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张芳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1].规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主动、自觉、科学地配合治疗,按疗程服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快恢复健康.2011年1~12月对45例溃疡性结肠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彦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护士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1],尤其是精神科护士,由于患者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极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本文探讨在病房护理工作中护士面临的法律性问题,通过对法律问题的认识,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护理行为,对各种潜在性的问题都要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谭苏玉;黄晨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相关因素及有效应对措施.方法:对18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脱)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急性胰腺炎、机械性肠梗阻等内科疾病的患者,脑卒中并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达到4及或以上,包括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的老年患者在内,年龄35~98岁,男6例,女12例.同时,发现夜班也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结论: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做好护患沟通,改进固定胃管方法,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作者:冯凤谊;刘敏瑜;梁倩怡;吴丽芬;陆映香;左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优质护理服务既是国家医疗体质改革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必然.为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落实,同时抢救患者又能及时有效,精细化的管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科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游小菊 刊期: 2012年第23期
2009年12月~2012年3月应用传统医学中医护理技术对11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辨证施护,与医疗相辅相成,效果显著.护理体会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13例,男68例,女45例;年龄39~78岁;病程4~17年.
作者:姚琴;张媛媛;温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疼痛是危重病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多数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自诉其疼痛未得到适当的评估和管理[1].威胁生命的疾病或创伤患者疼痛的评估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成人非言语疼痛量表(NVPS),NVPS有5类,各类记分0~2,总分0(无痛)~10(痛).NVPS已经用于ICU患者,其效度和评估者间信度已经得到证实.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价成人非言语疼痛量表在ICU无语言表达能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春荣;张寒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肺部药物导入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及雾化吸入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部药物导入,治疗3~7天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97.1%、对照组82.4%,P<0.05;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辅以肺部药物导入,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毛静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增强扫描检查先天性心脏病60例.在同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60例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其中42例均为手术证实、11例经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比较DSCT和心脏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中,双源CT诊断准确率高于心脏超声.双源CT与心脏超声联合诊断准确率99.21%.结论:将DSCT和心脏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崔军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随着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就医时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如在工作中稍有粗心大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可能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继而引发患者的不满和纠纷.
作者:王欢;王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输卵管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占异位妊娠发病率78%[1].近年来有上升趋势,随着B超、腹腔镜及激素放射免疫测定等诊断技术的发展,未破裂型输卵管的早期诊断明显提高,治疗方法由传统的输卵管切除术发展为保守治疗,2010~2011年收治输卵管妊娠患者3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3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态度明显发生转变.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振红;贾巧玲;王海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总结乳腺癌化疗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79例,进行心理护理、造血系统不良反应护理、心脏毒性反应护理、加强对肝肾功的护理以及药物外渗的护理等.结果:79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了全程化疗,化疗完成率100%.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下降.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杨文静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特急性硬膜下出血的适宜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地选择颅脑创伤后5小时内入院、首次头颅CT就显示硬膜下出血、GCS评分<12分159例,分别予早期急诊手术89例,相对延期手术70例.结果:早期急诊手术组良好率22.5%,病死率40.4%,再手术率27.0%,相对延期手术组良好率78.6%,病死率10.0%,再手术率1.4%.结论:相对延期手术治疗特急性硬膜下出血,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林;李佰涛;黄志勇;康晓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餐具集中消毒是一个新兴行业,梅河口市的餐具集中消毒企业的卫生监督管理,2010年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由梅河口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实施监督管理.特别是2010年5月20日卫生部办公厅发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后,梅河口市卫生监督所认真执行规范,强化监管工作,从此使梅河口市餐具消毒企业的监督管理走上了规范化道路.
作者:王明侠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B-Lynch缝线术及子宫多点8字缝合术在产后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63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用B-Lynch缝线术及子宫多点8字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63例患者治疗后出血均停止.术后无因血液循环不良或再出血而再次手术或子宫切除者,无并发症发生,子宫复旧、月经复潮时间无异常.结论:B-Lynch缝线术及子宫多点8字缝合术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且安全易行,无需特殊器械和手术技巧,成功率高,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是产后大出血首选及有效地外科止血方法.
作者:朱喜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并对护理方法加以探讨.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完全肠外营养组各40例,比较不同营养方式对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入组前受试对象的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HB、CD4+、CD3+、CD8+、CD4+/CD8+、NK细胞、血清IgA、IgG、IgM、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天后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及加强护理能促进脑外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抗感染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王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脊柱损伤卧床患者便秘的根本原因病理生理改变,给予传统的中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有效解决住院患者便秘问题以及防止便秘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方法:2009~2010年收治23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10例和对照组124例,研究组利用中医的穴位按压和腹部按摩的方法进行中医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运用常规的护理.结果:研究组在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便秘带来的不良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对脊椎损伤的卧床患者解决便秘的老大难题和解决便秘带来的困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减轻便秘带来的各种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有力的支持.
作者:廖春花;谢卓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总结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平均年龄80.45岁的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前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8例,未通2例.结论:静脉溶栓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中只要严格选择病例,慎重用药,并发症处理及时,护理措施得当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作者:罗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波姆治疗仪的红外线照射对减轻产后会阴伤口疼痛,促进伤口硬结消散的效果.方法:收治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产后24小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2次红外线照射;对照组100例,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分别记录各组在院和产后访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疼痛减轻,伤口硬结消散时间缩短,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结论:红外线照射方法对于高锰酸钾刺激性小,操作简单、环保、疗效更好.
作者:史亚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方法:对门诊输液室发生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51.39%,略多于男性患者;以抗感染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为主共有59例(81.94%),其中又以青霉素类为主共26例(36.11%),其他抗感染药物依次为头孢类19例(26.39%),喹诺酮类8例(11.11%),其他6例(8.33).中草药注射液及其他类静脉注射药物分别为8例(11.11%)和5例(6.94%).结论:对于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要严格控制药物的应用和剂量的选择,同时在输注时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及做好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耿立华;罗荣娟;林艳林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