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部神经内分泌癌八例临床分析

郑国峰;赵礼君;濮礼春;金晓锋;朱雪琪;朱金龙

关键词:喉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外科手术,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喉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例喉部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类癌1例,不典型类癌2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类癌1例患者,行局部肿瘤切除后14个月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放疗,术后3个月死亡。2例不典型类癌患者行手术治疗,1例无瘤生存18个月,1例尚在治疗中。5例喉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均行手术+术后放化疗治疗,其中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放化疗未作进一步治疗,1例拒绝行术后放化疗,3例行术后放疗或放化疗,2例分别于术后18、14个月死亡,3例分别随访39、33、12个月,无瘤生存。结论喉部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正确诊断依赖于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应根据不同的病理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预后差异性较大。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常用缩略语规范

    3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喉部神经内分泌癌八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喉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例喉部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类癌1例,不典型类癌2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类癌1例患者,行局部肿瘤切除后14个月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放疗,术后3个月死亡。2例不典型类癌患者行手术治疗,1例无瘤生存18个月,1例尚在治疗中。5例喉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均行手术+术后放化疗治疗,其中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放化疗未作进一步治疗,1例拒绝行术后放化疗,3例行术后放疗或放化疗,2例分别于术后18、14个月死亡,3例分别随访39、33、12个月,无瘤生存。结论喉部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正确诊断依赖于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应根据不同的病理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预后差异性较大。

    作者:郑国峰;赵礼君;濮礼春;金晓锋;朱雪琪;朱金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胸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研究及外科处理策略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指发生在食管胃解剖交界线上下5 cm 区域的腺癌,具有与食管癌、胃癌不同的生物学行为。近年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1-4]。国际上参照 Siewert 提出的分型将其分为三型,Ⅰ型:齿状线以上1~5 cm,实为胸下段食管腺癌;Ⅱ型:齿状线以上 l cm 至下2 cm,实为传统意义的贲门癌;Ⅲ型:齿状线以下2~5 cm,实为近端胃癌。由于遗传等因素不同,西方以Ⅰ型患者偏多,而我国以Ⅱ、Ⅲ型为主。外科手术一直是主要治疗方法,肿瘤完整切除+区域淋巴结彻底清扫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了解其淋巴结转移特点可以明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 Siewert Ⅱ型 AEG 淋巴结转移有向腹腔和胸腔转移两种途径,以向腹部转移为主。对于腹部淋巴结清扫,大多数外科医师采用 D2站淋巴结清扫。但对于胸腔淋巴结清扫范围仍无统一的标准,多数外科医师仅行采样术。现就 Siewert Ⅱ型 AEG 的胸腔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手术方案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胸腔淋巴结清扫的重视及为制定合理的外科处理策略提供参考。

    作者:汪金钱;梅新宇;魏大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小 RNA-125b 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 RNA-125b 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6例 GBM 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微小 RNA-125b 的表达情况。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AUC);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相关性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微小 RNA-125b 表达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6.91±2.05比3.86±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微小 RNA-125b 区分肿瘤组织的 AUC 为0.88,95% CI 为0.77~0.95,佳临界值为3.70,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1%。微小 RNA-125b 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直径有关(P=0.021)。微小 RNA-125b 高表达患者(微小 RNA-125b 表达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即>6.91,9例)预后较低表达患者(≤6.91,7例)差(HR =2.45,95% CI 1.12~2.64,P =0.028)。结论微小 RNA-125b 可以作为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李新星;陈亮宇;张健;刘云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7~58岁,平均42.5岁,其中17~29岁18例,30~58岁62例,按年龄和椎间盘突出程度分别进行椎间盘镜单纯椎间盘切除术8例,单侧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10例,单侧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单侧 GSS 内固定 Cage 植入术42例和单侧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双侧 GSS 内固定 Cage 植入术20例,四种术式均为后路。评价80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 Cage 植入组的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12~20个月,平均14.3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优57例;良18例;可5例,未发现有评估为差的病例,根据 Suk 的融合判断方法,行单侧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单侧 GSS 内固定 Cage 植入术有1例未愈合,行单侧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双侧 GSS 内固定 Cage 植入术有1例出现 Cage 脱出,二次进行了 Cage 的更换及植骨,治愈。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年龄、病变特点等采取相适应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秦国强;王文革;梁旭;杨秋荟;仇志韬;杨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出血规范化综合管理

    脑出血是具破坏性的一种卒中类型,占全部卒中的10%~15%[1]。脑出血的病死率较脑缺血性疾病高,30 d 病死率在30%~55%,其中半数以上的患者死于发病后48 h 内;远期神经功能障碍也较严重,6个月后仅有约1/5的患者可以生活自理[1-2]。尽管目前脑出血的治疗和预防都缺乏有针对性的手段,但是近期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对于出血量不大且得到良好诊治的患者很容易生存。提示有效的针对脑出血继发损害及并发症的综合治疗仍然能令患者获益。因此关于脑出血的诊治指南不断更新[2-3],在此,我们对脑出血的综合治疗方案及其进展进行阐述,帮助神经科临床医生认识和了解脑出血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并在临床实施中对不同特点、不同疾病进程的脑出血患者选择更具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大程度地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自发性脑出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在此主要探讨原发性脑出血的规范化综合治疗。

    作者:赵性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总编寄语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我们又迎来了2016年。2015年的钟声似乎还在回响,新一年的阳光已经升起。值此新年到来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全体编委及工作人员,向辛勤坚守在医疗和科研一线的同仁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新年问候!

    作者:姒健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术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重症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rHu-EPO 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rHu-EPO 组加用 rHu-EPO,对照组加用安慰剂(0.9%氯化钠)。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和3个月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 指数进行功能测评,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u-EPO 组治疗后1和3个月 NIHSS 评分和Barthel 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12.27±5.26)分比(15.36±4.34)分、(8.17±2.40)分比(13.90±2.54)分;Barthel 指数:(54.36±21.87)分比(43.47±20.29)分、(69.71±23.08)分比(52.56±2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Hu-EPO 组未发生明显发热、皮疹、瘙痒、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手术联合 rHu-EPO 治疗重症脑出血安全有效,rHu-EPO 具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肖以磊;赵阳;李忠民;朱建新;种宗雷;朱树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出血的治疗

    出血性卒中比缺血性卒中更易伴有早期病情恶化和预后不良[1]。本文仅涉及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的治疗。 ICH 常在发病24~72 h 伴有血肿扩大、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edema,PHE)、脑室积血和炎性反应,临床还可经历亚急性进展和慢性进展。

    作者:高旭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Hb)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入院3 d 内 Hb、血浆白蛋白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依据患者入院3 d 内 Hb 水平,将124例患者分为Hb<90 g/L 组、Hb 90~99 g/L 组、Hb 100~110 g/L 组、Hb>110 g/L 组;再按患者入院3 d 内白蛋白水平,将124例患者分为白蛋白<25 g/L 组、白蛋白25~28 g/L 组、白蛋白29~31 g/L 组、白蛋白>31 g/L 组,比较各组病死率的差异。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住院期间有37例(29.8%)输注浓缩红细胞,28例(22.6%)患者输注白蛋白,住院期间病死率20.2%(25/124)。不同 Hb 水平患者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白蛋白水平患者年龄、GCS 及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白蛋白水平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10/32)、24.2%(8/33)、9.7%(3/31)、14.3%(4/28)](P<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的相关因素(P<0.01),病死率随白蛋白水平升高而降低,但白蛋白>31 g/L 时死亡风险高于白蛋白29~31 g/L。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维持在29~31 g/L 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但 Hb 水平对于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余锦刚;颜双凤;陈汉民;廖圣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腰大池引流治疗42例难愈性脑脊液漏的临床分析

    脑脊液漏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颅底骨折常伴有硬脑膜及蛛网膜的同时撕裂,脑脊液经过损伤的鼻窦或岩骨经鼻或耳流出,而形成脑脊液鼻漏及耳漏,其发病率在9%左右[1]。大多数脑脊液漏可通过常规治疗愈合。而对于长期不愈者,治疗相对棘手,因其为开放性,可致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危及生命。现收集我院2008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难愈性脑脊液漏患者42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迅;周传广;于丽菲;崔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86例,总结患者的手术效果、复发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总有效率97.7%(84例,包括延迟治愈7例),复发2例,3例术后发生听力障碍,3例发生脑脊液耳漏,4例迟发性面瘫,3例颅内感染,1例小脑内血肿。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具有效果确切、复发率低的特点,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和充分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作为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曲圣涛;马英;关俊宏;徐晓利;于炎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获奖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和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在2015年度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出版质量评审中排名第八,并首次荣获三等奖。在2015年度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读中获法定计量单位优胜奖、表组优胜奖和版权目次优胜奖。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10例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行脊髓减压、复位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根据伤情采用一期前路40例(前路组)、后路22例(后路组)及前后路联合48例(前后联合组)。术前 Frankel 分级:A 级12例,B 级17例,C 级30例,D 级38例,E 级13例。比较三组术后平均 Cobb 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植骨均在术后4.3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术中无血管、神经、食管、硬脊膜损伤。术后无假关节、骨不连、骨吸收发生,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术后 Frankel 分级平均提高1~2级。三组术后平均 Cobb 角、椎体间滑移距离、JOA 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联合组术后 JOA 评分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15.8±3.7)分比(13.8±5.6)、(14.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同时实现解锁复位、椎管减压以及牢固的颈椎前后柱重建,为脊髓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理想术式。但其手术风险较大,应根据患者具体伤情慎重选择。

    作者:刘勇;兰天亮;高浩;陈长春;李文龙;公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醋酸钙与碳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醋酸钙与碳酸钙对慢性肾脏病所致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所致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醋酸钙组(36例)和碳酸钙组(35例),分别服用含元素钙剂量为1000 mg/d(血磷1.94~2.26 mmol/L)或1500 mg/d(血磷2.27~2.75 mmol/L)的醋酸钙片及碳酸钙片,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血磷、校正血钙、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不良事件等。结果醋酸钙组治疗后血磷明显低于碳酸钙组[(1.38±0.41)mmol/L 比(1.84±0.56)mmol/L],对药物有响应率明显高于碳酸钙组[52.8%(19/36)比31.4%(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校正血钙、钙磷乘积、钙磷乘积达标率及治疗后血磷达标率、高钙血症发生率、iPTH、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所致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给予醋酸钙进行治疗,与碳酸钙有着相同的降低钙磷乘积及 iPTH 的疗效,且降低血磷的能力更胜碳酸钙,主要的不良事件为轻中度的胃肠反应。

    作者:武孟宇;姜涛;高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经远程缺血预处理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肺组织损伤的意义

    目的:分析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在进行单肺通气时给予远程缺血预处理联合右美托咪啶对肺组织损伤的保护意义。方法将80例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完成气管插管后行远程缺血预处理,同时以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啶(1.0μg/kg)静脉滴注15 min,再以0.5μg/(kg·h)维持静脉滴注至手术完毕;对照组未行远程缺血预处理,只输注等量的0.9%氯化钠。分别于单肺通气即刻(T1)、30 min(T2)、1 h(T3)、2 h(T4)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和呼吸指数,并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 IL-10水平。在 T1、T3、T4时收集患者呼出气冷凝液检测 pH 值。结果与 T1时相比,两组 T2~4时的呼吸指数均增高(对照组:1.16±0.12、1.02±0.10、0.97±0.12比0.49±0.06;观察组:0.84±0.15、0.72±0.12、0.65±0.10比0.48±0.08),氧合指数均减少[对照组:(287.1±21.8)、(306.8±35.2)、(312.9±25.5) mmHg (1 mmHg=0.133 kPa)比(426.5±39.0) mmHg;观察组:(335.0±34.7)、(341.1±41.3)、(359.1±38.8) mmHg 比(433.6±23.8)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观察组T2~4时呼吸指数均增高,氧合指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T1时相比,两组 T3~4时 TNF-α、IL-1β水平增高[对照组:(31.4±6.7)、(38.3±7.2)μg/L 比(16.2±5.1)μg/L,(7.2±1.6)、(12.3±4.2)μg/L 比(3.0±0.7)μg/L;观察组:(21.7±5.4)、(23.4±5.1)μg/L 比(16.3±4.7)μg/L,(4.8±0.9)、(6.3±1.6)μg/L 比(2.9±0.8)μg/L],而呼出气冷凝液 pH 值降低(对照组:6.41±0.23、6.33±0.21比6.93±0.35;观察组:6.79±0.30、6.74±0.33比7.07±0.22),T4时IL-10水平增高[对照组:(30.6±6.3)μg/L 比(19.2±5.3)μg/L;观察组:(41.3±5.2)μg/L 比(19.5±4.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观察组在 T3~4时TNF-α、IL-1β水平降低,呼出气冷凝液 pH 值增高,T4时 IL-10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在单肺通气时行远程缺血预处理联合右美托咪啶可抑制炎性反应,并使气道酸化减轻,进而使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

    作者:李春香;马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合并肺不张1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肺不张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13年9月168例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各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等。结果肺炎合并肺不张以学龄儿童及学龄前儿童好发,高热、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及中毒症状明显。肺炎合并肺不张的病因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为主,合并细菌感染22例,占13.1%。使用激素患儿发热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不张改善时间均低于未使用激素患儿[(3.5±1.2) d 比(6.3±2.1) d,(6.7±2.6) d 比(10.4±3.7) d,(12.5±4.3)d 比(15.6±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患儿发热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不张改善时间均低于未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患儿[(4.8±2.2) d 比(8.4±3.9) d,(8.7±2.1) d 比(11.5±2.8) d,(9.8±3.4) d 比(14.7±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病时间>6 d、高热,多个肺叶或肺段出现肺不张,和/或伴有胸腔积液,红细胞沉降率及 C 反应蛋白明显升高,MP 抗体强阳性时应在抗感染的基础上尽早使用激素和/或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疗效更优。

    作者:涂国华;周芙;周秋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发生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时的临床特征,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例发生PSH 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诊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对此类患者的诊疗经验。结果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2~65(35.4±9.5)岁,其中16例行单侧或双侧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4例予保守治疗。脑外伤后出现 PSH 的时间:1~3 d 9例,4~21 d 7例,21 d 以后4例。每例患者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无明显规律,可每日数次或数日1次,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5 min 内。头颅 CT 及 MRI 检查提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间脑及脑干等单个或多个部位损伤,包括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脑积水、软化灶等。20例患者予积极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后完全控制12例,有效控制6例,2例无效。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易发生PSH,应引起重视,早期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宝敏;陆培松;孔杰;李巧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 CT 和 MRI 研究进展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又称成神经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颅外实质性恶性肿瘤,约占恶性肿瘤的10%,通常发生于10岁以内的儿童,80%发生于5岁以内,男性多于女性[1]。神经母细胞瘤可以出现在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丛分布的任何位置,以腹膜后常见,约占75%,其次是纵隔、盆腔和颈部,分别占15%、5%和3%[2]。亦可以发生于眼眶、颅内等少见部位。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较早出现转移,因而影像学检查对于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尤为重要,其中,CT 和MRI 是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分期及随访检查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贺文广;任刚;蔡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微填塞综合治疗鼻出血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微填塞及全身对症处理综合治疗鼻出血的效果。方法对92例鼻出血患者经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并行单极或双极电凝止血,联合微填塞及全身对症处理治疗,并对出血部位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的鼻出血部位:鼻中隔黎氏区56例(60.87%),鼻中隔中后区12例(13.04%),嗅沟区10例(10.87%),中鼻甲8例(8.70%),下鼻道穹隆3例(3.26%),鼻顶部2例(2.17%),鼻腔后段出血部位不明1例(1.09%)。92例患者中86例经一次性鼻内镜探查找到出血点成功止血,5例经二次鼻内镜探查发现出血点而止血成功,1例鼻腔后段出血部位不明者行蝶腭动脉电凝止血治疗。92例患者中其中15例联合微填塞止血。9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同一部位未再出血,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鼻出血常见部位为黎氏区,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微填塞及全身对症处理综合措施,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茹;金杰;裘轶辉;肖汉琼;谢书华;徐永昌;董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