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苷磷酸化酶与肝癌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

刘维藩;柯昌能;李荣江;何义舟

关键词:肝肿瘤, 预后, 血管生成, 胸苷磷酸化酶, 微血管密度
摘要:目的研究胸苷磷酸化酶(TP)在原发性肝癌(HCC)血管新生化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5例HCC 患者围手术期一般临床资料和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TP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关系;对随访的54例患者作生存分析.结果 (1)肝癌组织T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2)肝癌组织TP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MVD计数分别为16.14±5.11、10.11±4.5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TP的表达与肝癌大小、Edmondson 分级、包膜是否完整、有无门静脉癌栓明显相关.(4)TP表达阳性HCC组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40.0%、66.7%、79.2%;TP表达阴性HCC组则分别为27.4%、31.3%、45.7%.TP阳性HCC组2年、3年复发率明显高于TP阴性组(P<0.01).(5)54例随访患者,TP阳性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结论 TP在HCC血管新生化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HCC术后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胸苷磷酸化酶与肝癌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胸苷磷酸化酶(TP)在原发性肝癌(HCC)血管新生化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5例HCC 患者围手术期一般临床资料和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TP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关系;对随访的54例患者作生存分析.结果 (1)肝癌组织T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2)肝癌组织TP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MVD计数分别为16.14±5.11、10.11±4.5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TP的表达与肝癌大小、Edmondson 分级、包膜是否完整、有无门静脉癌栓明显相关.(4)TP表达阳性HCC组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40.0%、66.7%、79.2%;TP表达阴性HCC组则分别为27.4%、31.3%、45.7%.TP阳性HCC组2年、3年复发率明显高于TP阴性组(P<0.01).(5)54例随访患者,TP阳性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结论 TP在HCC血管新生化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HCC术后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作者:刘维藩;柯昌能;李荣江;何义舟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自1991年Fowler等首次报道腹腔镜结肠癌手术至今,二十余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腹腔镜无论手术从技术操作还是从肿瘤根治的原则上都适用于结直肠外科领域,其对结直肠肿瘤手术的根治效果,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所具有的创伤小、疼痛轻、肠道功能恢复快、能较早进食和恢复活动,住院时间短、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减少肠黏连等优越性,已经得到了证实.虽然腹腔镜技术具有微创所带来的以上诸多优点,但作为一种手术操作,其所致的应激反应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干扰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在应激反应的调节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李海志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小儿股骨干骨折治疗方法比较研究

    非手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相对较少的特点.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逐渐增多,在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将我们在1985-1999年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的20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

    作者:王大明;肖风顺;王德强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价

    目的讨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超声多普勒及DSA检查后施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术后患者用超声及DSA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8例手术患者无脑卒中发生,并且无手术后再狭窄.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有症状、狭窄程度>50%的患者.但因其为预防性手术,对无明确颈动脉狭窄患者不宜过于积极行手术治疗.

    作者:钱海;石祥恩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肝硬化病人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评价肝硬化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Child A、B级肝硬化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37 min,术中出血平均55 ml.无术后出血、腹腔内感染及肝昏迷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3.7 d.结论对于Child A、B级的肝硬化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

    作者:印慨;郑成竹;胡旭光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百忧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联合百忧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方法,对42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口服左氧氟沙星500 mg 1日1次和百忧解20 mg 1日1次;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500 mg 1日1次,疗程4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并测量治疗前后前列腺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试验组NIH-CPSI、HAMD和TNF-α平均下降12.12,15.22,12.26 pg/dl;对照组NIH-CPSI、HAMD和TNF-α平均下降8.47,11.52,8.43 pg/d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结合百忧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吴舟;黄兴端;唐伟雄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19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方法与使用价值.方法完全腹腔镜下行肝部分切除19例,包括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内胆管狭窄并结石等,断肝方法采取超声刀、普通电刀、LigaSure结扎速高能电刀、钛夹、线型切割吻合器、缝合等方法,切除的标本装入标本袋从扩大的脐部穿刺口取出.结果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包括肝左外叶切除及左右肝叶的非规则部分切除术等,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80~320) min.术后住院5~10 d,手术出血100(1~400) ml.均未输血,轻微胆汁漏1例.结论在经过选择的病例中,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是一项有前途的微创外科技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手术野清晰、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较常规开腹手术明显缩短等优点,对于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和开腹肝手术经验的医生,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是可行的,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谢昭雄;王存川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影响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临床观察分析影响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63例,对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0个月~2年,术后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满意,4例有轻度成角,成角<8°,无伴全身感染,局部切口感染2 例,1例(为多发多段骨折)延迟愈合(术后8个月),1例不愈合,再行手术扩髓更换髓内钉加植骨术,手术后14周愈合.余病例全部愈合.本组无发生主钉断裂,无主钉弯曲,无锁钉断裂,有2例出现锁钉松动,但未完全退出.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未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4例少于90°,余可达到90~135°,平均>110°.1例踝关节背屈<12°,影响功能,余均正常.结论重视病例选择,手术技巧,采取有效地扩髓技术,能减少感染、断钉、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作者:陈孔冠;齐伟力;刘克;郭文健;罗滨;姚关峰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3月应用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8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方原;高众;邹得财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术中内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有时来势凶险,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如何明确病因,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对及时手术治疗极为重要.我院自1996-2003年对术前及术中未能明确诊断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11例患者,采用术中内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海锋;邹勤;谢长春;曾宪和;杨向群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1例分析

    患者,男,6岁.因跌伤后枕部头痛2 h入我院.病人无昏迷史,头痛较重.入院查体:神志清,双瞳孔直径0.3 cm,光反应灵敏,神经查体(-).头颅CT:后枕骨骨折,后枕部近横窦处微型血肿,量约2 ml.

    作者:郭林平;甄金殿;孙贞顺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及其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PS)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36例不同程度的PS患儿行PBPV治疗,术前及术后分别测量右室收缩压(RVSP)、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平均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PPG).并对25例(69.4%)患儿术后平均随访(29.6±25.8)个月.结果 36例患儿PBPV术后即刻与术前相比PPG明显下降(P<0.01),25例患儿随访期间PPG较术后即刻进一步下降(P<0.01).无严重并发症及再狭窄发生.结论 PBPV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皆佳,应作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领;王红梅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胰肠不等分吻合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我院自1996年开展胰肠不等分胰肠套入吻合法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共42例,无胰瘘发生,现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赵海东;杨越;赵尚达;田晓峰;柳勤龙;张帆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

    自从1991年Delaitre首先完成了首例成人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以后,1993年Tulman又完成了首例儿童腹腔镜脾切除术.此后,各种有关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报道及其与开腹脾切除手术的对比研究文章大量发表,国内也陆续开展了此项技术.临床资料表明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生理功能干扰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伤口美观等优点.

    作者:徐大华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绒癌脑转移反复多部位出血1例

    患者,女,22岁.头昏、头痛、恶心2 h后呕吐、抽搐、昏迷及大小便失禁入院.检查:血压正常、昏迷、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双侧肢体肌张力(++)、膝腱反射(++)、双侧巴彬斯基征(+).脑CT检查示左侧大脑顶枕区可见(4.6 cm×3.2 cm×5.0 cm)类圆形出血灶,中线结构右移0.8 cm.基础+局麻下行颅骨开窗血肿清除术,术中见血肿周围脑组织异常,清除后留取病理检查.

    作者:韩晓;吕东;申英俊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常见标准化量名称与废弃名称的对照例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颅脑损伤后期严重尿崩症

    本人统计1994-2003年颅脑损伤病人,外伤后1个月出现严重尿崩症9例(不包括外伤后1个月内出现尿崩症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重喜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骨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观察28例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切口于术后11~47 d愈合,平均19.5 d,均未发生感染.结论体型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及术前软组织创伤等可能为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谨慎使用电刀、切口尽量避开损伤软组织及缝合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等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预防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

    作者:王韬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右半结肠癌误诊36例临床分析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本文收集了我院1998年3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右半结肠癌误诊病例3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彦峰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评价电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切开法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腹股疝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62例实施腹腔镜下疝修补术,58例实施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伤口出血、感染、尿潴留、阴囊水肿等)、出院时间、复发率、切口美观指数.结果腹腔镜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切开法组外,其余各指标均优于切开法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较之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确实有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切口美观和并发症少等较多优点,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提供更多更优良的选择方法.

    作者:徐万里 刊期: 2004年第14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