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乳头瘤病毒与结直肠癌关系研究现状

高革;李世荣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结直肠癌, 食道癌, 分子生物学技术, 消化道肿瘤, 疾病, 高危因素, 癌高发区, 相关性, 区域性, 口腔癌, 宫颈癌, 低发区, 中国, 证据, 西欧, 南非, 癌症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肿瘤关系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V与人类许多严重疾病,特别是癌症等有着密切关系.已经肯定HPV在宫颈癌[1]、肛周癌[2]、AIDS病[3]、口腔癌[4]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消化道肿瘤中,HPV与食道癌的关系,呈现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即在食道癌高发区如中国、南非等,HPV是食道癌的高危因素;而在食道癌低发区如西欧、北美等,HPV与癌相关性较差[5].近年来,HPV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也逐步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本文拟就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51例肺疾患经抗结核治疗有效病人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

    我院近3年对51例痰菌阴性可疑肺结核的肺部疾患,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诊断为结核病,其中纤支镜下刷检涂片找结核分支杆菌4例,纤支镜后痰涂片3例,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活检)诊断肺结核5例,符合结核病39例,将此51例纤支镜后诊断为肺结核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冯慧芝;于维琴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肿瘤病人血清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

    本研究的方法和目的是联合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即:血清碱性蛋白、血清酸溶性蛋白、血清唾液酸、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提高对发现诊断癌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对癌症的检测的漏诊和误诊,达到有效发现诊断恶性肿瘤的目的.

    作者:邹亚超;李国亮;张忠山;罗红英;顾忆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关键词在论文中的标引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长期氧疗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慢性肺心病得不到适宜治疗时常逐年发展,长期氧疗(LTOT)是近10年来国内外证实能改善症状、纠正缺氧、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我们对慢性肺心病病情稳定后的21例患者进行3年的长期氧疗,并与不接受长期氧疗的3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宋泽庆;吴斌;彭勃;李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897年Killian首先应用硬质支气管镜作气管支气管检查获得成功.1904年Jackson改良并设计了附有吸引管及头端照明的支气管镜,还设计了各种钳子,证明支气管镜不仅可应用于取异物,并可用来诊断和治疗其他支气管和肺部疾病,奠定了此后各型硬质支气管镜的基础.1964年日本研制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1967年池田茂人等将其应用于临床.以后迅速发展逐步普及,现已成为诊断治疗支气管肺胸膜疾病重要的检查工具.近年应用电子纤支镜检查,诊断肺癌效果更佳,其远端配合电荷耦合部件,在体内借助于光敏硅片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经视频处理后使图像显示于电视器上,使图像更为清晰.现就纤支镜在肺癌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作简要归纳.

    作者:刘敬东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预防甲状舌管囊肿和瘘术后复发的体会

    我院自1990年7月~1998年7月共收治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115例,复发13例,为减少术后复发率,结合文献及典型病例,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作者:黄赛瑜;黄加云;金建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CF)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治大肠癌晚期患者38例,按随机方法,分别入试验组20例(奥沙利铂+5Fu+CF)和对照组18例(5-Fu+CF).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30.0%,对照组5.6%,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奥沙利铂对大肠癌常见转移部位如肝脏、腹腔淋巴结、盆腔及肺脏均可见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主要为神经感觉异常,其中重度异常为10%.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CF治疗大肠癌疗效肯定,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扩大应用.

    作者:刘基巍;高亚杰;班丽英;谭小新;宋恕平;李维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房室结双径路传导2例

    现报道2例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希望能给临床一些提示.

    作者:段孝纨;李方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结肠造瘘口狭窄20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1988年5月~1998年10月共收治结肠造瘘口狭窄病人20例,其造成狭窄的病因有很大的差异,针对其病因行狭窄矫正,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白雪峰;罗锡恩;张长安;孙勤波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原发性气管、隆突癌16例误诊分析

    原发性气管癌较少见,而且可无特异症状,X线检查常为阴性,容易被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1991年以来经纤支镜病理证实的、原发于气管及隆突的恶性肿瘤16例,就其发病率、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王翎;吴永甄;马家用;王光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对大肠癌、癌旁组织及大肠腺瘤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以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秀华;杨海申;王朝晖;袁孟彪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日本的本间、山中、谷本等于1969年首次确立的,以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难治性疾病,常可导致呼吸衰竭.本病病因未明,多合并慢性鼻窦炎或有既往史,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w54密切相关,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DPB预后不良,根据1981年日本厚生省的调查结果发现,自初诊开始后5年生存率为42%,若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仅为8%;自1984年开始应用小剂量红霉素(EM)以来,预后明显改善,5年生存率高达90.34%[1].本病或有人种特异性,在日本的呼吸系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欧美国家罕见报道,但已被国际上所承认[2].现就DPB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做一概述.

    作者:万献尧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大肠癌发生过程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80例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0.0%,低于正常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P<0.05),其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生存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p16蛋白的缺失和突变,且p16蛋白在大肠癌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红;陈东;贺建业;李淑云;高冬玲;付淑丽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肺结核合并绿脓杆菌感染82例药敏分析

    绿脓杆菌是目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其发病率和耐药率近年均呈上升趋势.尤其重症肺结核继发肺绿脓杆菌感染常是诱发死亡的重要因素.

    作者:马小威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蝎毒放射增敏、热增敏研究

    目的:探讨蝎毒对放疗、热疗有无增敏性及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Lewis肺癌接种在NIH小鼠右后肢大腿皮下,当肿瘤平均直径达6 mm时,观察对照组(NS)、蝎毒组(0.6 mg/kg)、热疗组(43 ℃25 min)、放疗组(4 GY)、蝎毒+热疗组、蝎毒+放疗组、热疗+放疗组、蝎毒+热疗+放疗组肿瘤倍增时间(MDDT)、生存时间(AET)、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蝎毒组、热疗组、放疗组的MDDT分别为(11.50±0.38) d、(12.70±0.41) d和(13.70±0.42) d,蝎毒+热疗组、蝎毒+放疗组、蝎毒+热疗+放疗组的MDDT为(13.90±0.42) d、(16.10±0.53) d和(20.30±0.82) d,各治疗组皆可导致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延长.病理观察各组治疗均可引起肿瘤组织的坏死,以蝎毒+热疗+放疗组效果好.电镜下观察:各治疗组均可诱发细胞凋亡,以联合治疗组为突出.结论:蝎毒不仅有抗肿瘤作用,并对放疗、热疗有增敏作用,是通过诱发细胞凋亡来杀伤肿瘤组织的.

    作者:祁超;阚全程;贺会江;王秀菊;杨道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我国结核病诊疗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肺结核病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60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者近30万,已感染结核菌者约3亿人.在我国肺结核诊断及治疗上存在着以下问题,叙述如下.

    作者:明安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人乳头瘤病毒与结直肠癌关系研究现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肿瘤关系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V与人类许多严重疾病,特别是癌症等有着密切关系.已经肯定HPV在宫颈癌[1]、肛周癌[2]、AIDS病[3]、口腔癌[4]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消化道肿瘤中,HPV与食道癌的关系,呈现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即在食道癌高发区如中国、南非等,HPV是食道癌的高危因素;而在食道癌低发区如西欧、北美等,HPV与癌相关性较差[5].近年来,HPV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也逐步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本文拟就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高革;李世荣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咳嗽痰血双侧胸腔积液

    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从事饮食业工作.因反复咳嗽、咳痰、痰血1个月,于1998年12月1日入院.病人1个月前咳嗽、咳黄痰、痰中带血为铁锈色芝麻到绿豆大小的血块,无发热、胸痛,服抗生素后黄痰转白色,但仍有痰血.1周前拍片提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两肺可见小斑片影.当时一侧胸穿抽出800 ml黄色液体,胸水中WBC 2.59×109/L,RBC 0.40×109/L,白细胞分类多个核0.85,蛋白62 g/L,LDH 322 U/L,胸水浓缩找结核菌(-),胸水细菌培养(-),血及胸水的抗结核抗体(-),OT 1∶10 000(-),胸水沉淀涂片:找到大量淋巴细胞及部分中性粒细胞.经正规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及胸片无好转.

    作者:陆建红;金先桥;黄华瑞;周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异烟肼利福平联用治疗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临床分析

    初治涂阴结核病症状大多较轻或无症状,病人常常疏忽或忘记用药.疗程越长,规则服药率及完成治疗率越低.为此,我们从1991年开始对57例试行4个月异烟肼(INH,H)加利福平(RFP,R)方案,疗效满意.随访2年无一例复发.

    作者:张保敏;杨本华;兰彦惠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丁胺卡那与卡那霉素对结核杆菌的交叉耐药情况分析

    多年来,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对联用卡那霉素(KM)治疗失败的难治患者,能否再使用丁胺卡那(AK)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为了明确这两种药物间的交叉耐药情况,我们对两药的结核菌敏感试验作了研究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倪正义;熊建刚;凡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