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合理选用及进展

夏思良

关键词:心房颤动,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效果, 治疗手段, 文献综述, 临床医生, 合理选用, 合理化, 个体化, 发病率, 年龄, 国内
摘要:心房颤动 ( atrial fibrillation , AF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或伴随器质性心脏病而升高,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近年来兴起许多新的AF的治疗手段,为使其治疗更趋合理化、个体化,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用于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选用及进展,结合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如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于C-反应蛋白(CRP)的基础研究和检测方法的进步,尤其是定量检测和快速检测的出现,使CRP成为检验和临床的热点内容,国内外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价值得以重新发掘,现简要介绍其进展.

    作者:敬华;陈兴明;杨晋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7例分析

    本院自1994年7月~2002年12月共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发脑梗死7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其临床诊断依据为:使用呼吸机≥48 h后发生肺部炎症,体温≥37.5 ℃,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肺部可闻及湿罗音,外周白细胞增多(10×109/L),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浸润阴影或出现新的浸润阴影.病原学检查:支气管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由于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明显延长患者在ICU的入住时间,应引起重视.

    作者:申捷;彭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部手术后并发乳糜腹的探讨

    胃癌、胰胆管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上腹部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并发乳糜腹及感染较为严重而罕见.通过成功抢救病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无痛性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20 d入院.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B超、CT示胆总管梗阻,有软组织影,诊断为胆管癌,肝门淋巴结转移可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清扫肝门、胰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胰空肠端侧吻合、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胃空肠端侧吻合,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报告为胆总管下段中分化腺癌.术后第5天因腹痛、腹胀,局部有压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T 39.2 ℃,WBC 28.07×109/L,N 0.88,而引流管无液流出.手术探查见腹腔内约2 500 ml黄白色稀薄液,各吻合口通畅、完好无漏,无明确瘘口,清理后于右上腹、左下腹置管引流.每日引流黄白色液1 000~1 500 ml,静置后分层,下层乳白色,上层淡黄色,乳糜试验阳性,脓细胞(++);口服美蓝后腹腔液无蓝染,腹腔液淀粉酶正常.诊断为手术创伤致乳糜腹并感染,给低脂饮食,用20%中链脂肪乳、20%白蛋白、氨基酸及葡萄糖等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并每日经右上腹引流管持续滴注式灌洗腹腔2次,每次用生理盐水1 000 ml+庆大霉素16万U+0.5%灭滴灵100 ml,左下腹引流管保持非负压引流通畅.体温、血象逐渐恢复正常,腹腔灌洗液清亮,引流量减少,2周后拔管,住院41 d治愈出院.

    作者:罗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家族性室性心律失常15年随访观察

    我们收治1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儿时,发现其家系三代中有4例女性成员的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其中3例心电图证实为短阵双向性室速,报道如下.例1,第3代,女,16岁,于1985年4月因发热到当地就诊,听诊发现心律失常.既往生活如正常儿童,无紫绀及蹲踞现象,无心慌气喘.住院体检生长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3次/min,频发室性早搏,反复发作短阵多形性室速,心室率144次/min.右房、右室肥大,P-R间期和Q-T间期正常,早搏后U波增高,X线示:心影略增大,肺动脉突出,心尖部圆隆,两肺门阴影增深.超声造影证实心房水平处分流,确诊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给予乙胺碘呋酮0.2 g每日3次口服,治疗半年,多次复查心电图,仍为频发室早与室速,治疗无效停药.

    作者:杜凤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23例创伤性腹部外伤早期并发MODS的救治体会

    笔者对我院23例由创伤性腹部外伤引起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作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我院急诊中心自2001年3月~2002年8月收治23例由腹部外伤引起的MODS病人,其中因机动车撞压伤14例,重物砸伤6例,高空坠落伤3例.男19例,女4例.均为闭合性腹部损伤,单器官损伤3例;复合损伤20例,具体伤情如下:肝破裂13例,脾破裂6例,胰腺损伤6例,胃十二指肠损伤6例,肾损伤3例,并发多发肋骨骨折13例.所有病人入院时均有失血性休克,血压0~75 mmHg,平均46.5 mmHg.并均在入院8 h内出现MODS,其中所有病人均出现呼吸衰竭,并发心衰14例、早期无尿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6例.本组Carric分期皆为Ⅳ期,两个脏器衰竭20例(86.9%),3个脏器衰竭3例(13.1%).两个脏器衰竭死亡16例,3例3个脏器衰竭病人全部死亡,死亡率69%.

    作者:刘金芳;李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血红蛋白浓度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的浓度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率和1、3、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剂量率腔内后装照射加外照射放射治疗.治疗前、中、后均测定血红蛋白(Hb)浓度.根据治疗前Hb的浓度分贫血组(Hb<120 g/L)和正常组(Hb≥120 g/L),放射期间根据(Hb)浓度变化分为(Hb)升高组和降低组.结果 Hb浓度可影响宫颈癌的局控率(CR),对Ⅱ、Ⅲ期患者,Hb浓度越低,CR率越低,P<0.05.Hb浓度影响宫颈癌各期的生存率,特别是Ⅲ、Ⅳ期患者,Hb浓度低组较正常组1、3、5年生存率低,P<0.05.放射治疗期间血红蛋白的变化对宫颈癌Ⅱ~Ⅳ期病例的生存率有影响,P<0.05.结论 Hb浓度降低可使血液中血氧含量下降,Hb的浓度升高或正常可使宫颈癌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提高.

    作者:杨志雄;廖思海;梁荣;黄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45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3年1月~2002年6月共施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4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5例中男37例,女8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6.5岁,60岁以上11例.鳞癌28例,腺癌12例,鳞腺混合癌1例,小细胞癌1例,肺泡细胞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TNM分期:Ib 1例,IIa 1例,IIb 16例,IIIa 25例,IV期2例.术前所有病人均行常规肺功能测定,其中MVV、FEV1占预计值50%~60% 16例,其余病人均大于60%.1.2 手术方式 (1)支气管楔状成形肺叶切除术23例;(2)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12例; (3)隆突成形一侧肺切除3例;(4)支气管肺血管双成形术7例,其中肺动脉楔状切除成形术3例,肺动脉壁纵形切除成形术4例.

    作者:苏祖栋;郭祥云;涂远荣;李旭;林敏;王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的研究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病人血浆Ghrelin水平,分析其与糖、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方法测定30例正常对照及54例2型糖尿病病人清晨空腹Ghrelin水平,及部分病人OGTT时Ghrelin的变化. 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Ghrelin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2),并与胰岛素(insulin)水平呈负相关(r=-0.554,P<0.01).其中体质量正常亚组病人空腹Ghrelin低于正常对照组(P=0.049);而超重亚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01).高血脂亚组病人空腹Ghrelin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脂正常亚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5).病人行OGTT后血浆Ghrelin水平下降(P=0.005). 结论 (1) 2型糖尿病病人清晨空腹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与insulin水平呈负相关;在糖负荷后血Ghrelin水平有明显下降;(2) 2型糖尿病伴超重或高血脂时空腹Ghrelin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降低.而血脂正常的病人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毛微波;郭晓蕙;高妍;徐国宾;唐朝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合理选用及进展

    心房颤动 ( atrial fibrillation , AF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或伴随器质性心脏病而升高,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近年来兴起许多新的AF的治疗手段,为使其治疗更趋合理化、个体化,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用于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选用及进展,结合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夏思良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肺炎性假瘤13例误诊分析

    肺炎性假瘤是肺实质内一种形态学上类似肿瘤,而在组织学上则是由炎性细胞和缺乏有丝分裂的完全成熟的成纤维细胞所组成的增生性瘤样病变,多继发于肺部感染.其发病率居肺部良性肿瘤的第三位,约占30%[1],因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常易与肺癌、结核球及肺内其他良性肿瘤相混淆,误诊率较高.我院于1980年2月~1999年10月共收治肺炎性假瘤15例,术前误诊13例,误诊率86.7%.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郝武森;舍布格;蒲新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监测

    多器官或系统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迄今尚无特异治疗方法.通过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技术,连续、动态、定量地对生命系统或器官功能的变化进行监测,综合分析监测结果,确定其临床意义,早期发现器官功能不全,并早期进行连续的综合干预治疗,是降低高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徐鑫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部包块低热

    1 病例报告患儿,女,6岁.以腹部包块,偶尔伴有低热,腹部疼痛7 d,于2001年9月28日入院,入院7 d前患儿母亲无意中发现患儿腹部脐右侧有一包块,如中拳大小,压之患儿无特异表情,此后家属渐加注意,见患儿吃、喝、二便、睡如常.有时挤压肿块时有疼痛表情,用手摸前额时仍有发热,但未测量体温,至入院前3 d,家属触摸肿块时,腹痛加重.故来医院就诊.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过去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肝炎、结核等病史.入院后查体:T 37 ℃,P 80次/min,R 20次/min,Bp 90/60 mmHg,神志清楚,发育营养中等,无痛苦表情,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等异常.头颅对称,毛发分布均匀,无贫血外貌,面部表情自若.五官未见异常,咽红,扁桃体中度肥大,潮红.颈软、颌下淋巴结略大,光滑,活动,有压痛.甲状腺不大.胸部对称、呼吸动度均匀.心尖搏动于左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左右,心界不大,无明显杂音.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外生殖器、肛门外观无异常,神经系统未查及异常.专科情况:腹部轻度膨隆,特以右侧明显,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曲张静脉.肝脾未触及,于脐右稍偏上可触及一中拳大小中硬包块,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有活动度,加重时有胀痛.腹壁软,无肌紧张,无腹水,肠鸣音可闻.

    作者:张甦源;曹红;张龙;张一亥;陈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二次谐波显像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对临床怀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检查,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能力.方法临床怀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47例.采用美国HP 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 MHz.该仪器配有二次谐波超声显像功能,在标准的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至心尖部的左室短轴、心尖四腔及二腔切面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壁各节段的厚度.结果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在17例(36.17%)的常规二维超声图像不佳的患者中获得满意的图像,所有患者获得了准确的测量结果并明确了诊断.结论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尤其对非梗阻性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更大的帮助.

    作者:孙志丹;郑智超;魏刘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1,6-二磷酸果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心室复极不同步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近年研究表明QTd增加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的预测价值[1],已被视为预测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因素,本文用1,6-二磷酸果糖(FDP)辅助治疗40例老年AMI患者,旨在观察该药对AMI后QTd、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洪国;张玲;王崇慧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侵犯左心房的右侧Ⅲb期中心型肺癌扩大切除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侵犯左心房的中心型Ⅲb期肺癌扩大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0例侵犯肺静脉基底部心房汇合处的中心型Ⅲb期肺癌,其中行手术扩大切除18例,非手术治疗22例.结果手术组比对照组1、3、5年生存率高,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肺或肺叶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左心房切除范围不超过30%,术后加强防治肺水肿和健侧肺感染,手术安全可靠,并能延长侵犯左心房的Ⅲb期肺癌病人的生存时间.

    作者:洪喜鹏;张时明;罗书强;方志潮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尿中三种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评价

    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铜蓝蛋白(CP),探讨这三项指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MA、TRF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CP采用ELISA法.结果 DN Ⅰ组,TRF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CP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有显著性差异.在DN Ⅱ组和DN Ⅲ组,三种蛋白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蛋白单独或联合检测的阳性率:MA 48.15%、TRF 44.44%、CP 48.15%、MA+TRF 66.67%、MA+CP 70.37%、TRF+CP 62.69%、MA+TRF+CP 74.07%.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MA、TRF和CP均可在尿中出现,以TRF出现较早((P<0.05).三种蛋白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单独检测的阳性率有显著性提高((P<0.05).

    作者:王青;谢田刚;崔弈文;安晓华;乔维洲;于晓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进食膳食纤维食品后2小时血糖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进食膳食纤维食品后2 h的血糖变化特点.方法 (1)选取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他们的空腹血糖、进食膳食纤维早餐后2 h血糖和糖尿病早餐后2 h血糖;(2)问卷调查试验对象对膳食纤维食品的评价,评价包括口感、饱腹感和总体感觉.结果 (1) 2型糖尿病患者进食膳食纤维早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进食糖尿病早餐2 h后血糖(F=4.683,P<0.05);(2) 绝大多数实验对象对膳食纤维食品的口感、饱腹感及总体感觉评价良好(88.5%).结论进食膳食纤维食品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

    作者:关向东;陈炼;林少珊;杨路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肠内营养支持对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补充营养素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择期手术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术前3~5 d及术后2~3 d起,采用基本膳食+均衡营养素200 g/d+蛋白粉20 g,口服或管饲;对照组术前术后均采用基本膳食.结果治疗组手术前后体质量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体质量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臂围(M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两组病人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Hb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Hb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负氮平衡得到纠正,而对照组仍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结论择期手术肿瘤病人手术前后早期合理地供给充足热能和蛋白质等营养素,满足病人由于手术创伤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的营养需求.术后病人体质量稳定,没有营养不良发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对术后病人的伤口愈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改云;裴迎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临床研究现状

    1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临床研究现状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有40余种,大多处在Ⅰ期或Ⅱ期临床,只有少数进入了Ⅲ期临床.下面按作用机制分类介绍几种比较突出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试验情况.

    作者:李喆;华积德;闻兆章;曹贵松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