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广厚;卢金环;毛维荣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91例(104条下肢)经静脉造影明确诊断,分别施行:①浅静脉术式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与电凝术78条下肢.②交通静脉术式组在浅静脉术式基础上加定位交通静脉结扎切断破坏术26条下肢.③深静脉术式组在浅静脉或交通静脉术式基础上加股浅静脉戴戒术20条肢体.随访2~36月.结果 术后下肢肿胀无改善6条肢体,加重2条,均为股浅静脉戴戒术,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2例股淋巴漏,溃疡复发1例,其余病例均痊愈.结论 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术后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结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电凝术加定位交通静脉结扎术合理组合运用,效果满意.
作者:倪良宏;郭劲松;唐军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8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在2~6周治愈.其中,初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者仅3例,误诊率为89.3%.误诊为胃溃疡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急性胃肠炎3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阑尾炎5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克罗恩病2例.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雪花状多发溃疡.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是其临床表现特点之一.
作者:杨斌;赵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非亲缘性双份脐血移植(CBT)治疗成人体重急性白血病的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3例成人体重(>50 kg)急性白血病患者(1例ALL-NR,2例ANLL-CRI)进行双份无关供者脐血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方案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用环胞菌素A(CSA)、甲氨蝶呤(MTX)及霉酚酸酯(MMF)±赛尼哌(Zenapax);肝静脉闭塞病(VOD)的预防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肝素.结果 例1、例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时间分别为+17 d、+16 d,血小板>50×100/L的时间为+40 d、+37 d;DNA指纹图分别在+18 d、+21 d外周血VNTR检测显示为供者1型;例1+33 d骨髓象完全缓解;+120 d出现复发.例2染色体核型为46,XY;于+55 d血型转为A型,目前已无病存活50个月.例3于+27 d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恢复自身造血,目前无病生存46个月.结论 对于成人体重受者接受HLA配型部分相合的2份脐血移植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作者:黄振倩;谭获;陈嘉榆;巫进明;曹履先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饮食调整及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对2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8例,临床好转2例,另外2例由于住院时间短,好转不明显.结论 在对本病有充分认识、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的同时,坚持综合护理.本病预后良好.
作者:张翠英;张启月;刘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对肝细胞癌高危人群--慢性肝病患者定期的超声波、肿瘤标记物等检查,很多肝细胞癌可在早期得到诊断,但由于慢性肝病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很差,适合做肝切除手术的患者并不多.
作者:黄柱华;秦凤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乳糜胸是食管癌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系术中损伤胸导管而致大量乳糜液渗漏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也是食管癌术后二次开胸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约占手术病例的0.4%~2.6%,可为单侧或双侧性.
作者:孙培军;李宏宾;马尚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线粒体脑肌病是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陷,使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病变.根据线粒体的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脑病[1].
作者:耿艳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01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4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0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与37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等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 [(3.75640±1.15034)g/L]均较时照组Fg[(2.85140±0.64145)g/L]显著升高(P<0.001);并且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纤维蛋白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按疾病类型分组后AMI组血纤维蛋白原均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丽;高大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口服胱氨酸、谷维素、21金维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甘草酸苷3片,3次/d,时间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时照组总有效率为4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较好,副作用小.
作者:李淑玲;王伟;马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7~24 h内行床边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术.结果 全组愈后结果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者44例(50.5%),中残30例(34.5%),重残7例(8%),死亡6例(7%).结论 早期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快速简便、经济、适应证广及效果较好的优点.
作者:刘晓晖;王斌;刘学民;杜海;丁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用于小儿鼾症麻醉前给药后心率、血压,腺体分泌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5~12岁,ASAⅠ~Ⅱ级的小儿鼾症患儿40例,3例合并OSAS,均有打鼾史.随机分为2组:A组(长托宁组20例)和B组(阿托品组20例),术前30 min A、B组患儿分别肌注长托宁、阿托品各0.01 mg/kg,观察并记录给药后不同时点患儿ECG、MAP、SpO2、HR、呼吸道腺体分泌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给药后较给药前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O.05),B组心率明显升高(P<O.05).口腔分泌物量A组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长托宁用于全麻下小儿鼾症术前给药安全有效,不影响心率、血压,能有效抑制腺体分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左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报告1例无脾综合征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4个月,因咳嗽10 d伴颜面发绀入院.患儿系第一胎,足月剖宫产,无窒息史,出生后有呛咳、多汗、易惊及喂养困难.10 d前患儿出现阵发性咳嗽,口吐泡沫,哭闹时颜面发绀.父母体健,母早孕期问有病毒性感冒,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董传莉;谢怀珍;宫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为颈部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一经确诊,除感染期外,均应尽早手术切除.但处理不当容易术后复发,既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美观,又加重经济负担.分析我科1997年7月-2005年11月42例手术病例资料,探讨其术后复发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作者:卞新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为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术后辅以甲羟孕酮的临床疗效,从分子水平上阐述其机制.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的子宫内膜性疾病患者1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术后给予甲羟孕酮100mg,2次/d,连续3个月;对照组55例,术后不给甲羟孕酮.术后6个月随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情况.结果 电切术前所有患者子宫内膜EGFR、VEGF及其KDR的表达与手术后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子宫内膜的EGFR、VEGF及KDR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子宫内膜电切手术对子宫内膜EGFR、VEGF及其KDR的表达起下降调节作用,术后辅以甲羟孕酮可能有助于抑制复发.
作者:王世进;李玉洁;申素芳;王艳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重症药疹是皮损广泛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重症药疹一种,其病情危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笔者现将临床上所见1例尚合并有免疫性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江浩波;王俐;黄雄;陈芾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诱因及临床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过敏性紫癜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28.3%的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6.7%为其他病原体感染;16.7%过敏原检测阳性;所有患者均有皮肤紫癜,43.3%有消化道症状;23.3%有关节肿痛;36.7%有肾脏损害;38.3%无明显诱因;有无明确病因决定患者的预后及复发率.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常见诱因,积极寻找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和诱因,明确病因和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减少其复发,以改善预后.
作者:时花;刘建中;刘丽;张耀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重要、直接的治疗、抢救措施之一.有调查表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投诉54%与输液有关[1].为加强静脉输液过程的管理,规范患者输液滴速,预防输液过快或过慢引起的不良后果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笔者对静脉输液患者滴速进行现场随机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国产股骨重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6月采用股骨重建钉治疗3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Evan's分型:Ⅱ型3例、Ⅲ型23例、Ⅳ型4例.其中27例伴有各种并存症.随访其疗效.结果 30例经过12~39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1例拉力螺钉退出,1例出现髋内翻,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国产重建钉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金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泼尼松(MP)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sD成年雌性大鼠78只,随机分成13组:即假损伤组;脊髓挫伤组(SCI组)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MP组),再分为:1 d组、3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28 d组;用改良的Allen装置造成T12脊髓节段挫裂伤.在手术前及术后进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术后立即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腹腔注射MP 30 ms/ks,伤后1 h开始,按5.4 m异/(kg·h)计算23 h总量,分4次腹腔注射,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损伤节段上、下长约0.5 cm脊髓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后分别以抗神经丝蛋白、突触素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NF、SYP在SD大鼠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MP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7,14,21,28 d时MP组NF染色轴突数目均明显高于SCI组.而灰度值均明显低于SCI组.MP治疗组较SCI组相同时间点神经学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大剂量MP在脊髓损伤中后期明显促进其损伤后的再生,具有中远期疗效.
作者:刘明伟;邹禾苓;周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蒽环类药物是具活性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瘤具有高效的作用.在临床化疗方案中葸环类药物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的线性关系,但是随着剂量的增加,其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脱发等副作用也愈加突出,尤其是心脏毒性的累积作用,限制了它的长期使用.
作者:张竞竞;孙惠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