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丙忠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其所引起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导致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仍以口服药物为主,治疗原则要求绝大部分患者需长期或终生服药.且近年来研究证明高血压病患者如能长期合理降压治疗,便可逆转靶器官损害[1],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生率.为了解现阶段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服药依从性,我们对15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领;赵诚;张书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心得安用于防治儿童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儿童偏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给予普萘洛尔(心得安)1~2 mg/(kg·d),分3次口服.对照组32例给予赛庚啶0.2~0.4 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个月,连续观察半年.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头痛程度的减轻及服药后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得安防治儿童偏头痛安全有效.
作者:崔丙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咽肌型重症肌无力是重症肌无力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现的早晚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就近2年诊治的2例患者的临床转归进行复习,并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胜军;马晓珉;罗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洛丁新(苯那普利Benazepril)和小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4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例,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洛丁新(5~10 mg,1~2次/d),螺内酯(20 mg,3次/d), 疗程10周.观察项目:左室射血分数、临床征象、血清钾.结果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临床征象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率87.2%;血清钾离子稳定,无一例高血钾发生.结论洛丁新和小剂量螺内酯联用可改善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征象,提高射血分数,心功能改善,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朱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早期静脉溶栓的可行性.方法对132例符合溶栓标准的AMI病人在急诊科监护室内实行静脉溶栓,从诊断确立到开始溶栓的平均时间是38.6 min.结果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为78.13%.结论在急诊室对AMI实行静脉溶栓切实可行,缩短溶栓延迟时间.
作者:沈胜芝;王翠丽;范莉;崔美玉;汪克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40%~50%合并脂代谢异常,高甘油三酯 (TG)血症和高血糖症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它们的共同发病基础,内皮功能减退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分析60例血压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探讨血脂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IR)及血糖代谢之间的关系,并追踪观察高TG血症控制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
作者:邱蔚;王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点,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 结果细菌培养阳性233例,培养细菌2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1株,占61%;革兰阳性菌52株,占18%;真菌63株, 占21%.药敏结果提示革兰阴性菌耐药率极高,常见的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常见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效处理方式是拔除感染的导管,临床应以预防为主,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对革兰阴性菌效果较好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
作者:李明;任延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166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223例心肌梗死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多发生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P<0.05).结论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
作者:李庆祥;徐方兴;朱小玲;李楠;李响;叶明;迟云鹏;颜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脑膜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为主,脑CT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脑脊液常规检查亦无特异性,临床难以诊断.以脑膜癌为首发表现的肺癌患者由于缺乏典型呼吸道症状,肺癌作为原发病更易被漏诊.我们报道6例误诊的该类病例及相关文献,现将其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诊断思路加以分析总结.
作者:许海东;王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回升,腹腔结核并非少见.因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缺乏无创伤性的特异性检查,常易误诊,多数需剖腹探查或出现并发症而经手术证实.现就嘉兴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嘉兴第一医院和嘉兴第二医院自1973年6月~2003年6月收住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81例腹腔结核进行总结,就其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陈帆秋;沈兴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剖胸术(肺癌、食管癌手术)后快速心律失常,对其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手段进行探讨.方法分析老年人食管癌、肺癌剖胸手术316例,术后发生快速心律失常86例.就其年龄、术前心电图、肺功能改变、术式选择、病理分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老年人剖胸手术后发生快速心律失常,比60岁以下的术后发生率明显增高(27.2% vs 14.9%,P<0.01);肺切除组比食管癌根治组术后发生率高(44.0% vs 16.2%,P<0.01),术前心电图异常、肺功能改变,术后出现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常见因素.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掌握剖胸指征、预防并发症可有效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控制并恢复窦性心律及抗凝治疗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根本措施.
作者:解记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沉积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不同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标本5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MMP1、TIMP1的表达.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TIMP1表达显著增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与TIMP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与TIMP1增加、间质胶原蛋白的分解降低有关.
作者:李敬安;任星峰;王晓昆;杨群;余静;葛娅;唐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院自1989年9月~2003年5月共收治肝脏损伤的患者168例,其中手术治疗118例,非手术治疗5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麟;冯国才;唐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们通过对ICU中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与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AWP)的关系,及CV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水分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吴淑华;赵桂云;张中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增殖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异常,同时其发病过程中伴有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增高.现将近年来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端粒酶表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林景荣;刘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恶性肿瘤年轻化趋势.方法对488例恶性肿瘤患者各肿瘤的病例、男女比、平均发病年龄、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低于50岁患者比例、男性低于50岁患者比例、女性低于50岁患者比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肺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结肠癌、肾癌、膀胱癌、直肠癌、喉癌、胰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5.75岁、59.68岁、53.43岁、47.93岁、60.17岁、60.72岁、56.61岁、59.18岁、53.40岁、58.29岁和53.00岁.结论恶性肿瘤呈现年轻化趋势,女性总体上年轻化趋势比男性明显.
作者:黄渺新;钟福兴;郭少华;许红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联合预测子癎前期的临床可行性,以及钙剂预防子癎前期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6名孕妇在妊娠16~20周时测定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同时测量平均动脉压进行前瞻性研究.将血β-HCG≥50 632 IU/L,血钙≤2.18 mmol/L,血细胞比容≥0.35,平均动脉压≥85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判定为阳性,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钙剂与维生素D预防性治疗,随访并观察子疒间前期发生与否.结果发现系列试验阳性者共71例,其阳性预测率为81.82%,阴性预测率为97.30%,敏感度为84.38%,特异度为96.77%.治疗组子癎前期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中期联合检测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对预测子癎前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预防性治疗可明显降低子癎前期的发生.
作者:吴曼祯;陈文;陈秀华;黄远征;卢冬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对所产的β内酰胺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所选菌株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低抑菌浓度(MIC),对菌株粗提酶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和三维试验.结果⑴所测的13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100%敏感,其次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为20.6%,头孢噻肟的敏感性高于头孢他啶.⑵等电聚焦电泳发现:绝大部分菌株都有多条β内酰胺酶条带,等电点为5.4和7.8的条带多见.⑶三维试验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率为79.5%,AmpC酶(Ambler C型)的产生率为41.0%,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产生率为35.9%.结论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大部分菌株同时产两种甚至多种β内酰胺酶,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此类菌株所产的β内酰胺酶特别是AmpC酶的监测和研究.
作者:杨银梅;刘朝晖;陈劲龙;叶惠芬;陈惠玲;杨英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静脉连续胰岛素输注(CVII)在糖尿病酮症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120例糖尿病酮症患者分为两组,CSII组和CVII各60例,观察两组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尿酮体均能恢复正常,CSII组优于CV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SII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为(42.5±6.3)U/d明显少于CVII组(57.8±6.6)U/d(P<0 05);CSII组尿酮体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18.5±5.9)h明显短于CVII组(39.8±8.4)h(P<0 0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41±0.13)次/例,显著低于CVII组的(0.96±0.45)次/例(P<0 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CSII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建明;邹秀兰;余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发展,门静脉血管畸形的报道日趋增多.为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率,现将对彩色多普勒诊断的门静脉血管畸形的声像图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伏焱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