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橄榄桥小脑萎缩的临床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关系

李杰;王允杰;张淑兰

关键词:橄榄桥小脑萎缩, 临床特点,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多系统变性, 正相关性, 阳性结果, 相互关系, 临床工作, 检查, 断根, 报告
摘要: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是多系统变性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诊断根据临床特点、脑CT、MRI可以确定.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OPCA与脑MRI检查阳性结果无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此报告,并探讨其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顺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6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患者放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顺铂加香菇多糖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放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顺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5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有确切疗效.明显提高化疗药敏感性,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作者:余汉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盆腔CT扫描在直肠癌病人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直肠癌细胞DNA倍体测定和临床病理学分析,验证直肠癌术前盆腔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直肠癌术前盆腔CT扫描、直肠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和肿瘤病理学诊断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CT诊断的临床符合率.结果直肠癌CT改变可出现在病程早期,CT判定肿瘤侵袭范围与临床病理符合率为88.5%,诊断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符合率达93.1%.随肿瘤侵袭加深、病变范围扩大及转移,肿瘤细胞DNA异倍体出现率及含量明显增加,肿瘤的影像学改变与细胞DNA异倍体出现关系密切,两者符合率85%~96%,差异显著(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CT扫描显示有明显外周侵袭征象的病例其细胞核DNA异倍体明显增加,与临床病理诊断相符,提示CT在直肠癌患者术前检查中具重要意义,为术前治疗、手术范围确定和估测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鲁明良;郑国宝;张士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伴肌酸磷酸激酶增高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2例报告

    作者发现2例低钾患者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为主的肌酶增高的现象,且随着肌力的恢复很快下降至或接近正常,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月萍;蔡艺灵;韦加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体感诱发电位在椎管内占位显微手术中的监测

    目的评价体感诱发电位(SEP)在神经外科脊髓疾病显微手术中的监测作用,避免或减少医源性脊髓损伤.方法 28例病人行术前、术中SEP全程监测,包括脊髓SEP(SSEP)及皮层SEP(CSEP),术中及时把监测信息反馈给术者.并将术中监测结果与术后疗效对照分析.结果椎管内占位手术在行髓内肿瘤切除时易引发SEP波幅降低及潜时延长.术中监测按Frankel分级D、E级患者波幅较基准电位下降不超过50%,潜伏期延长不超过7%;B、C级患者波幅较基准电位下降不超过40%,潜伏期延长不超过5%.术后不会引起脊髓功能不可逆损害.结论脊髓手术时行SSEP和CSEP联合监测可及时反映出脊髓功能的变化,提高术者术中操作的安全性,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侯为民;黄承光;周晖;卢亦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早期诊断

    本文对我科自1994年1月~2001年12月脑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迟发性脑内血肿42例,占同期颅脑损伤患者的1.8%,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路;李坤正;卢泽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布氏杆菌病合并脑膜炎1例报道

    患者,男,19岁,农民.主因发热伴头痛、大汗、脊柱痛40余天于2002年8月4日入院.4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寒战伴头痛、脊柱痛及全身不适,且乏力、恶心,无呕吐及关节痛,夜间大汗,睡眠差,初口服安乃近10余天,当时体温可下降,过后又复升,体温高达39 ℃.

    作者:尹洪竹;王麟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氟马西尼在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所致昏迷中的诊断与治疗应用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es,BZs)药物中毒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比较了32例氟马西尼治疗的BZs药物中毒患者与33例对照组一般对症处理的疗效.结果氟马西尼组较对照组可明显缩短BZs中毒患者入院后昏迷持续时间和留观时间(P<0.01),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氟马西尼在诊断和治疗BZs中毒昏迷患者中有显著疗效.

    作者:龙允杰;邱联群;梁宏宇;刘晓俊;何建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双侧额叶血肿经大脑镰下入路行对侧血肿清除术

    经大脑镰下入路行对侧血肿清除术,可减少对侧颅底压力,避免脑组织疝出,这样至少可保全一侧额叶脑组织,使损伤减少到低的程度,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吴泉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睡眠的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人的一生中有1/3时间是在睡眠中渡过的.根据睡眠过程中所记录的脑电图、肌电图、脑内温度和眼球运动情况,睡眠共分五期,其中Ⅰ~Ⅳ期称非快速动眼(NREM)睡眠期,另一期称快速动眼(REM)睡眠期.一次睡眠由觉醒、REM睡眠和NREM睡眠三者循环组成,每昼夜经历3~5个循环周期.

    作者:肖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及胸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对鉴别良恶性疾病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ELISA)法检测2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1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水中VEGF的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水中VEGF的含量分别为(787.3±82.9) pg/ml、(3 390.9±468.5) pg/ml,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P<0.01).两组胸水/血清VEGF比值也存在差异(P<0.05).血清VEGF+胸水VEGF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特异性为94.4%,敏感性为65.3%.结论血清和胸水中VEGF的测定有利于良恶性胸水的鉴别.

    作者:陈彦凡;谭映霞;江松福;陈少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肾皮质腺瘤2例报告

    肾腺瘤为肾实质发生的肿瘤,因有临床症状就诊而被发现者较少见,我院自1988-2002年共确诊2例有症状肾腺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永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Miles术后结肠外置口肠腔内置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乙状结肠外置口肠腔内置管的临床应用,研究和体会该方法在预防术后腹部主切口感染和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上的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3例低位直肠癌病例,手术按Miles标准术式进行,其中241例采用乙状结肠外置口肠腔内置入橡胶管,橡胶管接袋法;212例采用传统的乙状结肠外置口直血管钳夹闭法.对术后腹部主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和外置口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肠腔内置管组中腹部主切口Ⅰ期愈合率为98%(236/241),而直钳夹闭组腹部主切口Ⅰ期愈合率为81%(172/212);术后平均住院日,置管组为10.5 d,而夹闭组为15.6 d.两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置管组无严重造口周围皮炎、造口狭窄发生.结论 Miles术后外置乙状结肠腔内置管可达到降低腹部主切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造口周围并发症发生的目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红军;王荣;王春荣;王曙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肛门吻合口近端减压管在急症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的应用

    随着一期吻合术的成功率提高,更多的病得益于此术,但仍有部分病人失败而发生吻合口瘘,给病人带来心身负担,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应用经肛门吻合近端置管减压,取得了良好的预防作用,现回顾报告如下.

    作者:高智亭;吴潼;李荣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早期处理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5例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处理、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患者13例在6周左右痊愈,2例仅需短期尿道扩张痊愈.一次治愈率86.7%.无阳萎及尿失禁.结论尿道会师加膀胱颈口会阴牵引复位术是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宏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导向化疗对组织和细胞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导向技术术前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ADM-3H11对20例胃癌病人术前行选择性动脉导向化疗.选择6例胃癌病人局部灌注阿霉素(ADM)作为对照组,并对术后标本进行观察.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在导向治疗组中有60.0%(12/20)病例出现癌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浆凝固、细胞间质出现炎细胞浸润,这些变化以中度为主,重度及轻度变化较少.而对照组肿瘤细胞变化不明显.结论作为胃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ADM-3H11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吉瑞;郭文斌;姜清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倾斜仰卧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盂结石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肾盂结石时患者的较佳体位.方法 98例单纯肾盂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分别采取仰卧位(组1)和倾斜仰卧位(组2)B超定位、ESWL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次数、冲击次数、需特殊处理的输尿管石街和ESWL后3个月结石排净率.结果治疗次数,组1为(1.76±0.69)次,多于组2(1.22±0.51)次,P<0.001;每次治疗的冲击次数,组1为(2 385±189)次多于组2(2 275±293)次,P<0.01;需特殊处理的石街,组1(22.45%)高于组2(4.08%)(P<0.01);结石排净率,组1(83.7%)低于组2(95.9%)(P<0.05).结论倾斜仰卧位ESWL治疗单纯肾盂结石,在降低治疗次数和并发症的情况下能取得较仰卧位更好的疗效.

    作者:桂西青;郑克立;詹鸣;郭德荣;王桂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以真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1例报告

    患者,女,40岁.主因间断发热2个月伴头痛、恶心、呕吐半个月入院.该患者生于东北,在香港居住10余年.发病后在香港医院做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抗炎治疗无效,并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及视物不清症状,遂回当地医院住院.既往有乙肝病史20年.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瘫延迟诊断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及探讨大连市脑瘫患者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方法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结果对脑瘫延迟诊断有影响的因素有脑瘫的类型(四肢瘫)、患儿父母的城乡分布、是否为初诊发现.结论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消除城乡差别、普及脑瘫的常识、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及建立高危新生儿病例的长期监测都将成为减少脑瘫患儿延迟诊断的重要举措.

    作者:高晓虹;李润洁;曲宸绪;李晓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神经心理学现状与展望

    神经心理学是从神经学角度研究心理学问题,即以脑作为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研究脑与心理的关系.在国外,神经心理学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前苏联学者Luria<神经心理学原理>(1973)一书的发表奠定了近代神经心理学的基础.Sperry因其割裂脑的研究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作者:高素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橄榄桥小脑萎缩的临床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关系

    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是多系统变性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诊断根据临床特点、脑CT、MRI可以确定.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OPCA与脑MRI检查阳性结果无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此报告,并探讨其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李杰;王允杰;张淑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