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医学辅修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研究

肖敏;杨贤义;谢华;熊畅;方志成;涂汉军

关键词:课程设置, 辅修, 急诊医学, 模块化
摘要:为了使急诊医学辅修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湖北医药学院对课程进行了模块化设置,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学科章节体系,建立以具体的急危重症的诊治和急救技术为基础的模块课程,以专业实习为辅助,以科学的教学法和课程安排为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修完社会医学课程的经本斯大学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450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以评价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社会医学课程兴趣浓厚,学习收获多,教材实用性强,认为课程重要,教学满意度高.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作者:宋汉君;吕少春;李丽疆;卢凤美;盛延良;郭梦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试论医学院校“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实践

    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实践,具体涉及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为学生配备学业精深、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个人潜能发展的学习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型管理;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公共硬件设施.

    作者:郭艾花;李海峰;张雪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教学方法的效果作出分析.方法 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集中轮回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教学案例随机分组,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98.8%的学生认同此种教学方法,而表示不赞成此种教学方法的学生仅占0.6%.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多项思维方式、完善知识结构、促进自学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有效的途径.

    作者:王志莲;王伟;郝敏;魏芳;平毅;王静芳;杨婧;曹磊;孙贝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药学方向)学生“三段式”毕业实习的探索

    为了提高临床医学专业(药学方向)学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医学知识、药学知识与科研写作的技能,培养学生临床药学的实际工作能力,山东大学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药学方向)学生实施了“三段式”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探索.本文对“三段式”毕业实习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临床轮转实习、临床药学实习、毕业专题(定向)实习的时间安排、方式与内容、性质与任务、基本要求以及导师组成、专题实习选题、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等.通过“三段式”毕业实习,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临床药师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本文还就当前我国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及临床药师的工作与定位,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作者:郝国祥;张庆柱;邵伟;张泰松;邵瑞琪;帅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前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探析

    目的 了解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前焦虑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口腔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导致焦虑的不同因素,并根据不同的焦虑因素和焦虑程度进行原因探讨.结果 医学生在进入口腔临床实习前存在焦虑情况的占23.3‰,临床实习前焦虑与前期学习所掌握操作技能的程度、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知程度、沟通能力以及未来就业压力等因素相关,受性别、实习科别影响.结论 临床实习前焦虑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积极应对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实习前焦虑,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丛磊;廖崇珊;苏俭生;赵守亮;陈建荣;王佐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医学专业超声诊断学课程改革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问题和改革措施.方法 分析临床医学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特征和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修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结论 改进原有教学方式可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郑敏;谢蠡;常叶;高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医学英语课程在长学制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医学英语课程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英语及医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中,通过病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演讲展示的方式,阐释医学术语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医学专业词汇,提高学生利用医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扩展和整合相关的医学知识,对于优化以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为目的的长学制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慧;周莉;吴运涛;王凯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4名学生分为2组,实验组62名学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62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内科学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技能考试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内科学实践教学效果,可以弥补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的不足.

    作者:徐宛玲;张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介入放射学课程的初步研究

    本文首先指出介入放射学呈现学科独立的趋势,因之其教学方式亦有待改善.继而介绍了开展介入放射学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后通过教学效果的调查对比研究,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开展介入放射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作者:狄镇海;任重阳;眭建;毛学群;张建;邹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学生负性心理暗示的成因及其干预措施

    医学生由于所学知识的专业性特点,容易产生负性心理暗示,影响自身心理状态,并表现出相应的身心不良反应或症状,主要为疑病倾向、焦虑和交往障碍.本文通过对医学生负性心理暗示的症状及原因分析,提出不断完善医学生自身人格修养、加强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以及学会运用流行病学思维模式分析医学问题等是减少或避免负性心理暗示影响,促进医学生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一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选题情况分析与启示

    通过对医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选题的分析,发现医学生选题新颖,选题内容与专业方向、学习阶段、日常学习生活和爱好兴趣有关,且反映了医学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医学教育者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展、不同专业进行适当的全程的科研指导,让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管理,同时注重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作者:俞赤卉;陈磊;曾慧;谢阿娜;徐锦;王维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础医学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对基础医学精品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从课程群内容的重组和优化,教学队伍的建设,资源的开放共享,教改教研活动的开展,课程考核制度的改革等方面探讨了基础医学精品课程群的建设,精品课程群的建设有利于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强,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姚朝阳;牛敬媛;郭伟云;席景砖;杨保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推进学习行动计划和三位一体指导模式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借鉴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成功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学习行动计划(action learning project,ALP)和三位一体指导构建的思路.近3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证明:从低年级开始强化基础培养,循序渐进地安排科研,构建ALP计划和三位一体指导模式,调动学生主动性,实行三位一体指导,加强优势互补,严格过程管理,能够使毕业设计(论文)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减少求职影响、夯实发展基础的目的.

    作者:刘建安;严应元;静进;陈裕明;彭晓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框架式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框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护理专业3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招收的理科学生15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9人;招收的文科学生15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9人.实验组采用框架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 无论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其实验组学生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与临床的联系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框架式教学方法在提高理解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生物化学兴趣三个方面,文科生的效果要优于理科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框架式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尤其对文科生来说,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肖永红;王小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通过实施优化重组教学实验室,构建开放共享的实验运行新机制和平台;科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以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构建医学生科研创新模式等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积极促进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发挥实验教学在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郑葵陽;刘莹;徐继承;郗霏;张敏;陆召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全科医学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本文总结了全科医学教育的国际经验,主要包括全科医学是医学院校普遍设立的独立学科;医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不分专业均需要学习全科医学课程;全科医生培养包括本科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必经阶段;全科医生需要终身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在此基础上,对发展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提出了若干意见.

    作者:侯建林;王维民;柯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阐述了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阶段性、模块化临床实践课程体系的总体构建思路,介绍了组成该课程体系的四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结构、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策略以及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作者:陈琼珠;肖海鹏;王庭槐;韩建民;梁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的全科医学教育,符合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和基层医疗保健服务发展的需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把全科医学概论作为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尤其是引入了以培养全科医学诊疗模式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主的实训课程,并在3届学生中进行了课程评价和意见征求.

    作者:代爱英;路陶生;刘明哲;蒋继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急诊医学辅修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研究

    为了使急诊医学辅修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湖北医药学院对课程进行了模块化设置,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学科章节体系,建立以具体的急危重症的诊治和急救技术为基础的模块课程,以专业实习为辅助,以科学的教学法和课程安排为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肖敏;杨贤义;谢华;熊畅;方志成;涂汉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从医患关系视角谈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医患矛盾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多种社会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紧张的医患关系为背景,就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矛盾、传统临床实践模式的困境、治病救人与自我保护的博弈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高等医学教育在人才选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作者:张桂芝;秦国民;董兆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