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促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秦怀金

关键词:国务院, 全科医生, 制度,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乡镇卫生院, 生机和活力, 总体目标, 统一规范, 人民群众, 培养模式, 城乡居民, 服务水平, 服务模式, 服务关系, 稳定, 农村, 基层, 城市
摘要:2011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总体目标”。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宫壁切开治疗宫角妊娠

    患者女,19岁。因“清宫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48 d”于2011年2月23日入本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0年9月10日,停经108 d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右侧宫角妊娠,于当地医院行清宫术,未清出妊娠组织。术后一直阴道间断性出血,量少,无腹痛。后于我院行盆腔三维彩超,提示右侧宫角可见2.2 cm× 1.9 cm混合性回声,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β-HCG)35.6 U/L(正常范围:0~10 U/L)。既往无特殊病史。未婚,孕1产0。体检:血压110/76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无水肿。妇科体检:子宫后位,鸭蛋大小,质软,活动可,宫体轻压痛,双侧附件未及异常。初步诊断为宫角妊娠(右侧)。

    作者:闫文杰;杨菁;明蕾;程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肾小球肾炎

    一、血尿有没有,镜检很重要很多患者误认为只要尿色加深就是血尿,而血尿就是肾炎的代名词,这需要全科医师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宣教。事实上尿液颜色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含色素的食物(例如樱桃、番茄)和某些药物(利福平、大黄)都可造成尿色加深,甚至状如血尿。因此,不能仅凭肉眼观察,须进行准确的尿液检验,方能明确有无血尿。首先要正确留取标本,尿常规以晨起第一次中段尿为佳,而尿沉渣镜检则以第二次尿更好。清晨留尿是为了避免白天各种因素(活动、进食等)对尿液的影响,中段尿是为了减少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的干扰。

    作者:吴东;蔡建芳;陈嘉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欢呼全科医生制度出台迎接全科医学的春天

    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这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对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和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这项制度的推出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必将促进医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这项制度的建立必将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人力和人才保障。

    作者:张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强基层”关键在人才培养

    虽然我不是临床医生,但是作为医学教育战线上的管理者,我对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也深有体会。我非常拥护《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

    作者:柯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镇痛模式对开胸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鉴于开胸手术后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易演变为慢性疼痛。为取得理想的术后镇痛效果,本研究于2010年1月至201 1年3月对采用不同镇痛模式行开胸术后镇痛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会东;潘红霞;曲海芹;周承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探讨以“单位”为形式的全科医学服务

    欧美国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全科医学服务可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但如何搭建全科医学服务的平台,却是一个值得深入考虑、不断探索的问题。近10年来,我国致力于发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但其发展却一直不如人意,居民接受其服务的比例远未达到政策设计水平。很多人将这种现象归咎于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及环境设施等因素,但我认为,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城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低。

    作者:吴海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关于全科医生制度建立的问题及建议

    自国务院推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以来,我觉得全科医生的春天来了。从2000年开始,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始进行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迄今为止,上海已有243名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毕业了,并在全国各地社区岗位上工作。现上海有13个大学的附属医院都有全科临床培训基地,正在培养的452名全科医生将于近2年毕业。纵观十余年的培养过程我有几点看法。

    作者:祝墡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全科医生培养之我见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公众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希望身体上无病,而且希望有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公众非常在意自己生活的周边地区有所好医院,更希望自己身边有个好医生,以便保障健康、维护健康。但是,目前公众能享受到的医疗条件及健康保障水平并不令人乐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缠绕着公众和社会。国家已经启动医疗改革,重点是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而其中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一直是医疗工作、医疗改革中的“瓶颈”。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作者:龚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体重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对我院健康体检中心3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及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糖耐量正常的体检者中随机选取的366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病史询问、体检及血糖、肝肾功能、血脂、腹部彩色超声等检查,分析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病情况。结果 显示,对照组366例共检出NAFLD 67例(患病率18.3%),其中轻度51例(患病率13.9%),中度15例(4.1%),重度1例(0.3%)。311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共检出NAFLD 144例(患病率46.3%),其中轻度85例(患病率27.3%),中度53例(17.0%),重度6例(1.9%)。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 <23.0kg/m2组、23.0~24.9 kg/m2组和25.0 ~ 29.9 kg/m2组中NAFLD患病率及轻中重度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1);当BMI≥30 kg/m2时,两组NAFL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AFLD的患病率均随BMI的增加而升高,当BMI≥25.0 kg/m2时升高为明显,明显高于BMI <25 kg/m2者(P<0.01)。且随着BMI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亦明显升高。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较高,伴肥胖患者更易发生NAFLD。

    作者:翟木绪;王爱红;孙书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水肿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一、肺水肿肺水肿是指肺脏血管外液体增多的病理状态。病变早期液体积聚在肺间质内为间质性肺水肿。病变进展后终末气腔内有液体积聚为肺泡性肺水肿。心源性肺水肿由左心功能不全引起。非心源性肺水肿主要有肾性肺水肿、神经源性肺水肿、高原性肺水肿和复张后肺水肿等。本病主要采用X线胸片检查,典型病例X线胸片可诊断。CT检查用于和其他疾病鉴别[1-2]。

    作者:马大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胃黏膜瘤变腺腔内嗜中性粒细胞的测定与胃腺癌的关系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GIN)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探讨高级别GIN瘤变腺腔内嗜中性粒细胞与胃腺癌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姚海山;李晓英;任乾锋;李亚琼;张玉君;赵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是代谢综合征的预测因子,可预测非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生[1],而对于糖尿病人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分析2008至2010年我院收住的血清GGT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253例(排除肝病及有大量饮酒史者)临床资料,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GT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刘佳;朱梦瑜;张雅静;姜春艳;温寅林;张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社区卫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的主力军,全科医生是其中的核心力量,是社区医疗发展的关键。随着《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发布,我觉得特别振奋,社区卫生服务的春天来了。中华医学会一直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平台。相信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一定会蓬勃发展。作为一名社区卫生工作者,我谈谈目前社区卫生机构遇到的问题。

    作者:杜雪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31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31例迟发性血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有胸痛,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者14例(45%),心率增快19例(61%),发热16例(52%),上腹痛3例(10%),休克1例(3%)。血胸量均为中等以上,其中合并气胸9例。2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4例行胸腔穿刺抽液,5例行泼尼松口服保守治疗,1例合并膈疝者行开胸积血清除加膈肌修补术。全组均痊愈出院。肋骨骨折于胸部外伤48 h~9 d行X线胸片检查,密切观察患者胸部体征、呼吸、心率、体温等变化,是诊断和治疗迟发性血胸的关键。

    作者:战润庆;张文峰;李时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问题与思考

    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提高临床医疗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1993年起陆续制定颁布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关办法及培训大纲,经过10多年的实践,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凌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超声联合乳管镜定位切除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观察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超声技术联合纤维乳管镜(FDS)定位,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旋切系统切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43例,并与常规手术的40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爱君;郝经光;巩立国;张忠英;韩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应用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

    回顾性分析8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显示,阳性病变总检出率为81.9% (68/83),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7.1% (64/83),其中以血管动静脉畸形(AVM)为常见(22例,占26.5%),其次为小肠占位18例(21.7%)和小肠黏膜单发或多发溃疡16例(19.3%),4例(4.8%)患者的出血部位位于小肠以外。>50岁患者以小肠AVM为主要病因,小肠占位主要见于30 ~50岁患者,<30岁患者则以小肠溃疡多见。所有患者检查中和检查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提示,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价值较高。OGIB以小肠AVM多见,其次为小肠占位和小肠溃疡。不同年龄OGIB组间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高成城;任琤琤;吴尚农;谢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促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2011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总体目标”。

    作者:秦怀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农村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

    我在农村从事社区卫生服务10余年以来,深感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农村的卫生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民因此受益匪浅。我体会,农村与城市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表现在地理环境、医疗资源、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体力劳动、医疗需求、医疗保障等方面,因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也会不同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作者:刘春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自制CT导引器引导针定位法对孤立肺结节穿刺活检的应用研究

    根据病变大小、病变外缘与胸壁内缘距离、病变肺叶等条件应用配对设计分组法,将64例直径≤3.0 cm、病变与相邻胸膜不接触的孤立肺结节患者分为行自制导引器引导针定位法穿刺活检(引导组)和常规法穿刺活检(常规组),每组各32例。引导组和常规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31/32)和72% (23/32),穿刺成功所用时间分别为(13.5±4.9)和(18.7±5.7)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 (3/32)和28% (9/3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该导引器引导针定位法可明显提高肺内小病灶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益红;李永杰;于秋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