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强;凌志恒;陈中;潘峻;宫坚;郭方
文献资料表明,32~34 ℃低温在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GCS≤8分)时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温度每下降1℃,耗氧量与血流量均降低6.79%[1].
作者:胡伟航;徐秋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除了少数呈湿黄泥土样外,绝大多数为液性血肿,血肿液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含有高浓度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大量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1-3].因此一般都认为CSDH手术治疗时务必冲洗干净,CSDH治疗成功的关键不是减少内容物的体积而是改变它的性质[4].但我们对2例CSDH术后复发病例采用单纯抽吸或加外引流治疗,也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陶志强;朱志刚;黄建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酰胺类长效局麻药布比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右旋镜像体,而左旋镜像体毒性明显降低,麻醉效能与布比卡因相仿,临床安全性明显提高[1].国外文献报道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下肢和泌尿外科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满意[2].本研究旨在观察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少波;顾沙;谢芳华;王庆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病因造成的始发于动脉壁内膜的一系列分子和细胞改变的结果.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脂、血压、吸烟、饮食等)的影响.Ross[1]提出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作者:章梅华;张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前,口腔正畸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错(牙合)畸形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正畸治疗客观需要和主观需求非常重要.
作者:周岚;吴碧蓉;乔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05年7月使用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生产的0.1%阿达帕林凝胶(商品名为达芙文)治疗寻常性痤疮9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梁晶;林孝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头面部静脉畸形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瘤体注射、口服激素、单纯手术治疗或结合药物、激光的综合治疗[1].以往文献多注重治疗方法和结果,较少分析疗效差的原因.我们于2002年1月以来对43例头面部静脉畸形常规行B超、MRI检查,必要时作DSA,并在治疗前行病灶穿刺,根据其血液回流的速度和侵及范围等因素进行治疗前综合评价,根据分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辉;姜方震;程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在建立猪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该手术对猪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初步治疗效果,为临床开展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结扎胆总管的方法复制猪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建模时间为8周,建模成功6只.另取健康良种幼猪6只作为供体组,参照有关文献进行麻醉、供体手术及供肝修整.术前、术后当天及第7天观察门静脉压力、血胆红素和肝功能,同时用彩色B超检查门静脉大流速及流量.结果 肝移植术后5只受体猪存活.术后第7天彩超观察存活猪两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发现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比宿主肝门静脉血流增多,移植肝功能良好,移植肝回流通畅.BIL、ALT及AST等指标明显好转,术后第7天开腹测量门静脉压力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术前(20.76±2.43)cmH2O,术中关腹前(17.6±2.33)cmH2O,术后第7天(14.7±2.25)cmH2O.结论 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和提供一定肝功能支持,是一种较有希望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
作者:马高祥;史留斌;傅利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共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R)694例,笔者拟对该不良反应报告作一统计、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ADR的重视,进一步推进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反馈.
作者:周俊;杨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高甘油三酯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谱,探讨其在高血脂患者病情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AⅠ、ApoAⅡ、Apo B、ApoCⅡ、Apo CⅢ、Apo E水平,并分析其与TG、LDL、TC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B、Apo CⅡ、Apo CⅢ、Apo 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TG、LDL、TC呈高度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TG水平组中,TG水平大于2.80mmol/L组除Apo AⅡ外,其他各项指未示水平均较前几组高(P<0.05).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A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AⅠ、ApoAⅡ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Apo B、Apo CⅡ、Apo CⅢ、ApoE水平则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高血脂患者血清Apo谱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Apo B、Apo CⅡ、ApoCⅢ、Apo E等水平增高而Apo AⅠ、Apo AⅡ水平降低,支持高血脂患者存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可能性.
作者:张庆华;吕国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昔康类非甾体镇痛抗炎药,半衰期短,耐受性良好,镇痛和抗炎效果较强.临床研究表明,氯诺昔康有可能替代或辅助阿片类镇痛药,用于中等及以上程度疼痛的治疗[1].本科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氯诺昔康联合654-2治疗肾及输尿管绞痛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高艳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从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我们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26例,入院后采用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树超;张建民;刘雪松;程淦云;李晨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肺切缘漏气是肺减容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我院为1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下肺减容手术,术中行可吸收聚乙醇酸(PGA)补片(奈维)加固钉夹缝合器切除肺气肿组织,在减少术后漏气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保富;朱成楚;叶加洪;叶中瑞;马德华;叶敏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 女性,50岁.因左鼻间歇性涕中带血2年余、左鼻塞伴左面部胀痛1个月于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左上颌窦前壁隆起,触及质软,深压痛;张口无受限,左侧硬腭下陷,局限性突出3cm×2cm大小,向右已过中线,表面黏膜完整,触之质软,无压痛,左侧尖牙、第一前磨牙松动;眼球无凸出,视力可.
作者:刘学军;倪丽艳;万汉锋;白光辉;黄加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糖尿病是终末期肾病(ESRD)主要的病因之一,尽管自血液净化技术问世以来,ESRD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仍存在较多并发症,其中以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为常见.
作者:彭健韫;张小如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骨科患者大多卧床时间较长,褥疮的防治一直是较为重要和棘手的问题.由于褥疮的预防远比治疗重要,故我院骨科对脊柱、骨盆、下肢骨折等需长期卧床的褥疮易发患者,选用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的康惠尔透明型溃疡贴预防褥疮的形成,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香云;马文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哮喘大鼠血单个核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5b mRNA和IL-4mRNA的转录表达及布地奈德(BUD)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体重为140~200 g清洁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哮喘组(A组)、BUD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对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血浆中IL-4和IFN-γ水平;采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PCR法测定STAT5b mRNA和IL-4 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 (1)A组血中单个核细胞STAT5b mRNA和IL-4 mRNA的表达均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TAT5bmRNA与IL-4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且两者的表达分别与血浆中的IL-4水平、EOS绝对值呈正相关(P<0.01),与血浆中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 哮喘大鼠血中单个核细胞STAT5b mRNA和IL-4 mRNA的表达增强且呈正相关;布地奈德可以下调STAT5b mRNA和IL-4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哮喘气道炎症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金耀建;宋志燕;陶志华;陈占国;徐伟;王秀娣;陈小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直接或间接的外力对鼓膜的冲击性损伤所致,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由于合并其他外伤,其治疗往往被忽视或治疗不及时,严重时可导致中耳感染和听力下降.为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现对我院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84例84耳的治疗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许惠明;潘黎明;浦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感染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危重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由于机械通气(MV)引发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高达9%~40%[1],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现就我院NICU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收治的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庆生;陈佳佳;沈剑峰;沈建;周永庆;詹仁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微波加热后脱钙骨基质异位诱导成骨中Ⅰ、Ⅱ型胶原mRNA及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微波加热对脱钙骨基质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 将3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为阳性对照组,不加热;B组为实验组,60℃微波加热15min;C组为阴性对照组,100℃水浴加热30min.A、B、C三组均取大鼠左胫骨约0.5cm作为实验材料,将B、C二组骨块分别加热,然后A、B、C三组骨块均制成脱钙骨基质后自体植入大鼠的腹内斜肌,分别于术后6d,12d取材,用原位杂交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Ⅰ、Ⅱ型胶原mRNA进行检测,定量分析ALP的活性,观察微波加热脱钙骨基质诱导成骨中Ⅰ、Ⅱ型胶原mRNA及ALP的表达.结果 (1)术后6d,A、B组随着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出现,Ⅱ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而C组Ⅱ型胶原mRNA表达阴性.(2)术后12d,随着成骨细胞出现及骨组织的形成,A、B组Ⅰ型胶原mRNA出现高表达现象,ALP较术后6d明显增高(P<0.05).而C组未发现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仅形成纤维结缔组织.结论 B组Ⅰ、Ⅱ型胶原mRNA及ALP在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内表达,与A组相似,而C组Ⅰ、Ⅱ型胶原mRNA及ALP在上述细胞内无表达,表明微波加热后仍可保存骨的诱导性.
作者:李新春;杜靖远;毛宾尧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