李松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我们对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疤痕、皮肤撕脱伤、毛细血管瘤、太田痣、毛痣等疾病患者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整复,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金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同时期严重程度相当的烧伤住院患者分为UTI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UT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TI 20万U每天静脉滴注3次,连续7-10d.测定两组患者烧伤后48h、72h、5d、7d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 K-M B)、肌酸激酶(C K)、BUN、ALT、AST的水平.结果 UTI治疗组各项指标下降较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TI能有效保护严重烧伤患者的脏器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邬薇薇;吴天斌;陈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概述为解决供器官短缺这一难题,1994年Yamaoka等完成全球首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为众多终末期肝病病人点燃了新的希望明灯.
作者:郑树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椎间盘退变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如髓核细胞由软骨细胞表型转变为纤维软骨细胞表型,细胞外基质中蛋白多糖、水及Ⅱ型胶原蛋白丢失破坏了正常椎间盘和椎体的解剖结构,直接导致椎间盘力学特征丧失.
作者:刘建;张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