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莲;叶云;熊玉霞;刘应才;黄新武;李华
目的 探索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激发教师责任感和自我发展意识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方法 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5级七年制预防医学专业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课8学时和实习课16学时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本次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体会到教师备课的辛苦和知识发展的迅速.结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
作者:许雅君;郝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对某校2006年~ 2011年休退学的医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为教学及管理提供参考.2006年~2011年某校累积休退学253名医学生,各年度医学生休退学率在1.0%上下浮动,基本稳定,是各专业的一种正常淘汰机制.休退学的医学生中,从性别上看,男生偏多;从学生来源上看,中国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占大部分;从专业上看,生物医学英语专业休退学率高.休学的主要原因是疾病,以精神疾病为主,学校应当加强医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咨询.退学以主动退学为主,中国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占大部分,多是非疾病原因,需要学校适时调整管理办法和培养方案.
作者:于晨;周宇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研究硕士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3年期第一阶段”与“2年期第一阶段”培训方案的实施情况,探讨“2年期第一阶段”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研究硕士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2年期第一阶段”方案的认可度与可行性;以2011年度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理论考试成绩,分析研究“2年期第一阶段”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对硕士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培训方案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两种方案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加“2年期第一阶段”培训的硕士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与参加“3年期第一阶段”培训的住院医师的理论考核通过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初步提示,硕士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2年期第一阶段”的培训方案是可行的、有效的.
作者:赵沛;沈历宗;朱滨海;虞海平;洪新建;全钰平;王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卓越医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培养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而提出的改革举措.本文从“卓越医师”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合校后的中山大学着力构建“卓越医师教育培养体系”的改革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优化医学课程体系,渗透全程的人文素养教育,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拓展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等等,有效提升了医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医科生代表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蝉联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连续7年来中山大学医本科毕业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率稳居前三甲;学校医科获国家级质量工程的项目数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等.
作者:王淑珍;肖海鹏;王庭槐;周慧明;王连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并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潍坊医学院以医学生应当具有的就业能力为导向,建立医学本科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法,使其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功能,推进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作者:邵丽军;付玉荣;崔群;伊正君;王飞;李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全科医生是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提高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进行分析,依据设定的培养目标对现有培养方式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构建长效稳定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冀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临床医学检验领域,大部分的手工操作已经逐渐被自动化仪器所取代.临床检验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全自动分析仪的共性和特性加以探究,将教学方法与现代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大限度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
作者:胡俊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我国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10多年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从入学考试、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到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五个方面,阐释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经验.结果表明,以临床实践为主、科研训练为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可以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以及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唐志伟;李伟;段丽萍;侯卉;王青;聂克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法 选取泸州医学院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5名,随机分为对照班、实验班1和实验班2,对照班采取“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实验班1采取“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和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验班2采取“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模拟医患场景教学和处方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考核和师生问卷调查以检验不同教学方法在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结果 综合考试成绩,实验班2学生优于实验班1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1学生优于对照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班中,约54.3%的学生对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效果给予肯定.实验班1中,68.6%的学生对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效果给予了肯定.实验班2中,100.0%的学生认为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有助于加深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处方分析的能力;68.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50.0%的教师认为,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结论 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秦大莲;叶云;熊玉霞;刘应才;黄新武;李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我国临床医学教学的评估模式多以终结性评估为主,重结果、轻过程,难以对动态的教学过程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估是对教学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进行评估,其特点是动态性和反思性,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需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生间的交流.本文探讨了我国临床医学教学中终结性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构建系统的形成性评估的流程及内容,以使教学评估真正做到教有方、学有法、评有据,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
作者:朱俊勇;董卫国;王燕霞;邹莉萍;杨劲;余保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教学医院的教学工作,涵盖了临床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带教两个方面,对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教学医院如何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医院教学与医疗、科研同步提升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作者:鲁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现有可以量化的比较科学合理的国家助学金评定办法,评定过程复杂,大多要经过复杂的计算,有的甚至要用到深奥的数学函数,医学院校师生很难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为了提高医学院校国家助学金评定的效率和科学性,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采用多循环比较积分法,对申请助学金的学生进行困难程度排序,大大提高了评定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地避免了争议的产生,本文对此方法进行阐述并探讨了评定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作者:谭文波;李国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抛锚式教学在精神病护理学见习教学中的现实可行性和实践价值.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30名本科见习生为研究对象,实施改良式抛锚式教学,以真实的案例代替影像技术,同时借助文字或口述资料呈现问题情景,通过分组实践、集中讨论、师生层层“抛锚”,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结果 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学习热情高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风气初步形成,知识传授以及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结论 改良式抛锚式教学应用于精神病护理学见习中是可行的而且有益的.
作者:甘照宇;王继辉;钟智勇;程敏锋;张晋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衔接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课程的体系构建是核心所在.在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重构课程体系时,需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对接进行整体设计.本文从分析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着手,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培养规格,构建了基于岗位能力的模块化中职和高职教育贯通课程体系.
作者:陈凤贞;傅炜昶;唐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学习档案对促进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作用.方法 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3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学习档案干预研究,进行3次问卷调查,对比前后差异.结果 经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得出P <0.05,说明3次测得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结论 学习档案中的反思功能对于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乐乐;杨立斌;朴杰;杨琳丽;曹德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为药学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药学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在部分学生中存在着人文素质自我主观判断较低,生活积极性有待提高;人文素质自我培养缺乏,主动性不足;人文知识缺乏,维权意识淡薄;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文课程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结论 药学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有待加强,学校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杨雅茹;高国朋;刘丽萍;张秀军;吕雄文;李俊;孙业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实施医学信息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要求.本文通过对信息素质教育及建模的论述,分析了目前医学教育中与信息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阐明医学信息素质教育的建模方式和观点,提出信息素质教育必须以教师为主导,融人医学教学中,并贯穿于医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与发展,有助于学习并适应未来工作中学习与提升的要求.
作者:王建华;王淑华;杨红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0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和TBL教学组,每组26名学生,比较两组学生见习结束后的考试成绩.记录TBL教学组学生在TBL课堂中的表现及课后对TBL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内科学见习结束后进行考试,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TBL教学内容相关的考题,TBL教学组学生分数为(15.3±1.5)分,LBL教学组学生分数为(14.1±2.1)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22.在TBL课堂测试中TBL教学组学生表现良好,课后学生对TBL教学模式评价良好.结论TBL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工作意识和能力,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值得逐步推广应用.
作者:罗益锋;周燕斌;邹外一;高翔;毛海萍;曹筱佩;王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了解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对选修辅修/双学位课程的评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2005级~2008级所有选修辅修/双学位课程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15名在读、结业、退选学生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选修辅修/双学位课程总体评价较好;选修不同辅修/双学位课程的学生对选修评价的结果有差异.辅修/双学位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建议相关教育部门应当重视辅修/双学位课程教学,完善现有教学过程,加强教学实践指导.
作者:陈娟;宋雅然;李云飞;孙傲伊;余治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口腔修复学比色教学效果的规律及合理的比色教学方案.方法 采用牙齿色彩识别训练系统(toothguide training box,TTB)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20名学生进行为期9周的比色模拟训练,并在标准光源下,应用含有标准色及中间色的比色板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色测试.每名研究对象接受4次测试,分别于训练开始前、训练3周、训练6周及训练结束后进行;分别计算标准色标组、非标准色标组及总体色标组的比色正确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训练3周后,标准色标与全部色标的比色正确率高于训练前的基线测试,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训练6周后,非标准色标的比色正确率高于训练3周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训练6周及结束时,各组学生色标的比色正确率均高于基线测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TB和与临床比色实际接近的比色板(含中间颜色的比色板)作为教学工具结合运用,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标准色的比色水平,又可以兼顾中间颜色相关知识的培训.采用TTB进行训练,其周期应该在6周以上.
作者:师晓蕊;李祎;刘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