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权瀛
现将不同类型肺结核与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要点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张金福;马玙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近3年对51例痰菌阴性可疑肺结核的肺部疾患,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诊断为结核病,其中纤支镜下刷检涂片找结核分支杆菌4例,纤支镜后痰涂片3例,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活检)诊断肺结核5例,符合结核病39例,将此51例纤支镜后诊断为肺结核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冯慧芝;于维琴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本文对我院1995~1998年收治的12例丘脑性痴呆病人进行临床、神经心理、语言评估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恺;孟秀君;于凤歧;王艳玲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因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0例次患者经鼻罩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的结果.结果:50例次中好转出院41例(82%),加重7例,其中3例改为有创通气,好转出院,4例拒绝气管插管而死亡.结论:对晚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实施反复的机械通气可提高疗效.无创通气易于实施和卸除,依从性强,疗效肯定.
作者:马晶;刘振桐;王承敏;孔繁红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绿脓杆菌是目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其发病率和耐药率近年均呈上升趋势.尤其重症肺结核继发肺绿脓杆菌感染常是诱发死亡的重要因素.
作者:马小威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多年来,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对联用卡那霉素(KM)治疗失败的难治患者,能否再使用丁胺卡那(AK)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为了明确这两种药物间的交叉耐药情况,我们对两药的结核菌敏感试验作了研究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倪正义;熊建刚;凡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80例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0.0%,低于正常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P<0.05),其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生存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p16蛋白的缺失和突变,且p16蛋白在大肠癌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红;陈东;贺建业;李淑云;高冬玲;付淑丽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外积液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术式选择.方法:总结采用不同方法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CT及MRI等影像学特征、积液蛋白含量测定等临床资料.结果:行积液-腹腔分流术16例,钻孔外引流6例,囟门穿刺闭式外引流3例,囟门穿刺抽液2例.痊愈25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手术指征主要取决于积液量及病人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方法则取决于质(积液的成分)、蛋白含量高或混有血液者,行外引流或经囟门抽吸;相反,则应行腹腔分流术.
作者:郑少钦;杨应明;章斐然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自1990年7月~1998年7月共收治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115例,复发13例,为减少术后复发率,结合文献及典型病例,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作者:黄赛瑜;黄加云;金建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自1988年5月~1998年10月共收治结肠造瘘口狭窄病人20例,其造成狭窄的病因有很大的差异,针对其病因行狭窄矫正,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白雪峰;罗锡恩;张长安;孙勤波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日本的本间、山中、谷本等于1969年首次确立的,以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难治性疾病,常可导致呼吸衰竭.本病病因未明,多合并慢性鼻窦炎或有既往史,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w54密切相关,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DPB预后不良,根据1981年日本厚生省的调查结果发现,自初诊开始后5年生存率为42%,若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仅为8%;自1984年开始应用小剂量红霉素(EM)以来,预后明显改善,5年生存率高达90.34%[1].本病或有人种特异性,在日本的呼吸系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欧美国家罕见报道,但已被国际上所承认[2].现就DPB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做一概述.
作者:万献尧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胸部创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7年内成功救治的326例胸部创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病因以钝性伤多见.263例并发血气胸,创伤性湿肺135例,连枷胸41例.行常规开胸手术45例,电视胸腔镜手术9例.临床治愈301例,治愈率92.3%,好转25例.结论:连枷胸的治疗重点是针对肺挫伤进行综合治疗.对大面积严重浮动胸壁,仍需作必要的固定.正确掌握保守与手术治疗的界限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十分重要.电视胸腔镜对胸部创伤的诊治明显具有组织损伤小、康复快的特点.
作者:周阳海;吴远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慢性肺心病得不到适宜治疗时常逐年发展,长期氧疗(LTOT)是近10年来国内外证实能改善症状、纠正缺氧、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我们对慢性肺心病病情稳定后的21例患者进行3年的长期氧疗,并与不接受长期氧疗的3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宋泽庆;吴斌;彭勃;李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从事饮食业工作.因反复咳嗽、咳痰、痰血1个月,于1998年12月1日入院.病人1个月前咳嗽、咳黄痰、痰中带血为铁锈色芝麻到绿豆大小的血块,无发热、胸痛,服抗生素后黄痰转白色,但仍有痰血.1周前拍片提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两肺可见小斑片影.当时一侧胸穿抽出800 ml黄色液体,胸水中WBC 2.59×109/L,RBC 0.40×109/L,白细胞分类多个核0.85,蛋白62 g/L,LDH 322 U/L,胸水浓缩找结核菌(-),胸水细菌培养(-),血及胸水的抗结核抗体(-),OT 1∶10 000(-),胸水沉淀涂片:找到大量淋巴细胞及部分中性粒细胞.经正规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及胸片无好转.
作者:陆建红;金先桥;黄华瑞;周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897年Killian首先应用硬质支气管镜作气管支气管检查获得成功.1904年Jackson改良并设计了附有吸引管及头端照明的支气管镜,还设计了各种钳子,证明支气管镜不仅可应用于取异物,并可用来诊断和治疗其他支气管和肺部疾病,奠定了此后各型硬质支气管镜的基础.1964年日本研制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1967年池田茂人等将其应用于临床.以后迅速发展逐步普及,现已成为诊断治疗支气管肺胸膜疾病重要的检查工具.近年应用电子纤支镜检查,诊断肺癌效果更佳,其远端配合电荷耦合部件,在体内借助于光敏硅片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经视频处理后使图像显示于电视器上,使图像更为清晰.现就纤支镜在肺癌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作简要归纳.
作者:刘敬东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耐多药结核(multiple-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是指结核菌对2种或2种以上的抗结核药产生耐药性,许多学者将其更进一步定义为至少对异菸肼(INH)和利福平(RFP)或更多的药物产生耐药.MDR-TB病人具有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的特点,其发生率的增加及广泛传播将给结核病控制造成严重威胁,现已成为全球性的严峻难题.
作者:于维琴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成因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方法:用3KPTHOZE/9THOZE方案治疗,观察痰菌、X线胸片、空洞改变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9%由不规则用药所致,14%为原发性耐药,17%与医疗方案不恰当、剂量不足有关;进展期细胞免疫指标CD3、CD4细胞明显降低,满疗程痰菌阴转率86%.结论:加强对初治肺结核的治疗和管理,合理使用抗结核方案,是防止耐多药肺结核的关键,联用5~6种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崔秀琴;肖志坚;陈明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长期以来我国结核病疫情控制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综合医院内许多肺结核病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得到确诊,因而得不到及时、正规的全程化疗管理.1979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调查(流调)结果显示45%的涂阳病人未被发现,1984~1985年流调结果表明仍有43.6%的涂阳病人未被发现;即便到90年代情况也不十分理想,1990年流调结果显示已经发现的肺结核病人也只占估算肺结核病人的40%.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肿瘤关系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V与人类许多严重疾病,特别是癌症等有着密切关系.已经肯定HPV在宫颈癌[1]、肛周癌[2]、AIDS病[3]、口腔癌[4]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消化道肿瘤中,HPV与食道癌的关系,呈现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即在食道癌高发区如中国、南非等,HPV是食道癌的高危因素;而在食道癌低发区如西欧、北美等,HPV与癌相关性较差[5].近年来,HPV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也逐步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本文拟就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高革;李世荣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