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胡女元;余永芳;张翠媛;李超雄;黄健瑜

关键词: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骨龄, 预测成人终身高
摘要: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ICPP女童用GnRH-A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末观察第二性征、生长速率(GV),B超检查子宫、卵巢大小,X线片推断骨龄(BA),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素释放素(LHRH)激发试验以及预测成人终身高(PAH) 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乳房退缩,子宫、卵巢容积缩小,LHRH激发试验显示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基值和峰值均显著降低,E2恢复到青春期前水平,骨龄进展缓慢,BA/CA(实际年龄)比值下降,预测成人终身高提高.结论 GnRH-A能有效地抑制性征发育和骨龄增长,并改善预测成人终身高.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血管畸形

    随着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发展,门静脉血管畸形的报道日趋增多.为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率,现将对彩色多普勒诊断的门静脉血管畸形的声像图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伏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68例肝外伤治疗体会

    我院自1989年9月~2003年5月共收治肝脏损伤的患者168例,其中手术治疗118例,非手术治疗5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麟;冯国才;唐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及其对策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其所引起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导致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仍以口服药物为主,治疗原则要求绝大部分患者需长期或终生服药.且近年来研究证明高血压病患者如能长期合理降压治疗,便可逆转靶器官损害[1],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生率.为了解现阶段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服药依从性,我们对15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领;赵诚;张书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咽肌型重症肌无力2例报告

    咽肌型重症肌无力是重症肌无力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现的早晚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就近2年诊治的2例患者的临床转归进行复习,并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胜军;马晓珉;罗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肺炎性假瘤28例误诊分析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以炎性肉芽组织为主的肺实质内瘤样病变.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征象,极易误诊.有文献报道其误诊率达86.7%[1].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肺炎性假瘤32例,术前误诊28例,误诊率为84%.本文将分析其误诊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

    作者:李晓婷;裴复阳;周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及MMP1、TIMP1的表达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沉积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不同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标本5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MMP1、TIMP1的表达.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TIMP1表达显著增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与TIMP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与TIMP1增加、间质胶原蛋白的分解降低有关.

    作者:李敬安;任星峰;王晓昆;杨群;余静;葛娅;唐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联合预测子癎前期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联合预测子癎前期的临床可行性,以及钙剂预防子癎前期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6名孕妇在妊娠16~20周时测定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同时测量平均动脉压进行前瞻性研究.将血β-HCG≥50 632 IU/L,血钙≤2.18 mmol/L,血细胞比容≥0.35,平均动脉压≥85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判定为阳性,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钙剂与维生素D预防性治疗,随访并观察子疒间前期发生与否.结果发现系列试验阳性者共71例,其阳性预测率为81.82%,阴性预测率为97.30%,敏感度为84.38%,特异度为96.77%.治疗组子癎前期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中期联合检测血β-HCG、血钙、血细胞比容、平均动脉压对预测子癎前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预防性治疗可明显降低子癎前期的发生.

    作者:吴曼祯;陈文;陈秀华;黄远征;卢冬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脑动脉硬化症的经颅多普勒诊断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脑动脉硬化症(CAS)的诊断价值.方法用2 MHz脉冲多普勒探头经双颞窗和枕窗分别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双侧椎动脉(VA),记录血流速度、脉动参数(PI值、RI值、S/D),观察频谱形态改变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0例CAS患者频谱形态异常72例(占90%),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65例(占81%),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快12例(占15%),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50例(占62.5%).PI值升高80例.结论 TCD可对脑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无创伤性评估,对CAS的诊断和治疗观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弥补头颅CT等影像学对脑动脉硬化诊断的不足.

    作者:郭小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ICPP女童用GnRH-A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末观察第二性征、生长速率(GV),B超检查子宫、卵巢大小,X线片推断骨龄(BA),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素释放素(LHRH)激发试验以及预测成人终身高(PAH) 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乳房退缩,子宫、卵巢容积缩小,LHRH激发试验显示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基值和峰值均显著降低,E2恢复到青春期前水平,骨龄进展缓慢,BA/CA(实际年龄)比值下降,预测成人终身高提高.结论 GnRH-A能有效地抑制性征发育和骨龄增长,并改善预测成人终身高.

    作者:胡女元;余永芳;张翠媛;李超雄;黄健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肝病

    患者女,62岁,因20 d内反复黑便、呕血3次入院.每次出血量为中等,有时伴有头晕、心悸、出汗.患者近半年来时感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13 kg,不伴有黄染.

    作者:陆英;袁英;李云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CVP作为ARDS水分管理监测指标的研究

    我们通过对ICU中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与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AWP)的关系,及CV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水分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吴淑华;赵桂云;张中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rt-PA与尿激酶治疗对比分析

    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常规方法,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改善生存者的心功能,国内主要的溶栓药为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我们以2000~2003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作者:崔东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40%~50%合并脂代谢异常,高甘油三酯 (TG)血症和高血糖症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它们的共同发病基础,内皮功能减退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分析60例血压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探讨血脂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IR)及血糖代谢之间的关系,并追踪观察高TG血症控制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

    作者:邱蔚;王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胃(肠)咽吻合术在颈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颈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术后无一例出现咽瘘,均获得较好的吞咽功能.随访1~7年,3例死亡,9例健在,其中有5例生存时间已超过3年,生存时间长者已有7年.结论胃(肠)咽吻合术是颈段食管癌切除后上消化道缺损理想的一期修复手段.

    作者:郑世信;王挥戈;胡洪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心得安防治儿童偏头痛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得安用于防治儿童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儿童偏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给予普萘洛尔(心得安)1~2 mg/(kg·d),分3次口服.对照组32例给予赛庚啶0.2~0.4 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个月,连续观察半年.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头痛程度的减轻及服药后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得安防治儿童偏头痛安全有效.

    作者:崔丙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监测及其β内酰胺酶研究

    目的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对所产的β内酰胺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所选菌株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低抑菌浓度(MIC),对菌株粗提酶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和三维试验.结果⑴所测的13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100%敏感,其次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为20.6%,头孢噻肟的敏感性高于头孢他啶.⑵等电聚焦电泳发现:绝大部分菌株都有多条β内酰胺酶条带,等电点为5.4和7.8的条带多见.⑶三维试验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率为79.5%,AmpC酶(Ambler C型)的产生率为41.0%,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产生率为35.9%.结论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大部分菌株同时产两种甚至多种β内酰胺酶,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此类菌株所产的β内酰胺酶特别是AmpC酶的监测和研究.

    作者:杨银梅;刘朝晖;陈劲龙;叶惠芬;陈惠玲;杨英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以脑膜癌病为首发表现的肺癌6例

    脑膜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为主,脑CT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脑脊液常规检查亦无特异性,临床难以诊断.以脑膜癌为首发表现的肺癌患者由于缺乏典型呼吸道症状,肺癌作为原发病更易被漏诊.我们报道6例误诊的该类病例及相关文献,现将其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诊断思路加以分析总结.

    作者:许海东;王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点,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 结果细菌培养阳性233例,培养细菌2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1株,占61%;革兰阳性菌52株,占18%;真菌63株, 占21%.药敏结果提示革兰阴性菌耐药率极高,常见的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常见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效处理方式是拔除感染的导管,临床应以预防为主,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对革兰阴性菌效果较好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

    作者:李明;任延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儿脑瘫肉毒毒素注射术中疼痛产生心理障碍1例

    目前很多医院开展了小儿脑瘫A型肉毒毒素注射(BTX-A)治疗,BTX-A在降低肌张力、提高训练效果方面得到了充分肯定,但还没有人关注到患儿在术中所承受的疼痛以及术后的心理反应等问题.因此,我们用在临床中所遇到的病例来说明小儿脑瘫BTX-A注射术中疼痛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方素珍;石坚;李宏;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ICU内气管插管发生心搏骤停27例

    目的分析ICU内气管插管时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防范.方法回顾性分析ICU内紧急气管插管的916例患者资料,比较心搏骤停与未停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插管方式、有无应用肌松剂、操作时间、尝试次数等因素,采用Logitic回归分析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心搏骤停27例.心搏骤停组与未停组在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指脉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时发生心搏骤停可能与操作时间、尝试次数、肌松剂应用有关(P<0.05);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搏骤停主要与肌松剂的应用及尝试次数有关(P<0.001).结论把握插管时机,插管前适当应用镇静剂而非肌松剂,加强操作者的自身建设,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时心搏骤停的发生.

    作者:周蕾;陈睿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