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关于数字的要求

关键词:中国, 医师, 进修, 数字用法, 仪表型, 序数词, 出版物, 阿拉伯, 数值, 书写, 偏差, 计数, 计量, 汉字, 公历, 符号, 分数, 分节, 番号, 单位
摘要: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4位数字时,每3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71,329.476,56”应写成“71329.4765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0.6)%不能写成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 ×3 cm ×5 cm,不能写成4×3×5 cm3。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入选CKD非透析患者124例,其中CKD 1~2期34例(CKD 1~2期组),3~4期50例(CKD 3~4期组),5期40例(CKD 5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FGF-23、尿素氮、肌酐、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红蛋白;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VMI男≥125 g/m2,女≥110 g/m2可诊断为左心室肥厚。分析FGF-23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中左心室肥厚46例(肥厚组),左心室不肥厚78例(非肥厚组),CKD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37.1%(46/124)。肥厚组lgFGF-23、lgiPTH、磷明显高于非肥厚组[1.69±0.33比1.50±0.27、1.98±0.45比1.74±0.32、(1.50±0.59) mmol/L比(1.27±0.39)mmol/L],钙、白蛋白、血红蛋白和LVEF明显低于非肥厚组[(2.06±0.24) mmol/L 比(2.17±0.20)mmol/L、(35.76±4.18)g/L 比(39.74±5.73)g/L、(96.65±22.66)g/L 比(117.15±27.67)g/L、(59.62±12.02)%比(67.76±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肥厚组与非肥厚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 1~2期组、CKD 3~4期组、CKD 5期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和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11.8%(4/34)、36.0%(18/50)、60.0%(24/40)比3.1%(1/32),(91.18±16.17)、(111.25±27.89)、(124.82±24.80)g/m2比(84.41±13.77)g/m2],CKD 3~4期组、CKD 5期组明显高于CKD 1~2期组,CKD 5期组明显高于CKD 3~4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KD患者LVMI与lgFGF-23、lgiPTH、高血压病史呈正相关(r=0.297、0.327、0.229,P=0.019、0.009、0.026),与钙、血红蛋白、LVEF呈负相关(r=-0.280、-0.432、-0.432,P=0.028、0.000、0.000),与磷、收缩压、舒张压、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MI(Y)与血红蛋白(X1)和LVEF(X2)呈负相关,回归方程:Y=255.201-0.424 X1-1.092 X2。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随着肾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发生率逐渐增高。CKD非透析患者FGF-23与左心室肥厚、LVMI升高相关,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贫血和心功能状态与CKD非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作者:朱颖辉;李国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采用临床症状评分的方法,对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100例患儿,年龄4~23个月,根据临床症状评分,分为轻度(40例)、中度(30例)、重度(30例),不同程度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雾化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判断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轻、中、重度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雾化组治疗后24、48、72 h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轻、中、重度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雾化组治疗后24 h临床症状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对照组治疗后48 h临床症状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对照组治疗后72 h临床症状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方法方面,雾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393、5.093、154.326, P<0.01)。治疗时间方面,雾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836、182.568、75.587, P<0.01)。在治疗方法×治疗时间方面,雾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56、6.414、5.628,P<0.01)。结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重度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临床症状评分。

    作者:孙琦玮;曲政海;王冲;管恩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特殊类型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双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特殊类型结直肠息肉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特殊类型结直肠息肉(宽基无蒂、特殊部位或怀疑癌变,内镜下切除困难或存在较大风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双镜手术42例(双镜组),开腹手术20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均无手术失败病例,均成功切除息肉病灶,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双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开腹组2例单纯依靠手的触摸感未能确定病灶位置,遂借助术中结肠镜予以成功定位。双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开腹组[(60.5±25.4)min比(75.8±20.6)min、(30.5±15.8)ml比(55.2±24.6)ml、(24.6±10.5)h比(40.5±16.8)h、(3.2±1.0)d比(5.8±2.2)d、0比2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开腹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3~36(18.6±12.3)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两组均未发生复发和转移,无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特殊类型的结直肠息肉,双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内镜下切除之外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陈木龙;颜松龄;张国伟;孙广文;闫一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三种头高位角度对蛛网膜下隙麻醉后俯卧位阻滞平面的影响

    目的:比较三种头高位角度对蛛网膜下隙麻醉后直接俯卧位阻滞平面的影响,以获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的适宜头高位角度。方法将60例择期行PPH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组、20°组和30°组,每组20例。均选取L3~4棘突间隙行蛛网膜下隙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0.5%重密度罗哌卡因2 ml,麻醉完成后分别调整手术床为头高位10°(10°组)、20°(20°组)、30°(30°组),同时让患者俯卧,手术开始前调整手术床为水平位。蛛网膜下隙麻醉注药10 min后完成折刀位。观察注药后感觉阻滞情况、循环功能变化、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开始时间和平面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组调整水平位前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完成折刀位前感觉阻滞平面上界、感觉阻滞高平面明显高于20°组和30°组[T(10.47±0.65)比T(12.36±0.72)和T(12.50±0.54)、T(10.12±0.56)比T(11.82±0.66)和T(11.99±0.72)、T(9.53±0.71)比T(11.32±0.78)和T(11.54±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组与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组注药后15、20 min 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20°组和30°组[收缩压:(120.40±7.38)mmHg (1 mmHg =0.133 kPa)比(131.82±7.88)和(130.47±7.57)mmHg、(119.55±7.65)mmHg 比(131.25±9.67)和(130.23±8.69)mmHg;舒张压:(63.74±6.54)mmHg 比(71.36±8.49)和(74.32±7.54)mmHg、(61.59±6.23)mmHg比(72.98±7.39)和(73.75±6.3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组和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麻醉效果差的患者,但30°组4例为良。10°组各出现了2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结论蛛网膜下隙麻醉后即刻俯卧位可以通过调整头高位的角度来获得适宜的麻醉平面,PPH比较适宜头高位角度是20°。

    作者:金新强;钱坤莲;唐长菱;黄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48例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AITL)疗效和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48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48例AITL患者,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16例,总有效率为64.58%(31/48)。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明显优于IPI评分>2分患者[84.00%(21/25)比43.48%(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0%(36/48)、52.08%(25/48)及35.42%(17/48),中位生存时间24.5个月。Ann Arbor分期Ⅰ~Ⅱ期、IPI评分≤2分、Ki-67<50%及应用CHOP联合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患者较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Ki-67≥50%及应用 CHOP 方案化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8/13比25.71%(9/35)、52.00%(13/25)比17.39%(4/23)、55.00%(11/20)比21.43%(6/28)、48.28%(14/29)比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TL是一类预后不良的疾病,IPI评分是影响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患者的Ann Arbor分期、IPI评分、Ki-67水平及应用包含门冬酰胺酶方案的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佳;刘卓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传输型便秘在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中不同回盲部保留长度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行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LSCACRA)治疗时不同回盲部保留长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行LSCACRA治疗的STC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回盲部保留10~15 cm组(长距离组,46例)和回盲部保留2~3 cm组(短距离组,46例),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后肠梗阻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排粪次数、Wexner肛门失禁评分(WIS)、钡剂灌肠回盲部排空时间、Wexner便秘评分(WCS)、腹痛程度数字评分(NRS)、胃肠生命质量指数(GIQLI)及腹痛、腹胀频率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LSCACRA,无一例发生中转开腹及死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术后肠梗阻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排粪次数、WIS和腹胀频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距离组术后6、12、24个月WCS、GIQLI、NRS和腹痛频率评分均明显优于长距离组[WCS:(1.7±1.3)分比(4.2±2.3)分、(1.7±1.1)分比(4.1±1.9)分、(1.2±0.5)分比(3.9±2.5)分;GIQLI:(116.8±6.2)分比(98.5±14.7)分、(122.9±7.5)分比(104.7±16.5)分、(124.3±5.9)分比(108.3±15.1)分;NRS:(1.3±0.5)分比(2.5±1.7)分、(0.9±0.3)分比(2.3±1.4)分、(0.8±0.3)分比(2.2±1.5)分;腹痛频率评分:(0.9±0.3)分比(1.6±1.2)分、(0.7±0.3)分比(1.4±1.1)分、(0.7±0.2)分比(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距离组术后24个月钡剂灌肠回盲部排空时间明显短于长距离组[(17.6±8.4)h比(21.3±10.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C患者实施LSCACRA是安全有效的,回盲部保留长度的缩短即回盲瓣上缘向上保留2~3 cm结肠可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卢志坤;吴永强;杨进华;何德谋;张权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凝抗血小板联合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如起效时间慢、个体差异大以及不能满足缺血高危患者的抗栓要求等。当ACS患者同时存在抗凝适应证时,单纯的抗血小板治疗难以预防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塞性事件。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减少缺血事件的同时,主要出血风险明显增加。随着新型抗栓药物的研发,ACS的抗栓治疗策略有了新的进展,如ACS抗血小板治疗策略、ACS伴有抗凝适应证的抗栓治疗策略以及新型抗栓药物等。随着药物临床研究的发展,ACS抗凝抗血小板联合治疗策略的不断优化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作者:辛延国;田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乙酰唑胺罕见药物不良反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乙酰唑胺是一种磺胺衍生类药物,为碳酸酐酶抑制剂,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是可以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现就国内外对这一药物罕见不良反应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促使更多的眼科医生认识并关注乙酰唑胺等磺胺衍生类药物的这一罕见不良反应,做到诊断准确,及时治疗,把握正确手术时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公婷;原慧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在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6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组(减压器组)和普通肛管组(肛管组),每组48例,于手术操作完成后分别放置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和乳胶管。比较两组并发症、排气时间及术后引流量等。结果减压器组脱管、肛门痛、肛周皮肤受损、床单污染和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肛管组[6.25%(3/48)比31.25%(15/48)、10.42%(5/48)比41.67%(20/48)、0比25.00%(12/48)、6.25%(3/48)比60.42%(29/48)、2.08%(1/48)比12.50%(6/48)],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肛管组[(44.1±8.9)h比(48.9±9.6)h],术后第1~5天引流量明显多于肛管组[(31.2±15.1) ml 比(15.6±8.2) ml、(25.3±13.2) ml 比(15.8±6.5) ml、(15.6±9.1) ml 比(10.3±4.5)ml、(104.3±38.2)ml比(90.6±12.3)ml和(93.7±32.5)ml比(80.7±18.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减压器组放置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后均有不同症状,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应用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使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怀帅;邹德龄;刘维波;杨波;许国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抗病毒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试验组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均治疗6个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3、6个月后采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同时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并评估Child-Pugh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6个月后LSM、透明质酸和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3±0.9)kPa比(29.6±1.3)kPa、(215.6±59.3)μg/L比(344.4±39.6)μg/L和(2.1±1.3)分比(3.9±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与使用扶正化瘀胶囊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价与监测早期肝硬化;扶正化瘀胶囊对早期肝硬化有治疗效果。

    作者:胡丹平;胡益冰;张东;叶晓婷;张伟伟;付荣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病理看乳腺癌的分型和风险评估

    乳腺癌是发病率高的女性恶性肿瘤,随着科技的发展,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不断提高,对于乳腺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其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传统的临床病理分期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即使具有相似临床病理特点的乳腺癌,它们在分子及遗传上也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患者的治疗反应及预后上都显示出明显的不同,这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提出了难题。

    作者:姚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在急性脑卒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各50例,≥50岁58例,<50岁42例。患者均于住院次日采血测定肌酐水平。采用简化肾脏膳食改良试验(MDRD)法计算e-GFR,按照肾脏病患者生命质量指导(K/DOQI)评估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肾功能,并与血肌酐结果进行对照。从年龄、性别方面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e-GFR的差异。结果以GFR<90 ml/(min ·1.73 m2)判定为肾功能降低,100例患者中56.0%(56/100)存在肾功能减低。以肌酐>124μmol/L判定肾功能降低,100例患者中仅4.0%(4/100)存在肾功能减低。≥50岁患者e-GFR异常率高于<50岁患者[93.1%(54/58)比4.8%(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6,P<0.01)。不同性别患者e-GFR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0%(27/50)比58.0%(29/50)](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存在肾功能下降,检测e-GFR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肾功能,为个体化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关海敬;葛耀植;郭薇;邢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在经右胸、腹部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在经右胸、腹部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右胸、腹部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50例采用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空肠造瘘组),40例采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鼻肠管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导管保留时间、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营养状况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耐受营养液输注,空肠造瘘组导管保留时间长于鼻肠管组[(18.08±9.28)d比(14.85±4.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内营养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造瘘组肠内营养1周白蛋白明显高于鼻肠管组[(30.99±2.79)g/L比(29.72±3.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间,鼻肠管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咽部不适症状,空肠造瘘组堵管和脱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肠管组[0比10%(4/40)、18%(9/50)比5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经右胸、腹部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

    作者:孙明;余兵;刘继辉;张春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艾司洛尔抑制老年和非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的比较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防止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佳剂量。方法以全身麻醉术后进入恢复室的符合气管拔管条件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两组:老年高血压组(年龄>65岁,Ⅰ组)和非老年高血压组(年龄≤65岁,Ⅱ组)。在拔吸痰拔管前推注艾司洛尔,给予艾司洛尔2 min后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拔气管导管前、推注艾司洛尔后2 min、吸痰拔管时、拔气管导管后1 min、拔气管导管后3 min、拔气管导管后5 min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艾司洛尔的剂量由上下法决定。两组患者给予艾司洛尔起始剂量为0.5 mg/kg,按照等差剂量(0.2 mg/kg)递增或递减,出现阴性结果(拔气管导管时或拔气管导管后5 min内收缩压升高值≥基础值的20%,或在吸痰拔管时收缩压超过180 mmHg(1 mmHg=0.133 kPa)递增,阳性结果(拔气管导管时或拔气管导管后5 min内收缩压升高值<基础值的20%)时递减。当出现6个由阳性至阴性的交叉点时,终止试验。结果Ⅰ组和Ⅱ组艾司洛尔抑制拔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分别为(0.6±0.1)和(0.8±0.1)mg/kg。结论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时应用艾司洛尔能明显降低应激导致的心血管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艾司洛尔抑制拔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降低。

    作者:郭环;于玲;孙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欢迎订阅《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和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唯一为继续医学教育服务的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被万方数据库等收录。其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内、外、妇、儿、五官科临床医务人员。开设的主要栏目:专题辅导、专家论坛、述评、论著、临床经验、进展概述、综述、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病例报告、探讨与评价、药物与临床、影像与临床、新技术介绍、教训纵横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开通官方微信及官网手机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官方微信及官网手机版于2016年4月正式开通。它将成为本刊对外发布各种信息的重要平台,以及与读者、作者、编者互动的重要方式。欢迎您持续关注《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官方微信及官方网站,以便及时获取本刊新动态、经典文章回顾、专家讲座和投稿技巧等信息。

    作者:《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病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病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跟腱Haglund病的临床资料,均为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后行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记录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等。结果手术均在70 min内顺利完成,平均42 min,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4(8~16)个月,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94.6(86~100)分比58.6(3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10例,良2例,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病微创、安全、疗效好。

    作者:熊为;赵猛;张劲松;刘家国;徐圣康;罗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幼儿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SL)治疗≤6岁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岁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MPCNL治疗,对照组采用URSL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一期结石取净率、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5.43±9.76)min比(68.32±11.28)min 和(8.12±1.03)d 比(13.45±2.34)d],一期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40/40)比62.5%(25/4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8/40)比6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治疗幼儿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手术时间短,一期结石取净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较URSL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壮志;廖泽明;蔡勇;王超;杨荣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断

    近年,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逐渐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对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与患者的预后直接相关。诊断乳腺癌的方法多种多样,临床触诊远无法满足乳腺癌患者的早期筛查需求,而自从20世纪60年代钼靶诞生,20世纪70年代乳腺超声来临,以及20世纪90年代乳腺磁共振的到来都为乳腺癌的诊断,特别是对诊断触诊阴性的肿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而近年出现的真空旋切系统,以及快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更是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现探讨临床中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诊疗手段。

    作者:王坤;朱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严正声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和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作者:《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