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治疗脑积水28例

王义荣;李新伟

关键词:神经外科, 内镜下, 三脑室造瘘, 治疗, 脑积水, 临床应用, 阻塞性, 引流管, 抗生素, 分流术, 调压阀, 并发症, 术后, 颅内, 方法
摘要:脑积水的治疗当前仍然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尽管有许多新的方法如可调压阀、含抗生素的引流管等已经在临床应用,但术后仍常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对阻塞性脑积水人们还是认可颅内分流术.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腹腔镜手术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临床观察

    脑电双频指数(BIS)可反映镇静催眠程度,指导麻醉用药[1].七氟烷是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诱导迅速、患者苏醒快、对循环抑制轻等优点.本文观察了腹腔镜手术中用BIS指导七氟烷吸入麻醉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以期为临床使用七氟烷提供参考.

    作者:屠文龙;陈元良;徐军;杜光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低剂量放疗同步大剂量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低剂量放疗同步大剂量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83例食管鳞癌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根治剂量放疗组42例(RT组)和低剂量放疗同步大剂量化疗组41例(CRT组).放疗采用60Coγ射线或8mVX射线,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RT组总剂量62~70Cy,CRT组总剂量50Gy.CRT组放疗第1天起同步使用氟尿嘧啶750mg/m2,第1~4天静脉滴入,顺铂60mg/m2,第1天静脉滴入,第1、5、8、11周重复,共4个周期.结果 RT组和CRT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7%、50.0%、42.9%和87.8%、73.2%、70.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5%、33.3%、14.3%和75.6%、65.9%、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T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RT组,但可以耐受.结论 食管癌低剂量放疗同步大剂量化疗较单纯根治剂量放疗有较好效果,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陈永朝;纪鹏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地氟醚对全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地氟醚在血液及组织中的溶解度较低,用于全麻维持易于调控,从体内排出也较快,被认为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1],但其对人体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

    作者:陈骏萍;葛鹬雯;刘诚;彭洁;施忠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喉罩用于小儿手术30例临床观察

    喉罩插入咽喉部,充气后在喉的周围形成一个密封圈,可施行正压通气,也可让病人自主通气,是介于气管内插管与面罩之间的新型通气工具.本文就小儿手术中喉罩的应用作一总结.

    作者:桂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代谢综合征(MS)是指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MS是以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特点的血脂紊乱以及高血压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作者:袁俏梅;汪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征象分析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大中城市妇女占首位的恶性肿瘤.高频乳腺钼靶摄影是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主要且有效的方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乳腺癌中常见的病理类型.

    作者:黄海英;孔建春;王吉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对小鼠移植心脏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强度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小鼠移植心脏的细胞粘附分子,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同基因近交系Balb/c小鼠,随机分为参附组与对照组,每组雌雄各10只,进行相同性别间配对移植,参附组于移植前连续3d每24h经腹腔给予参附注射液,后1次给药为移植前30min;而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移植后4、24、72h及1周时对受体及移植心脏的成活率及移植物的形态进行观察,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细胞内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染色,比较两组上述粘附分子的表达强度及LFA-1阳性细胞率的差别.结果 参附组ICAM-1、VCAM-1的表达强度在移植后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PECAM的表达强度未见明显差别;LFA-1阳性细胞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ICAM-1、VCAM-1、PECAM的表达强度和LFA-1阳性细胞率均在24h高.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抑制小鼠心脏移植后移植物内ICAM-1、VCAM-1的表达,减少LFA-1阳性细胞的浸润.

    作者:张卿;刘小孙;于吉人;严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27例临床分析

    自从1992年Carroll首次报告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以来,LS逐渐被外科医生用来治疗各种需进行脾切除的疾病[1].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6年3月,共施行LS2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作一分析.

    作者:阙日升;曹利平;吴峥嵘;蒋达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骺关节软骨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 对发育期髋关节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骺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方法 80只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组,开腹暴露腹主动脉并关闭3h,制作髋关节缺血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不同时点取股骨头骺关节软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术后光镜观察到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到膜性细胞器的损害及软骨基质成分的变化,表现为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核蛋白体及糖原颗粒减少,软骨基质胶原纤维增粗、间质颗粒减少、钙盐沉积增多.结论 发育期髋关节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骺关节软骨的损害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缺血再灌注后超微结构的损害是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的基础,抑制再灌注损伤可能有利于防止发育期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

    作者:张敬东;陈华;温宏;毛方敏;李彬;徐华梓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表达及其与C-erbB-2、Ki67的关系

    目的 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原癌基因C-erbB-2、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7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BRCA1及C-erbB-2、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并分析BRCA1与临床病理指标及C-erbB-2、Ki67的关系.结果 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下降或缺失,其失表达率为46.8%,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BRCA1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Ki67的表达无关(P>0.05),与绝经状况、肿块大小、ER、PR状况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BRCA1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BRCA1与C-erbB-2共同检测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及指导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万芳;黎体缨;吕卫国;石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以下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蛛网膜下隙阻滞是临床上常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方法,但药物剂量、注药速度掌握不当易引起严重低血压.由于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和对缺血缺氧耐受力下降,严重低血压对大多数本身就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能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作者:余静;连庆泉;张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58例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以及使用化疗药物、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常出现严重感染,反复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又易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并成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长期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肖峰;佟红艳;金洁;麦文渊;钱文斌;孟海涛;童茵;王蕾;毛莉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手术切除加电子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又称疤痕瘤,单纯手术切除极易复发,手术加放射疗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效的治疗方法.1997年8月至2004年2月我们采用手术切除加电子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112例,并对不同照射模式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金素慧;余光伟;王连聪;韩春茂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应用腹腔镜外科技术诊治腹部刀刺伤38例分析

    2002年2月至2004年7月,我们共对38例腹部刀刺伤患者施行腹腔镜探查手术,取得较满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伏义;李飞波;何雁飞;仇明;江道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皮肌炎49例临床分析

    皮肌炎是以红斑水肿为皮损特点,伴有肌无力和肌肉炎症、变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血管,常伴有关节、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各年龄组均可发病[1],临床易误诊.现对我院1997年至2005年收治的49例皮肌炎患者作一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探查时机

    临床上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仅占腹内脏器闭合性损伤的2.5%~5%,其中80%以上合并其他腹内脏器损伤[1].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率低,并发症严重.

    作者:方东林;曹利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显微外科技术在肛瘘切除缝合术中的应用

    肛瘘的常规治疗是肛瘘切开术和肛瘘挂线术,创口需肉芽增生来填充,愈合缓慢,挂线疗法的过程尤其冗长[1].为了缩短疗程,笔者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肛瘘的治疗,有效解决了上述不足之处,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华羽;左志贵;倪士昌;李激;陈绍棋;徐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法的现状和进展

    虽然我国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其治疗近二、三十年来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肝内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仍是当今胆道外科的难点[2].因此,有必要对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法的现状作一总结,并对其进展作一展望.

    作者:杨木清;许元良;周凡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胫骨干骨折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4%.由于胫骨前侧约1/3位于皮下,胫骨骨折又多为高能损伤,骨折端血运较差,故在临床治疗时骨迟缓愈合及不愈合发生率较高.髓内钉内固定作为目前常用的骨干骨折治疗方法,具有使用简单,固定稳定可靠,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小,患者可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及负重活动等优点,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良好.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尝试使用国产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对36例胫骨干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叶凌;严世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羟乙基淀粉用于剖宫产围术期预扩容的疗效观察

    目前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是剖宫产术的主要麻醉方法之一,但麻醉后及手术中常见血压下降.本研究旨在观察羟乙基淀粉(HES、贺斯,德国卡比·费森尤斯公司产品)和乳酸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在麻醉前进行预扩容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预扩容防治低血压提供合适的药物.

    作者:徐秋莲;林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