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东;朱宏;李玉凤;刘雅君;秦淑芬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肺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对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iNOS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iNOS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型、TNM分期、肿瘤大小均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iNOS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O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
作者:王勇;杨春鹿;张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患者 44岁,拟诊子宫腺肌病、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术中见子宫体增大如孕11周大小,子宫后壁与直肠前壁粘连,并可见紫蓝色异位结节,双侧卵巢囊肿均与同侧阔韧带后叶、子宫后壁以及侧盆壁腹膜粘连,左侧直径约4.5 cm,右侧直径约6.0 cm.术中钝性分离双侧卵巢囊肿与周围组织间粘连,锐性分离子宫与直肠之间粘连.剥离双侧卵巢囊肿,将子宫切除、缝合完阴道断端之后,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较左侧稍增粗,于是暴露右侧髂区,自上而下探查输尿管,见子宫血管下方处的输尿管约0.5 cm区域颜色变白,考虑有电灼伤,请泌尿外科医师膀胱镜下输尿管置管,置管失败.
作者:王东晖;郭亮;刘世凯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患者男,18岁,因视物模糊、重影2个月加重2周于2006年6月15日入院.该患者为部队新入伍战士,患者2个月前在跑步时突然视物模糊,有重影,发病前曾有发热,体温高为38.5℃,无腹泻,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抽搐.
作者:白智华;彭享胜;董秋艳;殷常乐;张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63例异位妊娠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误诊早孕34例、先兆流产7例、盆腔炎症9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卵巢黄体破裂2例、阑尾炎6例、急性胃肠炎2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输卵管妊娠55例,卵巢妊娠3例,子宫残角妊娠2例,宫颈妊娠3例.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对异位妊娠的重视是减少其误诊的关键所在.
作者:高慧;孙秀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小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都是儿科呼吸系统的主要疾病.近年来,我们发现MP肺炎发病高峰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亦明显增高.为了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共同发病机制及是否密切相关,我们对小儿哮喘及MP肺炎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检测,旨在了解NO在其发病过程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小仙;刘淑梅;楼文勇;董传昌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尿潴留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 将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术后膀胱冲洗、提肛训练和个体排尿训练,拔管时预留膀胱冲洗液,拔管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综合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尿管.结果 拔除尿管后试验组发生尿潴留2例,再置管率为4%;对照组发生尿潴留17例,再置管率为34%.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预防尿潴留发生.
作者:石存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毒蕈又称毒蘑菇,食用后可导致中毒,常易群体发病,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因毒蕈所含的毒素种类不同,中毒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脏器损害的程度也不尽相同.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集体误食毒蕈中毒后导致多脏器损害的患者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晏晖;高冬娜;张彧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类多向性核转录调节蛋白,具有与某些启动子的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从而启动基因转录的功能,参与多种炎性介质基因的转录和调控,在炎症、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en和Baltimore[1]首次从B淋巴细胞核抽提物中监测到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5'-GGGACTTTCC-3')特异结合的核蛋白因子,称之为NF-κB.NF-κB广泛调控着昆虫及人类的一系列基因表达,尤其与机体免疫反应、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表达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常用麻醉药物如硫喷妥钠、氯胺酮、吗啡等均可能对NF-κB的表达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范婷;安建雄;杜培革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致死率高.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收治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者82例,其中42例应用纳洛酮(纳络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宇萍;李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联合儿心量表在预测胆红素神经毒性中的价值.方法 将2006年1~12月收治的足月无缺氧、窒息病史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6例,根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表现分成A、B、C三组,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7、14 d的NBNA总分及随访至1岁行儿心量表检测的发育商(DQ),分析NBNA及儿心量表与ABR的相关性.结果 与A、B组比较,C组NBNA及儿心量表明显异常,可见NBNA及儿心量表与ABR的异常密切相关.结论 NBNA联合儿心量表是预测胆红素神经毒性的良好指标.
作者:冯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分娩方式、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及适当使用催产素.方法 对197例足月新生儿生后每天进行经皮胆红素(TCB)测定,TCB≥18为黄疸组,TCB<18为非黄疸组,并根据顺产或剖宫产及是否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按分娩方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4,P>0.05),按是否使用催产素促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1,P>0.05),按新生儿体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18,P>0.05).结论 分娩方式、恰当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对新生儿黄疸无影响.
作者:李春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腹膜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它又被称作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其组织学特点及临床表现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十分相似,自国外学者Swerdlow[1]1959年首次报道以来,国内也有一定数量学者报道此病,我院1997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EPSPC患者15例,现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加深对其认识,以便更好地诊治此病.
作者:翟振伟;张越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中对循环功能及用药量的影响,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心血管功能基本正常的70岁以上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20例;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20例.两组全身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全身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咪唑安定)0.05~0.10 mg/kg,芬太尼4μg/kg,异丙酚1.0~1.5 mg/kg,氯琥珀胆碱(司可林)2 mg/kg.GE组于诱导前取T12~L1连硬置管,注入0.375%布比卡因5 ml,术中每2 h追加5~7 ml.诱导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采用无创伤监测仪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心电图(ECG)等生命体征,同时记录全身麻醉用药量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GE组术中SBP、DBP、HR明显低于G组(P<0.05),而G组术后躁动高于GE组;GE组异氟醚吸入浓度、阿曲库铵用药量低于G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可使患者术中循环稳定,用药量减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宋希斌;郭英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在晚期肿瘤患者全身热疗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6例(ASA Ⅰ~Ⅱ级)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BIS监测)、对照组(常规监测);术中监测心率(HR)、血压(Bp)、围术期血糖变化、术毕意识恢复时间等,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与热疗全过程为(410±43)min,升温期(223±32)min、恒温期60 min、降温期(72±17)min;升温期和恒温期HR增快,对照组50%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压,血压下降幅度>基础值的30%,体温达41℃后,所有患者均用多巴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观察组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仅有2例发生低血压.结论 围术期BIS值维持在55~60,热疗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糖浓度的变化是稳定的,意识恢复快,麻醉并发症少,保证了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说明BIS用于全身热疗麻醉中的监测是可行的.
作者:杨祖悌;聂雪萍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过期妊娠胎盘成熟度分级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24例过期妊娠患者在分娩前1 d进行B超检查.根据Gmnum胎盘成熟度分级,将孕妇分为Ⅱ级胎盘组和Ⅲ级胎盘组,比较两组间孕妇一般情况和新生儿预后指标.结果 两组孕妇间一般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围产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期妊娠胎盘的形态学改变与胎儿不良预后无明确的因果关系,超声不能作为预测过期妊娠围产儿结局的独立指标.
作者:杨志海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8的动态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HIE的干预治疗作用以及有关分子机制.方法 分为对照组、常规组、干预组.在1、3及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查血清IL-6、IL-18的水平.结果 (1)IL-6水平:对照组、常规组、干预组1 d依次为(80.2±8.6)、(40.1±7.2)、(48.2±7.3)ng/L;3 d依次为(81.6±8.8)、(52.2±7.6)、(61.2±7.8)ng/L;7 d依次为(83.2±8.9)、(75.2±8.2)、(82.1±8.7)ng/L.(2)IL-18水平:对照组、常规组、干预组1 d依次为(210.2±32.3)、(940.2±36.6)、(842.1±35.5)ng/L;3 d依次为(294.2±33.2)、(1287.6±39.8)、(701.2±34.7)ng/L;7 d依次为(116.1±30.5)、(937.2±36.2)、(352.7±33.8)ng/L.结论 缺氧缺血后,HIE患儿外周血IL-6水平减低,IL-18水平升高,神经生长因子能平衡IL-6、IL-18的水平,调节免疫功能,保护神经细胞.
作者:陈惠萍;陈敬国;黄惠娟;郑铠军;夏荣华;陈简;杨秀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造成肾积水的主要原因.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90例(94侧)先天性肾积水患儿,现将其诊断、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莉娟;白毅;赵玉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恢复良好33.8%,中残11.8%,重残17.6%,植物生存状态8.8%;死亡19例,占27.9%.死亡原因:脑干呼吸循环功能衰竭7例,脑疝合并严重失血性休克4例,失血性休克后DIC 3例,术后非中枢性呼吸衰竭2例,长期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损伤病情重笃复杂,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明确损伤的主次部位、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合理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赵峰;吴广宇;徐洪波;方军;吴作珠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我院近年来应用多西紫杉醇(艾素)联合小剂量顺铂单周方案治疗复发转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冰;张树荣;戚晓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B超测量羊水指数(AFI)与足月妊娠分娩自然发动的关系.方法 191例足月妊娠分娩自然发动的健康初产妇,记录其分娩自然发动前4 d内AFI,按照临床判断AFI偏小的标准分为AFI偏小组(A组)与AFI正常组(B组),了解两组分娩自然发动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4 d内分娩自然发动率(87.50%)明显高于B组(7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FI偏小组在观察时间内与较高的分娩自然发动率有关.对AFI偏小的健康初产妇足月妊娠,应综合分析经阴道分娩的条件,可以适时等待4~5 d或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引产措施.
作者:孙美果;丛林 刊期: 200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