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外伤死亡37例分析

陈建青;黄法江

关键词:严重肝外伤, 治疗方法, 死亡率, 基层医院, 创伤处理, 处理方法, 高比例, 学者, 经验, 国内, 概念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肝外伤特别是严重肝外伤处理方法的不断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创伤处理新概念的确立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已使Ⅲ、Ⅳ级肝外伤的死亡率降至10%以下[1],但严重肝外伤所导致的死亡在基层医院仍占据较高比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完善浙江省老年医疗健康保障模式的探讨

    1浙江省老年医疗保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将是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世纪.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65岁以上者为老年人,欧美及工业发达国家均采用这一标准.评价人口老龄化的指标之一是老年人口系数即老年人口比例,计算公式为: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人口总数×100%.WHO建议,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10%为老年人口型国家,8%~10%为成年人口型国家,8%以下为青年人口型国家.

    作者:骆华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内皮素1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CVS)是SAH和动脉瘤术后患者病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已经做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但CVS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作者:张新文;刘伟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探查时机

    临床上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仅占腹内脏器闭合性损伤的2.5%~5%,其中80%以上合并其他腹内脏器损伤[1].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率低,并发症严重.

    作者:方东林;曹利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低剂量放疗同步大剂量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低剂量放疗同步大剂量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83例食管鳞癌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根治剂量放疗组42例(RT组)和低剂量放疗同步大剂量化疗组41例(CRT组).放疗采用60Coγ射线或8mVX射线,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RT组总剂量62~70Cy,CRT组总剂量50Gy.CRT组放疗第1天起同步使用氟尿嘧啶750mg/m2,第1~4天静脉滴入,顺铂60mg/m2,第1天静脉滴入,第1、5、8、11周重复,共4个周期.结果 RT组和CRT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7%、50.0%、42.9%和87.8%、73.2%、70.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5%、33.3%、14.3%和75.6%、65.9%、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T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RT组,但可以耐受.结论 食管癌低剂量放疗同步大剂量化疗较单纯根治剂量放疗有较好效果,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陈永朝;纪鹏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紫杉醇化疗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paclitaxel)是从紫杉的树干、树皮或针叶中提取或半合成的有效成分,为20世纪末开发的抗癌新药,其作用机制独特,对很多耐药的患者也有效.紫杉醇的作用靶点是构成细胞骨架的微管,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组装成微管及阻止其解聚,将肿瘤细胞阻遏在G2期和M期,从而抑制其有丝分裂,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还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1].

    作者:周晓芳;方青芳;翁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皮肌炎49例临床分析

    皮肌炎是以红斑水肿为皮损特点,伴有肌无力和肌肉炎症、变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血管,常伴有关节、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各年龄组均可发病[1],临床易误诊.现对我院1997年至2005年收治的49例皮肌炎患者作一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4例报道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十分罕见,文献均为个案报道[1-2].本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443例原发性肝癌中仅发现4例(0.9%).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作一分析.

    作者:庄莉;凌琪;王伟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骨肉瘤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不同临床行为的骨肉瘤活检组织和8例转移灶组织进行VEGF、MMP-2、MMP-9表达的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经13~91个月随访,骨肉瘤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50.3%,5年无瘤生存率38.8%.MMP-2表达阳性率为53.6%,MMP-9表达阳性率为53.6%,VEGF高表达率为51.8%;MMP-2、MMP-9表达阳性和VEGF高表达与预后相关(P=0.0012、0.0049、0.0322).MMP-2、MMP-9与VEGF的表达均有相关性(P=0.014、0.04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骨肉瘤预后的因素有年龄(P=0.030)、MMP-2表达(P=0.024)和MMP-9表达(P=0.014),而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亚型、手术方式和VEGF表达则与预后无关.骨肉瘤转移灶中MMP-2、MMP-9、VEGF表达阳性率较高,且同一病例原发灶与转移灶的表达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骨肉瘤原发灶MMP-2、MMP-9表达提示肿瘤易于转移,患者预后差;骨肉瘤原发灶MMP-2、MMP-9表达与VEGF表达有相关性,提示前两者与VEGF在骨肉瘤转移过程的作用有关联;骨肉瘤转移灶MMP-2、MMP-9、VEGF表达阳性率较高.

    作者:李伟栩;叶招明;杨迪生;陶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手术切除加电子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又称疤痕瘤,单纯手术切除极易复发,手术加放射疗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效的治疗方法.1997年8月至2004年2月我们采用手术切除加电子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112例,并对不同照射模式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金素慧;余光伟;王连聪;韩春茂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心源性猝死36例临床分析

    心源性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WHO规定发病后6h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定义为1h,也有人将发病后24h内死亡者也归入猝死之列.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占猝死总人数的88%[1].

    作者:王美丽;陈君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单边跨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Ⅱ、Ⅲ型Pilon骨折

    Pilon骨折是由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胫骨远侧干骺端并波及踝关节面的骨折,骨粉碎缺损、关节面塌陷及骨缺损及软组织损伤严重.由于胫骨远端覆盖软组织少、血运差,因而治疗困难,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跨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复杂Pilon骨折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刚;王剑;潘志军;郑强;李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腹腔镜直肠癌外翻切除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自2002年3月以来,我院为22例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外翻切除吻合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闻立平;朱水根;朱建军;李国伟;汪春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微创开放式修补腹股沟疝93例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法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Kugel手术是微创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1].本院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定性内置弹力环双层聚丙烯补片作为修补材料施行93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正荣;周凡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改良9号针引导法在老年人腰麻中的应用

    腰麻操作简便,麻醉显效快,肌松好且效果确切.但老年人脊柱的韧带及硬膜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使用较细穿刺针作腰麻穿刺常有困难,我们采用改良9号针引导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陈虹;李子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肝外伤死亡37例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肝外伤特别是严重肝外伤处理方法的不断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创伤处理新概念的确立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已使Ⅲ、Ⅳ级肝外伤的死亡率降至10%以下[1],但严重肝外伤所导致的死亡在基层医院仍占据较高比例.

    作者:陈建青;黄法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羟乙基淀粉用于剖宫产围术期预扩容的疗效观察

    目前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是剖宫产术的主要麻醉方法之一,但麻醉后及手术中常见血压下降.本研究旨在观察羟乙基淀粉(HES、贺斯,德国卡比·费森尤斯公司产品)和乳酸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在麻醉前进行预扩容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预扩容防治低血压提供合适的药物.

    作者:徐秋莲;林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地氟醚对全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地氟醚在血液及组织中的溶解度较低,用于全麻维持易于调控,从体内排出也较快,被认为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1],但其对人体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

    作者:陈骏萍;葛鹬雯;刘诚;彭洁;施忠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表达及其与C-erbB-2、Ki67的关系

    目的 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原癌基因C-erbB-2、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7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BRCA1及C-erbB-2、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并分析BRCA1与临床病理指标及C-erbB-2、Ki67的关系.结果 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下降或缺失,其失表达率为46.8%,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BRCA1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Ki67的表达无关(P>0.05),与绝经状况、肿块大小、ER、PR状况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BRCA1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BRCA1与C-erbB-2共同检测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及指导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万芳;黎体缨;吕卫国;石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法的现状和进展

    虽然我国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其治疗近二、三十年来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肝内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仍是当今胆道外科的难点[2].因此,有必要对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法的现状作一总结,并对其进展作一展望.

    作者:杨木清;许元良;周凡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球蛋白检测中的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以单克隆浆细胞进行性增生并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为特征.以往临床上测定M蛋白一般采用蛋白电泳法,但需要M蛋白定量大于2g才有阳性结果.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可以检测小于2g的M蛋白,敏感性较高.本研究选择免疫固定电泳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蛋白,并与蛋白电泳法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瑾;姜浩;黄金文;杜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