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红;金先桥;黄华瑞;周新
本文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对大肠癌、癌旁组织及大肠腺瘤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以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秀华;杨海申;王朝晖;袁孟彪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自1990年7月~1998年7月共收治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115例,复发13例,为减少术后复发率,结合文献及典型病例,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作者:黄赛瑜;黄加云;金建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绿脓杆菌是目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其发病率和耐药率近年均呈上升趋势.尤其重症肺结核继发肺绿脓杆菌感染常是诱发死亡的重要因素.
作者:马小威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本研究的方法和目的是联合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即:血清碱性蛋白、血清酸溶性蛋白、血清唾液酸、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提高对发现诊断癌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对癌症的检测的漏诊和误诊,达到有效发现诊断恶性肿瘤的目的.
作者:邹亚超;李国亮;张忠山;罗红英;顾忆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成因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方法:用3KPTHOZE/9THOZE方案治疗,观察痰菌、X线胸片、空洞改变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9%由不规则用药所致,14%为原发性耐药,17%与医疗方案不恰当、剂量不足有关;进展期细胞免疫指标CD3、CD4细胞明显降低,满疗程痰菌阴转率86%.结论:加强对初治肺结核的治疗和管理,合理使用抗结核方案,是防止耐多药肺结核的关键,联用5~6种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崔秀琴;肖志坚;陈明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A125在恶性及结核性胸水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75例恶性及结核性胸水患者的血清、胸水中CA125水平.结果:CA125>500 kU/L者,恶性组血清中为15.9%(7/44例),胸水中为25%(11/44例);结核组血清中9.7%(3/31例),胸水中16.1%(5/31例).经u检验两组中CA125>500kU/L的阳性率在血清及胸水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CA125<500 kU/L者,恶性组血清中为(181.2±145.6) kU/L,胸水中为(273.6±148.2) kU/L;结核血清中为(146.7±90.5) kU/L,胸水中(320.2±151.8) kU/L.经t检验两组血清及胸水中CA125<500 kU/L水平时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125水平不论血清还是胸水中,恶性组和结核组均无明显差异.单项CA125在鉴别恶性与结核性胸水中无临床价值.
作者:杨建和;张蔚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慢性肺心病得不到适宜治疗时常逐年发展,长期氧疗(LTOT)是近10年来国内外证实能改善症状、纠正缺氧、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我们对慢性肺心病病情稳定后的21例患者进行3年的长期氧疗,并与不接受长期氧疗的3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宋泽庆;吴斌;彭勃;李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80例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0.0%,低于正常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P<0.05),其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生存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p16蛋白的缺失和突变,且p16蛋白在大肠癌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红;陈东;贺建业;李淑云;高冬玲;付淑丽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897年Killian首先应用硬质支气管镜作气管支气管检查获得成功.1904年Jackson改良并设计了附有吸引管及头端照明的支气管镜,还设计了各种钳子,证明支气管镜不仅可应用于取异物,并可用来诊断和治疗其他支气管和肺部疾病,奠定了此后各型硬质支气管镜的基础.1964年日本研制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1967年池田茂人等将其应用于临床.以后迅速发展逐步普及,现已成为诊断治疗支气管肺胸膜疾病重要的检查工具.近年应用电子纤支镜检查,诊断肺癌效果更佳,其远端配合电荷耦合部件,在体内借助于光敏硅片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经视频处理后使图像显示于电视器上,使图像更为清晰.现就纤支镜在肺癌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作简要归纳.
作者:刘敬东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现报道2例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希望能给临床一些提示.
作者:段孝纨;李方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前,肺结核病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60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者近30万,已感染结核菌者约3亿人.在我国肺结核诊断及治疗上存在着以下问题,叙述如下.
作者:明安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自1988年5月~1998年10月共收治结肠造瘘口狭窄病人20例,其造成狭窄的病因有很大的差异,针对其病因行狭窄矫正,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白雪峰;罗锡恩;张长安;孙勤波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多年来,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对联用卡那霉素(KM)治疗失败的难治患者,能否再使用丁胺卡那(AK)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为了明确这两种药物间的交叉耐药情况,我们对两药的结核菌敏感试验作了研究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倪正义;熊建刚;凡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近3年对51例痰菌阴性可疑肺结核的肺部疾患,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诊断为结核病,其中纤支镜下刷检涂片找结核分支杆菌4例,纤支镜后痰涂片3例,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活检)诊断肺结核5例,符合结核病39例,将此51例纤支镜后诊断为肺结核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冯慧芝;于维琴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长期以来我国结核病疫情控制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综合医院内许多肺结核病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得到确诊,因而得不到及时、正规的全程化疗管理.1979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调查(流调)结果显示45%的涂阳病人未被发现,1984~1985年流调结果表明仍有43.6%的涂阳病人未被发现;即便到90年代情况也不十分理想,1990年流调结果显示已经发现的肺结核病人也只占估算肺结核病人的40%.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日本的本间、山中、谷本等于1969年首次确立的,以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难治性疾病,常可导致呼吸衰竭.本病病因未明,多合并慢性鼻窦炎或有既往史,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w54密切相关,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DPB预后不良,根据1981年日本厚生省的调查结果发现,自初诊开始后5年生存率为42%,若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仅为8%;自1984年开始应用小剂量红霉素(EM)以来,预后明显改善,5年生存率高达90.34%[1].本病或有人种特异性,在日本的呼吸系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欧美国家罕见报道,但已被国际上所承认[2].现就DPB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做一概述.
作者:万献尧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CF)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治大肠癌晚期患者38例,按随机方法,分别入试验组20例(奥沙利铂+5Fu+CF)和对照组18例(5-Fu+CF).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30.0%,对照组5.6%,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奥沙利铂对大肠癌常见转移部位如肝脏、腹腔淋巴结、盆腔及肺脏均可见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主要为神经感觉异常,其中重度异常为10%.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CF治疗大肠癌疗效肯定,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扩大应用.
作者:刘基巍;高亚杰;班丽英;谭小新;宋恕平;李维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随机选自1995年间在我院门诊和入院的65例患者,男41例,女24例,平均年龄49.7岁.正常组:选择无呼吸系统疾病且通气功能正常者.通气阻塞组:选择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小气道病变的患者.
作者:杨如虹;张中和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本文对我院1995~1998年收治的12例丘脑性痴呆病人进行临床、神经心理、语言评估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恺;孟秀君;于凤歧;王艳玲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