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及MMP1、TIMP1的表达

李敬安;任星峰;王晓昆;杨群;余静;葛娅;唐瑛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组织, I型胶原, Ⅲ型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1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沉积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不同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标本5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MMP1、TIMP1的表达.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TIMP1表达显著增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与TIMP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与TIMP1增加、间质胶原蛋白的分解降低有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监测及其β内酰胺酶研究

    目的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对所产的β内酰胺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所选菌株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低抑菌浓度(MIC),对菌株粗提酶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和三维试验.结果⑴所测的13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100%敏感,其次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为20.6%,头孢噻肟的敏感性高于头孢他啶.⑵等电聚焦电泳发现:绝大部分菌株都有多条β内酰胺酶条带,等电点为5.4和7.8的条带多见.⑶三维试验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率为79.5%,AmpC酶(Ambler C型)的产生率为41.0%,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产生率为35.9%.结论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大部分菌株同时产两种甚至多种β内酰胺酶,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此类菌株所产的β内酰胺酶特别是AmpC酶的监测和研究.

    作者:杨银梅;刘朝晖;陈劲龙;叶惠芬;陈惠玲;杨英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肝病

    患者女,62岁,因20 d内反复黑便、呕血3次入院.每次出血量为中等,有时伴有头晕、心悸、出汗.患者近半年来时感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13 kg,不伴有黄染.

    作者:陆英;袁英;李云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早期静脉溶栓的可行性.方法对132例符合溶栓标准的AMI病人在急诊科监护室内实行静脉溶栓,从诊断确立到开始溶栓的平均时间是38.6 min.结果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为78.13%.结论在急诊室对AMI实行静脉溶栓切实可行,缩短溶栓延迟时间.

    作者:沈胜芝;王翠丽;范莉;崔美玉;汪克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银屑病发病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与端粒酶的表达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增殖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异常,同时其发病过程中伴有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增高.现将近年来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端粒酶表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林景荣;刘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诊治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7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发生率为0.69%(1/145);79例均经手术病检证实,其中以成熟囊性畸胎瘤多见,占58.23%(46/79);79例中5例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结论孕早期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正确恰当的处理将降低对母儿的危害.

    作者:刘永珍;罗仪;宋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人剖胸术后快速心律失常86例探讨

    目的分析老年人剖胸术(肺癌、食管癌手术)后快速心律失常,对其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手段进行探讨.方法分析老年人食管癌、肺癌剖胸手术316例,术后发生快速心律失常86例.就其年龄、术前心电图、肺功能改变、术式选择、病理分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老年人剖胸手术后发生快速心律失常,比60岁以下的术后发生率明显增高(27.2% vs 14.9%,P<0.01);肺切除组比食管癌根治组术后发生率高(44.0% vs 16.2%,P<0.01),术前心电图异常、肺功能改变,术后出现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常见因素.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掌握剖胸指征、预防并发症可有效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控制并恢复窦性心律及抗凝治疗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根本措施.

    作者:解记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68例肝外伤治疗体会

    我院自1989年9月~2003年5月共收治肝脏损伤的患者168例,其中手术治疗118例,非手术治疗5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麟;冯国才;唐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ICU内气管插管发生心搏骤停27例

    目的分析ICU内气管插管时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防范.方法回顾性分析ICU内紧急气管插管的916例患者资料,比较心搏骤停与未停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插管方式、有无应用肌松剂、操作时间、尝试次数等因素,采用Logitic回归分析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心搏骤停27例.心搏骤停组与未停组在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指脉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时发生心搏骤停可能与操作时间、尝试次数、肌松剂应用有关(P<0.05);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搏骤停主要与肌松剂的应用及尝试次数有关(P<0.001).结论把握插管时机,插管前适当应用镇静剂而非肌松剂,加强操作者的自身建设,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时心搏骤停的发生.

    作者:周蕾;陈睿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ICPP女童用GnRH-A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末观察第二性征、生长速率(GV),B超检查子宫、卵巢大小,X线片推断骨龄(BA),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素释放素(LHRH)激发试验以及预测成人终身高(PAH) 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乳房退缩,子宫、卵巢容积缩小,LHRH激发试验显示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基值和峰值均显著降低,E2恢复到青春期前水平,骨龄进展缓慢,BA/CA(实际年龄)比值下降,预测成人终身高提高.结论 GnRH-A能有效地抑制性征发育和骨龄增长,并改善预测成人终身高.

    作者:胡女元;余永芳;张翠媛;李超雄;黄健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静脉镇痛泵在前列腺术后防治膀胱痉挛的应用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出现的膀胱痉挛是泌尿外科的常见问题,可导致患者疼痛、严重不适和出血.自2000年3月~2004年11月,我们对76例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应用芬太尼静脉镇痛泵,并与未用镇痛泵的35例患者对照,发现镇痛泵对术后预防膀胱痉挛效果良好.

    作者:杨阳;韩洪海;于学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rt-PA与尿激酶治疗对比分析

    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常规方法,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改善生存者的心功能,国内主要的溶栓药为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我们以2000~2003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作者:崔东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点,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 结果细菌培养阳性233例,培养细菌2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1株,占61%;革兰阳性菌52株,占18%;真菌63株, 占21%.药敏结果提示革兰阴性菌耐药率极高,常见的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常见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效处理方式是拔除感染的导管,临床应以预防为主,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对革兰阴性菌效果较好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

    作者:李明;任延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肌损害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常见的生活性中毒和职业性中毒之一,在许多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一氧化碳的毒性作用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尤其神经系统为敏感,也受关注.临床对ACOP引起的心肌损害已有认识,但相关报道和深入研究并不多,而且其临床症状隐匿,若未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会出现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以下就ACOP并发心肌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等做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李正广;张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CVP作为ARDS水分管理监测指标的研究

    我们通过对ICU中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与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AWP)的关系,及CV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水分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吴淑华;赵桂云;张中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166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223例心肌梗死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多发生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P<0.05).结论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

    作者:李庆祥;徐方兴;朱小玲;李楠;李响;叶明;迟云鹏;颜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心得安防治儿童偏头痛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得安用于防治儿童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儿童偏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给予普萘洛尔(心得安)1~2 mg/(kg·d),分3次口服.对照组32例给予赛庚啶0.2~0.4 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个月,连续观察半年.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头痛程度的减轻及服药后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得安防治儿童偏头痛安全有效.

    作者:崔丙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81例腹腔结核的手术治疗体会

    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回升,腹腔结核并非少见.因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缺乏无创伤性的特异性检查,常易误诊,多数需剖腹探查或出现并发症而经手术证实.现就嘉兴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嘉兴第一医院和嘉兴第二医院自1973年6月~2003年6月收住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81例腹腔结核进行总结,就其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陈帆秋;沈兴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静脉连续胰岛素输注(CVII)在糖尿病酮症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120例糖尿病酮症患者分为两组,CSII组和CVII各60例,观察两组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尿酮体均能恢复正常,CSII组优于CV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SII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为(42.5±6.3)U/d明显少于CVII组(57.8±6.6)U/d(P<0 05);CSII组尿酮体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18.5±5.9)h明显短于CVII组(39.8±8.4)h(P<0 0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41±0.13)次/例,显著低于CVII组的(0.96±0.45)次/例(P<0 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CSII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建明;邹秀兰;余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肺炎性假瘤28例误诊分析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以炎性肉芽组织为主的肺实质内瘤样病变.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征象,极易误诊.有文献报道其误诊率达86.7%[1].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肺炎性假瘤32例,术前误诊28例,误诊率为84%.本文将分析其误诊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

    作者:李晓婷;裴复阳;周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对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不一致性研究

    目的探讨卡那霉素(KM)和丁胺卡那霉素(AMK)对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不一致性.方法结合MTC药敏试验结果,同时根据结核分支杆菌野生株序列,自行设计覆盖rrs基因核心突变区的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对突变位点进行快速检测.结果河南省的多耐分离株中,KM耐药而AMK敏感有48%(47/96).应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47株KM耐药而AMK敏感株和5株双敏感株及5株双高耐株rrs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5株双高耐株rrs基因的1400位点均有突变,KM的MIC植≤64 μg/ml菌株在该位点未见突变.结论提示应同时对临床分离株做两种药的耐药检测实验,rrs基因的1400位点可以作为高浓度AMK-KM耐药的一个重要标记.

    作者:李建军;刘明伟;曹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