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王淑华;杨红珊
以《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年~2010年发表论文的引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引文的平均值、引文语种构成、引文来源、期刊引文量、引文年代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1986年~1988年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依据期刊被引用次数,推荐38种中、英文期刊为本专业的核心期刊.《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近25年来发表的论文,从数量上、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作者对吸取他人学术资料、科研成果更加重视,利用科研成果的能力也明显提高.
作者:张东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对国内近7年有关护理学专业男生从业文献的回顾,从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性别因素等分析了影响男生从业的因素,总结了稳定护理学专业男生的专业思想、减少男生的流失、发挥男生在护理岗位作用的几项措施,以稳定男护士队伍.
作者:李惠娥;刘力戈;魏文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对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的探测,有利于把握学科发展脉络,加深对本领域的认识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着重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国内外医学教育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静;乔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中,案例是实施PBL教学的基础.本文探讨了编写案例的注意事项,包括案例应当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案例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案例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案例编写和审定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完成等内容,其目的在于提高PBL教学质量.
作者:姜春明;王竹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激发教师责任感和自我发展意识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方法 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5级七年制预防医学专业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课8学时和实习课16学时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本次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体会到教师备课的辛苦和知识发展的迅速.结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
作者:许雅君;郝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全科医生是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提高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进行分析,依据设定的培养目标对现有培养方式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构建长效稳定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冀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教师是医学教育的核心要素.促进地方高校医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是提高地方高校医学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地方高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医学教师专业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即医学教师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基本技能不足,职业发展意识淡薄,以及教学反思能力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建构医学教师人职培养模式、创新和完善医学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培养机制、构建医学教师发展性激励机制、构建医学教师的发展性考核评价体系等4种促进医学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的管理机制.
作者:王光丽;吴松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以弥补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方法 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全球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卫生国情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应用步骤和效果等内容.结果 卫生国情教育十年来收效显著,培养出了一批批复合型人才,受到教育部门、学校的认可.结论 卫生国情教育的开展利于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医学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可选途径.
作者:王红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了解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对选修辅修/双学位课程的评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2005级~2008级所有选修辅修/双学位课程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15名在读、结业、退选学生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选修辅修/双学位课程总体评价较好;选修不同辅修/双学位课程的学生对选修评价的结果有差异.辅修/双学位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建议相关教育部门应当重视辅修/双学位课程教学,完善现有教学过程,加强教学实践指导.
作者:陈娟;宋雅然;李云飞;孙傲伊;余治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0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和TBL教学组,每组26名学生,比较两组学生见习结束后的考试成绩.记录TBL教学组学生在TBL课堂中的表现及课后对TBL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内科学见习结束后进行考试,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TBL教学内容相关的考题,TBL教学组学生分数为(15.3±1.5)分,LBL教学组学生分数为(14.1±2.1)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22.在TBL课堂测试中TBL教学组学生表现良好,课后学生对TBL教学模式评价良好.结论TBL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工作意识和能力,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值得逐步推广应用.
作者:罗益锋;周燕斌;邹外一;高翔;毛海萍;曹筱佩;王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了解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情况,同时也为教育者更有效地指导医学生学习提供相应的依据,利用修改的《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对兰州大学医学院和甘肃中医学院共965名医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医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比较发现变化曲线呈波浪型趋势.提示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年级的医学生,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作者:余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伦琴、亚历山大·弗莱明、保尔·赫尔曼·米勒、吕克·蒙塔尼和保罗·格林加德等多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科研经历的研究,得到以下五方面的启示:临床科研立题应当注重临床实践发现的问题;临床科研应当重视从临床现象中发现潜在规律;科研成果应当注重加快医学转化;临床科研课题应当加强同企业横向协作的“产学研”转化;临床科研工作者需要献身精神等:期盼能够对优化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李小平;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现有可以量化的比较科学合理的国家助学金评定办法,评定过程复杂,大多要经过复杂的计算,有的甚至要用到深奥的数学函数,医学院校师生很难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为了提高医学院校国家助学金评定的效率和科学性,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采用多循环比较积分法,对申请助学金的学生进行困难程度排序,大大提高了评定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地避免了争议的产生,本文对此方法进行阐述并探讨了评定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作者:谭文波;李国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院校通过安排学生在不同的专业科室内轮转来进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建立了综合诊室用于临床实习的教学工作,经过3年的实践发现,综合诊室在临床实习教学方面有如下优势:首先,教学整体性增强;第二,可以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第三,促进学生临床综合诊治思维的建立;第四,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医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病源不足,此不足可以通过调整专业接诊力度得以缓解,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培养出能够进行综合带教的师资;其次,能够使学生在临床实习时真正实行综合诊治,接诊初诊病源时不必局限在某一个专业,必须能够契合当今口腔医学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作者:陈慧敏;江泳;刘宏伟;郭传瑸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医学的高度分化和科技的日益进展,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本文分析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提出了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专业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作者:孙鹏;陈俊国;刘国祥;黄继东;柏杨;胡伟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我国临床医学教学的评估模式多以终结性评估为主,重结果、轻过程,难以对动态的教学过程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估是对教学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进行评估,其特点是动态性和反思性,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需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生间的交流.本文探讨了我国临床医学教学中终结性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构建系统的形成性评估的流程及内容,以使教学评估真正做到教有方、学有法、评有据,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
作者:朱俊勇;董卫国;王燕霞;邹莉萍;杨劲;余保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个体化的反馈教学方法在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3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个体化的反馈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双向评估成绩,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 全部60名学生均完成了外科学总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训练.在第一次教学评估中,两组学生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1.2±11.6)分和(84.4±9.0)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在外科学总论结业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实践操作考试成绩为(87.1±3.6)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3.9±5.5)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73.1±7.7)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0.1±11.5)分,双向评估成绩实验组学生高于对照组,但是这两项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体化的反馈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学习效果.
作者:郭鹏;姜可伟;李剑锋;高杰;黄晓波;周庆环;张斯琴;姜冠潮;王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我国灾害医学教育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构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引导的灾害医学课程,为提高医护人员的灾害医学救援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了1995年1月至2013年1月PubMed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关于灾害医学教育的研究文章.结果 PubMed中共检索到灾害医学教育的文章89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42篇.事实表明,目前,我国灾害医学教育发展较为缓慢,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结论 构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引导的灾害医学课程,有助于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和我国灾害医学救援水平.
作者:迟源;李骏;李红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了解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看法,本研究对2011年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考试的住院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北医的住院医师男女均衡,学历层次高,他们充分肯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对培训条件、培训内容、过程管理等方面满意度高;不满意之处集中在培训期间待遇低、工作强度大等方面.因此,需要提高培训期间住院医师待遇,保障住院医师权利;制定更为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加强带教教师培训指导;建立更为科学的考核体系.
作者:杨英;郑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医学生使用的医学教材《外科学》为例,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医学教材修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外科学》教材中某些观点值得商榷,未能体现“总是采用佳证据”的原则;同时,教材中对于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研究未给出参考文献的标注,存在着对他人著作权的保护不够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医学教材的修订有所帮助.
作者:邓洲铭;蔡林;吴斌;胡超;于俊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