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东民;王健生;王宪文;任宏;陈武科;石景森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6年5月~1999年12月收治且资料完整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7例的手术后原发灶和淋巴结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术前化疗组62例,单纯手术组35例.结果原发灶组织学完全缓解7例,4例原发灶无癌细胞残留:但1例有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7例病变仅仅浸及黏膜下.术前化疗组纵隔淋巴结转移比例和转移度分别为16.1%和4.7%,单纯手术组为65.7%和34.2%,术前化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比例和转移度分别为25.8%和6.6%,单纯手术组为48.6%和12.0%,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化疗对转移淋巴结有治疗作用,术前化疗组手术后转移淋巴结的完全缓解率较低可能是食管癌术前化疗+手术治疗后远期效果不佳的原因.对术前化疗有效的患者,原发病灶的完全切除和区域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十分重要.
作者:常东民;王健生;王宪文;任宏;陈武科;石景森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院自2000年7月~2001年2月,对6例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RA)患者进行免疫吸附法(immunoadsorption,IA)治疗,现将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治疗对象本组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30~54岁,病程4~10年不等.均符合1987年修正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分类标准.按美国风湿病学会确定的关节功能障碍分级,2例患者达Ⅱ级,4例患者达到Ⅲ~Ⅳ级.全部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仍反复发作,病情持续加重,为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RA).
作者:杨尽梅;潘丽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肝癌破裂出血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进行TACE治疗的23例肝癌破裂出血临床资料.结果血管造影找到出血部位者有18例(78.3%),未找到出血部位者有5例,其中1例推注碘油后找到出血部位.TACE有效控制出血者有20例(87.0%),其中5例于1~2个月内死于肝功能及全身衰竭,平均生存8.1个月,生存1年以上者8例,长者3年7个月,其余3例止血不满意者于24 h内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 TAC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不能外科止血治疗者至关重要.
作者:谭小新;周涛;王峰;高亚杰;刘基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年20例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前胃镜和X线钡餐造影诊断率分别为30%和15%.全组手术切除率90%,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5%、19.2%.其中单纯手术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16.2%、16.2%,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8.3%,16.2%.结论重视内镜直视下胃恶性淋巴瘤的特点并改进活检取材方法,以及联合X线钡餐造影、CT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放疗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
作者:王晓红;顾凤元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血/尿淀粉酶、脂肪酶检测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常用实验室方法,但是这些酶的实验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人意.近来荧光免疫法测定胰蛋白酶原-2层析法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检测试纸条,被许多专家推荐为急性胰腺炎筛选试验.1 α-淀粉酶α-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此外,肝脏、输卵管也分泌,精液、乳汁中也存在.α-淀粉酶检测主要采用碘淀粉比色法、酶联-4-基酚糖苷测定法等,碘淀粉比色法简单、快速且价廉,现在仍被许多实验室延用.但需手工操作,蛋白碘相互作用干扰、需要空白及试剂缺乏稳定性等,影响其应用.
作者:刘振元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们搜集了16例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病人(包括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进修期间治疗的6例病人)对其临床及影像学加以分析,并采用显微镜下切除囊肿及囊内用碘酒灼烧等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4~45岁,平均25.5岁.病程0.6~3.5 a,平均1.5 a.1.2 临床表现本组16例出现根性疼痛者8例,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有痛、温与触觉分离者8例;有肢体运动障碍者9例;有典型脊髓半切损害者3例,大、小便失禁者5例,合并皮毛窦或脊柱裂者7例.
作者:罗新名;刘正义;高玉松;张亚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药物治疗1.1 口服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已有多年.口服4~6 g/d,可使64%~77%患者产生良好的效果.临床及内镜检查缓解后,一般以2 g/d维持治疗至少1年.如病情复发,仍需加大至4 g/d.严重病例可加用或改用糖皮质类固醇.SASP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药物热、皮疹、食欲减退、贫血及中性粒细胞缺乏等,其发生率与用药剂量有关.近年来采用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IBD.5-ASA是SASP在结肠分解后产生的发挥治疗作用的成分;但5-ASA口服后容易吸收,因此,到达结肠的浓度不高,故目前正研究多种5-ASA新制剂,旨在减少5-ASA吸收,提高到达结肠的药物浓度.
作者:黄中伟;杨大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本文通过检测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研究IL-6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该病活动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女性RA患者40例,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RA的诊断标准[1],均为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998年8~11月住院及门诊病人.年龄26~69岁,平均(50.8±12.7)岁,病程4个月~30 a,平均(6.3±7.9) a,全部为活动期患者.检测前6个月未服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所有患者均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及内分泌病史,肝肾功能正常.对照组为性别、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来自体检的健康妇女39例,年龄27~71岁,平均(49.9±13.1)岁.
作者:李霞;赵彩虹;张丹;王鸿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生理学和材料学的发展,腹膜透析管出现了巨大的进步,为腹膜透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就腹膜透析管的基础问题和近期发展予以简介.1 腹膜透析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腹膜透析内管路分为慢性腹膜透析管和急性腹膜透析管.腹膜透析管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保证长期使用,透析液引流通畅,避免移位、漏液、感染等并发症.Tenckhoff管是早出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慢性腹膜透析管,目前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腹膜透析管,如腹内段设计为螺旋状、盘状、T形、球形,皮下段设计为弯曲状等.腹膜透析管基本材料是硅胶,其特征性结构包括侧孔、Cuff和不能透过X线的标记线.按其置入体内后的解剖位置分为3段:腹内段、皮下段和体外段,其中腹膜透析管穿出皮肤点特称为外口,外Cuff至外口之间的部分称为窦道,皮下段中两个Cuff之间部分称为隧道.腹膜透析管的外端一般与专用接头(钛金属或塑料)相连接,再由后者与各种腹透外管路相连接.
作者:韩庆烽;范敏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现就1986年1月~1999年12月,我科收治的26例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5~13岁,其中5~7岁10例,8~10岁14例,11~13岁2例.受伤方式:车祸伤15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1例.1.2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单侧脑疝者3例,头痛呕吐25例,偏瘫24例,单瘫5例,偏身感觉障碍19例,癫痫发作6例.1.3 辅助检查全组患者均在伤后2 h至1周内行CT检查及复查.伤后首次CT检查时未发现病灶,而于伤后24 h至1周内出现症状后复查CT时发现梗塞灶,与临床上出现梗塞所致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的时间相符,均在基底节区出现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密度灶,范围在2.0~2.8 cm.20例患者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但无占位效应,MRI检查表现为与CT部位一致的异常信号(长T1与长T2信号),其中18例有轻度脑挫伤,硬膜下少量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裴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溃疡性结肠炎(UC)国外报道发生率为3~7/10万人,其中儿童约占5%,15~20岁呈现发病率第一高峰期,以青年男性多发.克隆病(Crohn's disease,CD)25%~30%发生在20岁以前,4%儿童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在5岁前,在青春期有一高峰发病年龄,现今IBD已成为影响儿童和少年期重要慢性疾病之一.1 病理UC病理儿童与成人基本相似,病变多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常可延至全结肠很少累及回肠.急性期黏膜充血、水肿,散在有浅表溃疡,多有淋巴和浆细胞浸润,亦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细胞;儿童Crohn病80%累及回盲部,急性期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增厚、质脆;慢性期管壁呈疤痕性狭窄、僵硬,国内报道呈鹅卵石样、纵行溃疡裂沟及瘘管较少见与国外不同.
作者:徐大毅;周长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溃结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多累及肛门和直肠,并有自下向上发展的趋势.1.1 溃疡性直肠炎是指病变局限在结肠远端12 cm者,称溃疡性直肠炎,约占溃结总数的30%.主要表现有直肠出血、里急后重、便急、便秘和腹泻、血便和粘液便,少数可肛门痛.以局部治疗为主.1.1.1 诱导缓解治疗首选5-氨基水杨酸(5-ASA)栓剂,500 mg 1日2次.大多数可在2~4周内完全缓解,经4周治疗仅获部分缓解者,可继续治疗4~6周,仍可完全缓解.少数仍不缓解者可改用5-ASA灌肠,每晚1~4 g,约20%~30%患者在4~6周后仍无疗效或对5-ASA不耐受或过敏者应采用氢化考地松泡沫剂(90 mg/d)或灌肠(100 mg/d)治疗,多可迅速缓解(甚至2 d或3 d晚1次者也可诱导缓解),但停药易复发.尚有少数患者依然无效,应重新估计病变范围,并可考虑口服5-ASA制剂治疗,如美沙拉嗪、奥柳氮(olsalazine)等.对5-ASA过敏或不耐受者可口服激素治疗.
作者:李方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存在无效造血.现将我们两院1990-1998年确诊MDS 60例分析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14~69岁,平均36岁,其中41岁以上20例,占全部病例的33.3%.就诊时病程短仅1个月,长>10 a.本组就诊时病程<1 a者占75%.1.2 诊断标准以1982年FAB协作组标准及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组60例MDS皆为原发性,其分型如下:难治性贫血(RA)38例;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S)4例;原始细胞过多型难治性贫血(RAEB)16例;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型难治性贫血(RAEB-T)2例.
作者:李梅君;邱振宇;范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及对照组的血清IL-6、IL-8的含量;应用碱性磷酸酶桥联法(APAAP)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初期IL-6、IL-8已升高,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和对照组(P<0.001);轻型急性胰腺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D+4、CD+8均明显低于轻型急性胰腺炎和对照组(P<0.01),尤以发病第3~7天明显,但CD+3和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型急性胰腺炎的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好转期IL-6、IL-8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加重或恶化者IL-6、IL-8持续上升;好转患者CD+4、CD+8恢复正常,恶化者保持下降.结论 IL-6、IL-8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瑶光;覃锦耀;陈远能;王瑛;陆光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分类消化不良是指上腹部中心疼痛或不适.从病因学的观点看,消化不良的病人可被分为3大亚类.(1)其症状有确定病因的病人,如慢性消化性溃疡病、伴有或不伴有食管炎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恶性疾病、胰胆管疾病以及药物所致;(2)存在可确定的病理生理或微生物学异常,如幽门螺杆菌(HP)性胃炎、组织学的十二指肠炎、胆结石、内脏的高敏感性、胃十二指肠动力障碍,但其与临床的相关性尚不确定;(3)病人的症状没有确定的病因.对其症状无法用确切的结构上或生物化学改变来解释时(如同以上第2类或第3类),就应考虑病人存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的定义一般推荐使用罗马Ⅱ标准:在12个月内症状至少存在12周,持续或反复存在的消化不良(位于中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且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也不能通过排便消除,与排便的频率或大便性状的改变无关.定义中疾病的持续时间并不是一个必备的部分,因为病人可能是一出现症状就前来求医,或等待数月乃至数年后才就诊[1].1991年荷兰FD专题讨论会将其分为4个亚型:反流样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样型、混合型(不定型).但反流样型患者症状一般都与胃食管反流有关,故目前一般把此型划归为胃食管反流病.
作者:卢曙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Budd-chiari综合征(BCS)(布-加综合征或柏查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栓塞引起的以腹胀、腹水、水肿、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极易误诊为肝硬化腹水.现将近3年来我们已确诊的BCS 24例报道如下,并分析误诊原因及诊断与鉴别诊断.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女各12例,年龄12~58岁,平均34岁.误诊时间35 d~23 a,平均误诊4.2 a.误诊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行手术治疗3例.1.2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心悸气短3例(12.5%),呕血或便血5例(20.8%),黄疸3例(12.5%),胸腹壁静脉曲张20例(83.3%),双下肢水肿18例(75%),肝大17例(70.8%),腹水15例(62.5%),脾大13例(54.2%),食道静脉曲张10例(41.7%),下肢色素沉着11例(45.8%),腰骶静脉曲张8例(33.3%),下肢静脉曲张3例(12.5%).
作者:李亚娟;李大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lyphoma of colorectum简称PMCL)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大肠癌.我院近10年共诊治8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19~65岁,平均44.1岁.病程短1 d,长2 a.全部病例均以腹部症状和/或体征为主诉,体检时均有腹部肿块和/或腹胀、消瘦等体征.临床表现见表1.
作者:赵素斌;李守霞;高卫国;郭风云;沈香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流行病学特征炎症性肠病(IBD)是世界范围的疾病,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很大.了解IBD发病率在人群内部及不同人群的差异,能为寻找IBD的病因提供线索.1.1 地理分布 IBD分布具有显著的地理特点,在挪威、瑞士、美国等北半球国家多见,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分别为每年3~14.3/10万人、0.7~11.6/10万人,而在南半球国家少见,二者的发病率分别为每年2.0~6.3/10万人、0.9~3.1/10万人.亚、非洲国家IBD少见,据报道日本UC、CD的发病率分别为每年0.5/10万人、0.08/10万人.IBD发病率还存在城乡差别,在城市的发病率较农村高,这与人口过度拥挤、暴露于传染源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作者:阎明;贾晓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舒丽启能(cerekinon)治疗结肠脾(肝)曲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8例结肠脾(肝)曲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组34例,分别用舒丽启能100 mg和200 mg,1日3次,口服,疗程2周.结果缓解症状和体征,A组总有效率68%,B组总有效率88%,差别有意义(P<0.05),缓解上腹部疼痛、触及痉挛肠管和压痛,大剂量用药的疗效要好于小剂量,差别有意义和显著意义(P<0.05,(P<0.01).200 mg 1日3次的剂量除对脾曲胀气效果好于100 mg 1日3次(P<0.05)外,其他部位结肠胀气疗效和总疗效两种剂量效果无差异(P>0.05).缓解全部症状和体征的总有效率是78%,而缓解结肠胀气的总有效率81%.结论每日服用300 mg的舒丽启能能缓解结肠脾(肝)曲综合征的症状、体征和消除肠胀气,疗效基本满意,如效果不佳可考虑加量.
作者:徐芸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IBD在欧美常见,流行率0.1%~0.2%,年发病率约2~4/10 000人.IBD病因现代学说胃肠黏膜炎症的发生,与几个基因和环境因子的存在有关.它们联合作用的结果对黏膜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细菌可导致黏膜T细胞的失控.目前了解到环境因子、细胞因子和分子效应器在IBD发病机理上的重要性.1 遗传和环境因子流行病学研究有力的证实基因在IBD发病上的重要作用.包括不同人种、家庭聚集和单合子双胞胎一致率(concordance rate)增加,认为IBD时在杂合子双胞胎中一致率是相等的.环境因子及其改变在免疫的发展上可影响疾病基因型的表型表达.基因与免疫功能有关,在IBD病人检出的特异免疫基因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免疫调控基因(补体、各种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等.
作者:池肇春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