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肺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曹中良;罗欣;温立新;刘通;曹祖尧;孙盛利

关键词:全肺切除术后, 心血管并发症, 吸气肺活量, 小细胞未分化癌, 最大自主通气量, 中心型肺癌, 肺功能检查, 心血管病, 临床资料, 经验总结, 分期, 预计值, 心电图, 实测值, 大细胞, 治疗, 腺癌, 人行, 年龄, 鳞癌
摘要:1980年2月~2000年6月我们对52例中心型肺癌病人行一侧全肺切除术,现就一侧全肺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12例,年龄42~56岁.鳞癌4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6例,大细胞未分化癌3例,腺癌2例.TNM分期(肺癌新TNM分期,1998年张大为教授翻译):Ⅱb期14例,Ⅲa期38例.右侧全肺切除31例,左侧全肺切除21例.肺功能检查情况:第一秒用力吸气肺活量(FEV1)>3 L 30例,2.3 L70% 29例,60%75% 29例,60%关键词:全肺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吸气肺活量小细胞未分化癌最大自主通气量中心型肺癌肺功能检查心血管病临床资料经验总结分期预计值心电图实测值大细胞治疗腺癌人行年龄鳞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进展

    肺癌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已有很大的发展,现重点将其分述如下.1 痰细胞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是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其特异性高.痰检阳性率一般和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是否符合咳痰要求及痰检次数有关.送检3次其阳性率可提高到70%~80%.目前正在探讨痰液的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2 影像学检查2.1 CT及MRI检查 CT特别适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病灶内钙化、空泡、空气支气管征、空洞及胸膜凹陷等征象均优于常规CT,螺旋CT尤其对孤立性肺部结节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MRI适用于中、晚期的中央型肺癌或手术后、放疗后病人的检查.

    作者:薄维娜;陈智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纵隔型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6例报告

    本文报告6例甲状腺肿位于前、中、后纵隔,形态不同,大小各异,并有异位于纵隔2例,手术均获成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86-1999年共收治较为特殊的纵隔型甲状腺肿6例,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0~62岁,患者多数在41~55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体格检查、X线胸片,4例经颈部B超、CT检查,术前确诊4例,1例术前诊断胸腺瘤,1例诊断气管支气管囊肿,见表1.

    作者:张晓阳;赵东;王永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自身免疫性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

    1 自身免疫性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AIDAH)的病因和疾病名称病因:病因是由自身免疫性抗体产生的肺泡部位小血管炎(毛细血管炎或血管内皮炎)而引起的肺泡出血.临床表现有痰血或咯血,常非局限于肺亦多累及到肾或其他部位的血管,累及肾时则有肾小球肾炎的尿液和肾功能的异常.本组疾病的名称:由于自身抗体和病情不同而引起的疾病亦不同,其包括抗基底膜抗体病(ABMA病),其中有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 pasture's syndrome,GPS);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介导的血管炎,其中有韦格肉芽肿(WG)、镜下多动脉炎(MPA)、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稀少免疫性肾小球肾炎(PIGN);以及特发性迅速进展肾小球肾炎(IRPGN),胶原血管病(SLE),免疫缺陷(骨髓移植、AIDS),此外尚有可能由自身免疫引起的外源性病因或药物(D-青霉素胺、可卡因),特发性肺铁黄素沉积症(IPH).

    作者:陶仲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支气管结石手术治疗(附36例分析)

    目的通过支气管结石手术治疗,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分析36例经切肺手术证实的支气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改变.结果 36例患者男24例,女12例,男女比2∶1,平均年龄39岁(15~67岁).咳嗽、咯血是常见的症状,仅2例有咳石.结石部位右侧28例,左侧8例.X线上常见表现为病变部位和相应肺门钙化、肺实质的浸润.21例纤支镜检查发现腔内乳头状新生物、管口闭塞伴充血、管口狭窄等改变,仅2例见结石.术后病理表现为病灶远端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纤维化、肉芽组织形式,甚至造成局部肺不张,黏膜溃疡.结论临床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X线及CT表现结合纤支镜检查能对此病作出诊断.

    作者:成柏君;薄维娜;艾星浩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化疗辅以胸腺因子D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耐多药肺结核(MDR-PTB)采用胸腺因子D(TFD)辅助治疗疗效.方法 50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抗痨辅助胸腺因子D 10 mg,隔日1次,肌注.对照组单用化疗药物.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84%,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88%,空洞闭合率39.2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2年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9.5%和5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因子D辅助治疗肺结核有一定价值.

    作者:杨瑞;宋言峥;王珍珍;吴崇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难治性哮喘的药物治疗

    难治性哮喘也称顽固性哮喘,多见于生症慢性型、激素依赖型(corteriod-sensitive asthma, CSA)或激素抵抗型(corteriod-resistance asthma, CRA)等,此类患者对茶碱类、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平喘药多不敏感,难治而严重,时呈哮喘持续状态.

    作者:陈小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肺部单发结节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单发结节影像学检查对病变性质判断为临床医生关注,现结合相关文献作一简要综述.1 肺单发结节发病及临床肺单发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一般是指直径为2~4 cm的肺周围性孤立性病灶,多数SPN并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常在胸部X线体检时发现.SPN虽良性病变居多,但在实际工作中判断良性、恶性是常遇的难题.在SPN中,炎性肉芽肿及支气管肺癌,占据SPN的80%左右,前者又以结核瘤为多见.其他有肺错构瘤、单发转移灶、支气管腺瘤、炎性假瘤、球形肺炎、肺梗塞灶及肺动静脉瘘等则相对少见.其治疗方法不同,支气管肺癌、腺癌及单发转移癌通常需要外科手术,良性病变如肉芽肿或错构瘤则多采取内科治疗或只需密切观察.

    作者:闫钟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肺癌外科治疗进展

    支气管肺癌手术为主的多学科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手段.目前肺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1 扩大性肺癌根治术1.1 肺癌侵犯胸壁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可以被切除彻底,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延长生存的目的.胸壁切除范围应包括受累的肋骨及其上、下的肋间组织,切缘距肿瘤至少4 cm以上,如肋骨的松质骨受累,还应将该肋骨整根切除,以免骨髓腔内的播散.肿瘤侵犯局限于壁层胸膜时,如肿瘤与胸膜仅是疏松粘连,可作胸膜外剥离;反之,如肿瘤与壁层胸膜紧密粘连,应作连同胸壁的整块切除.对于扩大性切除难以耐受的病例、术前接受过放疗者,也应考虑作胸膜外剥离.McCaughan等报告了125例肺胸壁联合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在未切除或不完全切除的48例中,生存没有超过12个月者,完全切除者5年生存率达到42%.

    作者:施建新;高成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红霉素对部分呼吸系统疾病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红霉素(erythromycin,EM)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且疗效也被肯定.近年人们发现红霉素除抗菌作用外,还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红霉素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加以综述.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DPB是双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的弥漫性炎性改变.病理损害的特点是:细支气管壁增厚,伴有淋巴细胞、血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在细支气管壁内及周围聚集,炎症渐向外周细支气管扩散[1,2].

    作者:刘振桐;王承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水患者胸水TNF-α测定的临床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由体内的单个核细胞(PBM)和肺泡巨噬细胞(AM)产生的一种生物活性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与肿瘤、炎症、慢性感染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已有报道肺癌患者产生TNF-α能力明显下降,肺部炎症患者TNF-α活性明显增强[1].本研究测定了30例结核性胸膜炎和28例恶性胸水TNF-α活性水平,并探讨其在良恶性胸水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肺肿瘤刷检脱落细胞端粒酶检测对30例中心型肺癌的诊断

    目的通过对肺癌刷检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30例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对比检测肺癌刷检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肺癌活检病理学检测、肺癌刷检涂片检查癌细胞3种方法对肺癌诊断阳性率的差异,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30例中心型肺癌行肿瘤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刷检以检测其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刷检涂片癌细胞检查.端粒酶PCR-ELISA试剂盒进行端粒酶活性半定量测定.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30例患者肿瘤刷检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86.7%(26/30),肿瘤组织刷检涂片查癌细胞及活检组织病理切片阳性率分别为90%(27/30)及80%(24/30),3者联合使用,肺癌诊断阳性率提高至100%.结论肿瘤刷检脱落细胞端粒酶检测、肿瘤组织刷检涂片查癌细胞及活检组织病理切片,3种检测方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肿瘤刷检脱落细胞端粒酶检测可作为肿瘤活检及刷检结果的补充,为中心型肺癌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测手段,以提高其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雷霆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气管-主支气管病变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3例分析

    本文对我科1998年4月~2000年5月收住院13例气管-主支气管病变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原因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1 临床资料1.1 年龄、性别男8例,女5例,年龄27~65岁,平均48岁.1.2 主要症状咳嗽13例,气喘12例,吞咽困难1例.1.3 体征双肺吸气及呼气双相哮鸣音8例,颈部鼾音5例.1.4 X线表现 5例常规胸片未见异常,3例局限性肺气肿,2例阻塞性肺炎,3例左右主支气管轻度狭窄.

    作者:吴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脑外伤后继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防治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外伤、炎症、出血等引起的肺水肿称为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或中枢性肺水肿.我科于1988-1999年发现并治疗由脑外伤引起的NPE 1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大年龄68岁,小年龄6岁,平均31.8岁;车祸伤11例,打击伤2例,坠落伤2例;广泛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1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3例,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GCS评分8~6分9例,5分以下6例;术前发生脑疝者10例.15例中有13例作了开颅手术.NPE出现时间早于伤后8 h,迟于伤后第5天,而以伤后第3天为多,占64.1%.

    作者:周文科;周国胜;周杰;左佑;冯光;黄立勇;史耀亭;张新中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肺癌的诊治进展

    胸部X线检查对于肺癌的诊断存在3个主要问题:(1)X线早期诊断肺癌仅6%~15%;(2)进展期肺癌的X线诊断有10%~15%的误诊率;(3)对于手术切除可能性的估计比较困难.CT及MRI检查则能突破普通X线检查对肺癌诊断的限度.对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手术的可能性,TNM的分期具有更可靠的依据及价值.

    作者:张国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治疗呼吸衰竭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NBIPAP-SIMV-PSV)组合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BIPAP-SIMV-PSV,监测并比较通气治疗前、治疗后2 h、4 h、HR、RR、Bp、PaO2、PaCO2和SaO2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比较:通气治疗后HR、RR明显减慢;PaO2与SaO2显著提高;PaCO2显著下降;Bp无明显变化.全部病例经2~4 d通气治疗后病情稳定,脱离呼吸机.结论 NBIPAP-SIMV-PSV可明显改善呼吸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迅速提高PaO2与SaO2值,有效降低PaCO2值.能明显改善人机同步性能,更节省呼吸功,患者更舒适.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P<0.01),显著减少医疗费用,可作为治疗COPD合并早、中期呼吸衰竭的一种简便、迅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茅尧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腰骶部右臀部疼痛脓肿高热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0岁.因腰骶部、右臀部疼痛2 a,局部脓肿伴高热3 d.于1999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始感腰骶部、右臀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不敢弯腰.曾在外院诊为僵直性脊柱炎,治疗无效.近3年来局部红肿热痛,出现脓肿伴高热,体温达39.4 ℃,右下肢麻木.大便稀软,每日2~3次,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无腹痛腹泻,饮食如常.无咳嗽咳痰及盗汗.否认肝炎、肺结核病史和外伤史.体格检查:T 39.4 ℃,P 88次/min,R 22次/min,Bp 105/67.5 mmHg.精神可,消瘦,慢性病容,痛苦貌,各区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包块,肝脾肾(-),腰骶、右臀部可见40 cm×25 cm红肿区,压痛,波动感明显.右下肢感觉迟钝,活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赵远思;赵秋芹;李东亮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术后呼吸功能障碍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术后病人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尤以剖胸手术和上腹部手术为严重.本研究采用麻醉医师特有的专业技术与方法,对剖胸术后病人进行呼吸功能治疗,以期改善术后病人的呼吸功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剖胸手术病人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6.8±1.9)岁.其中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或弓下吻合术34例,纵隔手术6例.手术切口均为左后外侧肋间切口.术前经查体和各项辅助检查证实无严重心肺疾患,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基本相似,麻醉与手术时间大致相同.

    作者:滕金亮;戴玉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肺癌介入治疗进展

    1 经支气管镜局部瘤体药物化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尤其是管内型及管壁浸润型者,于瘤体内注入敏感化疗药物,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用于失去手术机会尤其出现气道阻塞的病人.该方法操作简便,全身副反应轻,并发症少,是一有效姑息疗法.选用Olympus NM-8L、NM-3K等型号注射针.常用化疗药物有阿霉素(ADM)10 mg、顺铂(DDP)10 mg、长春新碱(VCR)1 mg、环磷酰胺(CTX)200 mg等,常2种药物联合应用,依据肿瘤组织学类型选择.常规经鼻插入支气管镜,看到瘤体后经支气管镜操作孔道送入注射针,直视下将针头部推出,刺入瘤体深度3~4 mm,于瘤体中央及周边多点注射药物,每周治疗1次,4~6次为1个疗程.

    作者:刘忠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肺癌化疗进展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我国城市男性肿瘤的首位.据国外资料统计,肺癌患者5年标化生存率在8%~14%.约占65%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不得不求助于化疗.

    作者:陆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对有创通气所带来严重副作用认识的深入以及传感技术和人机连接界面材料的不断改进,经鼻/面罩实施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iation,NIV)逐渐增多.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NIV的有效性和可依从性,认为HIV在各种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正在成为急性呼衰(特别是COPD呼衰)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1].2000年由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病学会和欧洲危重病学会共同召开的世界无创通气大会对NIV实施的合理性、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达成一致共识,并为NIV的发展提供指南[2].本文就此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张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