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动态评价与阿托伐他汀药物作用机制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

胡琼花;杨楠;杨淑

关键词:
摘要:血脂水平异常尤其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学基础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2007年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将血清LDL-C作为首选治疗目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无论应用何种药物采取何种措施,只要血清LDL-C水平下降,即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降低血清LDL-C水平首选他汀类药物[2].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与轻度认知功能损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行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检查的住院或门诊患者636例,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作为认知功能的评价指标.结果 共检出124例MCAS患者(MCAS组)和512例非MCAS患者(非MCAS组),MCAS组患者中有MCI者44例(35.5%,44/124);非MCAS组患者中有MCI者114例(22.3%,114/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腰围、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舒张压及总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文化教育程度、MCAS、糖尿病病史、收缩压及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CAS(OR=1.899,95%CI1.224~2.946)、糖尿病病史(OR =1.764,95% CI 1.191~2.612)、收缩压(OR=1.012,95% CI 1.003~1.022)、性别(OR=0.558,95% CI 0.380~ 0.821)、年龄(OR=1.029,95% CI1.010~1.049)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CAS与MCI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作者:刘军贤;祁风;余科;韦朝霞;刘祖佑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一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术后护理

    患者男,62岁,主诉因“肾结石肾绞痛”大量饮水后,感恶心、呕吐、胸闷、气促21h,来院急诊检查,X线示右侧液气胸、肺压缩90%,拟“自发性液气胸”于2012年8月21日入院,入院后即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1500 ml淡红色浑浊液体伴有食物残渣,结合病史考虑为“自发性食管破裂”,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在急诊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破裂修补术+带蒂大网膜移植术+空肠造瘘术,手术顺利,术后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于2012年10月21日康复出院.

    作者:李广萍;陆叶凤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以上腹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青霉素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患者男,34岁.既往健康,本次因上呼吸道感染而静脉滴注0.9%氯化钠250 ml+青霉素800万U.常规皮试后于连续静脉滴注第2天,在输液中突然自觉上腹部疼痛难忍,立即停止输液,患者表情痛苦,继而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不能说话,当时血压、脉搏、心率均测不清.立即将患者平卧位,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 mg,给予高流量吸氧,5%葡萄糖250 ml+地塞米松20 mg快速静脉滴注,2 min后测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2次/min,大汗止,面色逐渐红润,能说话,停止吸氧及输液,留观0.5 h后,无异常情况而离院.

    作者:吕红君;丁伟芬;黄岩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地佐辛抑制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射的临床观察

    全麻诱导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有时会诱发呛咳反射.呛咳严重时可以导致颅内压、胸内压、眼压等急骤增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观察预注地佐辛抑制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射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闯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宫内合并宫外妊娠患者的麻醉一例

    患者女,36岁,因“下腹部疼痛1d”入院.诊断:孕8周,子宫内及右侧输卵管妊娠.妊娠5次,均因流产未能保住.此次,对能继续留住宫内的胎儿要求强烈.强烈要求在腹腔镜下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本院腹腔镜下手术习惯性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权衡利弊后拟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加全身麻醉.

    作者:于宏标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地佐辛联合硫酸镁治疗肾绞痛48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硫酸镁治疗肾绞痛的效果.方法 将96例肾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地佐辛联合硫酸镁组)48例,地佐辛5 mg肌肉注射,同时予25%硫酸镁4 g加入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曲马多联合山莨菪碱组)48例,曲马多100 mg肌肉注射,同时予山莨菪碱10 mg加入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比较两组药物起效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92%(47/48)比79.17%(38/48)],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5.2±5.4)min比(22.8 ±5.6) min],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42%(5/48)比85.42%(41/4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硫酸镁用于治疗肾绞痛患者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镇痛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应注重细节指导

    2012年6月本人为社区273位糖尿病患者检测血糖期间询问相关问题,了解发现:基本知识方面,273位患者都知道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疾病,但具体达标数值不完全清楚;血糖监测方面,249位患者自己有血糖检测仪,其中125位每周检测1次血糖(空腹),42位每周检测2次(空腹和餐后各一次),2位每周检测3次(空腹、餐后、夜间3点),仅1位每周检测1d 7个点的血糖,79位是身体感到明显不舒服时才测;饮食运动方面,多数患者能够“迈开腿,管住嘴”,但在如何选择、换算食物,掌握运动等方面不确切、不灵活;药物治疗方面,基本能够遵照医嘱,尤其78位接受胰岛素注射的患者从不随意停换药物,注射基本规范但细节有待改善;其他方面,如知道低血糖比高血糖还危险,也想到吃糖块,但真发生却不知如何及时应对,知道保护足、皮肤等预防并发症很重要,但生活中注意的不够周到.因此我认为在做糖尿病健康教育时应注重以下细节教育.

    作者:宋丽桃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蛛网膜下隙联合硬膜外麻醉致抽搐一例

    患者女,22岁,已婚,因“停经40+1周,阵发性腹痛20 h”,于2011年3月14日11:50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30/86 mmHg(1 mmHg=0.133 kPa),体重74 kg,身高156 cm,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软,宫底平剑突下二横指,肝脾肋缘下未扪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全身Ⅲ度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作者:石先奎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外科的临床应用

    我院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患者丢失的血液,经过充分洗涤、净化之后再回输给患者.成功抢救了26例外伤大出血患者,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6例外伤大出血患者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8 ~ 60岁,平均34岁.疾病种类:妇产科12例,普外科8例,骨科3例,脑外科3例.出血量1200~3000 ml,平均2000 ml.

    作者:解敏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肝硬化超声声强参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硬化超声声强参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13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根据传统超声诊断分度标准,将其分为早期(37例),中期(55例),晚期(44例)三组,再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将1 36例患者分为6种证型,比较其成像特点及相关参数,分析肝硬化超声声强参数与中医各证型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总体以脾虚湿盛、湿热内蕴为主,肝气郁结、脾虚湿盛以早期肝硬化为主;湿热内蕴、肝肾阴虚以中期肝硬化为主;脾肾阳虚、血淤络阻以晚期肝硬化为主.结论 超声与中医辩证结合拓宽了超声研究范围,为肝硬化的中医辩证提供了新的客观化依据.

    作者:李永晟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术后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监测分析

    目的 通过连续监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MRSE)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可能引起或加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数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心胸外科手术后肺部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10年版进行并判断结果.结果 调查期间自下呼吸道共收集323株临床分离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26例,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4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17株,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菌株;但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病房环境定期每周采样共82份,患者所在科室医护人员的手和鼻前庭、环境物体表面、呼吸/供氧管路和空气中均检出MRSA/MRSE.结论 心胸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高,MRSA/MRSE占到耐药葡萄球菌的70%以上.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院内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宇清;蔡春;周新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新生儿惊厥1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对126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多见的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其次是颅内出血.惊厥的发作类型以微小发作型为主.结论 新生儿惊厥对小儿危害极大,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止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新生儿微小发作型惊厥在临床中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

    作者:舒继红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以咽部不适为首发症状的心肌缺血一例

    患者男,76岁,因咽部不适3d,咽部发干、发辣1h来诊.自诉3d前咽部不适,自服消炎药等对症治疗,无改善.1h前因咳嗽憋醒,嗓子发干、发辣极为不适,饮水后不缓解,于凌晨2:40来诊.患者就诊时神志清楚,对答如流,无明显胸闷、气短表现,无头晕、头痛,咽不赤,无异物,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李琳;苏爱军;冯熹文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吉兰-巴雷综合征致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一例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主要表现为脊神经和自主神经损害,脑神经也可受累,从而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轻症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严重病例可使呼吸肌麻痹导致死亡.当第Ⅸ、Ⅹ、Ⅺ、Ⅶ对颅神经受损时可出现吞咽障碍,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收治1例以吞咽障碍为主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经常规治疗并辅助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疗效显著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雯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脑钠肽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脑钠肽(BNP)在脑梗死及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功能分为冠心病心力衰竭Ⅰ~Ⅱ级组、冠心病心力衰竭Ⅲ级组和冠心病心力衰竭Ⅳ级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45±26.32) ng/L比(80.20±25.25) ng/L](P> 0.05).而冠心病心力衰竭组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BNP水平逐渐增高[(282.61±320.80)、(518.42±340.70)、(940.92±512.8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NP与心功能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BNP测定有助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

    作者:高艳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的病理生化改变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2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的病理生化变化.方法 以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2 α5MU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后6个月记录各项指标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6个月治疗结束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67.48±9.89)、(101.72±11.27)U/L,TBIL分别为(29.77±5.99)、(33.01±6.9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1.67%、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α-2α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许鹏;许益;易瑒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新诊断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新诊断的ITP患者治疗时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短期有效率为80%,50%以上患者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减量期间病情反复,长期有效率仅为13%~15%.我们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新诊断的ITP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俊杰;华敏;杨左光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

    目的 通过对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37例;年龄70~92(78.81±4.92)岁,左侧43例,右侧19例.按患者意愿分组:DHS内固定组17例,关节置换组45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入选病例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关节置换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DHS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在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高发鹏;田军;郭亚山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医源性低温烧伤1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医源性低温烧伤的原因与治疗,杜绝引起医患纠纷的隐患.方法 总结158例医源性低温烧伤的发生原因与治疗方法.结果 107例经换药保守治疗痊愈,46例经皮片移植愈合;5例扩创后皮瓣修复;4例清创术后经VSD治疗植皮愈合,愈合时间10~ 65 d.结论 通过对低温烧伤的原因分析,进行早期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和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梁满贵;周勇;任诚文 刊期: 2014年第z1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在中文CNKI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并筛选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早期与延期LC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病程72 h以内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病程72 h以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ta分析表明在治疗急性胆囊炎中,72 h内行LC效果佳,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中转开腹率.

    作者:刘伟昌;马秀丽;刘虎 刊期: 2014年第z1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