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生;张松溪;罗富强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服三苯氧胺(TAM)患者子宫卵巢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阴道超声对68例乳癌术后服TAM患者的子宫、卵巢及其动脉血流进行观察,38例乳癌术后未服TAM 者为对照组.结果绝经前乳癌患者卵巢增大,卵巢囊肿的检出率及卵巢动脉的血流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动脉的血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服TAM的乳癌患者,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增厚及子宫动脉的血流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卵巢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癌术后服TAM可对子宫、卵巢产生不同影响,阴道超声检查是目前好的观察手段,可为临床医生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颖;夏稻子;高林;申锷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患者,女,58岁.因多食、易饥、心悸半年,发作性头晕、眼花、出冷汗半个月于2000年5 月20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食量增加,易饥,消瘦,体质量较前减轻5 kg余伴心悸、手震 ,当时在我院门诊就诊,经查TT3 6.09 μg/L,TT4 175.2 μg/L,TSH 0.01 mIU/L .心电图示“心房纤颤”,诊断为“甲亢”,服用他巴唑、心得安后症状好转.但服药1个月后常于清晨出现饥饿感伴头晕、眼花、出冷汗、心悸,进食或饮糖水症状即改善.发作频率每 2、3日1次,既往曾因发生意识不清入当地医院抢救.因诊断不明收入我院心内科诊治. 查体:T 37.2 ℃,P 90次/min,R 18次/min,Bp 120/75 mmHg,发育正常,体形中等,皮肤黏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不肿大,无突眼,甲状腺Ⅰ度肿大,对称,肺清,双肺无干湿性罗音 , 心率9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无病理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未及包块,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无异常.辅助检查:三大常规无异常,血ALT 55.7 U/L,AST 35.0 U/L,ALP 188.8 U/ L,GGT 116.0 U/L,二对半(-),TT4 103.5 μg/L,TT3 1.48 μg/L,TSH 0.03 mIU/L,Tg 7.7%,Tm 13.5%,HTg(人甲状腺球蛋白)11.0 μg/L(正常<20 μg/L),FBG 3次分别2.0 mmol/ L、2.0 mmol/L、2.4 mmol/L,果糖胺2.2%,3次空腹胰岛素均>300 mIU/L.腹部B超:肝、脾、胰、肾未见异常.
作者:武革;陈玉华;甄卓丽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临床常见病,约占贫血总数的50%以上.IDA的诊断不仅要对单纯性IDA,而且对非单纯性IDA,即合并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或肝病的ID A能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要求对早期缺铁的诊断,即在未发生贫血之前就能明确诊断.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才能提高其诊断水平.
作者:刘正国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患冠心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的心力衰竭患者共66例,在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予氯沙坦50 mg口服治疗,疗程12周.作治疗前、后NYHA分级、心功能的对照.结果治疗后NYHA 分级、心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2周后,能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恶化,改善心功能.
作者:黄林贤;余声荣;江奕文;郭兰;王坚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胆汁酸(TBA)水平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胆汁酸特异酶法比色测定30例正常妊娠及60例ICP胎儿脐静脉血及孕妇静脉血的TBA 水平.结果 (1)ICP组脐血TBA水平及孕妇静脉血TB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17.60± 8.40,60.10±26.90;9.27±4.38,9.90±4.38) μmol/L,P<0.05.(2)ICP组中 Apg ar低评分者的脐血TBA水平明显高于Apgar评分正常者(32.18±11.97,19.79±6.72,14.79±5 .62) μmol/L,P<0.05;(3)ICP组,羊水胎粪污染者(Ⅱ度、Ⅲ度)的脐血TBA 水平及母血TBA水平,高于羊水清亮者(22.09±9.63,70.00±25.07;13.87±4.55,50.31±22.9 7) μmol/L,P<0.05.结论 ICP胎儿宫内缺氧可能与母体循环、胎儿循环及羊水高浓度胆汁酸有关,可能是胆汁酸刺激胎盘绒毛血管及脐静脉收缩所致.
作者:张耀;刘淑芸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对象本组病例包括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共140例,年龄54~78岁,女性56例, 男性84例,有糖尿病病史4~19 a,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及其他视网膜血管病变史.
作者:李惠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贝特类明显降低升高的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降低总胆固醇(T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也降低升高的脂蛋白a [Lp(a)]和纤维蛋白原. 对大多数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血症有效,特别对高TG和/或HDL-Ch缺乏者有益.对糖尿病病人,尤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多有升高的纤维蛋白原)有益.同类药物之间, 作用很少有差别.同羟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相比,贝特类对TG影响更大,对LDL-Ch和TCh影响小.合用贝特类和他汀类并未增加肌病危险,事实上,应用贝特类很少出现横纹肌溶解,且主要出现于肾功能不全大剂量应用时.其他应用贝特类有益者为 :仅HDL-Ch缺乏者,继发于肾功能不全的脂质紊乱,心脏手术后的脂质紊乱.已有事实证明 ,贝特类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发生冠心病(CAD)危险.
作者:吴同果;姚道阔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本文报道我院从1994年8月~2001年7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8例予以非手术保脾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景群;胡以治;王文松;陈维开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扩张血管药等治疗效果不佳的CHF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160 mg/d,治疗3~5周. 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脏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易耐受. 结论缬沙坦治疗CHF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临床推广.
作者:赵丕田;刘杰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胸腺肽注射液对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细胞免疫功能失调患者的短期疗效 .方法 86例VMC患者有不同程度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异常,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GIK极化液静滴、口服辅酶Q10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用药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100 mg,每天静滴,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T淋巴细胞亚群及NKC活性,并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 +4、CD+8及NKC活性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在乏力、纳差、胸闷、心悸、盗汗症状的改善功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VMC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对其疗效、病情的反复或迁延产生影响,应予积极纠正,胸腺肽注射液短期疗效安全、肯定.
作者:芮铭安;王曹锋;杜勤;黄震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在诸多的调脂药物中,烟酸类调脂药物是早用于降低心血管总病死率的调脂药物之一,亦是应用历史长的调脂药物.Wang等回顾性分析美国国立急救中心5 053例患者口服调脂药物种类的构成演变,结果提示80年代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为树脂(Resins)和烟酸,1985年以后由于贝特类药物的面世导致烟酸和树脂的用量明显下降,自1989年后他汀类调脂药逐渐替代贝特类药物成为主要的调脂药物,但烟酸仍在调脂治疗中占有一席.
作者:李建军;王德胜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8月~2000年8月在我院住院产科分娩的孕妇及其新生儿180例.年龄23 ~38岁,孕7~41周,经自然分娩90例(除外产钳术),剖宫产术后90例(除外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均大于9分.
作者:杨光;喻青;刘域;韩璐;尹燕青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腹部手术中选择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比例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自1997年2月起,通过对一些需二次手术切口病理解剖特点的研究,对关腹手术操作技巧进行了改进,对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应用0号ETHICON普迪思圈套可吸收缝线,将腹膜与腹白线或腹膜与腹直肌前后鞘作一层连续缝合,方法简便,易掌握,解决了术中缝合撕裂腹膜、关腹困难、手术时间拖延等手术者经常出现的难题,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庄奕煌;庄建良;许荣誉;何荣琦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近来研究表明,在动脉硬化者的血浆和组织标本中存在着持续的炎症改变,从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和血浆中发现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提示AS是一个以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炎症过程.有报道认为,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的感染可能启动了这一感染过程.
作者:师静璐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第一,评估高血压病人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的变化.第二,探讨高血压病人颈动脉重构与NO、OXLDL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3例,健康自愿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OXLDL,应用Griess法测定NO含量.结果高血压病组N O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OXLD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O与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负相关(P <0.05),与颈动脉扩张性(CD)呈正相关(P<0.01).OXLDL与高血压病组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 ,与CD呈负相关(P<0.05).高血压病组NO与OXLDL呈负相关(P<0.05 ).结论高血压病人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健康人增加,而一氧化氮较健康人降低.OXLDL、NO 与高血压病人颈动脉重构密切相关,在促使颈动脉重构过程中二者彼此作用,相互影响.
作者:李世军;李长育;周素敏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展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卵巢上皮性肿瘤石蜡包埋的病理组织,其中良性腺瘤17例,交界性腺瘤15例,卵巢癌29例.结果良性腺瘤、交界性腺瘤、卵巢癌MVD值递增,交界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VEGF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表达率、MVD值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高,但两者与卵巢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VEGF阴性组MVD值低于VEGF阳性组.结论 VEGF表达率、M VD值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高冬玲;殷智榕;郝志芳;张红新;陈东;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测定31 例伴高脂血症及34例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CD62P、CD63及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伴高脂血症患者用普伐他汀降脂治疗8周后重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伴高脂血症患者的CD62P、CD63及TG、TC、LDL-C、较血脂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0.01),ISI和HDL-C明显降低(P[ WTBZ <0.01);伴高脂血症患者经普伐他汀降脂治疗8周后TG、TC、LDL-C及CD62P、C D63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HDL-C及IS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普伐他汀对伴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调脂治疗的同时可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邱蔚;王文华;王贤军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缬沙坦是一类新型降压药物,它在受体水平选择性、特异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后一步,而达到良好的降压作用.左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由于左室肥厚的逆转可能与预后的改善有关,所以 ,我们观察应用新型降压药缬沙坦对左室肥厚的作用.
作者:江珊;王云飞;高薇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笔者收集1986年3月~1998年10月经治的53例特殊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症)误诊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吸取教训.
作者:胡宝生;张松溪;罗富强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