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参碱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滕小玲;金畅;周仲楼;王教;付小莹

关键词:苦参碱, 宫颈癌, 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0.25~4.0 mg/ml的苦参碱分别处理Hela细胞24~72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苦参碱对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在苦参碱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增加;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部分细胞发生凋亡早期改变.结论 苦参碱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适宜效应室靶浓度的研究

    人工流产术(简称人流)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异丙酚是门诊无痛人流术中广泛使用的麻醉药.目前大多数医院主要采用手控输注的方法来进行麻醉,但可控性较差.

    作者:邵瑾;丁波;李峰;刘叶挺;蒋惠丽;夏奕;夏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门静脉血K-ras和p53基因突变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K-ras、p53基因突变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对胃癌患者的门静脉血、外周静脉血分别进行K-ras、p53基因检测,术后随访半年,了解肝转移情况.结果 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的p53和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8.06%、4.83%和38.71%、33.87%;有无肝转移者p53和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92.30%、76.92%和24.49%、22.45%;剖腹后探查前或胃癌探查后门静脉血p53和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38.71%、33.87%和56.45%、62.90%,上述两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门静脉血K-ras、p53基因突变对预测胃癌肝转移,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建武;黄建华;陈金春;陈积贤;张洁;豆长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富林蜜愈合凝胶在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

    创面修复是机体对损伤反应的一个生理过程,贯穿于烧伤治疗的全过程,任何治疗终的目的都是有效修复创面.近年来涌现了许多修复创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

    作者:夏时春;陈炯;张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后麻醉恢复质量比较

    确定佳的麻醉方法可以提高麻醉质量,尤其是对老年病人,选择佳的麻醉方法至关重要,对选择老年全髋置换手术的麻醉方法,目前仍没有一致的观点.

    作者:陈妙仙;朱雪琴;邓迎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肾病综合征感染并发症防治探讨

    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的致命原因是感染,如何合理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感染药物,以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现阶段临床上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陈伊伦;张华滋;陈文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浙江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情况分析及建议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预防和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优化城市卫生资源,落实卫生工作方针,提高卫生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雪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水乐维他静脉滴注致喉部水肿1例

    患者 女性,45岁,因黑便3d于2006年7月20日入院.经临床及内镜检查诊断为出血性胃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mg静脉滴注(30~60 min),每天2次,疗程5d.

    作者:梁晶;曹高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25例报道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该术式在腹部远距离操作更具优势,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2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卫军;李嘉根;李智涛;方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颈椎椎前间隙感染3例误诊分析

    颈椎椎前间隙感染少见,由于其位置深在,可在颈筋膜间隙内蔓延,故容易被误诊为落枕、寰枢椎半脱位、颈椎病,临床诊断常有困难.此外,颈部筋膜间隙的解剖关系复杂,也影响临床早期诊断,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我科近期收治3例,均曾误诊,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乐增年;欧阳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垂体卒中5例临床分析

    垂体卒中是指垂体因为出血或梗死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于垂体巨腺瘤的患者,可表现为一系列急性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症状.我科自1998年至2005年共收治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虞军;杨小锋;刘伟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改良切排法治疗耳前瘘管感染的临床研究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后易形成脓肿,传统治疗方法是行脓肿切开引流,但往往会出现病程迁延.自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我们对200例耳前瘘管感染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切开排脓(对照组)和改良切排法(试验组)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高云;汪审清;沈强;郭丽明;戈言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还原谷胱甘肽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原因是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抗氧化剂活性降低而导致的红细胞寿命缩短及单独EPO疗效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1].

    作者:周小花;黄宝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OX-2、Bcl-2基因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Bcl-2基因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9例尖锐湿疣(CA)组织和26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COX-2、Bcl-2蛋白检测.结果 COX-2、Bcl-2基因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的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未发现Cox-2与Bcl-2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 COX-2、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CA的发生发展相关,CA的发病可能与Cox-2、Bcl-2基因的阳性表达程度有关.

    作者:刘启真;陈向敏;叶晓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清戊型肝炎抗体检测的比较研究

    目的 评价戊型肝炎抗HEV E2IgM、IgG酶联免疫试剂(捕获法)在戊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226例肝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抗HEV E2IgM、IgG检测,同时对226例患者进行上海科华抗HEVIgM、IgG试剂平行检测.结果 抗HEV E2IgM ELISA试剂在226例肝病患者中检出43例阳性,阳性率为19.0%.上海科华试剂在226例肝病患者中检出45例抗HEV-IgM阳性和/或抗HEV-IgG阳性,阳性率为19.9%,与抗HEV E2IgM ELISA试剂检测结果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EV E2IgM阴性、抗HEVIgG阳性的99例临床诊断考虑戊型肝炎既往感染病例中,上海科华试剂检出16例抗HEVIgG阳性,占16.2%.结论 抗HEVE2 IgM ELISA试剂用于戊型肝炎急性感染的检测灵敏准确,是一个较好的HEV近期感染指标.万泰抗HEV IgG试剂在戊型肝炎既往感染的诊断上具有准确、敏感的优势.

    作者:江宇;刘刚;陈永平;龚玲;李骥;田德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肝细胞癌与HLA-DRB1*17等位基因遗传易感性相关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并发肝细胞癌与HLA-DRB1位点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分型方法,检测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33例乙型肝炎并发肝细胞癌患者的HLA-DRB1基因分型,并与146例正常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LA-DRB1*17位点的频率在乙型肝炎并发肝细胞癌组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α′).结论 HLA-DRB1*17基因与上海汉族人群乙型肝炎并发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陈兰羽;陈建杰;章晓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次尿棘红细胞检查对血尿定位诊断的价值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根据血尿来源可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由于两者的病因完全不同,治疗原则亦不同.除常规病史、生化、免疫学、影像学及肾穿刺活检外,尿红细胞形态的观察是初步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十分有效的辅助方法.

    作者:陈浙涌;陈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的诊断与治疗

    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病例临床上并不多见,我们在近28年的临床工作中遇到12例,现对其诊治情况作一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作者:詹元起;吴章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吸烟和非吸烟老年患者麻醉插管反应的比较

    目的 评估吸烟和非吸烟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的插管反应.方法 42例老年男性患者(>65岁),ASAⅠ-Ⅱ级,分为吸烟组(20例)和非吸烟组(22例).每例患者均使用异丙酚、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在插管前,诱导后1、2min和插管后即刻,1、3、5min记录心率、血压.麻醉诱导前测量还原血红蛋白浓度.所有患者由同一个医生进行气管插管.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吸烟组(27.27%)高于非吸烟组(10.00%).插管即刻吸烟组的心率增幅(41.34%)明显大于非吸烟组(20.88%);吸烟组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增幅(45.11%和41.77%)明显大于非吸烟组(23.51%和20.78%).结论 在麻醉诱导插管时老年吸烟患者的心率、血压较老年非吸烟患者的波动明显.且老年吸烟者还原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老年非吸烟者,携氧能力相对低下,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其麻醉风险高.

    作者:俞欣;徐静;钟泰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绿激光前列腺选择汽化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24例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有些不但高龄,而且伴有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增加了手术风险.为降低手术风险,近年来一种新的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磷酸钛氧钾晶体绿激光前列腺选择汽化术(PVP)已应用于临床.

    作者:肖家全;董志超;白虹;丁青;茅夏娃;邹强;祁小龙;任黎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1996年Gagner[1]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腔镜下甲状旁腺部分切除术,1997年Huscher等[2]进行了世界首例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均获成功并取得了满意的美容效果,从此结束了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必须在颈部留下疤痕的历史.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我院行经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1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宏钧;张静霞;王跃东;姜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