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春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奥勃抒)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有各种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奥勃抒,对照组应用溴已新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在咳嗽、咳痰方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奥勃抒在咳嗽咳痰的症状缓解、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氨溴索(奥勃抒)治疗各种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映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诊断、治疗方案及母儿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0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均在妊娠32~39周终止妊娠,住院时间为5~13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随着诊断技术与诊治技术的进步,对前置胎盘及时诊断、类型评估、期待疗法、延长胎龄、适时终止妊娠以保证生活质量,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张红彦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对2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过程干预.以期提高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方法:收治颅脑外伤患者258例,对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并发症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及护理失误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倡导有效的对疾病转归过程进行护理干预.即合理的院前施救干预、住院过程干预及居家护理指导干预等使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尽快改善意识运动及平衡功能.结果:通过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疾病动态的有效评估.制定出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结论:根据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疾病过程始终的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提升了患者心理应对能力,改善了生存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莫晓平;苏菊芸;周月梅;李晓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实施健康教育,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56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全程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能较好地配合血液透析全过程.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血液透析顺利完成,增强了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知识,提高了护士的素质,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作者:孙晓霞;徐伟芹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大批量地震伤员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护理模式.方法:分析整理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伤情及救治护理措施.结果:86例患者中,开放性损伤24例,闭合性损伤62例;单纯四肢躯干损伤44例;单纯胸腔、腹腔、头颅损伤22例;多发伤17例;合并高原肺水肿4例.据ISS评分,轻度损伤52例、中度损伤23例、重度损伤9例、极重度损伤2例.并发休克2例,四肢筋膜间隙综合征2例,挤压综合征并急性肾衰竭1例.根据伤情的不同,应用标准化急诊预检系统快速有序地分类分流,做到转运迅速、分类准确、专科救治、精心护理、心理救助,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地震伤员早期的转运迅速、分类准确、专科手术救治及精心护理,可明显降低死亡率、致残率.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恢复信心,战胜疾病治愈心理创伤.
作者:马庆俊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临床中肝功能是反映肝脏的生理功能,肝功能检查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常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指标了解肝功能,如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肝脏染料排泄试验以及各种血清酶检查.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脢、胆道酵素、血清氨、凝血脢时间等.
作者:季春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肝性脑病又称为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该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预后极差[1],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分为一期(前驱期)、二期(昏迷前期)、三期(昏睡期)、四期(昏迷期),前驱期大多数仅表现为轻度性格或行为异常,常常会被患者入院后居住环境改变导致的生活习惯变化、心理及情绪波动所掩盖.
作者:胡艳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1].规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主动、自觉、科学地配合治疗,按疗程服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快恢复健康.2011年1~12月对45例溃疡性结肠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彦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增强扫描检查先天性心脏病60例.在同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60例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其中42例均为手术证实、11例经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比较DSCT和心脏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中,双源CT诊断准确率高于心脏超声.双源CT与心脏超声联合诊断准确率99.21%.结论:将DSCT和心脏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崔军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炎琥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合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方法:用炎琥宁注射液40~240mg,加入5%葡萄糖100~150ml,1次/日静滴,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量为每千克体重10m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1次/日静滴.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例治愈率,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药物合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具有协同作用,病程缩短,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玉启;孙丽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愈来愈高,尤其是直接服务于产孕妇女的妇产科护士,不仅要技术好,质量高,更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工作责任心、事业心,要把服务对象当做亲人一样来对待,要对他们施以真诚的人文关怀,即以服务对象为本,做他们的贴心人,从细节上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家庭及身心健康,走进他们的心灵,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作者:张秀琼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临床较少见外伤性脑梗死,多误诊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等.2011年6月收治了1例外伤性脑梗死的患者,误诊为硬膜下血肿.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外伤后昏迷15分钟,醒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30分钟入院,来时左侧额顶有挫裂伤出血,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状,无肢体功能障碍及二便失禁,无抽搐及呼吸困难.
作者:孙德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镇卫生院的应用与推广效果.方法:收治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12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同时选择同期经开腹阑尾切除术(CA)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总住院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镇卫生院的应用与推广的前景十分可观,疗效十分显著.
作者:唐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病情重,变化快,甚者危及生命,临床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整理近几年抢救的重度酒精中毒病历资料,总结了以下几点护理体会.
作者:赵雪勤;隋克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从全市餐饮业的餐具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物理消毒方法消毒的餐具随机抽取122件,采用化学消毒方法消毒的餐具随机抽取156件,进行两种消毒方法消毒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理化指标(游离性余氯、烷基(苯)磺酸钠),物理消毒方法比化学消毒方法含量低(P<0.01),合格率高(P<0.01);细菌指标(大肠菌群),物理消毒方法比化学消毒方法消毒效果好(P<0.01),合格率高(P<0.01),两种消毒方法的餐具均未检出致病菌.建议有条件的餐饮业尽量采用物理消毒方法进行餐具消毒,更好地保证餐具消毒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作者:张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头孢美唑钠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产β-内酰胺酶以及不产对β-内酰胺酶敏感菌具有相同的强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有良好的抗菌的抗菌作用,而且对耐头孢菌素类及耐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普通变形杆菌、摩氏摩根菌、普罗威登斯菌属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作者:邱佩娟;陈海花;向静怡;邓丽文;陈小燕;龙红分;叶新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将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41~78岁,平均54岁;主要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31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26例,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5,消化系统肿瘤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或黑便、发热、白细胞升高、出血后疼痛、休克症状、乏力等.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49例,好转27例,死亡6例.
作者:王改勤;师恒伟;邹宵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在精神患者家庭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收治精神病患者23例,根据医嘱进行治疗,有心理咨询师指导用药,护理人员定期上门或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心理安慰、健康教育和家庭管理的指导.结果:23例患者中,痊愈13例,痊愈率56.5%,显效6例(26.1%),好转3例(13.0%),无效1例(4.3%),总有效率96.7%,23例患者均未发生意外伤害或伤及他人.
作者:史新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2008年8月~2011年11月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11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治HIE患儿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全部患儿均有宫内窘迫及出生时窒息史.治疗组112例,男78例,女44例,足月新生儿97例,过期产儿12例,早产儿3例;临床分度,轻度64例,中度30例,重度18例.对照组98例,男67例,女31例,足月新生儿76例,过期产儿10例,早产儿12例;临床分度,轻度58例,中度26例,重度14例.
作者:邵红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对40例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病例均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及尿激酶溶栓,其给药途径及方法相同,都是经患侧足部或踝部静脉点滴溶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抬高患肢,卧床休息10天等治疗.其中试验组2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同时使用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不使用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于治疗后7天、14天、21天观察两组患肢的肿胀程度、皮肤温度、颜色、疼痛、深静脉再通情况,对观察指标进行秩和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后7天、14天、21天的各观察指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患肢肿胀消退较快,皮肤温度及颜色恢复良好,疼痛症状较轻,深静脉再通率较高,并减少了栓塞后的后遗症、治疗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佘晓佳;龚敏;宋淑芬;崔媛;徐莉;王先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