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检测方法的研究

姜蔚;郑雅娟;孙可望;许励;干小仙;蔡文伟;张静霞

关键词: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转移, 腋淋巴结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准确性以及比较几种方法对SLN转移灶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对86例乳腺癌患者用亚甲蓝示踪行SLN活检.获取的SLN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连续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测定CK19和MUCI粘蛋白、RT-PCR法测定CK19和MUCI粘蛋白.比较4种方法对SLN转移灶的检出率.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中,80例检出SLN,检出率93.0%,共切除151枚SLN.SLN常规HE染色法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敏感性94.74%(36/38),准确率97.50%(78/80),假阴性率5.26%(2/38).常规HE染色诊断检出率46.36%;连续切片诊断检出率54.30%;免疫组化检测检出率56.29%;RT-PCR法CK19、MUCI粘蛋白联合检测检出率73.50%.结论 SLN活检可有效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RT-PCR法检测乳腺癌SLN转移敏感.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应用立体定向32P内放疗和γ刀治疗儿童复发囊性颅咽管瘤35例

    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肿瘤之一,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9%~13%.儿童颅咽管瘤大多位于鞍上,首发症状以颅内高压多见[1].

    作者:黄礼明;朱君明;卢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抗凝治疗在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在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将67例均行联合手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凝组(32例)在术后行抗凝治疗:对照组(35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及手术前后门静脉高压胃病的改善情况.结果 抗凝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对照组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30.0%,明显高于抗凝组的7.1%(P<0.05).抗凝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联合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陆炜;王李华;申桂娟;诸葛勇华;胡雅国;吴显清;徐天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赖氨匹林静脉注射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

    例1 女,24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T39.5℃).于2005年4月11日17:00左右来医院就诊.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林可霉素1.2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赖氨匹林0.5g静脉滴注.

    作者:郭定法;许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脂肪干细胞研究进展

    传统干细胞研究的重要内容--胚胎干细胞研究遭遇到各种伦理、法律的瓶颈之后,成体干细胞的研究日益兴盛,属于成体干细胞的造血干细胞(HSC)、间充质干细胞(MSC)、表皮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的研究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

    作者:金杰;虞渝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髋臼植骨成形全髋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发育不良可因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表现为髋臼异常倾斜和浅平、股骨上段结构异常、股骨头半脱位或脱位.

    作者:何飞熊;占蓓蕾;叶舟;徐德洪;王巍;方智敏;徐叶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胆囊切除术后高场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胆囊切除术后有少部分患者反复发作右上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传统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发生率高达4%~40%[1].

    作者:陈方宏;袁建华;李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剂量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对颈丛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颈丛阻滞具有操作简单、能保持患者术中清醒、可以观察发声情况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甲状腺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作者:程李健;余功敏;王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用于外科危重患者58例临床分析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康复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1].肠内营养(EN)具有符合生理状态、保护胃肠黏膜、防止菌群易位以及使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2],在外科危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得到重视.我院外科对58例危重患者通过不同途径实施EN,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海明;李松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胃癌组织中p53、C-erb β-2和Ra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53、C-erbβ-2及Ras三种癌相关基因蛋白产物,探讨这三种癌相关基因与胃癌发生、发展、分化和预后的关系及三者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82例原发性胃癌细胞中和1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53、C-erb β-2及Ras的表达,观察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胃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p53、C-erb β-2、Ras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胃黏膜均显著升高.有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肿瘤直径>4cm、有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C-erb β-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cm、无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肿瘤直径>4cm的胃癌患者Ras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cm的胃癌患者.p53、C-erb β-2、Ras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53表达与C-erb β-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53的失活和突变以及C-erb β-2、Ras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p53、C-erb β-2与胃癌的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53、C-erb β-2、Ras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突变型p53、C-erb β-2及Ras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其中突变型p53与C-erb β-2呈同步表达(正相关).多基因联合检测能更充分地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周戎二;陈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膜夹层血肿3例诊治分析

    颅骨钻孔血肿腔冲洗外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主流术式.2002年以来本院用这种术式治疗CSDH 113例,发现了一种新的并发症--膜夹层血肿.

    作者:陶志强;方激扬;黄建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多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同时期严重程度相当的烧伤住院患者分为UTI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UT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TI 20万U每天静脉滴注3次,连续7-10d.测定两组患者烧伤后48h、72h、5d、7d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 K-M B)、肌酸激酶(C K)、BUN、ALT、AST的水平.结果 UTI治疗组各项指标下降较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TI能有效保护严重烧伤患者的脏器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邬薇薇;吴天斌;陈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颜面整复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们对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疤痕、皮肤撕脱伤、毛细血管瘤、太田痣、毛痣等疾病患者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整复,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金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儿童股骨干骨折在创伤骨科很常见, 以往多采用牵引复位、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很少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庄云强;徐荣明;仲肇平;陈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胰腺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数十年有明显升高,已成为世界第4或第5大癌症死亡原因.目前胰腺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仍低于25%,可手术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也不超过5%.

    作者:张则伟;赵彩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分流手术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41例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NPH)是一种脑室虽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不综合片[1].

    作者:汪一棋;钟兴明;郑惠民;阳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准确性以及比较几种方法对SLN转移灶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对86例乳腺癌患者用亚甲蓝示踪行SLN活检.获取的SLN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连续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测定CK19和MUCI粘蛋白、RT-PCR法测定CK19和MUCI粘蛋白.比较4种方法对SLN转移灶的检出率.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中,80例检出SLN,检出率93.0%,共切除151枚SLN.SLN常规HE染色法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敏感性94.74%(36/38),准确率97.50%(78/80),假阴性率5.26%(2/38).常规HE染色诊断检出率46.36%;连续切片诊断检出率54.30%;免疫组化检测检出率56.29%;RT-PCR法CK19、MUCI粘蛋白联合检测检出率73.50%.结论 SLN活检可有效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RT-PCR法检测乳腺癌SLN转移敏感.

    作者:姜蔚;郑雅娟;孙可望;许励;干小仙;蔡文伟;张静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疏血通对VEGFR-2及SRF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物药品疏血通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血清应答因子(SRF)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进血管生长的机制.方法 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药物疏血通的稀释液,药物与细胞作用后.在6个特定的时间点.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通过阳性细胞计数,检测VEGFR-2和SRF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疏血通处理组VEGFR-2和SR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 疏血通能明显增加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VEGFR-2和SRF的表达,其促血管生长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作者:高峰;刘伟国;杨小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BC-HRP法检测轻中型、危重型组HFRS患者及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检测尿蛋白(UP)和血PLT、BUN及Cr水平.结果 轻中型及危重型组HFRS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危重型组TNF-α水平增高幅度明显大于轻中型组(P<0.01),且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型组(P<0.01). TNF-α水平与UP、BUN及Cr水平呈正相关,与PL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HFR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TNF-α水平关系十分密切.早期检测TNF-α及UP、BUN、PLT等的水平有助于HFRS的诊断.连续动态观察有利于监测病情和评估预后.

    作者:汪建宏;吴卫春;张丽萍;鲍芹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游离胸脐皮瓣乳房再造的临床应用

    我科于2007年6月行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1例,并对该患者合并的下腹正中及右下腹部手术疤痕同时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金才;吴溯帆;石杭燕;陈永;孙燚;张志民;陈达;应彬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吻合器痔环切术治疗混合痔76例临床分析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下移和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液淤滞形成的团块,可伴有出血、脱垂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往的治疗多采用外剥内扎术即Milligan-Morgan手术,对于环形脱出的痔采用痔环切术,血栓性外痔采取痔剥离术.

    作者:刘冬保;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