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研究经历探求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李小平;王建六;魏丽惠

关键词:诺贝尔奖, 医学研究生, 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伦琴、亚历山大·弗莱明、保尔·赫尔曼·米勒、吕克·蒙塔尼和保罗·格林加德等多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科研经历的研究,得到以下五方面的启示:临床科研立题应当注重临床实践发现的问题;临床科研应当重视从临床现象中发现潜在规律;科研成果应当注重加快医学转化;临床科研课题应当加强同企业横向协作的“产学研”转化;临床科研工作者需要献身精神等:期盼能够对优化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化反馈教学方法在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个体化的反馈教学方法在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3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个体化的反馈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双向评估成绩,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 全部60名学生均完成了外科学总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训练.在第一次教学评估中,两组学生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1.2±11.6)分和(84.4±9.0)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在外科学总论结业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实践操作考试成绩为(87.1±3.6)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3.9±5.5)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73.1±7.7)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0.1±11.5)分,双向评估成绩实验组学生高于对照组,但是这两项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体化的反馈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学习效果.

    作者:郭鹏;姜可伟;李剑锋;高杰;黄晓波;周庆环;张斯琴;姜冠潮;王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加强教学医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医院的教学工作,涵盖了临床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带教两个方面,对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教学医院如何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医院教学与医疗、科研同步提升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作者:鲁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改良式抛锚式教学在精神病护理学见习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改良式抛锚式教学在精神病护理学见习教学中的现实可行性和实践价值.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30名本科见习生为研究对象,实施改良式抛锚式教学,以真实的案例代替影像技术,同时借助文字或口述资料呈现问题情景,通过分组实践、集中讨论、师生层层“抛锚”,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结果 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学习热情高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风气初步形成,知识传授以及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结论 改良式抛锚式教学应用于精神病护理学见习中是可行的而且有益的.

    作者:甘照宇;王继辉;钟智勇;程敏锋;张晋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病理学双语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实践

    在病理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和实践中,南通大学医学院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和开设双语教学网站,编写系列双语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等,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形成了科学的课程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造就了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学团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陈莉;王桂兰;曹晓蕾;季菊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看法,本研究对2011年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考试的住院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北医的住院医师男女均衡,学历层次高,他们充分肯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对培训条件、培训内容、过程管理等方面满意度高;不满意之处集中在培训期间待遇低、工作强度大等方面.因此,需要提高培训期间住院医师待遇,保障住院医师权利;制定更为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加强带教教师培训指导;建立更为科学的考核体系.

    作者:杨英;郑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法 选取泸州医学院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5名,随机分为对照班、实验班1和实验班2,对照班采取“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实验班1采取“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和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验班2采取“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模拟医患场景教学和处方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考核和师生问卷调查以检验不同教学方法在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结果 综合考试成绩,实验班2学生优于实验班1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1学生优于对照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班中,约54.3%的学生对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效果给予肯定.实验班1中,68.6%的学生对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效果给予了肯定.实验班2中,100.0%的学生认为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有助于加深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处方分析的能力;68.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50.0%的教师认为,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结论 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秦大莲;叶云;熊玉霞;刘应才;黄新武;李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研究经历探求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本文通过对伦琴、亚历山大·弗莱明、保尔·赫尔曼·米勒、吕克·蒙塔尼和保罗·格林加德等多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科研经历的研究,得到以下五方面的启示:临床科研立题应当注重临床实践发现的问题;临床科研应当重视从临床现象中发现潜在规律;科研成果应当注重加快医学转化;临床科研课题应当加强同企业横向协作的“产学研”转化;临床科研工作者需要献身精神等:期盼能够对优化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李小平;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以团队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0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和TBL教学组,每组26名学生,比较两组学生见习结束后的考试成绩.记录TBL教学组学生在TBL课堂中的表现及课后对TBL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内科学见习结束后进行考试,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TBL教学内容相关的考题,TBL教学组学生分数为(15.3±1.5)分,LBL教学组学生分数为(14.1±2.1)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22.在TBL课堂测试中TBL教学组学生表现良好,课后学生对TBL教学模式评价良好.结论TBL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工作意识和能力,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值得逐步推广应用.

    作者:罗益锋;周燕斌;邹外一;高翔;毛海萍;曹筱佩;王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 探索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激发教师责任感和自我发展意识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方法 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5级七年制预防医学专业5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课8学时和实习课16学时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本次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体会到教师备课的辛苦和知识发展的迅速.结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

    作者:许雅君;郝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院心肺复苏全新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心脏骤停是临床危急重症,心肺复苏是救治此类患者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的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率及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率不容乐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发表的《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实施了新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本文在对比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对新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探讨了心肺复苏培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作者:司瑞;宋爱侠;王海昌;杨桂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试论医学信息素质教育及其模式建立

    实施医学信息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要求.本文通过对信息素质教育及建模的论述,分析了目前医学教育中与信息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阐明医学信息素质教育的建模方式和观点,提出信息素质教育必须以教师为主导,融人医学教学中,并贯穿于医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与发展,有助于学习并适应未来工作中学习与提升的要求.

    作者:王建华;王淑华;杨红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麻醉科住院医师临床麻醉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探讨了麻醉科住院医师临床麻醉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麻醉科住院医师在临床麻醉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自身缺乏兴趣、理论和实践脱节、与患者沟通能力差、培养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频繁更换培养教师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问题.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麻醉与疼痛医学教研室采取增加住院医师病例讨论发言机会、提高培养教师水平、推行住院医师导师制度和增加住院医师与患者交流机会等方法,提高了麻醉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和整体麻醉水平.

    作者:梁汉生;鞠辉;冯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五年制医学生学习自主性现状调查

    为了解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情况,同时也为教育者更有效地指导医学生学习提供相应的依据,利用修改的《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对兰州大学医学院和甘肃中医学院共965名医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医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比较发现变化曲线呈波浪型趋势.提示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年级的医学生,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作者:余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启示

    信息素质教育对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为例,通过文献和网站,分析该学院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建议我国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对象和内容要全面,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教育要有层次,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作者:周满英;张士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北京大学药学院六年制药学专业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和研究性教学方法,营造多维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增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有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更适合长学制学生的学习.

    作者:石玉杰;韩南银;刘萍;富戈;陈鑫;何希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在生理学形成性考核中的应用与分析

    为了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考核方式,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牡丹江医学院在生理学形成性考核中引进了在线考试系统.该系统使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er/server)开发模式,利用动态服务器页面、数据库等技术,按照功能进行模块分工.结果显示,在线考试系统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效率.该系统有助于端正学风、考风,促进了考试公正、公平的实现,同时,本文提出了在线考试系统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内容.

    作者:李丽;念红;张绪东;刘桂莲;孙卫;金秀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牙齿色彩识别训练系统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比色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口腔修复学比色教学效果的规律及合理的比色教学方案.方法 采用牙齿色彩识别训练系统(toothguide training box,TTB)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20名学生进行为期9周的比色模拟训练,并在标准光源下,应用含有标准色及中间色的比色板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色测试.每名研究对象接受4次测试,分别于训练开始前、训练3周、训练6周及训练结束后进行;分别计算标准色标组、非标准色标组及总体色标组的比色正确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训练3周后,标准色标与全部色标的比色正确率高于训练前的基线测试,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训练6周后,非标准色标的比色正确率高于训练3周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训练6周及结束时,各组学生色标的比色正确率均高于基线测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TB和与临床比色实际接近的比色板(含中间颜色的比色板)作为教学工具结合运用,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标准色的比色水平,又可以兼顾中间颜色相关知识的培训.采用TTB进行训练,其周期应该在6周以上.

    作者:师晓蕊;李祎;刘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我国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10多年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从入学考试、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到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五个方面,阐释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经验.结果表明,以临床实践为主、科研训练为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可以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以及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唐志伟;李伟;段丽萍;侯卉;王青;聂克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循环比较积分法在医学院校国家助学金评定中的应用

    现有可以量化的比较科学合理的国家助学金评定办法,评定过程复杂,大多要经过复杂的计算,有的甚至要用到深奥的数学函数,医学院校师生很难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为了提高医学院校国家助学金评定的效率和科学性,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采用多循环比较积分法,对申请助学金的学生进行困难程度排序,大大提高了评定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地避免了争议的产生,本文对此方法进行阐述并探讨了评定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作者:谭文波;李国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层次应用型中医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基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分析,本文提出高层次应用型中医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思路与具体举措: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贯通硕博学制,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采用全新的管理体制与考核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创新思维,能够熟练掌握较为扎实的中医学理论、主要诊疗技能与传统特色疗法,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创新型临床医师.

    作者:张彩霞;史亚飞;潘华峰;夏叶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