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义;杜文杰;夏玲侠
目的 研究可手术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NCT)的安全性及对手术方式的影响.方法 201例可手术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ATC(吡柔吡星、紫杉醇、环磷酰胺)方案化疗3周期,评价其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 201例患者中CR 148例,PR 42例,总有效率94.5%.无进展病例,主要毒性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经对症治疗后可缓解.全组没有因为化疗的毒性反应而终止治疗的病例.结论 对于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前使用ATC方案化疗可以使原发灶明显缩小,能够为预测术后化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可以降低临床分期,缩小手术范围,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并且安全可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面.
作者:邱勤业;黄炯强;雷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患者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通过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掌握一些日常的护理知识,而改变一些不健康的习惯和行为.健康教育是良好的护患沟通的前提,建立更好的护患关系,是搞好护理工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运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2001年1月-2006年8月采用了灯盏花素联合酚妥拉明和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心病心衰2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自建;丁伟;赵丽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综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开展全科医师培训的工作概况,概括了全科医师培训的管理机构、培训基地、培训经费、考核、资格认定、全科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等六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回顾了我国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历史,介绍了上海在全科医师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并对今后全科医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者:张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是一种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全球约有3亿病例.2002年我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年内患病率为0.5%~3.3%,较10年前上升64.8%,全国哮喘患者估计有2 000万之多[1],为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
作者:李峰;赵红洋;温暖;毕玫荣;吴蕾;朱薇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肾活检对老年急性肾衰竭(ARF)的诊治价值和可行性,提高老年ARF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19例老年ARF患者肾活检标本合格率、穿刺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肾活检后病因修正和治疗更改情况.结果 19例老年ARF患者肾活检操作均顺利,标本合格率为100%,穿刺成功率为82.6%,肉眼血尿发生率为5.3%,19例中有6例(31.6%)存在病因误诊,包括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误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AGN)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AIN)误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4例.被误诊的6例(31.6%)均改变了治疗方案,5例(26.3%)部分改变了治疗方案,其余8例(42.1%)原方案治疗.结论 临床上有相当部分老年ARF的病因被误诊,在诊断困难时应及时肾活检,以免延误治疗.对于老年ARF患者,如果没有禁忌征,术前作好准备,是可行的.
作者:沈建松;李大林;杨吉明;吴以连;朱爱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MCM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MCM2在23例结肠正常组织、69例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计算其标记指数,分析MCM2在结肠正常组织和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69例结肠癌标本均表达MCM2,与正常组织之间的MCM2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显示MCM2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性别、肿块大小、病理学类型、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而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 MCM2可能是结肠癌新的增值标记物,根据MCM2染色的组织结构差异和标记指数能比较准确区分结肠正常粘膜组织和癌组织.MCM2表达与结肠癌的分级显著相关,可以提示结肠癌的恶性程度.
作者:尹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在我国,毒蛇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而以蝮蛇为常见.近年来,西部农村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笔者收集了2005年4月-2006年11月收治的蝮蛇咬伤病例共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西宁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为合理配置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对西宁市四个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596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平均年龄为(39.69±10.62)岁,平均从事专业时间为(17.63±9.75)年,男女性别比例为1∶2.57.学历以中专所占比重较大,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9.93%.技术职称以初级为主,占51.85%.医护比例为1∶0.7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存在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及医护比例不合理、全科医生严重短缺等问题,应加以解决.
作者:毛辉青;杨惠莲;赵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组织相容性好,对组织刺激性小,不会引起疼痛,套管腔富有弹性[1],不易压扁,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枪救,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现就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做如下综述.
作者:许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7例腹膜透析并发精神障碍患者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现察、预防感粢、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及做好基础护理.结果 7例腹膜透析并发精神障碍者意识恢复正常,未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 针对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给予个性化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多方位、多角度关心患者,是患者保持健康心理和积极乐观情绪、延长生命的保证.
作者:柴桂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挫伤性前房积血是眼外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如伤情较重,出血量多,治疗措施不当,常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严重的并发症,视力常不可挽回,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科2001年3月-2005年10月采用20%甘露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4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爱霞;孙慧悦;吴文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新型输液器材,近年来,在我国应用日趋广泛,并且在临床应用效果、应用范围、穿刺置管方法,以及观察护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作者:赵丰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高龄冠心痛(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82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78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高龄组行PCI的总成功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死亡率(1.21%)与非高龄组死亡率(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冠状动脉病变较非高龄组重,支架置入率高于非高龄组,随访24月,2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CAD患者行PCI是安全的,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高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同样是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选择.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报告1例先天性鱼鳞病如下.1病例分析患儿,男,3 h,因全身皮肤如羊皮纸样入院.系第1胎第1产,胎龄36+2周,剖腹产娩出,出生时羊水混浊,Apgar评分10分-10分-10分.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舅舅皮肤较干燥,易脱屑.入院体检:体温正常,脉搏140次/min,呼吸45次/min,体重2 600 g.神清,哭声响,前囟平,眼睑、口唇外翻,结膜充血,有黄色分泌物,颈软,全身皮肤薄而发亮,多皱褶,如涂过油的羊皮纸,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四肢半屈曲位,肌张力稍高,原始反射存在.
作者:温素芳;牛广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血气改变与颅内高压的关系.方法 对50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的脑脊液压力进行测定.结果 小儿重症肺炎并发颅内高压发生率为82%.脑脊液压力增高与血pH、PaO2、HCO3-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颅内压增高程度与呼吸衰竭类型、程度有关.结论 脑脊液压力增高是导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加重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抢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改善通气,早期给氧,适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非常必要.
作者:高胭;李晓玲;祝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时预注小剂量维库溴铵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1 mg/kg、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0.15 μg/g;观察组采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1 mg/kg、维库溴铵0.05 mg/kg,2 min后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0.1 μg/kg.观察2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后有无呛咳反应.结果 对照组14例(70%)发生呛咳,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无1例呛咳反应发生.结论 预注小剂量维库溴铵能有效地预防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作者:李江悦;尤本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关注小儿麻醉诱导期的心里干预以达到小儿围术期的心理微创.方法 问卷调查了解小儿麻醉诱导期所有参加者的真实意愿以及选择30例单纯家长要求陪同麻醉诱导组(Ⅰ组);30例患儿家长均要求陪同诱导组(Ⅱ组);30例患儿单独进入手术室组(Ⅲ组)以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估全部90例惠儿在术前访视、入手术室、静脉穿刺麻醉诱导、术后6 h 4个时间段的焦虑状态.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参与麻醉诱导期各种角色对实行家人陪伴小儿麻醉诱导看法不尽一致;在入手术室和静脉穿刺麻醉诱导阶段,Ⅰ组和Ⅱ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Ⅲ组.结论 小儿麻醉诱导期需要心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由此引发的心身疾病,有利于围术期安全,但实施心理干预的方式需要因人而异.
作者:赵红炜;舒柏荣;钟衍;曾建敏;林清永;黄文东;李水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口腔临床医学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实习质量.方法 改进口腔临床医学教学的方法,注重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性,注重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对基础理论的深化学习,加深专业知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结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效提高培养口腔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及科研创新思维的形成,提高口腔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口腔医学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结论 通过加强认识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多形式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的实习质量.
作者:赖仁发;刘湘宁;陈铁;沈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舒降之)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本实验为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共选取39例因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而导致心衰的慢性心衰患者(NYHA Ⅱ、Ⅲ级),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应用常规药物)和用药组(n=19,应用常规药物+辛伐他汀20 mg qn).用药观察期为3个月.全部入选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3月时行超声心动图(用LVEF、EDD、ESD、SV等指标)评价心脏收缩功能,行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价患者运动耐量.结果 入选时2组资料有可比性.用药12周后,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患者比较,辛伐他汀组的六分钟步行距离、FS值、SV值和EF值与对照组相比增高.2组患者血生化检查、血压、心率在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未遇严重不良事件者.结论 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李继远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