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军;王靖;王春风
患者女,27岁,G1P0,孕38+4周,因出现皮疹及水疱伴发热3d,于2006年1O月10日人院,发病前无与水痘患者接触史.入院体检:138.5℃,:Bp116/76mmHg,全身散在水疱疹,水疱直径1~2mm,局部有破损,以躯干部多见;产科检查:宫底高32cm,腹围95cm,左枕前位,胎心率150~160次/min,不规则宫缩,胎膜未破.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8.8×10~9/L、中性粒细胞
作者:周淑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食管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是平滑肌瘤,其次是神经鞘瘤、脂肪瘤及纤维组织细胞瘤等,但后几个肿瘤类型较罕见.随着免疫组化方法的广泛使用及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发生在食管等处的胃肠道外问质瘤的可能,特别是近来研究认为靶向治疗对胃肠道间质瘤有比较好的疗效后,正确认识食管间质瘤显得更有必要.本文就此对本院86例食管平滑肌瘤和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复习,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合免疫组化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方铣华;陈丽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9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双足畸形23例、单足畸形26例)和18例排除与IGF-1有关疾病的外科住院患儿血清IGF-1水平,并随访2年,观察所有正常足和畸形足的发育情况.结果 23例双足马蹄内翻足患儿.14例双足发育(足底长)在正常范围,其平均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双足发育落后,其平均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单足马蹄内翻足患儿.17例患足发育正常.9例患足发育落后.但两者平均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血清中IGF-1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患足发育情况的一个辅助指标.
作者:赵国强;杨利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筛查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a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KPP)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合并HOKPP患者的手术麻醉处理方法 .总结该类患者麻醉处理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5例HOKPP患者进行候选基因CACNAlS和SCN4A筛查.并对该5例患者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下,分别施行上腹部手术、声带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术,麻醉诱导用眯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芬太尼4 μg/kg,罗库澳铵0.6mg/kg.麻醉维持间断静注芬太尼、罗库溴铵,持续微泵静注丙泊酚.结果 DNA测序结果 发现1例患者的CACNA1S基因外显子30上存在3716(G→A)杂合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R1239H改变.该组HOKPP患者在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稳定,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血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HOKPP发作、恶性高热等麻醉意外和并发症.术毕至气管拔管的时间为40~90min.结论 HOKPP存在CACNA1S基因突变,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HOKPP患者的血钾浓度变化,心电图监测,避免心律失常发生,同时注意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避免麻醉药物选择不当诱发HOKPP、恶性高热等麻醉意外和严重并发症.
作者:赵有成;柯青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利胆药物-栀子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兔十二指肠纵行肌条,安置在各恒温灌流肌槽中并用BL-310生物技能实验系统记录十二指肠平滑肌条的收缩活动.结果 栀子显著升高兔十二指肠肌条张力及收缩频率.减小其收缩波平均振幅,并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栀子对十二指肠肌条收缩活动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这种兴奋作用部分经由M受体介导.
作者:杨淑娟;焦效兰;马青;汤治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肝癌复发转移是患者治疗失败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个由一系列基因参与调控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细胞的粘附、基质的降解、细胞的迁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等多个环节川.抗转移治疗研究已成为近年肝癌基础研究的热点.现本文就肝癌抗转移治疗在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新型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杜玲;杨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995~2004年我院诊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藏毛窦3例,均为男性,年龄25~29岁,其中1名黑种人,2名黄种人,报道如下.例1男,29岁,黑种人,因骶尾部反复形成脓肿并破溃4年余就诊.查体:骶尾部有一窦道口,流出水样分泌物,周围体毛浓密.治疗:行一期切除缝合术.全层切除包括窦口在内的慢性增生组织.lOd后拆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病理检查:病变组织被覆鳞状上皮,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异物性肉芽肿.
作者:杜毅;陈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 Ⅱ)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以及与肝功能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学法(ELISA}分别测定肝硬化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浆中U Ⅱ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血浆中NO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U Ⅱ水平(41.37±22.6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1 3.75±95.80)pg/ml(P<0.01),随着肝功受损程度增加,U Ⅱ水平则呈现逐步升高(r=0.393.P<0.01);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142.04±28.9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7.76±18.52)μmol/L(P<0.01),并随着肝功受损程度增加而进一步增高(r=0.407.P<0.01).结论 U Ⅱ及NO可能是参与肝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施昕;骆健峰;黄伟;范小芳;龚永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随着机械通气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这一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成为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我院PICU中痰菌阳性的VAP病例,就VAP的病原特点及诊治要点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杨子浩;张晨美;刘涛;楼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loy,HE)的机制存在众多学说,其中血氨增高的理论普遍为医学界所接受.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高,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血液中反复长期内毒素升高可引起肝脏持续损害,加速肝病的恶化.本文研究大黄对肝硬化患者血氨、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与智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云滨;叶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总结其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者24例II缶床资料,分析EUS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外压性病变5例(20.8%),其中纵隔神经鞘瘤1例.纵隔淋巴结核1例,纵隔肠源性囊肿1例,胰腺癌2例,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60.O%.黏膜下病变19例(79.2%),其中间叶源性肿瘤9例,脂肪瘤1例,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食管结核2例,胃壁脓肿1例,胃壁蜂窝织炎1例,胃癌2例,胃壁巨大憩室嵌入脾脏1例,壶腹癌1例.有2例进行了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EUS-FNA),均获得细胞病理学诊断,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符;定位诊断准确率94.7%,定性诊断准确率63.2%.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但对其定性诊断价值较低,积极开展EUS-FNA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黄伟;杨建民;费保(王莹);厉彩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是心脏外科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心前区疼痛,气促伴心包以及胸膜渗出,多数发生在心脏直视手术之后1~2周内.由于本病起病较急,症状欠典型,且距离术后时间短,因此容易与术后心功能不全及术后特殊感染相混淆,造成误诊、漏诊.我院自2006年以来,共急诊留观、收治了15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包切开综合征病例,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支杭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临床上以呼吸窘迫和严重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特殊类型的呼吸衰竭.近年来,虽然临床上采用了原发病、抗炎和机械通气治疗等方法治疗ARDS,但其病死率仍然很高.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在临床上运用多,时间久,但其疗效始终存在很大的争议,大多数持否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它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文旨在通过Meta分析揭示GC能否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为临床上运用GC作一参考.
作者:楼利剑;娄域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肺癌是当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目前我国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约为8%~13%,临床科研致力于提高生存期;临床研究显示,在头颈部鳞癌、食道癌、膀胱癌、子宫颈癌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e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的浓度增加会增加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本文初步探讨在NSCLC术后进行铂类药物化疗的患者中ERCC1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张毅敏;苏丹;孙文勇;胡锦林;李汪霞;马胜林;史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CX/GJIC)下调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HF)大鼠肝细胞增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大鼠190只(SPF级,江西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提供),随机分成苯巴比妥PB(n=60),对照组(n=30),模型组(n=100).PB组动物诱导后与模型组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造模,造模后1、3、7、10、14d采取肝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查Cx32、切开标记荧光染料传输(IL/DT)查GJIC功能.结果 (1)造模后动物立即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及摄食减少,尿黄,严重者多脏器出血,昏迷甚至死亡.PB与模型组的组间病死率差异显著(P<0.01).(2)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的Cx32蛋白主要集中在胞膜上,细胞间,数量较PB组明显增多,且随着时间呈进行性增加的趋势;PB组的Cx32主要分布在胞浆内.数量极少.(3)荧光染料传输试验发现.模型组的染料传输能力在造模后与对照组比明显减低(P<0.01);PB组染料传输能力明显受抑制,除在第3天与模型组问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时间点与其它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通过预先下调肝细胞间的CX/GJIC,可以减轻AHF急性期的肝脏损害,促进残存肝细胞增生和肝功能的好转,降低AHF大鼠的病死率.
作者:肖樟生;黄长文;罗地来;傅华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正常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度应答反应的非抗原性刺激物出现过度的气道收缩反应….这种气道收缩主要是因平滑肌收缩引起,但随后发生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轻者仅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重者可见胸闷、呼吸困难、喘息等不适.胸部手术术后发生气道高反应性者虽不多见,但经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近年来胸部手术术后并发较严重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诊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余才华;李鸿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踝一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及结合多普勒血流波形改变在评估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VD)时的意义.方法 用多普勒血管检测仪和光电容积测定动脉压模式测定289例DM患者ABI、TBI.观察其多普勒血流波形的变化.结果 TBI与ABI显著相关(r=0.48,P<0.01).在ABI≥1.3组,ABI-TBI平均差值变异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ABI与多普勒血流波形改变的一致性不高(κ=0.241,P<0.01).结论 提示在测定DM患者ABI时,应同时观察多普勒血流波形.当ABI≥1.3时,应同时测定TBI及观察多普勒血流波形改变来评估DM患者下肢动脉缺血的情况.
作者:叶挽澜;庞晓虹;王永健;单鹏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发病因素多而复杂,近年来发病人数有上升趋势.其轻症易于治疗,重症病例病情凶险,进行性加重,并发症多且预后不良.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AP住院患者资料203例,旨在分析其病因特点和预后情况,寻找发病规律,以制定合理的预防策略.
作者:俞敏慧;钦丹萍;魏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下文简称乙肝)复发(指术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时间持续超过3周或转阴后又重新转阳)是导致其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川.近年来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核苷类药物的应用,乙肝复发率已明显降低,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易增加乙肝病毒(HBV)变异的危险性,且术前发生YMDD变异与术后乙肝复发率有明显相关性;同时,大剂量长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仅价格昂贵,且同样易造成HBV基因突变.
作者:陈耀敏;郑树森;王伟林;张珉;沈岩;吴健;严盛;徐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甲状腺肿瘤直径≤1cm为甲状腺微小癌(TMC),TMC的组织学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又称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其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常伴发其它甲状腺病变,术前诊断较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了TMC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理特征和诊治进行探讨.
作者:郑晶晶;周东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