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人颈动脉重构与一氧化氮、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关系的探讨

李世军;李长育;周素敏

关键词:高血压病, 颈动脉, 重构,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一氧化氮
摘要:目的第一,评估高血压病人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的变化.第二,探讨高血压病人颈动脉重构与NO、OXLDL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3例,健康自愿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OXLDL,应用Griess法测定NO含量.结果高血压病组N O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OXLD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O与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负相关(P <0.05),与颈动脉扩张性(CD)呈正相关(P<0.01).OXLDL与高血压病组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 ,与CD呈负相关(P<0.05).高血压病组NO与OXLDL呈负相关(P<0.05 ).结论高血压病人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健康人增加,而一氧化氮较健康人降低.OXLDL、NO 与高血压病人颈动脉重构密切相关,在促使颈动脉重构过程中二者彼此作用,相互影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对血压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动对血压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单盲设对照组及运动组各36例,运动后3个月复查血压及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3个月后复查血胰岛素及血脂,测BMI及血压,血胰岛素、TC、TG、LDL-C、BMI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SBP 、DBP运动组与运动前比较有明显下降.结论运动能使血压下降,并降低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糖脂代谢,减轻体质量.

    作者:金志泽;杨昆;潘丽萍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脾破裂延迟出血35例误诊原因分析

    本文回顾1979-1998年收治35例脾破例延迟出血患者,并通过典型病例,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王化珊;刘全龙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作用

    缬沙坦是一类新型降压药物,它在受体水平选择性、特异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后一步,而达到良好的降压作用.左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由于左室肥厚的逆转可能与预后的改善有关,所以 ,我们观察应用新型降压药缬沙坦对左室肥厚的作用.

    作者:江珊;王云飞;高薇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卵巢上皮性肿瘤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的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展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卵巢上皮性肿瘤石蜡包埋的病理组织,其中良性腺瘤17例,交界性腺瘤15例,卵巢癌29例.结果良性腺瘤、交界性腺瘤、卵巢癌MVD值递增,交界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VEGF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表达率、MVD值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高,但两者与卵巢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VEGF阴性组MVD值低于VEGF阳性组.结论 VEGF表达率、M VD值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高冬玲;殷智榕;郝志芳;张红新;陈东;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保脾治疗体会

    本文报道我院从1994年8月~2001年7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8例予以非手术保脾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景群;胡以治;王文松;陈维开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测定31 例伴高脂血症及34例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CD62P、CD63及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伴高脂血症患者用普伐他汀降脂治疗8周后重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伴高脂血症患者的CD62P、CD63及TG、TC、LDL-C、较血脂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0.01),ISI和HDL-C明显降低(P[ WTBZ <0.01);伴高脂血症患者经普伐他汀降脂治疗8周后TG、TC、LDL-C及CD62P、C D63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HDL-C及IS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普伐他汀对伴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调脂治疗的同时可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邱蔚;王文华;王贤军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脾动脉结扎加不规则脾部分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Ⅲ、Ⅳ级外伤性脾破裂达到原位保脾成功.方法对1986年7月~2000年7月间的Ⅲ、Ⅳ级外伤性脾破裂149例,分别采用脾动脉结扎加不规则脾部分切除术治疗87例为治疗组 ;脾切、自脾移植术62例为对照组,从其术后监测周围血象、血流变、免疫球蛋白、补体、 B超、彩超、CT查残留脾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加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100 %,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脾功能均恢复正常,脾脏原位出现代偿性增生.而对照组治愈率96 .7%,死亡2例(死于脑挫伤),有并发症2例(肠梗阻1例,假性囊肿1例),术后1年脾功能恢复正常.血流变提示血粘稠度仍高于正常.结论原位保脾术脾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Ⅲ、Ⅳ级外伤性脾破裂,应首选脾动脉结扎加不规则脾部分切除术.

    作者:李建立;刘全国;刘新建;黄建国;王国民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患冠心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的心力衰竭患者共66例,在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予氯沙坦50 mg口服治疗,疗程12周.作治疗前、后NYHA分级、心功能的对照.结果治疗后NYHA 分级、心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2周后,能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恶化,改善心功能.

    作者:黄林贤;余声荣;江奕文;郭兰;王坚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围产儿脑血流参数与产式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8月~2000年8月在我院住院产科分娩的孕妇及其新生儿180例.年龄23 ~38岁,孕7~41周,经自然分娩90例(除外产钳术),剖宫产术后90例(除外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均大于9分.

    作者:杨光;喻青;刘域;韩璐;尹燕青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缺铁性贫血诊断及治疗现状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临床常见病,约占贫血总数的50%以上.IDA的诊断不仅要对单纯性IDA,而且对非单纯性IDA,即合并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或肝病的ID A能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要求对早期缺铁的诊断,即在未发生贫血之前就能明确诊断.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才能提高其诊断水平.

    作者:刘正国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特殊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3例误诊分析

    笔者收集1986年3月~1998年10月经治的53例特殊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症)误诊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吸取教训.

    作者:胡宝生;张松溪;罗富强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多食消瘦心悸发作性低血糖

    患者,女,58岁.因多食、易饥、心悸半年,发作性头晕、眼花、出冷汗半个月于2000年5 月20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食量增加,易饥,消瘦,体质量较前减轻5 kg余伴心悸、手震 ,当时在我院门诊就诊,经查TT3 6.09 μg/L,TT4 175.2 μg/L,TSH 0.01 mIU/L .心电图示“心房纤颤”,诊断为“甲亢”,服用他巴唑、心得安后症状好转.但服药1个月后常于清晨出现饥饿感伴头晕、眼花、出冷汗、心悸,进食或饮糖水症状即改善.发作频率每 2、3日1次,既往曾因发生意识不清入当地医院抢救.因诊断不明收入我院心内科诊治. 查体:T 37.2 ℃,P 90次/min,R 18次/min,Bp 120/75 mmHg,发育正常,体形中等,皮肤黏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不肿大,无突眼,甲状腺Ⅰ度肿大,对称,肺清,双肺无干湿性罗音 , 心率9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无病理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未及包块,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无异常.辅助检查:三大常规无异常,血ALT 55.7 U/L,AST 35.0 U/L,ALP 188.8 U/ L,GGT 116.0 U/L,二对半(-),TT4 103.5 μg/L,TT3 1.48 μg/L,TSH 0.03 mIU/L,Tg 7.7%,Tm 13.5%,HTg(人甲状腺球蛋白)11.0 μg/L(正常<20 μg/L),FBG 3次分别2.0 mmol/ L、2.0 mmol/L、2.4 mmol/L,果糖胺2.2%,3次空腹胰岛素均>300 mIU/L.腹部B超:肝、脾、胰、肾未见异常.

    作者:武革;陈玉华;甄卓丽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人颈动脉重构与一氧化氮、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关系的探讨

    目的第一,评估高血压病人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的变化.第二,探讨高血压病人颈动脉重构与NO、OXLDL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3例,健康自愿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OXLDL,应用Griess法测定NO含量.结果高血压病组N O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OXLD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O与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负相关(P <0.05),与颈动脉扩张性(CD)呈正相关(P<0.01).OXLDL与高血压病组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 ,与CD呈负相关(P<0.05).高血压病组NO与OXLDL呈负相关(P<0.05 ).结论高血压病人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健康人增加,而一氧化氮较健康人降低.OXLDL、NO 与高血压病人颈动脉重构密切相关,在促使颈动脉重构过程中二者彼此作用,相互影响.

    作者:李世军;李长育;周素敏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中国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然人群,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直接测OGTT服糖后2 h血糖的方法诊断糖尿病和糖耐量损害 ,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在年龄大于40岁、具有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25以上和腰臀比0.9以上以及吸烟人群中,糖尿病及糖耐量损害患病率剧增.高血压人群中糖尿病及糖耐量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结论年龄增大、阳性家族史、高腰臀比、体力活动量少、体质指数大及嗜好吸烟,是糖尿病及糖耐量损害的危险因子.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作者:向红丁;刘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节育环外游 3 例

    1 临床资料例1,女,36岁.从1995年3月放节育环后自觉腰痛,月经量多,食欲不佳,伴有发热.曾在当地医院作X光透视发现环外游,转来我院以“节育环外游”收住院.入院后体查未发现异常情况,X光腹部透视报告:“距耻骨联合上约1.5 cm偏右3 cm处有一椭圆形金属物”.于2 000年7月2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大网膜伸入盆腔,拉出大网膜,在大网膜远端盆腔包裹着一枚节育环.将大网膜连同节育环一并切除,近端结扎.子宫未发现异常,手术结束 ,术后经9 d抗炎治疗,伤口一期愈合,上述症状消失,治愈出院.

    作者:徐学仁;邱泽民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世纪疾病——艾滋病的防治

    全世界第4位死因是感染艾滋病Ⅰ型(HIV-1)后发展为AIDS,估计全世界已有230万人死于AID S[1].如果HIV-1感染继续发生,在我们进入新世纪1~2年内,我国感染HIV-1的人数将增至60万~100万,每年为此将付出4 600亿~7 70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强有力的防治措施,消灭AIDS[2].

    作者:戚国庆;孙治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血脂紊乱与调脂治疗血脂紊乱研究的现状

    血脂紊乱是指血浆中胆固醇(C)或/和甘油三酯(TG)水平异常,主要表现为增高,即高脂血症.由于血浆中的C和TG是疏水分子, 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 必须与血液中的蛋白质和其他类脂如磷脂一起组合成亲水性的球状巨分子复合物即脂蛋白.所以, 高脂血症实际上是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 严格说来应称为高脂蛋白血症.近年来, 已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因而, 有人建议采用脂质异常血症, 并认为这一名称能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状态.

    作者:赵水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专家答疑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水平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胆汁酸(TBA)水平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胆汁酸特异酶法比色测定30例正常妊娠及60例ICP胎儿脐静脉血及孕妇静脉血的TBA 水平.结果 (1)ICP组脐血TBA水平及孕妇静脉血TB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17.60± 8.40,60.10±26.90;9.27±4.38,9.90±4.38) μmol/L,P<0.05.(2)ICP组中 Apg ar低评分者的脐血TBA水平明显高于Apgar评分正常者(32.18±11.97,19.79±6.72,14.79±5 .62) μmol/L,P<0.05;(3)ICP组,羊水胎粪污染者(Ⅱ度、Ⅲ度)的脐血TBA 水平及母血TBA水平,高于羊水清亮者(22.09±9.63,70.00±25.07;13.87±4.55,50.31±22.9 7) μmol/L,P<0.05.结论 ICP胎儿宫内缺氧可能与母体循环、胎儿循环及羊水高浓度胆汁酸有关,可能是胆汁酸刺激胎盘绒毛血管及脐静脉收缩所致.

    作者:张耀;刘淑芸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8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对象本组病例包括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共140例,年龄54~78岁,女性56例, 男性84例,有糖尿病病史4~19 a,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及其他视网膜血管病变史.

    作者:李惠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