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目的:研讨间歇充气压力系统(IPC)在预防妇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作用和护理.方法:将术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50例术后使用IPC,150例未使用IPC.结果:使用(IPC)DVT发生率低于未使用(IP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在妇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方面有预防作用.
作者:张红;张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我国自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等19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1].这成为了护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于科学学位研究生,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具备很强的临床专业实践能力.
作者:侯睿;杨培常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首发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确的精神疾患,具有复发率高等特点.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此病的发生与家族遗传、人体内外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都有关系[1].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多为使用西医的镇静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临床上经常会出现药物毒副作用大、依赖性大和病情复发率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探讨中西结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应用礞石醒脑汤合并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以观察礞石醒脑汤合并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中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特急性硬膜下出血的适宜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地选择颅脑创伤后5小时内入院、首次头颅CT就显示硬膜下出血、GCS评分<12分159例,分别予早期急诊手术89例,相对延期手术70例.结果:早期急诊手术组良好率22.5%,病死率40.4%,再手术率27.0%,相对延期手术组良好率78.6%,病死率10.0%,再手术率1.4%.结论:相对延期手术治疗特急性硬膜下出血,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林;李佰涛;黄志勇;康晓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由于肾单位受到破坏而减少,致使肾脏排泄调节功能和内分泌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造成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和并发症.5岁以后的慢性肾衰则以后天性肾小球疾病如小球肾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或遗传性病变如Alport综合征、肾囊性病变为主.
作者:刘道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并对护理方法加以探讨.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完全肠外营养组各40例,比较不同营养方式对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入组前受试对象的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HB、CD4+、CD3+、CD8+、CD4+/CD8+、NK细胞、血清IgA、IgG、IgM、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天后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及加强护理能促进脑外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抗感染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王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头穴按揉干预对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穴按揉,比较两组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前MMSE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MMSE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头穴按揉干预对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芙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镇卫生院的应用与推广效果.方法:收治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12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同时选择同期经开腹阑尾切除术(CA)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总住院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镇卫生院的应用与推广的前景十分可观,疗效十分显著.
作者:唐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通过血小板聚集实验、血液学实验、补体试验来验证白细胞滤器中滤材是否对血液产生不良影响.血小板聚集试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血液学试验(白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网织红细胞)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补体试验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作者:迟镝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配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除一般治疗外,对照组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配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患者有治疗作用,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的两种术式和护理.方法:比较小切口(A)与标准术式(B)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护理对患者的结局影响,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出院情况.结果:对27例患者进行了31例次THA小切口手术,28例进行标准手术方式.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延长35分钟,住院时间短2天.出院家康复者A组24例(89%),B组13例(46%),A组出现并发症3例(11%),B组1(4%).结论:小切口THA手术时间延长,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护理措施较标准术式简单.
作者:薛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总结乳腺癌化疗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79例,进行心理护理、造血系统不良反应护理、心脏毒性反应护理、加强对肝肾功的护理以及药物外渗的护理等.结果:79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了全程化疗,化疗完成率100%.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下降.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杨文静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酵母样真菌的感染类型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真菌培养方法,将标本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待细菌长出后接种科玛嘉显色平板联合半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78株酵母样真茵中,白色念珠茵140株(78.7%),其次为热带念珠茵19株(10.7%)和光滑念珠茵16株(9.0%),其中,呼吸道标本痰液和咽拭子酵母样真茵检出率高,达87%,其次是尿液7.3%.其中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性高100%,对氟胞嘧啶敏感性达95%以上,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低.结论: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茵以白色念珠茵为主,呼吸道是酵母样真茵感染常见的部位,大部分患者都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是感染真菌及药物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作者:蒋博;李武;杨琼容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索妇科患者入院介绍的佳方式.方法:以首次入院的妇科患者为对象,分别以书面形式、集中口头式、示范与讲解结合式三种方法进行入院介绍,2小时后请患者逐一回答入院介绍内容,并将回答情况逐一记录.结果:书面形式平均回答出问题的27.5%,集中口头式为76.8%.示范与讲解结合式为91.87%.结论:示范与讲解结合式优于书面式和集中式.
作者:石诚英;胡明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治126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妇产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方法进行总结.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可以提高护理效果.结论:依照临床妇产科具体工作要求及患者个性化差异,合理应用有效的护理沟通方式及各种相关技巧,努力实施优质护理,对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彦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上门回访比电话回访更有利于产妇产褥期的康复.方法:选择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护士各1名,将798名产妇随机分为上门回访组和电话回访组,至产后42天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上门回访组较电话回访组产妇产科相关疾病发生率低.结论:上门回访更有利于产妇的康复.
作者:黄丽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常见漏检项目及其原因,以提高健康体检质量,并寻找相应护理及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15000份单位体检者体检表,统计漏检项目人数和漏检率,对漏检原因进行调查,做出分类描述、结果15000份体检表中,检查项目不全3300份,漏检率22.00%.漏检的主要原因是体检者健康意识淡薄,只重视仪器检查,忽略手工查体,或是工作忙怕麻烦,个别体检者则担心隐私泄露,受检单位组织者以及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在管理上有缺陷.结论:体检者中漏检现象比较常见,医院体检中心需不断优化体检流程,加强体检者健康防病知识指导,对受检单位组织者进行必要检前培训,合理安排体检时间及人员,降低漏检率.
作者:刘敏希;魏少琳;林丽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乳腺炎是以乳房肿胀疼痛,并有结块,溃破流脓伴有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乳房化脓性疾病.此病多数发生在没有哺乳经验的初产妇身上.产后的2~4周是急性乳腺炎的高发期.也可发生在断奶时,6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长牙,易致乳头损伤.
作者:胡建强;罗维萍;姚满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老年心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是否与其预后相关.方法:回顾分析了2007年1月~2008年12月居住于深圳市龙岗区某社区的心衰患者的病历管理档案,并对有基线甲状腺功能检查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入选142例老年心衰患者,其中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者48例,临床甲减14例,亚临床甲减34例.在2010年9~10月对这些患者进行横断面随访调查,指标包括再住院、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在内的复合终点.结果显示,甲减组(包括临床和亚临床甲减)有20例患者(20/48)出现复合终点,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仅有19例(19/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心衰患者若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其预后较差.
作者:谢荣迪;王文尧;崔成;张璇;杨敏;杨明;陈林莉;赵伟;唐熠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社区健康管理的作用.方法:将社区的347例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3例)和管理组(174例),对管理组的饮食习惯、心理状态、活动与休息、回归社会、药物依从性等方面进行健康管理.对照者进行常规社区管理.结果:12个月后管理组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提高,心脏事件(MACE)、住院次数减少.结论: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社区健康管理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晓晖;何小飞;王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