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峰;佟红艳;金洁;麦文渊;钱文斌;孟海涛;童茵;王蕾;毛莉萍
患者男性,48岁,地质队干部,反复发热伴消瘦4个月就诊.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低热,体温37.7℃~38.0℃,伴盗汗及头晕乏力.病前6年有冶游史,无不洁饮食史,未到过疫区.
作者:王珍;徐根波;王炜琴;赵小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低剂量放疗同步大剂量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83例食管鳞癌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根治剂量放疗组42例(RT组)和低剂量放疗同步大剂量化疗组41例(CRT组).放疗采用60Coγ射线或8mVX射线,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RT组总剂量62~70Cy,CRT组总剂量50Gy.CRT组放疗第1天起同步使用氟尿嘧啶750mg/m2,第1~4天静脉滴入,顺铂60mg/m2,第1天静脉滴入,第1、5、8、11周重复,共4个周期.结果 RT组和CRT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7%、50.0%、42.9%和87.8%、73.2%、70.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5%、33.3%、14.3%和75.6%、65.9%、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T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RT组,但可以耐受.结论 食管癌低剂量放疗同步大剂量化疗较单纯根治剂量放疗有较好效果,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陈永朝;纪鹏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肱骨髁间骨折是骨科中较难治疗的关节骨折之一,骨折不易愈合,可影响关节功能.即使行开放复位内固定,仍然不易固定,从而会影响关节功能.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5年4月采用解剖钢板对23例肱骨髁间骨折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冬梅;杨明;胡庆华;方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染色木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7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7组:高脂组(HF)、雌激素组(EG)、染色木黄酮高、中、低剂量组(H-SI、M-SI、L-SI)、假手术组(Sham)、正常对照组(NG).除NG组和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除NG组外,其余6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灌胃给药3个月,每周称重1次,实验结束后取血标本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及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结果 经染色木黄酮干预后,大鼠血清LDL-C、HDL-C、GSH-Px及SOD活性发生改变.与HF组比较,H-SI与L-SI组LDL-C显著降低(均P<0.01),H-SI、M-SI及L-SI组GSH-Px活性明显提高(均P<0.01);与干预前比较,H-SI、M-SI及L-SI组HDL-C水平和GSH-Px活性均明显提高(均P<0.01),并能拮抗SOD活性下降;但对体重增长抑制不明显.结论 染色木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中LDL-C、HDL-C、GSH-Px、SOD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具有拮抗和改善去势大鼠高脂血症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过氧化损伤.
作者:王文蔚;朱红叶;余清;李安乐;刘存丽;王一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脑积水的治疗当前仍然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尽管有许多新的方法如可调压阀、含抗生素的引流管等已经在临床应用,但术后仍常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对阻塞性脑积水人们还是认可颅内分流术.
作者:王义荣;李新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以单克隆浆细胞进行性增生并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为特征.以往临床上测定M蛋白一般采用蛋白电泳法,但需要M蛋白定量大于2g才有阳性结果.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可以检测小于2g的M蛋白,敏感性较高.本研究选择免疫固定电泳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蛋白,并与蛋白电泳法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瑾;姜浩;黄金文;杜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手术治疗传统方法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我科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29例,并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诸葛盼;杨蓓蓓;尤慧华;黄萍芳;张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代谢综合征(MS)是指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MS是以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特点的血脂紊乱以及高血压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作者:袁俏梅;汪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自从1992年Carroll首次报告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以来,LS逐渐被外科医生用来治疗各种需进行脾切除的疾病[1].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6年3月,共施行LS2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作一分析.
作者:阙日升;曹利平;吴峥嵘;蒋达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十分罕见,文献均为个案报道[1-2].本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443例原发性肝癌中仅发现4例(0.9%).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作一分析.
作者:庄莉;凌琪;王伟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前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是剖宫产术的主要麻醉方法之一,但麻醉后及手术中常见血压下降.本研究旨在观察羟乙基淀粉(HES、贺斯,德国卡比·费森尤斯公司产品)和乳酸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在麻醉前进行预扩容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预扩容防治低血压提供合适的药物.
作者:徐秋莲;林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Pilon骨折是由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胫骨远侧干骺端并波及踝关节面的骨折,骨粉碎缺损、关节面塌陷及骨缺损及软组织损伤严重.由于胫骨远端覆盖软组织少、血运差,因而治疗困难,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跨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复杂Pilon骨折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刚;王剑;潘志军;郑强;李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CVS)是SAH和动脉瘤术后患者病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已经做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但CVS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作者:张新文;刘伟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阐明TGF-β1在前列腺癌临床进展中的作用和作为预后指标价值.方法 用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前列腺癌切除标本中癌组织和10例癌周组织TGF-β1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TGF-β1与前列腺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中TGF-β1阳性表达率87.81%,与癌周组织(2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生存2年以内者的TGF-β1阳性表达率100%,2~5年者88.27%,5年以上者72.58%,它们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表达呈中、强阳性者38.46%(10/26)术后生存5年以上,表达阴性或弱阳性者80.00%(12/15)术后生存5年以上,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Ⅰ、Ⅱ期者TGF-β1阳性表达率为70.83%(17/24例),Ⅲ、Ⅳ期者为100%(17例),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转移者TGF-β1阳性表达率为83.87%(26/31),有骨转移者为100%(10/10),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表达率越高,肿瘤发展越快,转移性越强,患者生存率越低.TGF-β1可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增加前列腺癌的侵袭能力.对患者行TGF-β1检测,可判断前列腺癌的进展和预后.
作者:丁国芳;徐银峰;杨最素;郁迪;闫海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自2002年3月以来,我院为22例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外翻切除吻合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闻立平;朱水根;朱建军;李国伟;汪春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以及使用化疗药物、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常出现严重感染,反复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又易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并成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长期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肖峰;佟红艳;金洁;麦文渊;钱文斌;孟海涛;童茵;王蕾;毛莉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2%,跗骨骨折的60%,其中波及距下关节面的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5%.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以前多采用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或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等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晚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概率很高[1].
作者:曹廷生;朱凤春;柴敏军;徐学斌;袁学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脑电双频指数(BIS)可反映镇静催眠程度,指导麻醉用药[1].七氟烷是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诱导迅速、患者苏醒快、对循环抑制轻等优点.本文观察了腹腔镜手术中用BIS指导七氟烷吸入麻醉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以期为临床使用七氟烷提供参考.
作者:屠文龙;陈元良;徐军;杜光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瘢痕疙瘩又称疤痕瘤,单纯手术切除极易复发,手术加放射疗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效的治疗方法.1997年8月至2004年2月我们采用手术切除加电子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112例,并对不同照射模式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金素慧;余光伟;王连聪;韩春茂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肝外伤特别是严重肝外伤处理方法的不断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创伤处理新概念的确立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已使Ⅲ、Ⅳ级肝外伤的死亡率降至10%以下[1],但严重肝外伤所导致的死亡在基层医院仍占据较高比例.
作者:陈建青;黄法江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