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方法的改进

张宏文

关键词:甲状腺次全切除, 手术方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切除治疗, 疗效满意, 甲亢
摘要:我院2001~2005年采取改进的手术方法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85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的现代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236例248侧.结果 1次取净161例,2次取净61例,3次取净5例,4次取尽净1例,4例中转开放手术,放弃手术1例(穿刺失败),15例少许结石残余术后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术.术后并发大出血2例,输血1例,术中结肠损伤1例,胸膜损伤4例,肾盂和肾盏撕裂或穿孔15例.治愈率为92%,联合ESWL治愈率达98%,无效率为2%,无死亡病例.结论 MPCNL已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微创、安全、有效的现在治疗方法.

    作者:李泽华;熊晖云;丁小春;金永明;肖长根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硬膜外麻醉应用局麻药致高敏反应1例

    患者女,47岁,60 kg,ASA Ⅰ级,诊断:右输尿管结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取石术,入室患者血压(Bp)110/70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HR)60次/min,体温36.8℃,Hbl27 g/L.术前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肌注.

    作者:杨荣宽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膝部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一般采用支撑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0月,采用可吸收螺钉加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新涛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体会

    我院2001~2006年,采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53例,采用开放复位和闭合复位.现将治疗效果分析比较如下.

    作者:王廷凯;孙刚;王希鹏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关于老年病治疗的几点思考

    老年人因年老病多,往往多疾病共存,且老年人器官功能随增龄而减退,故老年病的治疗有其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现浅谈一下在老年病临床治疗中的几点思考.

    作者:闫宛春;葛伟;高奎山;吴曦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误诊脑梗死1例

    患者男,79岁.以发作性头晕1周,加重3 h为主诉人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一过性意识障碍,数分钟即自选缓解,伴胸闷,无心前区疼痛及必悸.

    作者:王晓红;王晓艳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头孢噻肟钠并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我院于2003~2005年用头孢噻肟钠和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65例,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组66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2个月至7岁.其中≤1岁40例,1~2岁16例,3~7岁10例.

    作者:牛庆兰;桑长林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小肾癌的诊断与治疗

    小肾癌的定义目前仍存在争议,我国多数文献将小肾癌界定为肿瘤直径<3 cm[1-2],国外一些学者将肿瘤直径<4cm作为一个界限[3],按国际癌症防治联合会(UICC)分期标准低分期的肿瘤直径为2.5 cm,则2.5 cm以下的肾癌为小肾癌.

    作者:石建国;张春阳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腰穿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62例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转清亮时间明显提早,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简单、经济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作者:袁荣军;华春华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重复异位妊娠19例临床分析

    现对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9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作者:闻凤芹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肺下叶结核82例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肺下叶结核的临床特点和X线胸片表现,减少误诊,现总结我院2002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的肺下叶结核82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82例肺下叶结核患者,年龄16~78岁,中位年龄32.9岁,男53例,女29例,男:女为1.8:1.

    作者:赖善福;毕翠梅;曾满曦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我院三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急诊手术麻醉处理心得

    我院于2002~2006年成功对3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手术的患儿进行了麻醉处理,使手术平稳顺利进行.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均为3~6 d,体重2.5~3.5 kg.

    作者:段彩萍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随时有发生AMI甚至猝死的危险.因此,对于UAP采取积极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我院于2003年5月~2005年6月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42例UAP,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兰花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老年大肠癌并发肠梗阻42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行结肠癌根治切除一期吻合术,1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行左半结肠切除近端造瘘术,7例单纯近端结肠造瘘术,7例直肠癌中3例行Miles术.3例死亡.结论 对于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手术解除梗阻,手术方式要合理安全,争取行一期吻合手术.

    作者:杨晓龙;尹铁林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低分子肝素强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强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晨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0.1 g,静脉点滴硝酸异山梨酯(异舒吉)10~20 mg日1次,美托洛尔25~50 mg日1次,地尔硫卓30mg日1次.治疗组40例,在对照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5000 U每12 h皮下注射1次.观察1周,两组患者年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大致相似.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而对照组仅为60%.且治疗组显效需要心绞痛控制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疗效.

    作者:曲直立;王丽萍;陈丽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慢性肾衰患者骨代谢与细胞免疫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患者血透过程中骨代谢变化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血透患者和60名健康人骨钙素(BGP)、人降钙素(H-CT)、甲状旁腺激素(PTH-M),维生素D,利用间接的免疫荧光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肾衰患者透析后血磷(SP)、H-CT、PTH-M、CD3、CD4、CD4/CD8较透析前和对照组明显提高;H-CT、PTH-M与透析后CD3、CD4呈负相关(P<0.05).结论 尿毒症血透患者H-CT、PTH-M水平增高是免疫功能受抑制的原因之一.长期充分透析治疗才能改善免疫功能,减轻骨代谢异常所导致的临床症状.

    作者:杜忠吉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痔术后大出血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介绍痔术后大出血的三种针对性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4年收治的痔术后大出血19例患者诊疗资料.结果 19例痔术后大出血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痔术后大出血患者应采取适宜的方法积极防治.

    作者:王海兵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中腹膜代阴道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中腹膜代阴道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中横断阴道3~5 cm后,采用膀胱腹膜反折、直肠腹膜反折与阴道残端前后壁相对应间断缝合,在阴道残端上4~5 cm关闭前后腹膜为治疗组;对照组为前期年龄接近、临床分期相同的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中不采用腹膜代阴道法.术后3个月患者开始性生活后随访其性生活满意程度及阴道残端癌肿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3个月患者自述性生活满意.对照组则因术后阴道缩短4~5 cm而性生活不满意.结论 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中腹膜代阴道术,延长了患者阴道长度4~5 cm,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且不增加阴道残端复发率,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彭淑霞;郭胜华;欧阳巧灵;蒋月姜;曾淑华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处理当前医患关系之我见

    医生作为一种职业,其服务对象是患者,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有诊治权和干涉权.对求医患者有权利施行论断和冶疗,并且可以在特殊情况下限制患者自主权利,是为了达到对患者负责的目的.权利与义务不可分割.医生的义务也就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治好病.患者也享有平等的医疗权、疾病的认知权、知情同意权,要求隐私权.

    作者:胡俊妍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股骨转子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钉板系统(DHS、DCS)与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长短重建钉、PFN、PFNA)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3年12月~2006年9月分别用钉板与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92例,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钉板系统固定(A组)50例,髓内固定(B组)42例.结果 全部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24个月,平均13个月,功能恢复满意,住院期间及骨折愈合前无一例死亡,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A组优良率为92%,B组优良率为94%.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栓塞、内置物断裂、骨不连、骨折延期愈合、继发性大转子骨折、股骨头切割及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引流量、平均愈合时间、并发症、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HS与髓内固定系统均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器械,但髓内固定系统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适合于Evans各种类型的骨折,是佳选择.

    作者:安新梅;刘福全 刊期: 2007年第z1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